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系统

Search documents
对话通信:卫星通信 - 军备竞赛,未来已来
2025-07-02 01:24
对话通信:卫星通信 - 军备竞赛,未来已来 20250701 摘要 自主可控是当前环境下的重要成长方向,尤其是在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增 加和科技围堵加剧的背景下,自主可控展现出从 0 到 1 突破的潜力,成 为投资重点关注领域。 筛选自主可控领域投资机会需结合宏观和产业情况,建立框架,从外部 制裁和内部支持确定一级行业,再根据产业空间和卡脖子难点确定二级 细分方向,选择国产化率低且技术攻破时点临近的细分行业。 通信行业自主可控机会集中在高制程芯片、光刻机和卫星通信等领域。 北斗导航系统是自主可控的典范,已实现卫星数量、信号稳定性和精度 上的领先,卫星通信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北斗导航的发展历程表明,自主可控技术突破能显著带动相关企业股票 市场表现。例如,北斗二号亚太商用后,北斗星通持续涨停,海格通信、 振兴科技等军方应用相关公司也成为大牛股。 北斗系统在军用领域营收快速增长后,逐步向民用领域扩展,带动中海 达等相关企业快速成长,并在 2015 年牛市中实现业绩和估值的双重提 升,表明自主可控技术突破海外封锁限制,受到资金市场青睐。 Q&A 为什么在 2025 年选择推动自主可控这一策略? 2025 年上半年,AI ...
中国为何始终不低头?BBC向美国解释道:中国不吃压力这套
Sou Hu Cai Jing· 2025-07-01 08:48
当然可以!我会保持原文的意思不变,同时稍微丰富细节和表达,让文字更生动饱满。以下是改写后的 版本: 前言 中美之间的竞争,从来不仅仅是言辞上的对抗。 近几年里,两国在贸易、科技、安全以及国际政治的舞台上多次碰撞。从加征关税、技术封锁到地缘政 治的激烈博弈,每一次交锋都极为激烈且没有退让的余地。 在这场没有硝烟却充满紧张气氛的较量中,中国始终展现出极强的韧性和坚定的态度,令人侧目。 不少人好奇,为什么中国在面对美国压力时始终不屈服? 英国BBC对此进行了深入剖析,从多个角度总结出中国敢于与美国硬碰硬的七大原因。 --- --- 贸易硬碰硬:中国不为压力所动 自2018年美国发起针对中国的大规模贸易战以来,双方进入了一种高强度的对抗态势。 美国不仅对中国大量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还频繁出台针对中国企业的出口限制政策,企图通过经济手段 迫使中国作出让步。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令全球舆论大跌眼镜。 美国的策略非常明确:凭借其庞大的经济规模和市场优势,施加压力,逼迫中国在技术、贸易及体制等 方面妥协。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在2021年首次突破4.5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但中国没有被吓倒,反而迅速做出强硬反击 ...
智通港股解盘 | 大漂亮法案引发连锁反应 新股持续受到追捧
Zhi Tong Cai Jing· 2025-06-30 13:20
今天刚上市的云知声(09678)也大涨,公司是港股 AGI 第一股,专注于在中国销售用于日常生活及医疗 相关应用场景的对话式 AI 产品及解决方案。于 2023 年,公司推出了山海大模型,2024 年,按收入 计,公司在中国日常生活 AI 解决方案排名第三,在医疗 AI 解决方案排名第四。有产品有业绩,2022- 2024 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 25%,高于同期中国市场 18.7% 的平均增速。今天大涨超 44%。 除了新股,还有一些资金在炒所谓的"保通",如友宝在线(02429),如果要保住明哥不退通,需要市 值维持在一定水平。当然也有认为今年赢利有望转正。今天大涨近 54%。类似的还有汽车街(02443) 【解剖大盘】 今天是 6 月底又是半年度的最后一天,港股大资金继续在调整仓位,大金融持续走弱,恒指收跌 0.87%。而 A 股反而集体上涨,有一个理由很"玄学":6 月 30 日,证监会官网与官方微博悄然换上新 LOGO。新标识摒弃了以往三个红色三角嵌套的"连环套",转而采用线条简洁的三个 V 字形环抱设计。 投资者解读是"三赢":股市、上市公司、投资者。 港股市场实际上担忧的还是关税,临近特朗普政府设下 ...
