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

Search documents
学习原声丨歌声献给党
Xin Hua She· 2025-06-30 09:27
Core Points -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in shaping modern China and its achievements in various sectors, including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national unity [2][4][11] - It highlights the emotional connec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to the CCP, as expressed through songs and public sentiments, particularly during significant events like the centenary celebration of the CCP [4][16] - The narrative underscores the CCP's leadership as a crucial factor in China's resilience and progress, especially in times of crisis and challenges [11][14][16] Group 1 -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ong "Without the Communist Party, There Would Be No New China" at significant events symbolizes the deep-rooted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CP and the Chinese populace [4][16] - The article references historical milestones achieved under the CCP, such as the eradication of absolute povert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9][11] - The CCP's leadership is portrayed as the backbone of China's development, with a focus on its ability to mobilize resources and people effectively during emergencies [11][14] Group 2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s of gratitude from the public towards the CCP, illustrated by anecdotes from various regions, showcasing the party's impact on individual lives [7][9] - It mentions the CCP's commitment to the people's welfare, emphasizing that the party's strength lies in its connection to the populace [11][14] - The narrative concludes with a forward-looking perspective, suggesting that the CCP will continue to lead China towards greater achievements and national rejuvenation [16][18]
新华全媒头条|钟华论:锻造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
Xin Hua She· 2025-06-30 07:09
锻造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 钟华论 1921—2025,历史长河奔涌不息,奋斗征程波澜壮阔。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 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百余年来,中国共产 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河出昆仑派九州,屹然砥柱立中流。"一路走来,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突破千难万 险而矢志不渝,源于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确保党始终成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百年大 党风华正茂,复兴伟业蒸蒸日上。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 心使命,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 目标奋勇前进! (一) "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在陕西延安革命纪念馆,一 本1938年新华日报馆印行的《论持久战》陈列其中,封面上毛泽东同志的苍劲笔迹,不时引来观 众驻足轻诵,唤起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记忆和思考。 "挥 ...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突破1亿名
第一财经· 2025-06-30 03:59
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一、党员队伍情况 党员的性别、民族和学历。女党员3099.5万名,占党员总数的30.9%。少数民族党员773.4万名,占 7.7%。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5778.6万名,占57.6%。 党员的年龄。30岁及以下党员1227.2万名,31至35岁党员1076.4万名,36至40岁党员1147.5万 名,41至45岁党员968.7万名,46至50岁党员904.1万名,51至55岁党员941.2万名,56至60岁党 员864.6万名,61岁及以上党员2897.3万名。 中共中央组织部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10027.1万名,比2023年底净增108.6万名,增幅为 1.1%。 中国共产党现有基层组织525.0万个,比2023年底净增7.4万个,增幅为1.4%。其中,基层党委30.6 万个,总支部33.0万个,支部461.4万个。 党员的入党时间。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5.4万名,新中国成立后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入党的 1230.9万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党的十八大前入党的5980.0万名,党的十八大以来入党的 2810.8万名。 党员的职业。工人(工勤技能人员)6 ...
破亿!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亮相
券商中国· 2025-06-30 02:55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10027.1万名,比2023年底净增108.6万名,增幅为1.1%。 中国共产党现有基层组织525.0万个,比2023年底净增7.4万个,增幅为1.4%。其中,基层党委30.6万个,总支 部33.0万个,支部461.4万个。 一、党员队伍情况 党员的性别、民族和学历。女党员3099.5万名,占党员总数的30.9%。少数民族党员773.4万名,占7.7%。大专 及以上学历党员5778.6万名,占57.6%。 党员的年龄。30岁及以下党员1227.2万名,31至35岁党员1076.4万名,36至40岁党员1147.5万名,41至45岁党 员968.7万名,46至50岁党员904.1万名,51至55岁党员941.2万名,56至60岁党员864.6万名,61岁及以上党员 2897.3万名。 党员的入党时间。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5.4万名,新中国成立后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入党的1230.9万名,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党的十八大前入党的5980.0万名,党的十八大以来入党的2810.8万名。 党员的职业。工人(工勤技能人员)663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Ren Min Ri Bao· 2025-06-25 22:21
