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普
icon
Search documents
好玩又好学 安全润心田 ——2025年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主场活动侧记
He Nan Ri Bao· 2025-06-16 23:46
// min 灭火器箱 9 火醫生119 2025年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主场活动通过互动体验方式,向市民普及安全应急知识。本报记者 王铮 摄 指令发出,机器狗演示攀爬台阶、快速奔跑等项目。这只机器狗和今年央视春晚走红的人形机器人都是 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机器狗能代替应急救援人员,深入高危环境执行物资运送等多类型任 务。"该公司工作人员说。 在河南理工大学展台,两款卫星模型并肩而立,十分吸睛。"河南理工一号"卫星2023年发射升空,是一 颗AI应急遥感卫星,可为黄河全流域提供高频次水质监测及洪涝、干旱预警;"河南理工二号"卫星计划 下月发射,聚焦森林防火与煤矿测绘等领域。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袁占良介 绍:"除了卫星'天眼',我们还通过无人机、地面监测站等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的多元数据网,为灾害 预警、监测和评估作出贡献。" 实景查找安全隐患、闯关答题赢取小礼品、体验非遗创作把"安全带回家"……6月16日,一场"安全知识 盛宴"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精彩呈现。 当天,2025年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主场活动在郑州举行。围绕查找身边安全隐患,现场组织了一系列 实用有趣的科普展示活动,营造出全 ...
对话|流量面前,医疗科普短视频的“热”与“乱”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14 23:29
在大众对健康愈发重视的当下,医疗科普短视频中,哪些话题是"流量中心"?又如何避免"浅科普同质 化、深科普如天书"现象?AI的出现为科普带来了什么? 2025年6月14日,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与数据科学实验室等机构完成的《数智时代中国医生健康科 普评价报告》(第二期)发布,这一报告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孙少晶教授团队联合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 王帆教授团队、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翟羽佳副教授团队一起,历时近半年合作完成。 《数智时 代中国医生健康科普评价报告》(第二期)发布现场。受访者 供图 上述《报告》瞄准医生科普短视频领域,通过对2023年至2024年期间社交媒体平台上15余万个科普短视 频的深入分析,尝试探索数智时代中国医生健康科普的现状、特点、价值及风险。 智通财经记者对话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孙少晶教授、王帆教授,就当下医生科普短视频的热点话题寻求答 案。 从科室分布来看,外科数量最多(31.4%),公共卫生、护理等领域则分布较少;在临床职称方面,主 任医师占比约41.0%;在学术职称方面,66.2%为教授,讲师及其他职称占比较低;在行政职称方面, 担任科室主任的比例为78.9%。 从此次调查来看,医生正逐渐从医学 ...
《数智时代中国医生健康科普评价报告》发布 ,医生健康科普需提升内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6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今天,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与数据 科学实验室等机构完成的《数智时代中国医生健康科普评价报告》(第二期)(以下简称"《报告》") 发布。《报告》显示,在数字智能时代多元诉求与流量的冲击下,医生健康科普亟需提升内涵、创新表 达、规范传播、协同治理。 《报告》由复旦大学孙少晶教授团队、王帆教授团队联合天津师范大学翟羽佳副教授团队共同完成,通 过对2023年至2024年期间社交媒体平台上15万多个科普短视频的深入分析,尝试探索数智时代中国医生 健康科普的现状、特点、价值及风险。 《报告》显示,医生的科普短视频,正呈现知识分享与传播展演的系统生态。《报告》发现,医生健康 科普的内容生态中,肺结节、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构成肺健康话题,成为算法时代的"流量中心"。此 外,医生健康科普视频中的疾病议题已从"病名展示"演进为"病种分化与知识精细化"的传播结构,术语 明确化、结构图谱化、表达友好化,将是决定医生内容影响力与传播深度的关键。 《报告》还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医生短视频内容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同质化与模板化倾向,选题雷同、 画面重复、表达结构固化、账号调性混乱等 ...
