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藏粮于技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三夏进行时)播种面积和单产基本稳定 2994.8亿斤 全国夏粮稳产丰收
Ren Min Ri Bao· 2025-07-10 22:23
Core Viewpoint - The summer grain production in China for 2025 is stable, with a total yield of 299.48 billion jin, a slight decrease of 0.1%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year, indicating resilience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despite adverse weather conditions and changes in planting structure [1][3]. Group 1: Production Data - The total summer grain production is 299.48 billion jin, which is a decrease of 3.1 billion jin from last year [3]. - The planting area for summer grain is 39.9 million acres, down by 520,000 acres or 0.1% from the previous year [3]. - The average yield per acre is 375.6 kg, an increase of 0.1 kg from last year [3]. Group 2: Policy and Support Measures - The government has implemented various policies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including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disaster relief funds totaling 1.6 billion yuan [4][9]. -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increased the minimum purchase price for wheat and expanded insurance coverage for production costs and income, which has encouraged farmers to increase grain production [11]. Group 3: Technological and Methodological Advances - The integration of advance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such as precision management and mechanization,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roduction efficiency, with over 75% mechanization rate in crop farming [7]. - The use of high-standard farmland has enhanced disaster resilience, contributing to stable production levels even in adverse conditions [6]. Group 4: Market Dynamics and Farmer Benefits - The grain industry is seeing improved quality and profitability, with farmers benefiting from better pricing and support mechanisms [8][11]. - The active market for wheat has led to a stable price trend, with local prices showing an upward movement during the summer grain purchasing period [11].
科技下田“三夏”新
Jing Ji Ri Bao· 2025-07-09 00:57
经济日报记者 乔金亮 当前,全国夏粮收获九成半,冬小麦收获基本结束,夏播粮食进度过八成,各地正接茬推进夏季田管。 入夏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毫不放松抓好夏收夏种夏管,全力以赴夺取夏粮丰收,全面打牢秋粮生产基础,金 色麦浪转化为青葱禾苗并茁壮成长。这不仅是一场农时接力,更是"藏粮于技"的生动注脚。 农机手操作联合收割机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大齐各庄镇的田间收割小麦。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摄 夏收跑出"加速度" 数十万台收割机追逐着小麦成熟的节奏,由南到北作业,成为"三夏"生产的一道风景。据农业农村部数 据,今年夏收全国投入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其中跨区作业的超20万台,国产9公斤/秒至10公斤/秒大喂入量 联合收割机成为跨区作业主力机型;单机日均收获面积达80亩,效率比5年前提高了30%以上,麦收总体进度 比常年快了2天至3天。预计今年全国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继续控制在1%以内的较好水平,为夏粮丰收到手和 全年粮食稳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加力推进、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惠农政策调整优化,农机装备加快迭代升 级。潍柴雷沃是国家农机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潍柴雷沃收获机械研究院技术工程师付善宁介绍,公司推 出 ...
马明龙调研粮食安全工作时强调 坚决扛牢责任 提升保障水平 努力促进粮食丰收和农民增收
Zhen Jiang Ri Bao· 2025-07-05 01:37
7月3日,市委书记马明龙调研粮食安全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 重要论述,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扎实做好耕地保护和夏收夏种夏管各项工作,不断提升粮食安 全保障水平,努力促进粮食丰收、农民增收。 句容华阳街道下甸行政村巷里自然村耕地恢复地块通过对土壤改良和科学施肥实现分类利用,其中 水土条件较好的区域恢复为水田用于水稻种植,地势较高的区域则改造为旱地用于玉米种植。马明龙在 现场仔细察看耕地恢复种植情况和水稻、玉米长势,要求因地制宜,尊重规律和群众意愿,稳妥有序推 进耕地恢复种植。 句容市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二圣库拥有4栋高大平房仓、共计12个标准储粮仓廒,总仓容3万吨,库 内配套设施完善。马明龙走进库区,察看了解机械通风、粮情测控、环流熏蒸、准低温储存等储粮技术 运用和今年轮换小麦收购及价格情况,强调夏粮收购工作事关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要严格落实好收购 政策,认真落实为农服务措施;加强管理制度执行和信息化技术运用,确保粮食安全收储。 调研中,马明龙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把提升粮食产能、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 的头等大事,大力推进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确保全年粮食播种 ...
