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Search documents
五位文化和旅游行业基层代表与中外记者交流——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 丰富人民美好生活(权威发布)
Ren Min Ri Bao· 2025-06-25 22:09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行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剧场感受艺术的魅力,越来越多的非遗元素融 入日常绽放出新的光彩,越来越多的游客踏上旅途去探寻"诗和远方"。6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 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基层代表围绕"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美好生活"主 题与中外记者交流。 "红色文化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基因。"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讲解员古越说。作为红岩精神的 传播者,11年来,他通过1.2万余场讲解、600余场宣讲和报告,传递信仰之火,让更多人从中汲取奋进 的力量。 如何把老故事讲出新意,让革命精神走进年轻人的心里?古越认为,空洞地讲述难以入心,但生动的体 验可以引发共鸣。"运用展厅环境和道具布景,讲解员穿上当年的服装,带领受众走进展厅,通过深情 演绎让他们置身其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当年的场景。"古越介绍。 古越在现场分享了几份观众留言,其中一张纸上写着"珍惜当下,不负青春"。"2024年,我馆游客参观 接待量达到1020万人次。我们讲故事要让人'摸得着温度、看得见信仰'。"古越说。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舞蹈演员孟庆旸说:"每当站在舞台上,每次拉开帷幕与落下帷幕,当创作 ...
文化和旅游领域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传承优秀文化丰富美好生活
Jing Ji Ri Bao· 2025-06-25 21:54
本报北京6月25日讯(记者张雪)国新办25日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来自文化和 旅游领域的代表围绕"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美好生活"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讲解员古越是首批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11年来,他致力于传承红岩精 神,讲述红色故事。2024年古越和同事一起创建了红岩精神宣教劳模和工匠创新人才工作室,一方面推 动团队从"讲解服务型"到"学术引领型"转变,另一方面创新和探索更加多元化的讲解路径。"我们是红 色文化和观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和英雄烈士的故 事,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的作用。" 广东省东莞市文化馆馆长黄晓丽,25年来始终如一做一件事情——用文化温暖城市的建设者。"文化馆 人的责任和使命就是为全民普及艺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市民能够走近艺术,提升国民的艺 术素养。"现在老百姓对文化的需求更多元、更潮流,更注重场景的体验感,黄晓丽认为这要求文化馆 要顺应时代变化,打造"没有围墙的文化馆"。"我们的秘诀是开门办馆,做大家的文化馆,办人民的文 化馆。我们已经构建起市镇村三级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分 ...
文化新观察丨优质文化资源点亮百姓美好生活
Xin Hua Wang· 2025-05-29 18:25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 题:优质文化资源点亮百姓美好生活 新华社记者周玮 一次戏曲演出不仅是视听享受,更是与传统文化的重逢;一座社区图书馆的出现,悄然改写某条街区的精神气质;一场"村超"比赛激烈的呐喊, 沉淀为一方水土的集体记忆…… "空间再造"滋养城乡肌理 新时代,以文惠民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延展,如同润物无声的细雨,将优质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幸福体验,为城乡发展注入沁润人心的文化 力量。 "艺术破圈"构建审美图景 五一假期,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于苏州湾大剧院展卷开演,舞者以腰肢为笔,在舞台上绘出《千里江山图》的气韵流转。 这部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打造的现象级舞剧,不仅让故宫书画"活"成流动的艺术语言,更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演出演播并举惠及千万观众,点燃 了大众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热情。 艺术破圈,推动大众审美持续更新。 国家京剧院精心打造"春之声""秋之韵""这里有戏""迎新春"等演出品牌矩阵,用名戏、名角带动人们看戏热情;中国儿童艺术剧院2024年暑期携 《猫神在故宫》《西游记》等优秀儿童剧作品赴河北、陕西、新疆等15个省区市巡演172场;中国歌剧舞剧院与江苏大剧院、杭州金沙湖大剧院等 联合开展演出季;中国交响 ...
特稿丨人文交流拉紧中俄人民相知相亲纽带
Xin Hua Wang· 2025-05-06 08:00
新华社北京/莫斯科5月6日电 特稿丨人文交流拉紧中俄人民相知相亲纽带 新华社记者耿鹏宇 从中俄合拍电影《红丝绸》在俄热映创票房佳绩,到两国艺术家携手打造的新版歌剧《叶甫盖尼·奥涅 金》在华震撼登场,从中国春节庆祝活动"走红"俄首都莫斯科,到中国多地举办俄罗斯传统谢肉节迎春 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蓬勃发展的中俄人文交流活动,已成为深化两国关系、推动文明互鉴、促 进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 2024-2025年是"中俄文化年",数百项精彩纷呈的文化交流活动在两国蓬勃开展,一场场文化盛宴架起 一座座沟通的桥梁,有力促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 语言学习架起深入沟通桥梁 "我叫玛丽亚,我正在学习中文,很高兴认识你。"在莫斯科河河畔,一名女孩迎面走来,用俄语确认记 者是中国人后,便切换中文做起自我介绍。 玛丽亚是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大二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她笑着说,自己的中文还 不是很好,只会一些日常用语。在她看来,中文文字优美、充满魅力,中国文化丰富多彩,能够在中文 领域继续深造是她的梦想。 如今,走在莫斯科的大街小巷,经常能听到一声声亲切热情的中文问候。"你好""是中国人吗""欢 迎""再见"……看到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