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

Search documents
人工智能化身智慧农业“新引擎”
Zhong Guo Chan Ye Jing Ji Xin Xi Wang· 2025-09-18 00:33
作为古老且典型的传统产业,农业领域如何推动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加快人工智能在育种、种 植、养殖等环节的应用,促进农业向平台化、智能化发展,是创新主体在此次"人工智能+"行动中的努 力方向。当下,我国农业存在以小农户经营为主、土地分散等特征,这导致智慧农业难以大规模推行。 此外,智能设备价格相对较高,也使个体农户在从事生产过程中接受度较低。另外,农村地区数字基础 设施差异较大,数据质量参差不齐且农业数据权利主体较为分散,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致使农业 数据利用率偏低、利用效果大打折扣。 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大力发展 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 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大步走进田间地头,为传 统农业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跃迁革新,传统产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这要求更为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与深刻的技术革命相伴而行。在人工智能赋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扮演着重要角色,已经成为 贯穿于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市场推广和生态构 ...
统筹协同发展数字农业
Jing Ji Ri Bao· 2025-09-17 22:07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 等深度融合,农业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农业生产 信息化率接近30%,现代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4000万亩。截至今年1月,农业农村部累计支持建设国家 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分中心34个,智慧农业创新应用项目116项。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为传统农业转 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政策层面,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行动 计划(2022—2025年)》《"十四五"数字农业建设规划》等文件,作出"实施大数据战略和数字乡村战 略""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等部署安排,明确"以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 向""加强数字生产能力建设"等重点任务,为"数字+"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提供了制度保障。 不过,当前农业数字化转型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技术与产业融合深度不 足,高素质人才缺乏等问题,导致部分数字农业产业投入高、周期长、转化率低,高端科技成果供给与 应用不足。对此,还需产业政策、企业主体与消费者三方 ...
“AI+农业”破解行业痛点,「麦麦科技」获过亿元Pre-A轮融资|36氪独家
3 6 Ke· 2025-09-17 05:00
36氪获悉,「麦麦科技集团」(下简称"麦麦科技")已完成超1亿元的Pre-A轮融资,投后估值超10亿 元,由启鸿育远、星连资本、春光里、鸿链启元等机构联合领投,部分老股东跟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 AI农业大模型、智能传感设备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 据麦麦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楠透露,此次融资是近期智慧农业领域最大规模的早期融资。 最初两年,用李楠的话说,公司更像一个 "农业技术方案集成商",把各类技术拼凑起来解决农民的具 体问题,面对的是客户的技术性需求。中间麦麦科技为了做最懂产业的科技公司,又完成了新模式的创 新,既给客户提供技术能力,同时帮其完成产销的对接。 真正让麦麦科技建立壁垒的,是从 2021 年就开始投入人工智能的相关研究。经过几年探索,麦麦科技 已成功构建了"模型+数据+场景"的核心底座,以及覆盖"描述、诊断、预测、决策"的完整作物生长模型 体系,深度赋能农业种植管理关键环节,在作物模型、数据算力、场景深耕等方面建立起了优势。 超级大脑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是麦麦科技依托物联网、AI、大数据、卫星遥感、区块链等技术,结合 农业专业知识与一线业务经验,构建的智慧农业数字化基础设施。该平台以"模 ...
智慧农业显身手 秋粮增产有“科技”
Yang Shi Wang· 2025-09-16 07:47
央视网消息:关注秋粮生产的最新进展。眼下正是秋粮生产的关键时期,玉米主产区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助力秋 粮丰产丰收。 在山东省德州市,856.5万亩玉米正值灌浆期,是增粒重、提单产的关键时期。当地种粮大户李冬正在农技专家指导下对400多亩玉米进行 收获前最后一次的"一喷多促"飞防作业,2个多小时完成喷洒任务。 推广新品种 水稻主产区提品质增产量 水稻是秋粮另一个主要品种,在南方和东北主产区,当地通过推广新品种提升水稻品质和产量。 在江西萍乡麻山镇的百亩水稻种植基地,种粮大户杨德清种植的晚稻正处于抽穗扬花期。这两天正在通过无人机抓紧喷施药肥,再过一个 月左右,他种植的新品种水稻即将迎来收获。 杨德清种植的水稻新品种,是今年当地推广的优质水稻新品种之一,主要特点就是优质、抗倒伏、抗病性强,并且更适配江西的气候和土 壤条件。 近年来,江西持续加大水稻新品种研发和推广力度,目前,江西全省优质稻品种年推广面积超过1800万亩,覆盖南昌、宜春、吉安等主要 产粮区。在另外一个主要水稻产区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当地通过和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去年新育成的高产抗倒水稻新品种进行增产。 李冬说,他在玉米田块设置的虫情监 ...