拾年爱相伴!健康与快乐同行
Qi Lu Wan Bao· 2025-06-13 21:23
拾年爱相伴!自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漱玉平民杯"第十届社区文化节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已陆续走进济南大 大小小10个社区,为居民送演出、送福利、送健康,让每位居民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便利服务。 刘桂斌 济南报道 急救科普进社区 2025年,为了让市民更好地掌握急救技能,社区文化节现场开展万人学急救知识科普活动,通过"线上科普 +线下培训"的方式,向民众普及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防溺水等自救互救技能,提高居民应对突发状况的 能力。 每场社区文化节现场,在急救技能教学区里,居民认真地观看工作人员的讲解,不时提出疑问。"按压需要 使多大劲""什么情况下才需要做心肺复苏""患者苏醒了我们需要做什么"一个个问题被急救讲师解答,在 场居民对急救技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过程我都拍下来了,老师讲得很清楚。心肺复苏并不难,现在学会了,以后就有可能挽救一条生命,这个活 动很有意义。"家住天桥区聚贤社区的居民说。 每场活动现场,居民们都踊跃上台体验心肺复苏操作流程,通过实践进一步掌握急救知识。从一开始的迷 茫、局促,到最后掌握了标准动作,社区居民已经累得大汗淋漓。"没想到做心肺复苏这么累,医护人员真 的太辛苦了。"社区居民王女士说。 特 ...
安全护“HANG”地铁专列发车
Hang Zhou Ri Bao· 2025-06-13 06:44
近日,杭州地铁3号线吴山前村站台上,通体"应急蓝"的47号列车准时启程。据悉,该列车是由余 杭区应急管理局创新打造的浙江省应急科普"安全护'HANG'"地铁专列,于6月6日至19日沿3号线贯通东 西(东抵星桥,西达吴山前村)持续运行,预计覆盖乘客逾百万人次。 走进专列车厢,映入眼帘的是车门两侧"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的警示大 字,与Q版的"杭小应"形象相映成趣;车窗"化身"移动安全课堂,让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等民生安全知 识变得"触手"可及;车厢连接处的"应急知识长廊",展示着一幅幅通俗易懂的防汛防台指南,以及家庭 火灾逃生要诀图解,将专业的安全知识转化为随处可见的日常提醒。 列车行至文一西路站,身着制服的余杭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步入车厢。"发现有人触电,第一件 事做什么?"工作人员向大学生小梁提问。"切断电源!用绝缘物挑开电线!"小梁干脆利落的回答赢得 满车掌声。互动中,印制着安全生产知识的折叠扇子、家用应急包等实用小礼品,以及安全生产宣传手 册被递到市民手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轻摇着刚领到的安全知识小扇,笑着感慨:"我坐趟地铁,倒 像上了堂实在的安全课。" "我们选择地铁作为科普载体, ...
这个95后女孩,如何让冷门的甲骨文火遍全网?
Di Yi Cai Jing· 2025-06-13 03:18
95后女孩李右溪通过短视频分享甲骨文专业学习经历走红网络,并出版新书《了不起的甲骨文》。 "系里这一届只有我一个学生是怎样一种体验?"两年前,就在大家热议考研导师张雪峰说的"四大天坑"专业时, 一条内容为"挑战全网最冷门的专业,一个甲骨文专业毕业生的独白"的短视频火遍全网。视频里,95后女孩李右 溪(本名李莹),长相清纯,笑容甜美,用松弛而幽默的口气讲起在浙江师范大学读甲骨文方向硕士时,学"冷门 绝学"的经历,成功获取网络时代的流量密码,成为"科普网红"。 日前,李右溪出版了她关于甲骨文科普的新书《了不起的甲骨文》。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她说,现在她的收入来 自抖音流量奖励和少部分广告,虽然在抖音上有109万粉丝,但没有直播带货打算,只想做好甲骨文科普视频。 甲骨文方向"独苗" "老师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挺大,我人生各个阶段的选择,都跟当时出现的老师有关。"李右溪这样回忆自己的经 历。 报考硕士研究生时,李右溪选择了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甲骨文方向,那时她只认识几个甲骨文,"当时我想得比较 简单,想做研究,没有想未来工作怎么样"。入学后的新生会上,大家报自己的方向时,李右溪才发现自己是系里 唯一一个选甲骨文方向的学生。 ...
