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学术不端
icon
Search documents
国家卫健委通报“董小姐”事件问责情况,多人党内严重警告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8-15 22:03
Core Points - The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released the latest investigation results regarding the "Miss Dong" incident, which involved accountability for 19 individuals across five institutions [1][5][7] - The investigation revealed multiple instances of academic misconduct, including falsification of academic records and improper influence in training programs [2][3][4] - The "4+4" pilot program a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is under scrutiny, with calls for stricter management and oversight to prevent future violations [8][9] Group 1: Investigation Findings - The investigation identified that Dong Mouying's aunt, Ban Moujuan, facilitated the falsification of academic transcripts for her application to the "4+4" program [2] - There were issues in the residency training process, where the orthopedic department head intervened to adjust Dong Mouying's training schedule [2] - Dong Mouying's doctoral thesis was reportedly ghostwritten by a faculty member, with the involvement of her aunt [2] Group 2: Academic Misconduct - Dong Mouying's thesis proposal and defense did not align, with changes made without proper approval [3] - Several of Dong Mouying's published papers were found to have issues, including duplicate publications and improper authorship [4] Group 3: Accountability Measures -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ed in various disciplinary actions against involved parties, including severe warnings and demotions for several officials [5][6] - The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mandated written accountability and corrective actions from the involved institutions [7] Group 4: Program Oversight and Reforms - The investigation confirmed that other students in the "4+4" program did not have any irregularities in their admission qualifications [8] -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4+4" program include stricter admission criteria, enhanced verification of academic records, and improved oversight of thesis quality and defense processes [9]
瞭望 | 起底科研基金“标书工厂”产业链
Xin Hua She· 2025-08-04 08:57
学术不端前移至项目申请 今年4月、6月,自然科学基金委通报的两批共36起学术不端案件中,半数涉及项目申请书,其中多起存 在"抄袭、剽窃"或"向中介公司购买申请书代写服务"等问题 "从拟题到设计规划,我们安排专家老师全程负责,您只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即可申报。" 代写服务不仅无法保障申报质量,还可能因数据滥用给研究者带来不可逆的学术风险 压力之下,科研人员的学术价值观与职业操守决定行为选择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吴剑锋 李昊泽 近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的一条"严正声明"显示,一些不法 单位或个人通过网络、媒体及电商,公开售卖、有偿修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 近年来,从抄袭剽窃到代写买卖,自然科学基金委已通报多起涉嫌项目申请书的科研不端行为。《瞭 望》新闻周刊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科研人员为提高申报成功率,在网络上寻找"枪手"代写科研基金项目 申请书,形成一条隐秘的代写产业链,行业造假之风亟待清除。 "我们可提供自然科学基金代写一站式服务,预付一定比例定金,提供申报书模板、课题方向后,就能 专人专项安排。"该客服人员为打消记者顾虑,还展示了多个成功案例,涵盖国内各类基金申请 ...
论文评审,AI且慢唱主角(有事说事)
Group 1 - AI is infiltrating academia, with some scholars using hidden prompts in papers to influence peer review outcomes [1] - A survey found at least 17 papers from 8 countries and 14 top universities containing hidden phrases like "only give good reviews" [1] - The incident raises concerns about academic integrity and the potential for new forms of misconduct as technology outpaces regulatory frameworks [2] Group 2 - There is currently no unified standard for the use of AI in academic peer review across journals and conferences [2] - Several journals in China explicitly prohibit reviewers from using public AI platforms for evaluations, citing confidentiality and accountability concerns [2] - Some journals have issued guidelines on AI use, emphasizing the need for reviewers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 and not rely solely on AI-generated opinions [2] Group 3 - The reliance on AI in research and paper writing should be moderated, as AI cannot replace the rigorous analysis and judgment required from researchers [3] - While AI can assist in literature review and data analysis, it cannot substitute for the deep logical reasoning and value judgments necessary for quality research [3] - Reviewers must maintain responsibility and not overly depend on AI, as this could lead to the acceptance of low-quality or unethical papers, undermining academic integrity [3]
瞭望 | AI进高校 治理需同步
Xin Hua She· 2025-07-01 08:03
全天候解答疑难问题、辅助查找资料、收集文献、分析数据……"DeepSeek+高校"的智慧教学研究场景 正在实现,技术赋能高校正助力构建个性化智能助学系统,打造科研智能支持体系,推动教学管理模式 创新 高校需通过通识教育与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技术工具与自身能力"的正确认知,平衡"技术赋 能"与"人的主体性"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赵旭 魏梦佳 今年春季学期起,全国多地高校宣布本地化部署DeepSeek,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不少一线教师表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赋能高校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科研创新等,也对高校治理 带来挑战。AI大范围应用,可能引发学术不端、数据安全风险。长期来看,AI的"即时解答"与"任务替 代"特性可能弱化学生的自主创新与批判思考能力,影响创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强调,人工智能进入高校是大势所趋,在此过程中需高 位统筹制定相关规范指引,守住数据安全防线,引导学生正确合理使用这一新技术手段。在扬人工智能 技术之长的同时,补齐治理短板。 王鹏图/本刊 构建个性化智能助学系统。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平台上,新闻传播学院学生马艳娟点击进入"智能助 教"模 ...