从“汗水种植”到“智慧农业”中国南果梨之乡做强产业集群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09-16 02:07
金秋时节,辽宁海城的南果梨迎来收获的季节。果农们忙碌着卸梨、拣果、装箱,通过多种渠道销往全 国各地。 南果梨作为海城的特色产业,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海城是全国南果梨生产第一县,素有"中国南果梨 之乡"的称号。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海城已构建了从种植、生产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并与多所国 内高校、华大集团等展开深度合作,加快南果梨产业提质增效,做优做强南果梨产业集群。 "海城将倾力打造'世界南果梨之都',力争到2027年,基本实现南果梨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 产,真正让南果梨产业成为撬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致富果'。"海城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 示。 金秋时节,辽宁海城的南果梨迎来收获的季节。果农们忙碌着卸梨、拣果、装箱,通过多种渠道销往全 国各地。 南果梨作为海城的特色产业,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海城是全国南果梨生产第一县,素有"中国南果梨 之乡"的称号。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海城已构建了从种植、生产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并与多所国 内高校、华大集团等展开深度合作,加快南果梨产业提质增效,做优做强南果梨产业集群。 "海城将倾力打造'世界南果梨之都',力争到2027年,基本实现 ...
黑龙江:“重”装出发,“轻”装上阵
Ren Min Wang· 2025-09-16 01:07
0:00 秋色初染,松花江畔,碧波轻抚堤岸,夕阳为松浦大桥镀上一层金晖。 水波荡漾间,松花江沿岸的百年历史风貌与现代都市景致交相融合,以这条江为轴线,江两岸产业兴、生态 美、万物生的鲜活图景,正沿着广袤的黑龙江大地舒展铺陈。 松花江畔。人民网 徐成龙摄 "十四五"以来,黑龙江省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600.34亿斤,创历史新 高,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粮食总产量和增量均居全国首位。 全省新建重点文旅项目400多个,累计完成投资720亿元。2024年,全省接待游客量2.8亿人次、游客总花费 370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1%、67.1%。 踏上观景台,只见先进的自动遥感无人机方舱及地面监测设备已经投入运行,无人机的自动巡航监测结合风 云卫星遥感数据系统,形成了"卫星宏观监测、无人机中观巡护、地面仪器精准采集"的"空—天—地"三维立体农 情监测体系,为这片孕育中的稻海注入了科技的"生命力"。 "近年来,富锦市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卫星遥感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未来,我们将持续促进科技攻 关与产业应用协同,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富锦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尉凯介绍。 当 ...
对话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农业正步入“工业化”,未来将出现全链条整合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9-16 00:08
每经记者|吴泽鹏 每经编辑|张海妮 这正是智慧农业的真实体现,龚槚钦认为,在这一轮智慧农业的革命浪潮中,智慧农业存在三大趋势: 第一,小型智能农机将全球普及,以适应分散化、精细化的耕作需求;第二,农业产业正在逐步'工业 化',未来从农资、农机到农艺和农产品的供应链将被高度整合;第三,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智 能农场、数字农民的普及,数据会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像新能源汽车一样,中国智慧农业有望引领世界 龚槚钦认为,在智慧农业领域,中国企业很有机会引领世界,"就像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家居行业 一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智慧农业已成为世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以美国、德国、以色列等农业 发达国家为代表,全球都在加速智慧农业布局。 托普云农(SZ301556,股价100.50元,市值85.71亿元)公告援引BIS Research数据,2021年全球智慧农 业的市场规模达到145.88亿美元,其中硬件系统市场规模占比达到72%。预计到2026年,全球智慧农业 市场规模将达到341.02亿美元,2021年至202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50%。 近日,"2025亚布力企业家论坛第二十一届夏季年会"在 ...
