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医疗设备

Search documents
新加坡淡明资本落子上海 240亿重注中国结构性机遇
Xin Lang Zheng Quan· 2025-06-30 03:24
2025年6月16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名录上悄然增添两个新名字——淡明(上海)私募基金 管理有限公司与安耐德私募基金管理(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同步完成登记。其中淡明私募的诞生,标志 着新加坡国有资本巨头淡马锡旗下淡明资本的中国布局迈出关键一步。 这家成立于2025年3月26日的外商独资私募机构,注册资本2100万元人民币,注册地及办公地均设在上 海静安区,由淡明资本全资控股。此刻距离淡明资本首期基金True Light Fund I完成240亿元募资仅过去 20个月。 全球募资上海落子 淡明资本亮相中国战略 作为淡马锡体系内独立募资的资产管理平台,淡明资本注册资本2100万元人民币,注册地及办公地均设 在上海静安区,其首期基金True Light Fund I在2023年10月宣布关闭时,已吸引包括主权财富基金、金 融机构和家族办公室在内的全球资本,总规模达240亿元人民币。与母公司淡马锡使用自有资金投资不 同,淡明资本采用独立运营模式,向外部投资者募集资金。 董事会阵容显露其深耕中国的基因。除淡马锡中国区总裁吴亦兵担任董事外,董事长谢松辉(Chia Song Hwee)曾领导淡马锡新加坡与中国市场团 ...
十年之后,复盘“中国制造2025”
Guan Cha Zhe Wang· 2025-05-30 11:10
十年过去了,如今,美国商会委托独立研究机构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撰写了一份报告,细细剖 析了这十年间"中国制造2025"的成绩单:既有让人拍案叫绝的突破,也有挥之不去的短板,还有些意料 之外的"剧情反转"。这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西方智库对"中国制造2025"的专业看法,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数 据,有一定参考价值,当然也难免一些有色眼镜,需要我们仔细辨析。 文 观察者网心智观察所 2015年,中国抛出了一个堪称"科技大片"的计划——"中国制造2025"(简称MIC25),目标不是小打小 闹,而是要让中国从"世界工厂"进化成全球高科技制造的领跑者。 结合报告里的数据和案例,可以把"中国制造2025"的成绩和不及预期的地方捋一下。 01. 从"代工厂"到"科技霸主" "中国制造2025"一出场就自带光环,目标明确:到2025年,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材料的自给率要达到 70%;到2049年,中国要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顶流。 这可不是空喊口号,计划锁定十大高科技领域,包括半导体、机器人、新能源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 等,覆盖了从芯片到飞机的方方面面。为了实现这宏伟蓝图,中国祭出了一套"组合拳":政府砸钱、给 政策、拉外 ...
今年首份科创板一季报出炉,西高院净利润同比增34%
Xin Lang Cai Jing· 2025-04-10 15:00
智通财经记者 蒋立冬 AI创意 科创板上市公司2025年首份一季报出炉。 4月10日晚间,电力检验检测公司西高院(688334)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和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这也 是科创板首家披露2025年一季报的上市公司。 数据显示,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7亿元,同比增长12.1%;归母净利润6297.4万元,同 比增长12.1%;扣非归母净利润5832.56万元,同比增长34.6%。 此外,特钢材料公司广大特材(688186)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净利润则同比增加1504.79%。 主要得益于公司下游所属行业需求整体向好,公司产销两旺;同时公司募投项目效益显现,风电齿轮箱 零部件项目产能逐步释放,销售收入大幅度增加,有效降低单位固定成本,实现盈利。海上风电铸件项 目通过一系列技术改造、产线优化、工艺降本、产品多样化等方式促使产能利用率大幅度提升,实现盈 利。 还有诺泰生物(688076)、圣诺生物(688117)等生物医药企业,也均在多肽行业发展趋势下实现了多 肽原料药业务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并实现净利润同比翻番。 经营、研发、投资者回报利好频出 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 ...
中资出海四十年:从学徒到全球玩家的进化之路
远川研究所· 2025-04-03 14:01
1988 年,宝洁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品发布会,美国总裁兴奋地宣称 "这是第一个进入中国白宫的美国公 司"。彼时,中国企业还在为 "铁饭碗" 制度下的效率低下而苦恼,而宝洁带来的品牌管理、供应链体 系,如同飓风般冲击着本土商业生态。四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企业已从 "狼逼门前" 的被动学习者,成 长为在全球市场开疆拓土的主力军。 未来已来:技术出海与生态重构 当前,中资企业出海呈现多元化态势。追觅以高速数字马达为 "心脏",智能算法为 "大脑",2025 年德 国市场市占率达 28%,其扫地机器人与洗地机成为欧美家庭新宠。闪极科技2024 年推出 AI 眼镜 "拍拍 镜",在亚马逊美国站 200 美元价格带市占率第一,独立站自然流量占比 73.8%,展现智能硬件出海潜 力。 破冰之旅:从技 术 引进到管 理觉醒 1984 年,武汉柴油机厂的老厂房里,81 岁的德国工程师威尔纳・格里希面对纪律涣散的车间,掏出了 他的 "管理三板斧":推行 8 小时工作制、现场解决生产问题、要求管理层轮岗一线。尽管武柴最终未能 逃脱破产命运,但这场实验撕开了中国企业对现代管理认知的帷幕。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 20 世纪 90 年 代,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