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技术

Search documents
不得强制刷脸!新规施行:人脸信息存储达10万人的,需备案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05 00:30
小区、写字楼强制使用"刷脸"才能通过门禁,多地售楼处记录购房者人脸信息用于"杀熟"定价,公共卫 生间"刷脸"才能免费领厕纸……近年来,越来越多生活工作场景开始使用"刷脸"识别个人信息,"人 脸"逐渐成为人们第二张"身份证"。然而,"刷脸"方便快捷的背后,也暗藏着不少隐私安全担忧。 6月1日,国家网信办、公安部联合公布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正式施 行,其对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的基本要求和处理规则、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规范、监督管 理职责等作出规定,"刷脸"这一身份识别方式被施上"紧箍咒"。 据了解,该App上线于2023年6月,目前已对接400余款App。个人用户可下载该App,使用法定身份证 件在该平台上申领网号、网证。今后在互联网平台接受服务、从事相关活动,若依法需要登记、核验真 实身份信息,可以不再向平台提供详细的个人身份信息,而是出示国家统一认证发放的网号、网证,以 减少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近年来,各类侵犯个人隐私的偷拍事件屡见不鲜,已成为公众的一块"心病"。《办法》明确,在公共场 所安装人脸识别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依法合理确定人脸信息采集区域,并设置显著 ...
管理办法来了!遭遇“强制刷脸”这样应对
Xin Hua Wang· 2025-06-03 05:41
6月1日起,《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引发公众广泛关注。此 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法律规范,该《办法》的出台,意味着人脸识别步入系统性 治理新阶段,带来了可操作性与可执行性的有效指导,有利于推动人脸识别技术在合法合规轨道上持续 健康发展。 新规划重点:直指技术"痛点" 回应公众关切 小区门禁必须"刷脸"才能解锁,门店私自收集顾客人脸信息用于分析营销策略,被非法收集的人脸信息 在网上售卖用于诈骗等犯罪……针对这些人脸识别技术引发的"痛点",《办法》直指公众关切,以"红 线"划定技术边界。 2021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 的规定》发布,明确了典型场景下处理人脸信息的侵权认定规则; 2021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其中,第二十六条从"公共场所安装图像 采集设备"和"公共场所安装个人身份识别设备"两个角度对人脸信息处理进行了初步规定;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加快制定面部识别、指静 脉、虹膜等智能化识别系统的全国统一标准"。此外 ...
遭遇“强制刷脸”该如何应对?人脸识别新规明起施行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5-31 14:14
近年来,用刷脸来识别个人信息的技术应用日益广泛,从小区门禁、酒店登记,到交通出行、金融支 付,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几乎都能见到"刷脸"技术的运用场景。然而便捷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容忽视 的隐忧。 为了规范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今年3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公安部联 合发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办法》将于6月1日起正式施行。然而,应用范围越大, 背后的风险也就越大。 个人同意处理人脸信息的有权撤回同意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对于如此敏感的人脸信息,采集前应该如何征得个人同意,相关个人和组织又该如何存储、使用、转移 和删除呢?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人脸信息的,应当取得个人在充分知情的 前提下自愿、明确作出的单独同意。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人脸信息的,个人有权撤回同意,个人信息处理 者应当提供便捷的撤回同意的方式。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延续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思路,针对存储数量达到10万人的个人信息 处理者,设置备案要求,即应在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省级以上网信部门履行备案手续,并提交相关材 料。对于终止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应当在终止之日起30 ...
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备案工作的公告
news flash· 2025-05-30 12:13
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备案工作的公告。其中提出,根据《办法》第十五条规定, 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的人脸信息存储数量达到10万人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向所在地省级网信部门 履行备案手续。(一)自2025年6月1日起,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的人脸信息存储数量达到10万人的, 应当自数量达到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履行备案手续。 ...
网信办: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的人脸信息存储数量达到10万人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备案
news flash· 2025-05-30 12:08
网信办: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的人脸信息存储数量达到10万人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备案 金十数据5月30日讯,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备案工作的公告。根据《办法》第十五条 规定,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的人脸信息存储数量达到10万人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向所在地省级网 信部门履行备案手续。(一)自2025年6月1日起,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的人脸信息存储数量达到10万 人的,应当自数量达到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履行备案手续。(二)2025年6月1日前,应用人脸识别技术 处理的人脸信息存储数量已经达到10万人的,应当在2025年7月14日前履行备案手续。(三)备案信息 发生实质性变更的,应当在变更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理备案变更手续。 相关链接 ...