从“汗水种植”到“智慧农业” 中国南果梨之乡做强产业集群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9-15 22:43
金秋时节,辽宁海城的南果梨迎来收获的季节。果农们忙碌着卸梨、拣果、装箱,通过多种渠道销往全 国各地。 "海城将倾力打造'世界南果梨之都',力争到2027年,基本实现南果梨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 产,真正让南果梨产业成为撬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致富果'。"海城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 示。 "又是丰收年" 南果梨作为海城的特色产业,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海城是全国南果梨生产第一县,素有"中国南果梨 之乡"的称号。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海城已构建了从种植、生产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并与多所国 内高校、华大集团等展开深度合作,加快南果梨产业提质增效,做优做强南果梨产业集群。 海城市天鹰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天鹰果业")是当地规模最大的果品种植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南果 梨等特色水果的种植、贮藏及销售。 "预计今年的南果梨产量会达到700万斤至750万斤之间,将全部通过线上渠道进行销售。"天鹰果业生产 部部长李宝林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公司拥有出口资质,部分南果梨远销加拿大、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 地区。 据了解,海城南果梨种植面积28万亩,今年产量预计为25万吨,产值预计为15亿元。全市从事南果梨生 产的 ...
北京平谷桃香寻秘
Jing Ji Ri Bao· 2025-09-15 07:40
经济日报记者 韩秉志 丰收时节,北京平谷的田野间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果香。这里被誉为"大桃之乡",既是首都最大的果 区,也有着京郊人最熟悉的"甜蜜味道"。 一颗桃子,从枝头到舌尖,不只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承载着科技的力量、文化的传承和农户的希 望。三面群山环抱的平川谷地和肥沃的沙质土壤,加之几十年探索积累的种植经验,赋予了平谷大桃优 异的品质和风味。正因如此,它才能从乡村果园走向城市餐桌,从地理标志走向世界舞台,成为北京最 具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之一。 平谷大桃不仅仅是一种水果,也是一张产业名片,一条致富之路,一份甜美生活的生动注脚。 智慧农业种出"科技桃" 又到一年桃熟时。走进位于平谷区刘家店镇的北京丫吉农场,大片桃林在山谷间铺展开来。绿叶掩 映下,红润饱满的大桃挂满枝头。 "咱这片土地透水好、晒得足,种桃子再合适不过。"桃农王建春笑着说,他承包的50亩桃园里,栽 植了数十个品种的桃子。 "平谷大部分耕地位于山前,土壤属微酸性沙质土,富含微量元素,抗涝性强。加上地处暖温气候 带,雨热同期,每年6月至8月都是大桃成熟的关键期,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平谷区果品服务中心主任 喻永强介绍,平谷拥有独立地下水系,水质优良,可直 ...
硬核数据诠释“粮食优等生”担当 “趣”解锁吉林五大“增粮秘籍”
Yang Shi Wang· 2025-09-15 04:17
【秘籍二】碧水洗盐术(盐碱地治理)。 撒菌剂为粉,布腐质为阵,机械冲刷,以水化碱。五年间,可降盐碱两成,昔日荒地变良田。 【秘籍三】秸秆固土阵(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 碎秸秆,还耕田,保墒蓄水,为黑土"盖被",再施深松整地、水肥一体。4000万亩良田用此招,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央视网消息:在我国的粮食安全版图中,吉林省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之一。 "十四五"期间,吉林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单产连续3年居粮食主产省第1位,持续稳坐全国粮食总产量第4位,一连串硬 核数据诠释着"粮食优等生"的担当。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解锁吉林的"增粮秘籍"。 词话"十四五":解锁吉林"增粮秘籍" 【秘籍一】河湖连通诀(河湖连通,引水灌溉)。 开沟渠,引活水,打通湖泡湿地数百处,灌溉农田千万亩。 【秘籍五】卫星巡田眼(智慧农业)。 悬卫星,探墒情,智慧农业天地呼应,耕种管收皆有章法,一屏掌控农情。 增粮"秘籍"贵在因地制宜,胸怀"国之大者",守护黑土粮仓。 【秘籍四】破阵归一式(高标准农田建设)。 缀小田为大亩,路相通,渠相连,利于大型机械标准作业,效率倍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