中和韶乐

Search documents
在文献中“聆听”千年宫乐: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宫廷音乐特展
Xin Hua Wang· 2025-07-05 04:31
新华社台北7月4日电(记者李建华、李悦)时值夏日,一场名为"宫乐响起:文献中的宫廷音乐"的特展 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行,呈现自周朝延续至清代宫廷祭祀、宴飨、庆功的典雅乐章,带观众追寻传承 千年的礼乐文化。 据介绍,从西周的雅乐到汉、唐乐府,再到宋、元、明、清的宫廷乐舞,宫廷乐章至清代形制已然完 备,发展出一套规模严整、风格多元的宫廷音乐。本次特展分为"宫廷大乐团"、"载歌载舞"、"四方乐 聚"、"弦外余音"四个单元,通过文献、古籍、书画等展品,让观众了解清代宫廷音乐性活动的历史面 貌。 "宫廷大乐团"介绍清宫音乐中地位最高的"中和韶乐",为在祭祀、朝会等重要场合通过编钟、建鼓、排 箫等10余种乐器共同演奏。成书于乾隆年间的《皇朝礼器图式》"乐器"专卷绘有82幅乐器图像,详细记 述各乐器尺寸、质地与纹路等资料,并依清宫的音乐场合分类图绘。 此次特展策展人叶淑慧表示,中国传统音乐历史悠远,作为欣赏娱乐之用,更深深镶嵌于礼制与信仰的 脉络之中。此次展览从文献出发,以清代宫廷音乐为核心,回溯千年来的宫廷音乐与佾舞传统,呈现清 宫音乐多元文化交融下的独特历史面貌。期望观众在赏析文献与图像、聆听宫廷的音乐日常中,体会乐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丨玉振金声传古今:中和韶乐的天坛回响
Xin Hua Wang· 2025-06-27 20:54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 题:玉振金声传古今:中和韶乐的天坛回响 新华社记者杨淑君、刘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坛公园对中和韶乐进行了抢救性整理和挖掘。2012年,天坛公园神乐署雅乐中心成立,开始对中和韶乐进行系统性研 究、保护和传承。为了让古曲谱"活"起来,今年41岁的天坛公园神乐署雅乐中心演奏员王志杰做了很多努力。 "中和韶乐运用'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的创作手法谱曲,使用宫商、工尺、律吕、减字四种记谱方法。"王志杰告诉记者,"大量的古谱 都存在于古籍当中,我们深入研究寻找规律,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把古谱翻译成现代曲谱,让大家听到古代的声音。" "迎神,乐奏,中和之曲——"随着"唱乐官"一声吟唱,木柷三响,编钟清鸣,舞台上身着古代宫廷服饰的乐师们执起排箫、笙等乐器,庄重平 和的中和韶乐缓缓奏响。 除了翻译曲谱,天坛公园神乐署雅乐中心还对中和韶乐的发展脉络,以及其中的乐律、乐器、舞蹈、服装等相关模块开展了研究。目前,团队 已完成明清时期464首中和韶乐的音频录制,并借助4K技术录制部分曲目演出过程,以数字化形式进行保存。 天坛神乐署凝禧殿内,乾隆御笔"玉振金声"的匾额高悬,高大的梁柱见证着岁月沧桑。 ...
北京:打造“非遗+文旅”新场景
Ren Min Ri Bao· 2025-06-12 23:02
到天坛公园探访非遗打卡点,进稻香村品非遗美食,赴景泰蓝艺术博物馆集非遗文创兑好礼,日前,在 北京东城,一场围绕非遗内容展开的文旅活动——2025年东城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拉开帷幕。 近年来,东城区构筑起非遗资源系统性保护和创新性传播矩阵,其"非遗焕新"优秀项目扶持计划惠及许 多保护单位。本次活动现场为纳入扶持和奖励范围的44个优秀项目和传承人颁发了奖牌。获奖单位天坛 公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化记录国家级非遗中和韶乐'项目是第二年获得东城区非遗焕新优秀项目 扶持计划资助的,不仅在资金上,还在宣传展示、平台搭建上给予了项目全方位的支持。我们有信心与 区文旅局和相关部门一道,把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好、发展好。" 东城区文旅局负责人表示:"非遗的青春,在于传承者的坚守与创新者的突破。未来,东城将持续推进 非遗'焕新计划',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的整体性遗产保护观,以及'保护第一、突出特色、合理利用、均衡 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非遗+旅游''非遗+科技''非遗+老字号''非遗+文创'等手段,从机制焕新、产品 焕新、生态焕新三个维度,推动非遗保护的体制机制创新,实现非遗创新性成果转化案例落地,促进非 遗与老字号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