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四臂具身智能机器人
icon
Search documents
倒可乐的机器人,明天要进厂打工了
第一财经· 2025-07-29 03:39
2025.07. 29 本文字数:2771,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乔心怡 郑星语 在 WAIC 倒可乐的机器人,明天就要去工厂上班了。 7 月 28 日, 2025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WAIC )现场,记者接过了 " 行者三号 " 递来的可乐。这款 身高约 1.7m 、重约 38kg 的人形机器人是卓益得在展会期间推出的新品 " 行者三号 " ,能够负载 10kg ,动态续航 6 小时。除了服务业场景中倒可乐这样的精细操作,这款机器人还能完成工厂巡检等工 业场景中的任务。 在 2025 WAIC 期间,卡奥斯副总经理谢海琴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的趋势不可逆, 关键在于节奏与治理。 谢海琴指出,从当下工业现场的实践来看,机器人在提升效率、改善质量、保障安全等方面的优势正日益 显现,尤其在视觉检测、搬运、危险作业等环节中,对人的替代已展现出 " 质的飞跃 " 。她强调,这种 由机器替代部分人力的趋势是 " 确定性的 " ,关键不在于 " 要不要上 " ,而在于 " 如何上好 " 。 用工紧张、产线柔性化已成常态的当下,传统工业机器人的短板越发凸显。上海交通大学特别研究员、人 ...
在WAIC倒可乐的机器人,明天要进厂打工了
Di Yi Cai Jing· 2025-07-28 12:15
企业期待别拖后腿。 在WAIC倒可乐的机器人,明天就要去工厂上班了。 7月28日,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现场,记者接过了"行者三号"递来的可乐。这款身高约1.7m、重约38kg的人形机器人是卓益得在展会期间推出 的新品"行者三号",能够负载10kg,动态续航6小时。除了服务业场景中倒可乐这样的精细操作,这款机器人还能完成工厂巡检等工业场景中的任务。 0 3 7 2 12 11 p C 153 143 在此之前,开普勒旗下的人形机器人K2"大黄蜂"在WAIC现场进行了8小时"打工"直播,来证明其在工业场景中的能力。"行者三号"和K2"大黄蜂"之外,越 来越多的机器人正摩拳擦掌,准备踏入工厂开启打工生涯。 但是,已经高度自动化的工厂真的需要人形机器人吗?第一财经记者在WAIC现场采访多家企业了解到,当人形机器人进入已高度自动化的"黑灯工厂"时, 如何打通现有系统、实现深度融合以提升效率,仍有待深入探索。 人形机器人进厂之必要 在2025 WAIC期间,卡奥斯副总经理谢海琴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的趋势不可逆,关键在于节奏与治理。 谢海琴指出,从当下工业现场的实践来看,机器人在提升效率 ...
机器人扎堆WAIC:机器人能干活背后的“真”与“伪”
第一财经· 2025-07-28 06:01
2025.07. 28 本文字数:2843,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乔心怡 郑星语 从剥鸡蛋到打螺丝,从做爆米花到协助养老康复,在 2025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WAIC )上,机器人 的干活场景似乎已经渗透至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在热闹之下,第一财经记者也在现场观察到,不同厂商展现出的干活场景略有不同。部分机器人只在 有限的区域活动,部分的机器人则"杜绝"人机互动,还有部分机器人的操作则聚焦在了简单的抓、拿、放 上。 当 " 能动手 " 成为标配,哪些是真正指向市场刚需、具备商业化价值的 " 真干活 " ?又有哪些只是包装 成场景的 " 伪需求 " ?机器人行业正处在从舞台演示走向真实落地的关键过渡期,概念与实用、能力与 需求之间的距离,正在被重新审视。 谁是真干活,谁干"伪需求" WAIC 第二天,世博展览馆一楼的技能大舞台依旧火热。剥鸡蛋、制作饮料、搞维修等动作吸引了不少观 众的目光。 " 各家机器人都在落地,都在干活。 " 擎朗智能的新产品 XMAN-F1 也在技能大舞台中展现自己的爆米 花制作技能,并根据顾客需求调制各类冰镇饮料,包括雪碧、可乐、是否加冰等多种选择。擎朗智能 CE ...
科学与健康|机“慧”共生 人形机器人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现澎湃动力
Xin Hua She· 2025-07-27 10:46
Core Insights - The Worl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nference in Shanghai showcased over 60 intelligent robots, highlighting advancements in both industrial and service applications [2][4] - The event emphasized the transition of humanoid robots from mere demonstrations to practical solutions in various sectors, indicating a significant shift towards commercialization [6][9] Group 1: Industry Developments - The exhibition area exceeded 70,000 square meters for the first time, featuring robots capable of diverse tasks, from combat to service [2][3] - Shanghai Electric introduced a humanoid robot designed for industrial environments, capable of autonomous identification and handling of various box sizes, enhancing warehouse efficiency [3] - The XMAN-F1 service robot by Qianlang Intelligent showcased its ability to prepare popcorn and customize drinks, indicating the potential for future service applications [4] Group 2: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 The progress in robot components, such as tactile grippers using innovative sensory technology, allows robots to handle fragile items with precision [5] -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large models for task planning and small models for execution is expected to advance robotic capabilities significantly [7] Group 3: Human-Robot Interaction - The conference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in human-robot collaboration, suggesting that true cooperation relies on mutual comprehension of intentions [9] - Industry leaders emphasized the need for ethical frameworks and policies to ensure the safe integration of robots into society, moving beyond their role as mere tools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