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复兴号高铁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中国高铁的成功密码是什么?铁路设计者这么说
6月19日,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围绕"新征程上的高铁先锋力量"与中外记 者见面交流。 冯江华认为,关于中国高铁的变化,从技术的角度可以用四个"更"来描述。一是更高速。从最早的时速 200公里跃升到350公里,再到前不久下线时速400公里的CR450AF动车组,中国高铁速度越来越快。二 是更高效。CR450AF采用了新一代高效永磁牵引系统,节能效果显著,与"复兴号"现有的异步牵引技术 相比,效率提升了4%。三是更智能。"复兴号"高铁融合运用了北斗导航、5G通信、智能驾驶等技术, 高铁变得更加"聪明"了。四是更安全。以CR450AF动车组为例,整列车装配了4000多个监测点,实时监 测列车的运行状态,还采用了超视距系统,让高铁具备了提前感知前方线路突发状况的能力,为旅客出 行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在高铁出行更加方便背后,是中国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中国中车(601766)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 公司总工程师冯江华介绍,在长达30多年的技术攻关过程中,自己和团队潜心钻研,开展了上万次的试 验研究,攻克了许多"卡脖子"技术,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推动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迭代升级。 "记得在全球领先 ...
十年之后,复盘“中国制造2025”
Guan Cha Zhe Wang· 2025-05-30 11:10
十年过去了,如今,美国商会委托独立研究机构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撰写了一份报告,细细剖 析了这十年间"中国制造2025"的成绩单:既有让人拍案叫绝的突破,也有挥之不去的短板,还有些意料 之外的"剧情反转"。这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西方智库对"中国制造2025"的专业看法,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数 据,有一定参考价值,当然也难免一些有色眼镜,需要我们仔细辨析。 文 观察者网心智观察所 2015年,中国抛出了一个堪称"科技大片"的计划——"中国制造2025"(简称MIC25),目标不是小打小 闹,而是要让中国从"世界工厂"进化成全球高科技制造的领跑者。 结合报告里的数据和案例,可以把"中国制造2025"的成绩和不及预期的地方捋一下。 01. 从"代工厂"到"科技霸主" "中国制造2025"一出场就自带光环,目标明确:到2025年,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材料的自给率要达到 70%;到2049年,中国要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顶流。 这可不是空喊口号,计划锁定十大高科技领域,包括半导体、机器人、新能源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 等,覆盖了从芯片到飞机的方方面面。为了实现这宏伟蓝图,中国祭出了一套"组合拳":政府砸钱、给 政策、拉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