国家网信办: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的人脸信息存储数量达到10万人的个人信息处理者 应当向所在地省级网信部门履行备案手续
news flash· 2025-05-30 12:06
智通财经5月30日电,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备案工作的公告,根据《人脸识别技 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的人脸信息存储数量达到10万人的个人信 息处理者,应当向所在地省级网信部门履行备案手续。自2025年6月1日起,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的人 脸信息存储数量达到10万人的,应当自数量达到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履行备案手续。2025年6月1日前, 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的人脸信息存储数量已经达到10万人的,应当在2025年7月14日前履行备案手 续。 国家网信办: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的人脸信息存储数量达到10万人的个人信息处理者 应当向所在地 省级网信部门履行备案手续 ...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6月1日起实施 宾馆客房的私密空间不得安装人脸识别设备(法治聚焦)
Ren Min Ri Bao· 2025-05-29 22:09
小区门禁必须"刷脸"才能解锁,门店私自收集顾客人脸信息用于分析营销策略,被非法收集的人脸信息 在网上售卖用于诈骗等犯罪……人脸识别技术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一些现象也引发了公众 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 今年3月,国家网信办、公安部联合公布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 法》),将于6月1日起实施。 此前,关于"人脸识别"产生的法律问题,大多依照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敏感个人信息"和民法典的"生 物识别信息"等相关条款,以及有关司法解释处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 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对个人信息保护作出原则性规定,但缺乏针对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 专门规则。"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何波说。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办法》对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规定了以下处理规则:应当具 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并实施严格保护措施;应当履行告知 义务;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人脸信息的,应当取得个人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愿、明确作出的单独同意; 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或者取得个人单独同意外,人脸信息应当存储于人脸识别设备 ...
完善无障碍服务,别让“刷脸”困住尊严(民生观)
Ren Min Ri Bao· 2025-05-18 22:02
期待更多更人性化的技术、服务落地实施,让特殊群体更好参与社会生活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9日 13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江苏扬州,盲人管先生办理手机卡时,因不能眨眼,无法完成"刷脸"认证,无奈之下只能以亲属名义开 卡。据报道,管先生自幼双目失明,眼球缺失,身份证照片亦双眼紧闭,但营业厅仍以"规定"为由拒绝 人工核验,坚持要求刷脸。这一场景令人无奈和愤怒,也将特殊群体在技术进步下面临的困境再次推至 大众眼前。 当然,实际落地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创新尝试。比如,技术层面,可以探索指纹验证、声纹验证等更多 验证方式,或利用深度学习优化算法,提高对特殊群体的识别准确率,将无障碍理念融入技术研发。服 务层面,应当加强一线员工培训,提升对特殊需求的处置能力,避免"系统说不,人也说不"的机械应 对。同时,银行、医院、政务服务大厅等场景,还需提供更多的人工服务和线下服务选项,确保"数字 鸿沟"不会阻断基本权益。 飞速进步的科技,如何真正服务于所有人,而非制造更多门槛?这是全社会需要共同解答的课题。以法 规压实责任、以服务传递温度,期待更多更人性化的技术、服务落地实施,让特殊群体更好参与社会生 活。 人 ...
盲人办手机卡得睁眼刷脸?办事不能如此瞎要求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14 14:44
近日,江苏扬州80高龄的盲人管先生在某运营商营业厅办理手机卡时,被要求进行人脸识别验证, 而人脸识别验证中包括"眨眼"动作。管先生说,他的眼部残疾状况肉眼可辨,明明本人持有效身份证件 到了现场,工作人员肉眼也能确认"人证相符",为何非要依赖软件识别,要求其刷脸认证? 由此可见,涉事营业厅的做法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凡事机械地执行上级规定,没有丁点的担当 精神。尽管盲人无法刷脸的问题技术上并非无解:一些高科技企业已推出"静默活体检测",通过3D结 构光替代动作指令;一些实验室则开发出"无障碍人脸识别"技术,可识别闭合双眼、面部疤痕等特征。 但是解决方案不该舍近求远、舍易求难,比如在一些营业厅,盲人用户可通过指纹验证和人工审核双渠 道办卡,多一些共情和用心,盲人办卡审核压根不会是一个问题。 稍让人宽慰的是,2025年6月1日,《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将正式施行。相关条款明确 规定:不得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唯一验证方式,处理残疾人、老年人人脸信息时,必须遵循最小必要原 则。当然,解决盲人刷脸难题除了靠法律撑腰,更要看基层机构的执行力度。就此来看,也亟须尽快明 确相配套的问责机制——若服务窗口拒绝为特殊群体提供 ...
不刷脸不给买药,“刷脸结算”成医药机构考核指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3 13:35
不刷脸不给买药? 苏苑(化名)告诉2 1记者,最近在江苏无锡一家名为"山禾药店"的连锁药店买药时,被店员 要求开通"刷脸认证"。她询问是否可以直接刷自己的医保卡,对方答复"必须刷脸"。 " 当 时 没 反 应 过 来 , 还 以 为 是 现 在 的 新 规 。 " 苏 苑 说 , 直 到 后 来 在 其 他 药 店 用 医 保 卡 顺 利 结 算,才意识到不一定非要刷脸,"感觉被骗了"。 不仅是零售药店,社区卫生服务站也出现了类似情形。据《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近日报道, 记者在上海普陀区新杨社区卫生服务站挂号时,被要求摘下口罩刷脸。询问是否可以拒绝刷 脸时,工作人员明确表示"不行,现在都要刷"。 作 者丨肖潇 李览青 编 辑丨王俊 医保结算正变得越来越便捷:从一张实体卡,到手机里的电子医保码,再到无需掏出手机、 刷脸即可完成认证支付。 便捷之外,近日却有多位网友反映,在药店、社区卫生服务站买药或挂号缴费时,遭遇了"非 刷脸不可"的情况。 部 分 医 院 和 药 店 工 作 人 员 向 2 1 记 者 透 露 , 电 子 医 保 码 结 算 率 设 有 硬 性 指 标 , 直 接 与 绩 效 挂 钩。而刷脸是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