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花鼓戏
icon
Search documents
文化中国行 | 湖湘文化的DNA就印在这样的地方小戏里
Yang Shi Wang· 2025-05-14 04:11
央视网消息:湖南花鼓戏是一种极具地方色彩的小戏,语言的生活气息浓厚,曲调优美动人。它源于田间地头的歌舞,早期 以"一旦一丑"的地花鼓形式流传。不仅能演绎细腻的生活百态,也可呈现波澜壮阔的经典故事。历经200余年传承创新,这门地方艺 术从乡间小戏成功入选为国家级非遗名录。今天的《文化中国行》,一起来看看湖南花鼓戏。 湖南常德鼎城区花鼓戏保护中心主任刘阿林表示,保护花鼓戏要从娃娃抓起,她们走进中小学和大学,进行戏曲文化的传播。直 播平台上面,有将近八九个国家的粉丝听花鼓戏,他们甚至在直播间说来中国学习戏曲化妆,这些外国爱好者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 魅力。 近年来,各地"戏曲+旅游"的文旅融合模式也得到长足发展,不仅发展了戏曲,更带动了地方经济。刘阿林说:"守正基础之上, 一定要创新,唱腔也要进行创新。像一些地方小调也要融入进来,让它多元化,让更多的人都能够接喜欢它。" 湖南常德周家店镇剧场锣鼓声响起,吸引了周边十里八村的戏迷,两个小时的演出,也让大家过足了瘾。 杜美霜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13岁开始接触花鼓戏,表演善于突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无奈,给观众留 下了很深的印象。现在,花甲之年她依然活跃 ...
文化中国行丨从田间地头唱到非遗名录的湖南花鼓戏 如今花开正好
Yang Shi Xin Wen· 2025-05-14 02:33
湖南花鼓戏是一种极具地方色彩的小戏,语言的生活气息浓厚,曲调优美动人。它源于田间地头的歌舞,早期以"一旦一丑"的地花鼓形式流传。不仅能演绎 细腻的生活百态,也可呈现波澜壮阔的经典故事。历经200余年传承创新,这门地方艺术从乡间小戏成功入选为国家级非遗名录,一起看看湖南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杜美霜:传统的东西我们继承下来,一代一代这样传承下来,我觉得贵在坚持。我只要活到100岁,我就会坚持到100岁。 湖南花鼓演唱源于民歌,后逐渐发展为一旦一丑表演的"两小戏"。它借鉴地方大戏的表演模式,吸收各种艺术因素,最终发展成为独立的地方戏曲剧种。花 鼓戏的音乐曲调基本上属于曲牌联缀体,同时又辅以一些板式变化。表演手段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间歌舞风格。传统剧目以反映 生产劳动、男女爱情、家庭矛盾等民间生活内容为主。 2008年,湖南花鼓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花鼓戏不仅成为湖湘文化的重要符号,还走出了国门。 湖南常德鼎城区花鼓戏保护中心主任 刘阿林:我们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高中,包括大学,我们都进行了一些戏曲文化方面知识的传承。在我们直播 平台上,差不多有来自八九个国 ...
湖南航空开展“湘遇非遗之湘当有戏”主题航班
"从眼神到手势,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文化的重量。我们希望能将这些承载湖湘文脉的非遗瑰宝呈现给 每一位旅客。"乘务员王艺蓓在训练后感慨道。 云端展演 三万英尺上演湖湘文化传承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李佳为 通讯员罗艳 报道:当湖南非遗邂逅湖南航空,一场万米高空 的文化传承就此展开。近日,湖南航空A67293(长沙-丽江)航班化身移动非遗剧场,以"湘遇非遗之湘 当有戏"为主题,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花鼓戏在云端唱响。 湖南花鼓戏是我国花鼓戏中流传最广的地方戏曲剧种,是湖南各地民间花鼓小戏的总称。它浓缩了三湘 四水的湖南人民200余年的情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不仅通过客 舱场景与互动体验让旅客沉浸式感受湖湘戏曲之美,更彰显了湖南航空作为湖湘文化传播者的使命担 当。 匠心传承 织就云端文化纽带 为呈现原汁原味的花鼓戏魅力,湖南航空乘务员王艺蓓、孟胜化身"非遗传承使者",开启了一场跨越行 业的匠心接力。他们深入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以"学徒"身份向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叶红、花鼓戏 表演艺术家李左系统学习了花鼓戏的历史、唱腔、身段及表演技巧,并与青年表演艺术家们开展沉浸式 ...
南方最高水平戏曲会演来了
Chang Jiang Ri Bao· 2025-05-09 02:04
5月8日上午,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媒体见面会在湖北戏曲艺术中心举行,会 上宣布会演定于5月15日至6月26日在武汉举办,分为优秀保留剧目展演和优秀青年演员折子 戏专场两大板块,涵盖17台优秀保留剧目和12个(2台)优秀折子戏。 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是我国南方地区戏曲艺术最高水平交流、展示平台。自2017年 在武汉首次举办以来,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三届,为加强南方地区戏曲院团交流、展示南方地 区戏曲艺术发展成就、助力传统戏曲传承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次会演参演的17台优秀保留剧目,是各院团的保留戏、看家戏,题材广泛、类型多 元。如京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楚剧《大别山人》、汉剧《宇宙锋》、黄梅戏《红楼 梦》、沪剧《罗汉钱》、赣剧《荆钗记》、云南花灯《孔雀公主》、川剧《变脸》等,部分 剧目最早可追溯到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时首演,且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 程"奖、文旅部文华奖等重要奖项。 戏曲的未来在青年,优秀青年演员折子戏专场云集了12位来自专业院团的优秀青年演 员,将演绎京剧《八大锤》、越剧《北地王・哭祖庙》、荆州花鼓戏《妻审》、川剧《跪 门》、黔剧《搬窑》等经典折子戏。 以戏带人,以人传 ...
“种”出一方文化好风景
Ren Min Ri Bao· 2025-05-08 22:42
"这么难得的提升表演水平的机会,咱可不能错过!" 吃过早饭,山东省金乡县金乡街道莎岭社区居民黄翠梅就骑上电动车,赶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指 导员褚庆勋要在那里为四平调爱好者面授技艺。 四平调是金乡县传统戏曲剧种,黄翠梅是四平调"发烧友",但凡社区组织文化活动,她都踊跃报名,给 大伙儿唱上一段。为提升表演水平,黄翠梅一直琢磨着让专业老师给指导指导。跟她有同样想法的,社 区里还有不少人。 "群众有需求,我们就要尽力帮着解决。"莎岭社区党委书记胡艳芳把需求上报给了街道文化联络员。经 县委宣传部文化协调员周奕协调,最终决定选派文化指导员——金乡县四平调剧团的褚庆勋到社区指导 服务。褚庆勋是四平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具有深厚的表演功底。 "发音要咬字准确,特别是在演唱高音和低音时,要保持声音的稳定性和连贯性……"现场,褚庆勋悉心 指导,并与学员紧密互动。黄翠梅听得仔细,不时拿出手机拍摄记录,"听了褚老师的讲解,发现自己 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回去我得好好研究研究。" 看着大家全神贯注的学习劲头,一旁的胡艳芳很是欣慰,"文化指导员把优质文化资源送到群众身边, 真是激活了基层文化的'一池春水'。" 为更好满足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