大学生被代写公司索要封口费:学术端正才能不被拿捏
Xin Jing Bao· 2025-06-19 04:53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此前曾经找郑州一家公司代写论文,眼看快拿到毕业证了,该公司却 来索要300元的"封口费"。 换言之,请人代写学位论文,将会是人生中随时可能暴的一个雷。存在其他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行 为,也同样如此。每个学生都要远离学术不端,坚守学术规范底线。 对于代写论文交易,有一段时间,打击主要针对提供代写论文服务的机构,包括有关部门清理了代写论 文搜索,以涉嫌非法经营追究代写论文提供者的法律责任。但没有需求,就没有买卖,只打击提供代写 论文服务的机构,而不严肃查处代写论文服务购买者,将难以从根本上治理代写论文乱象。 为此,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通知》明确,对参 与购买、代写学位论文的学生,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已获得学历证书、学位证书的,依法予以撤销。被 撤销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已注册的,应当予以注销并报教育行政部门宣布无效。 所以,所有学生都应该清楚购买代写学位论文的严重后果。但是,眼下还是有学生把花钱购买代写论文 服务,视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似乎只要代写论文提供者"讲诚信",交付的论文不存在抄袭、造 假问题,在交付之后就毁掉所有买卖痕 ...
莫让离谱论文玷污学术风气(纵横)
Ren Min Ri Bao· 2025-05-22 22:02
还学术以净土,护学人之家园,关键要建立公平公正、鼓励创新的科研生态。"破五唯"受到欢迎,但有 破更要有立。例如,论文固然是学术评价的重要参考,但对于护士等偏实操性的工作而言,不妨按照分 类评价、同类比较的思路,将"指挥棒"向实操技能倾斜。此外,监督制度不断完善,关键要长出"牙 齿"。例如,实行动态监管,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杜绝学术期刊"看人下菜""看钱用稿";进一步明晰 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分类分级处理,做好与现行法律法规的衔接,更好发挥惩戒和警示作用。 最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一名护士发表于《中国医药指南》上的论文惊现"性别乌龙"。子宫肌瘤出现于 男患者,如此错误实在离谱。这不禁令人追问:相关论文何以刊发? 奇葩论文不仅徒增笑柄,更会破坏公平竞争、腐蚀学术根基、浪费公共资源,甚至阻碍科技进步与创 新。近年来,有关部门对科技造假和学术不端"零容忍",歪风邪气得到明显遏制,但一些乱象仍未绝迹 且日益隐蔽。 例如,学术造假出现"新招",有的科研不够,"PS"来凑;有的抄袭国外同仁,自以为不容易被发 现。"论文工厂"简单炮制,论文代写代发形成黑色产业链,将科研变成流水线操作,制造出大量"雷 同"成果。挂名乱象不断翻新 ...
