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
icon
Search documents
布局无尽能源:这7家能源公司正在革自己的命?
Sou Hu Cai Jing· 2025-06-03 14:47
中核集团透露,近日,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实现百万安培亿度H模,即同时实现等离子体电流100万安培、离子温度1亿摄氏度、高约束模式 运行,创下中国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 图源:新华社 5月1日,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工程总装工作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在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正式启动。BEST装置 将在第一代中国人造太阳EAST装置的基础上,首次演示聚变能发电,引领燃烧等离子物理研究,为中国聚变能的发展做出前瞻性和开创性贡献。 可控核聚变作为"能源终极解决方案",其燃料氘可从海水中提取,理论储量可供人类使用数百亿年。尽管核聚变能领域长期被冠以"永远还差五十年"的 标签,但近年来更多企业的入局表明,人类对这一终极能源的探索热情并未因技术挑战而消退。 目前,企业布局核聚变主要采取自主科研与战略投资两种方式。 能量奇点的计划是在2027年完成下一代强磁场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洪荒170的建设,该装置以实现Q(氘氚等效能量增益)>10为目标。 星环聚能 星环聚能成立于2021年10月,以建成中国首个商用可控聚变堆为目标,专注小型化、商业化、快速迭代的可控聚变能装置。其核心团队成员均毕 ...
可控核聚变行业系列报告之一:产业化进程加速,中国领航开启聚变元年
行 业 及 产 业 2025 年 06 月 03 日 产业化进程加速,中国领航开启聚 行 业 研 究 / 行 业 深 度 本期投资提示: 本研究报告仅通过邮件提供给 中庚基金 使用。1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券 研 究 报 告 证券分析师 韩强 A0230518060003 hanqiang@swsresearch.com 武雨桐 A0230520090001 wuyt@swsresearch.com 穆少阳 A0230524070009 musy@swsresearch.com 研究支持 田昕 A0230124060003 tianxin@swsresearch.com 联系人 田昕 (8621)23297818× tianxin@swsresearch.com 证 国防军工 变元年 看好 ——可控核聚变行业系列报告之一 相关研究 - ⚫ 可控核聚变:"人造太阳"进展或将突破"永远的"五十年。1)核聚变原理:氘氚(D- T)反应为目前主流方案;2)技术路线:磁约束路线锁定主导,惯性约束并行探索; 3)发展现状:可控核聚变技术迈入工程化验证阶段;4)政策指引:各国规划明确聚变 能源发展地 ...
深度| 万亿可控核聚变赛道群雄逐鹿,中国“人造太阳”商业化曙光初现
Di Yi Cai Jing· 2025-05-10 06:37
"五一"节后,可控核聚变概念股又迎一波上涨。东方财富可控核聚变板块5月6日收涨6.11%,雪人股份(002639.SZ)、海陆重工(002255.SZ)等股涨停, 联创光电(600363.SH)、西部超导(688122.SH)、东方电气(600875.SH)多股跟涨。此后多日,相关概念股继续震荡上涨。 消息面上,5月1日,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工程总装工作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启动,力争在2027年完成项目建设;4月30日,国际热核聚 变实验堆(ITER)组织宣布,这一由30多国数十年共建的"人造太阳"已完成其"电磁心脏"——世界最大、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全部组件建造。 因无限、清洁和安全的特性,可控核聚变被视作人类终极能源。自1952年第一颗氢弹试爆以来,各国都在尝试将这项技术用于发电,但无一成功。"还有50 年"成为行业长久以来的玩笑话。而近两年国内外主流核聚变项目不断刷新进度似乎正在打破这一魔咒。 当前,可控核聚变实际进展如何,中国距发出"第一度电"还有多久?这一过程中有哪些难题,行业正在怎么应对?资本与产业又将如何实现同频共振? 中国"人造太阳"刷新进度 在河北廊坊,一座10米高的 ...
首次演示聚变能发电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工程总装正式启动
news flash· 2025-05-02 01:00
智通财经5月2日电,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工程总装工作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5月 1日在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正式启动。BEST装置将在第一代中国人造太阳EAST装置 的基础上,首次演示聚变能发电,引领燃烧等离子物理研究,为中国聚变能的发展做出前瞻性和开创性 贡献。 首次演示聚变能发电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工程总装正式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