新华视点|抢农时 护丰收 多维度保障“三夏”生产
Xin Hua She· 2025-06-24 07:29
"三夏"时节,全国多地进入夏收、夏种、夏管农忙期,各地抢抓农时,多维度保障"三夏"生产。 ■河北:科技赋能夏收夏种一体化高效衔接 衡水市凭借智能化农机装备及跨部门协同机制,实现了"收割+播种"一体化高效衔接。 10:00 廊坊市组织、调度小麦联合收割机、玉米播种机、秸秆还田机等1.7万余台(套)农业机械投入作业。 ■黑龙江:智慧夏管护航保丰收 位于虎林市的北大荒集团八五〇农场有限公司,智能灌排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田。 在双鸭山市,北大荒农业股份友谊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智慧农业管控平台设计巡航路线。 ■河南:农业科技助力夏种生产 在安阳市滑县小铺镇的高标准农田内,无人驾驶精量播种机成为田间"主角"。 ■山西:无人驾驶技术赋能夏收"加速度" 在临汾市襄汾县南贾镇上鲁村的麦田里,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襄汾县积极调配农业机械,保障充足的设备供应。 ■新疆:1.4万台联合收割机助力夏收 为保障夏粮及时收获,新疆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多部门单位,在麦收重点地州市设立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564个,开通高速公路绿色通道148个。 在鹤岗市,北大荒集团共青农场有限公司的农业技术人员与种植户利用无人机遥感系统,对耕地进 ...
“三夏”生产一线观察丨满满“科技范” 夏种生产跑出“加速度”
Xin Hua She· 2025-06-22 06:30
0:00 眼下,今年全国"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夏种、夏管正同步推进。记者深入全国多地采访发现,满满的"科技范"扑面而来。在良机、良 技、良法的赋能下,现代农业高效运转,"三夏"生产跑出了"加速度"。 良技护航 连日来,江苏淮安淮阴区抢抓农时,开启夏种工作。在马头镇旧县村,当地500亩地正在进行高粱播种,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为秋季丰收打下 坚实基础。 今年,淮阴区优化种植结构,扩大高粱种植面积,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多项举措,鼓励农户积极参与高粱种植。 淮安市淮阴区旧县村种植大户张则良在采访中说,今年的政策好,还有技术指导,扩大了高粱种植的面积。农业部门提醒,雨季即将来临,建议 提前播种,同时指导机械化播种。"我对今年充满信心,希望有好的收成。"他说。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农户在进行玉米播种作业。受访者供图 河南新乡市封丘县今年计划播种75万亩秋粮作物。除了采用种肥同播,玉米播种还采用了宽窄行种植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让玉米"肩并肩"生 长,亩均株数保持在5000株左右,比传统种植多出500株左右。 封丘县种业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杨占一介绍,按照玉米单田提升的技术要求,眼下滴灌带采用宽窄结合铺设,后 ...
良技良机绘就丰收图景
Jing Ji Ri Bao· 2025-06-21 22:28
6月的宁河,大地流金。在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夏收工作已经结束,金灿灿的麦子堆成了小山。种 粮大户黄长水看着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收割机说道:"收割机配着北斗跑,收割、脱粒一气呵成,效 率比往年高多了,又是个丰收年。" 今年,宁河区小麦种植面积为24.56万亩,苗情喜人,预计总产量11.79万吨,同比增长2%。 为做好夏收,天津相关部门成立了种植业生产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组,从播种前期到返青、拔节期,再到 抽穗、灌浆期,全过程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指导。"我们利用植保无人机对全区 小麦开展'一喷三防'作业,防治效果较好,实现了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的目标。"宁河区农业中 心植保植检部负责人田建全说。 在丰台镇岳秀村,一片片露天白菜长势喜人。这是宁河区首次成功试种的夏收露天白菜——"秋冠二 号"黄金心白菜。"过去,白菜都是'秋种冬收',但镇上有两家做酸菜、辣白菜的企业,夏天原料需求很 大。村里瞅准这个市场引进了新品种,开辟了100亩试验田。'秋冠二号'亩产能达到1.5万斤。"岳秀庄村 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明波说。 针对夏天种白菜遇到的高温、虫害、水分蒸发快等难题,宁河区专门邀请天津农学院的专家全 ...
希望的田野智“绘”好“丰”景 “三夏”生产向“新”而行
Yang Shi Wang· 2025-06-19 07:43
央视网消息:黑龙江各地农业生产已经进入夏管阶段,在北大荒集团共青农场,当地利用自走式变量喷雾机,结合多光谱遥感扫描技术, 更加精准高效地除草。 除草是田间管理的重要一环,草多不仅影响玉米生长,还为害虫提供了繁殖环境。过去靠人工,现在农场采用多光谱遥感扫描技术,能够 更加精准高效地除草。 据了解,当前,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已全面进入夏季田间管理阶段。各地依托北斗导航、无人机遥感、智能变量作业、智能灌排系统等先进 装备,为农作物夏季管理提供科技支撑,助力秋粮丰产增收。 山东:麦收接近尾声 AI助力三夏生产 根据山东省农业农村部门提供的数据,截至6月17日,山东省小麦收获5869.9万亩,占比超过97%,已接近尾声,其中机收5856.5万亩。智 慧农机的大规模使用让"三夏"作业更加高质高效。 这是黑龙江共青农场天津庄管理区的一片玉米地,新型自走式变量喷雾机按照设定好的路线,在北斗导航系统的引导下正在进行喷施作 业。灵活的喷杆宛如展开的"羽翼",肥料、除草剂等混合雾剂被精准喷洒到绿油油的玉米苗上。农技人员和种植户借助无人机遥感系统对玉米 地进行多光谱遥感扫描,精准识别杂草分布、作物长势及病虫害情况,并生成"精准喷施处方" ...
