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气象站

Search documents
从“会种田”向“慧种田”转变
Zhong Guo Zheng Quan Bao· 2025-05-19 21:23
穿梭于各农场有限公司之间,公路两侧要么是望不到边的平整旱田,要么是方正的水稻格田。在这里, 田间地头建有小型气象站,配有智能化的虫情测报灯和孢子捕捉仪;育秧大棚安装监测系统,插秧机用 上北斗导航,无人机喷洒底肥……这些早已是北大荒农业生产的标配。 ● 本报记者 宋维东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句民谚生动地诠释了北大荒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物产。中 国证券报记者上一次来北大荒采访春耕还是在2023年。时隔两年,记者再次来到北大荒,想看看这里又 有哪些新变化。 几天调研走访下来,记者很明显的感受就是种地变得越来越精细,越来越有看头。特别是科技的进步解 放了更多人力,更带来了巨大效益。 如今,种地已从"会种田"向"慧种田"转变,从靠经验种地向靠数据种地转变。精准、高效正成为农业生 产的发展方向。当下的北大荒,先进科技早已贯穿粮食从种到收全过程,每一步操作的背后都有数据支 撑,每一斤粮食的增收都有科技助力。这就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落地实践,更是科技兴农的 具象化呈现。 调研期间,记者在江滨农场有限公司多功能展厅看到了63米长版画《江滨颂》。一幅幅版画记录了北大 荒的历史,也让北大荒人深刻认识到 ...
AI模型、“北斗”、物联网……智慧农业成为田间地头新常态
Yang Shi Wang· 2025-04-23 07:46
在这个示范区,除了有大型机械,还有精细化的管理。扒开这个表层土,就能看到这根黑色滴灌管,这就是水肥一体化的"毛细血管"。肇 东市作为全国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县,现在有20万亩铺上了这套系统。玉米是高耗水的作物,以前浇水靠漫灌,浪费水还容易烂根。现在通过这 个系统就能随时调控,下雨少就多滴点,雨水多就暂停,肥料也能按不同生长期精准配比,起到了节水节肥的作用。 央视网消息:随着气温回升,黑龙江春耕生产正全面铺开,截至4月21日,旱田播种面积已达77.4万亩。今年,当地的春耕都有哪些新变 化? 记者来到黑龙江肇东市的一处玉米播种现场,可以听到现场机器轰鸣声,这正是春耕最热闹的声音。在记者身后,有两台播种机正在田里 作业,播过的田垄笔直如尺。咱们先来说说这个播种机,它可是带着"北斗导航"的高科技装备,驾驶室里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播种深度、距 离、行驶轨迹等。播种机采用气吸技术,让每一粒种子都能精准定位,株距均匀、深浅一致,每亩播种密度能稳定在6500株左右。以前肉眼 看、凭经验播种,现在是靠科技精算,真正实现了"精播到厘米"。在播种机旁边还有镇压机紧随其后,把刚播完的土地轻轻压实。这镇压机就 像给种子盖了层"保护被",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