“世界工厂”如何守好“粮袋子”?| 东莞高标准农田建设AB面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7-04 01:33
"世界工厂"如何 守好"粮袋子"?| 东莞高标准农田 建设AB面_南方 +_南方plus 高标准农田建设 是落实"藏粮于 地、藏粮于 技"战略的重要 举措。今年,中 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 发《逐步把永久 基本农田建成高 标准农田实施方 案》,要求做到 新建和改造并 重、数量和质量 并重、建设和管 护并重。近年 来,广东加快高 标准农田建设步 伐,确保到2025 年累计建成高标 准农田2670万 亩、改造提升 213万亩。在"十 四五"规划收官 之年,南方农村 报策划推出"广 东高标准农田建 设AB面"系列报 道,挖掘各地建 设成效亮点,反 映存在的问题短 板,以期为下一 步工作推进提供 参考。敬请垂 注。 在全市耕地面积 约13.8万亩的条 件下,建成26.7 万亩高标准农田 ——这是东莞挖 掘土地潜力、推 进良田建设取得 的亮眼成绩。早 在2021年,东莞 就已完成"十四 五"时期累计建 成26.7万亩高标 准农田的目标任 务,在数量达标 的基础上迈向质 量提升阶段。 在"十四五"规划 收官之年,回顾 东莞高标准农田 建设工作,数量 之外,建成项目 编者按 的质量与管护问 题也值得关注。 南方农村 ...
建管并重打造高标准农田
Jing Ji Ri Bao· 2025-07-02 22:07
建管并重,守护"长效"粮仓。建好高标准农田只是开了个好头,后续的精心管护才是让它持续发挥"黄 金效益"的生命线。要避免"重建轻管",建立权责清晰、大家共同参与、保障到位的长效管护机制。各 级各部门要目标一致,合力联动,织密监管网络。省、市、县要充实监管力量,汇聚农业、水利、自然 资源、电力等领域的专家智慧,严把项目建设的"入口关"和"质量关",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要明 确"谁来管、怎么管",推行"县统筹、乡监督、村落实"的责任体系,探索引入专业服务组织和日常巡查 机制,让管护更精细、更到位。资金保障上,除了财政专项投入,也可以探索从土地收益中提取一部 分"反哺"管护,并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和农户合理分担,共同守护好来之不易的丰收沃土。 今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 为今后做好相关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我们端 稳端牢"中国饭碗"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核心举措。要让这些承载着丰收 希望的良田长久地"生金吐银",关键在于建得扎实,更要管得长远,真正做到"建""管"并重。 协同发 ...
莲花镇智慧农场:千年农耕文明与数字科技的“稻田对话” | “长沙市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优秀案例”系列报道①
Chang Sha Wan Bao· 2025-06-30 22:30
走进农场"数字大脑"控制中心,一块实时刷新的电子屏上,农田土壤肥力、作物长势、病虫害预警等数据一目了 然。"通过遥感卫星、无人机和GIS技术,我们构建了'农场一张图',每个田块的种植品种、农情信息都能精准掌 握。"项目负责人介绍,传统 "靠天吃饭"的农耕模式,正被"数据驱动"的智能管理取代。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日前,长沙市耕地保护与节约集约用地优秀案例出炉,长沙市自然资源 和规划局联合长沙晚报推出系列报道,聚焦这些耕地保护与节约集约用地领域的生动实践,展现土地保护利用的 长沙模式。 长沙晚报6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范宏欢)近日,记者走进湖南湘江新区莲花镇云盖村,780亩智慧农场里稻浪翻 滚,无人插秧机在田间穿梭,智能闸门根据墒情自动调控水流——这幅现代农业图景,正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 于技"战略的生动实践。 昔日撂荒田,今成"吨粮田"。近年来,莲花镇以科技赋能农业、以智慧守护耕地,走出了一条农耕文化传承与现 代智慧农业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以集中连片整治为突破口,将耕地恢复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水系改造同 步推进,2022至2023年累计恢复耕地53亩,新建完善水系6.3公里,88个田块 ...
稳中求进每月看|万物竞发绘新景——6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Xin Hua She· 2025-06-29 09:15
6月仲夏,万物丰茂。广袤农田上,"三夏"生产进入关键阶段;绿水青山间,低碳发展不断绘就新图景;全力稳就业,政府、企业与高校同频 共振;高温"烤"验下,做好各项保障工作……上半年收官之月,各地各部门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举措,推动经济社会沿着高质量 发展之路稳步前行。 观察之一:不负农时,打好夏收攻坚战 6月24日早上7点,中央储备粮滁州直属库有限公司天长库区的门前已经有货车等待售粮。 天长库区是今年首次启用的新建粮库,库区负责人刘高说:"6月23日起,这里正式收购托市小麦,两天时间已经收了超360吨。" 随着今年全国"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目前夏粮收购正在抓紧推进。 夏粮丰收是全年粮食生产关键一仗。6月以来,全国"三夏"工作高效推进。在安徽,6月5日麦收就基本结束,较往年提前3天;在山东德州,新 型收割机抢收小麦,将粮食损耗控制在1%以内;在河南,大规模机收从开始到结束历时22天,8500多万亩小麦顺利完成收割,保持了夏粮产 量总体稳定…… "大胃王"联合收割机快速行进,梯田稻麦收割机爬坡上岭,北斗辅助装备精准作业……今年"三夏"时节,各式各样农业"黑科技"精彩呈现。 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 ...