AI解锁丰收密码丨高效、精量、协同 三个关键词解码“三夏”科技范儿
Yang Shi Xin Wen Ke Hu Duan· 2025-06-16 01:21
更高效!科技带来丰收底气 如何直观理解"高效""精量"和"协同"三个关键词,记者在麦区进行一线观察。 河南新乡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今年"三夏",新乡依托北斗导航系统与数字技术建成了"田管家"平台,除了用于农田基础设施的日常管护,还可以根据农户需 求调度农机,提高小麦收割速度。 从5月中旬西南麦区大面积机收开始,到今天,全国冬小麦收获已进入全面收尾阶段。依托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三夏"小麦 的机收轨迹,联合收割机一路北上,从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江苏,逐步向山东、山西、陕西转移。眼下,联合收割机工作重心分布在河北大部、山东 北部,以及陕西中部。 今年的"三夏",越来越多装有北斗辅助驾驶、作业质量监测、触控操作终端等智能化的农机装备出现在田间地头,覆盖夏收、夏种和夏管的每个环节,提 升"三夏"生产的效率。今年"三夏"期间,全国投入各类农机具超1700万台(套)。 而在整个河南,通过"蓝天卫士"监管平台的实时画面,可以对"三夏"期间还未收割的小麦倒伏、农田淹水等现象进行实时监测,每个画面监控面积能达到1 万亩。 今年"三夏"有哪些科技元素?智能体提炼出三个关键词:"高效""精量"和"协同" ...
北斗导航绘制“丰收图景” 农机驰骋助力“三夏”颗粒尽归仓
Yang Guang Wang· 2025-06-14 11:37
央广网北京6月14日消息 三夏时节,金黄麦浪席卷神州。沃野之上,北斗导航系统为播种画下厘米级精度的轨 迹;黄土高原,5G物联平台构建起全域感知的"农田数字大脑";江南水乡,无人化作业闭环贯通耕种管收全流 程……当这些硬核科技深度融入沃土,千年农耕文明在智能引擎的推动下焕发新生。为记录这场生产力跃迁,央 广网记者深入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山西、湖南、黑龙江、安徽的粮食主产区,见证科技如何改变农耕图 景。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三夏"全国投入各类农机具超1700万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跨区作业 超20万台。以智能为犁,以数据为种,科技赋能的规模化生产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精度,为筑牢"大国粮仓"注 入强劲动能。 精准调度,绘就丰收路线图 广袤田野之上,"三夏"生产的壮阔画卷在华夏大地铺陈开来。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农忙时节,高效精准的调度成为 保障丰收的关键引擎。 在焦作沁阳市柏香镇南王村,收割机在收割麦田(央广网发 张新雨 摄) 在河南省焦作沁阳市柏香镇南王村种粮大户万金虎的麦田里,1150亩小麦开镰收割,看着收割机在麦田里开展夏 收作业,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万金虎脸上:"我种了1150亩地,看这几天天 ...
新装备助力“三夏”跑出“加速度” 秋粮丰产丰收基础牢
Yang Shi Wang· 2025-06-13 02:28
这些数据让当地农机调配轻松了不少。往年,麦收时节大都是种植户自己联系收割机,因为种植户和机手信息不匹配,忙闲 不均,常出现的情况是一边是农户无机可用,一边是农机经常闲置。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 局长 李之敏:特别是跨区作业的机械来到我们这里,往往是扎堆,不知道去哪里收 割,有了这个智慧平台以后,我们知道哪里成熟度更好,这样更加精准地对接村和地块,缩短了他们对接的时间。 记者在小麦主产区采访时看到,越来越多装有北斗辅助驾驶、触控操作终端等智能化设备的联合收割机部署到生产一线,助 力夏收高效推进。 央视网消息:全国小麦收获进度超过七成,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一批新装备、新技术促进今年三夏生产提质增效。 今年"三夏"期间,山东德州宁津县推出了农情数据一张图,它可以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精准预估每一地块的成熟度,再 根据天气情况,判断出每一地块的最佳收割时间,确保成熟一块、收割一块。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农业农村局数字农业科科长 李振星:小麦成熟度达到90%以上的时候就进入一个比较好的收割期,还有 土壤墒情以及一些气象信息,我们将这些数据实时推送到各个乡镇街道。 眼下,位于黄淮海麦区的河北省,3300多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