【西街观察】论文“拼爹”,学术净土岂容“拼二代”横行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5-11 13:46
调查结果显示刘某乔属于后者。写论文也"拼爹",以刘某华为代表,将科研资源转化为子女求学路上的 私产,类似的学术裙带近年来在高校中屡屡出现。 去年,教育部通报的学术不端案例中,超过两成涉及亲属挂名。 学术领域产生"近亲繁殖",一方面在于当事人本身亲属关系的便利。"近水楼台先得月"存在主观的天然 能动性,以及客观的操作隐蔽性,互相之间打个掩护,很可能给后期审核监督带来阻力。 因发表14篇SCI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刘某乔引发热议。令人 不可思议的是,相关发明专利的最早申请时间为2016年,当时刘某乔尚在读初中。 在众人的质疑声中,刘某华与刘某乔的真实关系浮出水面。"天才"背后的"二代"身份曝光,论文高产竟 是副院长父亲亲自操盘所来。 5月10日,重庆大学通报,刘某乔系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之女,存在论文和专利署名不当的学术 不端行为。刘某华被免职并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亲属合作并非不可,若真有实际贡献,联合署名也正常。需要警惕的是,亲属之间以科研合作之名,行 利益输送之实,违背的不仅是学术伦理,还挑战了教育公平的底线。 在具体的评奖、评优、升学等制度的设计中,应当进一步剔除"拼 ...
“本科生发14篇SCI论文”?处理结果公布!
证券时报· 2025-05-10 14:34
5月10日,重庆大学发布情况通报:近日,网络上对该校2021级本科学生刘某乔发表论文等情况提出质疑。学 校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调查核实。经调查,刘某乔系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之女,刘某华 安排刘某乔参与了其本人部分署名论文和专利的研究工作,存在论文和专利署名不当的学术不端行为。此外, 刘某华的论文中还存在图片上传错误等学术不严谨问题。 经研究决定,给予刘某华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研究生院副院长职务;按相关程序撤销刘某乔获得的国家奖 学金等荣誉和奖励。 学校将以此为鉴、举一反三,持续加强学术道德长效机制建设,坚决维护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来源:重庆大学微博 责编:叶舒筠 校对: 赵燕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 究相关 行 为主体 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 潜望系列深度报道丨 股事会专栏 丨 投资小红书 丨 e公司调查 丨 时报会客厅 丨 十大明星私募访谈 丨 雷军,冲上热搜! 丨 突发!巴基斯坦对印度发起军事行动,关闭全部领空! 丨 美股三大股指 ...
通报了!刘某乔系副院长刘某华之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0 08:23
近日,网友对重庆大学2 0 2 1级本科学生刘某乔发表论文等情况提出质疑。今天(5月1 0日), 重庆大学发布情况通报称,学校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调查核实。 SFC 本期编辑 江佩佩 经研究决定, 给予刘某华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研究生院副院长职务 ;按相关程序撤销刘 某乔获得的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和奖励。 来源:央视新闻、@重庆大学 经调查, 刘某乔系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之女 ,刘某华安排刘某乔参与了其本人部分署 名论文和专利的研究工作,存在论文和专利署名不当的学术不端行为。此外,刘某华的论文 中还存在图片上传错误等学术不严谨问题。 ...
重庆大学最新通报,刘某华被免职!
券商中国· 2025-05-10 07:48
近日,因发表14篇SCI论文、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刘某乔受到广泛关 注。 5月10日,重庆大学发布情况通报称,近日,网络上对该校2021级本科学生刘某乔发表论文等情况提出质 疑。学校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调查核实。 经调查, 刘某乔系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之女,刘某华安排刘某乔参与了其本人部分署名论文和专 利的研究工作 ,存在论文和专利署名不当的学术不端行为。 此外,刘某华的论文中还存在图片上传错误 等学术不严谨问题。 经研究决定, 给予刘某华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研究生院副院长职务;按相关程序撤销刘某乔获得的 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和奖励 。 学校将以此为鉴、举一反三,持续加强学术道德长效机制建设,坚决维护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知网刘某乔发明专利搜索结果截图。图源:红星新闻 据此前报道,刘某乔为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21级学生,其发表SCI一区期刊论文 5篇、SCI二区期刊论文9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以上发明专利的最早申请时间为2016年,当时刘 某乔尚在读初中的年龄。 来源:长安街知事 责编: 刘珺宇 校对: 刘星莹 百万用户都在看 华尔街大举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