我曾和青年编剧张佑晨拜访曹火星的女儿曹红雯。当她拿出曹火星写的《枪口向法西斯瞄准》等歌曲原 稿时,抗战老兵仿佛站立于我们眼前,音符浓缩着抗战的硝烟战火。 在曹火星老家河北省平山县西岗南村,曹火星的叔伯兄弟曹云山说,曹火星的父亲曹清廉是富裕乡绅, 为13岁的曹火星包办童养媳,逃婚的曹火星参加了抗战剧社。 曹火星创作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抗战烽火唱到新时代,从八岁孩童到八旬老翁,歌 声响彻中华大地。曹火星是怎样的人?熟悉的歌曲是否藏有不为人知的故事?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我们咀嚼歌词像咀嚼黄豆一样,思念那方生长歌词的 土地,思索作品产生的源头。 1943年底,日寇发起"百日大扫荡",曹清廉和130多名村民被日军残酷杀害。在岗南惨案烈士纪念塔, 我们看到碑文正面刻有"誓死复仇",背面刻有"讨还血债",曹家兄弟曾在这里凭吊父亲。 曹火星和妻子年轻时的合影。 曹红雯供图 短剧《音符中的密码》预告片截图。 王兴东供图 说起"豆选",曹云山记忆犹新。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地区普遍实行的民主选举方式,不识字的 村民把豆子投在候选人的碗里,根据碗中的豆数,确定人选。他还唱出当时的选举 ...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58场在辽宁沈阳举办 宣讲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
Xin Hua Wang· 2025-06-12 13:51
"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有可能,中国抗日战争才能胜利。"李蓉认为,面对国家 和民族生死存亡,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奏响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 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 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伟大胜利。 李蓉强调,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今天,我们要弘扬伟大抗战精 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幸福美 好生活。 本次活动由辽宁省委宣传部、光明网承办,沈阳市委宣传部、辽宁广播电视台协办。光明网、光明日报 客户端对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 新华社沈阳6月12日电(记者高爽)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 158场活动12日在辽宁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行。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李蓉作题为 《中流砥柱——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的演讲。 宣讲中,李蓉以丰富的史料文献为支撑,从多个维度阐释"中国共产党成为中流砥柱是中国抗战胜利的 关键"这一主题,包括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 ...
张思德精神在光影中焕发时代生机——评电视剧《我叫张思德》
Sou Hu Wang· 2025-06-10 05:51
这部由中国视协重点扶持的现实题材力作,不仅是对人民英模张思德的深情回望,更是一场以艺术之名 叩问初心使命、唤醒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对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时代意义。 2025年,是纪念张思德同志诞辰110周年,电视剧《我叫张思德》宛如一道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以"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永恒的实践主题为内核,照亮当下的现实生活,为人们带来温暖与力量。 一部剧作深切缅怀英雄 该剧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为人物原型,以川陕苏区革命史、红军长征史、延安时期 革命史为宏大背景,用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创意手法,细腻地讲述了张思德短暂而伟大的一生。 从张思德的出生到成长,从他投身革命到为人民利益英勇牺牲,剧中每一个情节都精心雕琢,力图真实 还原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它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精神风貌, 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感受着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 剧集以青春化叙事方式激活红色基因,使张思德的故事更具亲和力与感染力。它让全国观众透过张思德 平凡而伟大的事迹,深刻感悟到"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的质朴道理。 张思德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豪 ...
《山东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条例》表决通过,自今年7月1日起施行——“为弘扬沂蒙精神立法,就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实践”
Da Zhong Ri Bao· 2025-05-24 01:05
时间闪回到一年前,2024年5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提出,要保护和运用好红色 资源,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发布名单 中,沂蒙精神闪闪发光。 管长远、最有力的保护传承,是将其上升为法律。省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探索性作用, 组织开展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立法,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形成法规草案,并最终获通过。 "赞成82票,通过!"5月22日下午,《山东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条例》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 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列席会议的省人大代表、费县手绣传承人卞成飞激动地 说,有了法律保障,沂蒙精神会更好地发扬光大。 "这对于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凝聚新时代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首创意义和示范作用。"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 任刘源说。 条例采用"小快灵"立法模式,突出政治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地方特色,不分章节,共22条。条 例开宗明义,对沂蒙精神基本定位和基本内涵进行规范,规定传承弘扬工作机制,"应当坚持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健全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 ...
回望艰难求索路(创作谈)
Ren Min Ri Bao· 2025-05-21 22:12
两年前,我拍摄了电视剧《问苍茫》,讲述1921年—1927年,从中共一大归来的青年毛泽东带着对中华 民族将走向何方的忧国之问,矢志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以一个"探路人""早行者"的姿态,从一 名追随者成长为先行者、开拓者,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历史故事。彼时的中国为什么需要新民主主 义革命?在《人生若如初见》这部剧中,观众或许会找到答案。 (作者为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导演)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22日 20 版)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播出了。回忆创 作过程,我的脑海中浮现两个辛丑年、间隔120年的场景。一张是历史照片,记录了1901年《辛丑条 约》签约的历史现场。一张是新闻照片,定格了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在国际 地位、民族命运和外交姿态上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这两个场景,是历史的镜像,也是民族复兴的见证。 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列强不仅在 经济上榨干中国,更是在政治、军事、司法等领域彻底剥夺中国主权。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聚焦的 1900年—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