江苏下达中央资金18.54亿元支持夏收夏种
Xin Hua Ri Bao· 2025-06-27 21:05
下达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8.19亿元,对购买补贴品目内机具的购机者实行普惠制补贴,主要用于补贴粮 油生产相关机具;小麦"一喷三防"1.64亿元,实施小麦"一喷三防"作业的物化补贴;油菜生产5250万 元,支持在全省稳定油菜扩种面积37.5万亩等。 据了解,下达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资金2.9亿元,主要用于全省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应用高产优质 品种和关键增产技术模式。下达粮油等重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行动资金1.3亿元,支持38个产粮(油)大县 开展重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其中34个重点县实行整建制推进。 省财政将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粮油稳产保供主题,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 时,加强财政支农资金全链条管理,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田间地头。 本报讯(记者杨民仆吴琼)"三夏"期间省财政及时下达中央资金18.54亿元,用于落实2025年国家粮油生产 扶持政策,重点支持农业夏收夏种,为全年粮油稳产保供夯实基础。 今年,中央财政继续通过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支持我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项目总资金 1亿元。我省结合实际调整优化项目实施范围,在徐州市铜山区、张家港市、如皋市、海安市、淮安市 淮阴区、东台 ...
新书上海首发 用故事揭秘节水抗旱稻的研发历程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6-24 10: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据悉,节水抗旱稻正在为农业、生态、经济搭建良性互动"立交桥",为进一步推动农业低碳转型提供可 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以旱直播节水栽培为例,相比传统水稻淹灌栽培,节水抗旱稻良种良法配套可 减排温室气体90%以上,可减排甲烷97%以上。 据了解,首笔种植节水抗旱稻的碳普惠交易本月完成。根据该交易测算,种植节水抗旱稻可增加460元/ 公顷的额外碳减排收益。按照节水抗旱稻年推广面积为40万公顷计算,每年可新增收益共计1.84亿元。 迄今,节水抗旱稻已在20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示范推广。 中新网上海6月24日电(记者 陈静)记者24日获悉,《节水抗旱稻的故事》新书在沪首发。这部由上海市 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与华南农业大学联合编著的科普力作,以故事化形式揭秘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成果 ——节水抗旱稻的研发历程,讲述围绕节水抗旱稻研发的动人故事。 据悉,节水抗旱稻是一项中国原创性重大农业科技成果,配套旱直播节水栽培技术,可实现节水50%、 减少甲烷排放90%以上。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对记者表示,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一 方面要更好地为本地农业生产服务,打造"小而美、鲜又精"的农业特色优势;另一方 ...
节水抗旱稻全产业链创新联盟:加速形成“品种+技术+碳核算”方案
Xin Hua Cai Jing· 2025-06-22 10:22
新华财经上海6月22日电(记者李荣)节水抗旱稻是我国原创性重大农业科技成果,配套旱直播节水栽 培技术,可实现节水50%、减少甲烷排放90%以上。记者22日在《节水抗旱稻的故事》新书发布会上获 悉,节水抗旱稻全产业链创新联盟正在深化产学研的融合,加速前端育种、中端应用、后端价值和合作 的协同,形成"品种+技术+碳核算"的有效方案。 据介绍,节水抗旱稻结合水稻高产优质和旱稻节水抗旱的特性,是一种新的栽培稻类型。这一原创于上 海的重大科技成果,先后荣获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正串 联起三项农业科技发展战略: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双碳"行动:以旱直播节水栽培为例,相比传统水稻淹灌栽培,节水抗旱稻良种良法配套可减排温 室气体90%以上,可减排甲烷97%以上。围绕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与多家单位 合作编制了《旱管种植节水抗旱稻(D-WDR)减排项目方法学》,成功备案浙江省首个农业领域碳普惠 方法学。在该方法学的指导下,2025年6月4日,首笔种植节水抗旱稻的碳普惠交易在嘉兴完成。根据该 交易测算,种植节水抗旱稻可增加460元/公顷的额外碳减排收益。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