花汀村科技中心:助力乡村添“智”提“质”
Ke Ji Ri Bao· 2025-06-12 09:18
如今的小雨常在科技中心向新学员演示实验,而父亲则带着乡亲们研究生态养殖——两代人的命运齿 轮,因科普教育的星火悄然转动。 "我们还与江苏省海门科技馆'科普结对子',开设AI科普教室,丰富'第二课堂'。"苑帅介绍,该中心举 办"花汀开讲啦"科普讲座,拟邀请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Dale Sanders作客"对话院士",拓宽科学视野, 累计培训青少年儿童1200余人。此外,该中心通过由各行业各领域科技专家共同组建的"科技轻骑兵"、 科技特派员围绕稻虾共养等产业,开展培训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传播科学知识,该中心举 办"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展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成果,以科普 涵润民心,推动乡村德治向新而行。(记者魏依晨,本文图片均由花汀村科技中心提供) 花汀村的小雨(化名)曾因学习成绩不佳萌生辍学念头。在科技中心志愿者的引导下,一场"闪电球"科 学实验让他发现:书本中枯燥的电学知识竟能转化为指尖跃动的电弧与光芒。这份震撼重新点燃了他的 科学热情,他不仅重拾学习兴趣,成绩也从班级下游跃升至前列。 "这是人体呼吸系统模型。空气中的氧气依次经过鼻(或口)、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最终 ...
以科普助力伤痛防治 2025人民好医生伤痛健康科普行动启动
Ren Min Wang· 2025-06-12 03:21
本次科普行动围绕普及伤痛主题,面向创伤科、疼痛科等领域的医务人员,广泛征集用药知识、运 动损伤、中医调理、术后康复、慢性病管理、骨骼健康、创伤性骨折急救处理、科学健身等维度的科普 作品。参与的科普作品必须为伤痛领域的原创内容,无版权纠纷;作品需采取科普图文、科普短视频等 形式;作品内容应科学、准确,无医学和健康常识错误,且具有通俗性和趣味性。 广泛普及科学专业的健康知识,是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加强个体健康管理能力的重要路径。当下公 众对伤痛健康知识认知尚存不足,运动损伤、慢性疼痛等问题多发,却因缺乏科学指导导致一些处理不 当的情况出现。 为回应公众对伤痛防治知识的需求,近日,在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 及分会、国家创伤医学中心的指导下,人民好医生客户端发起"2025人民好医生伤痛健康科普行动",并 得到海南尚霖阳光医学发展基金会、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康中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相 关单位的参与支持。本次科普行动的开展,意在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创作兼具科学性、科普性和创新性的 伤痛相关科普作品,以健康宣教更好帮助大众了解伤痛防治知识,提高健康素养。 本次科普行动于2025年6月13日至1 ...
“我的健康我做主” 河南健康科普“破圈记”
He Nan Ri Bao· 2025-06-10 23:54
医护人员制作话剧传授健康科普知识。 破圈一形式之变 从"三尺讲台"到"烟火地摊",科普场景焕新 夜幕下的绿城广场,"急救地摊"无疑是当晚最聚人气的所在。没有讲台,没有PPT,只有几名热心的急救培 训志愿者和几个模拟人。 "手臂伸直,用身体的力量向下压,频率要快一点!"在志愿者手把手地指导下,一名中年男士经过反复练 习,终于成功完成了一次标准的心肺复苏按压。他抹了把汗,激动地对妻子说:"以前觉得这技能离生活太 远,只在电视里看过。今天亲手试了才知道,关键时候,这双手真能救命!" "地摊的魅力就在于'零门槛'。"一名志愿者感慨,"在这里,没人觉得学急救是件'高大上'或'与我无关'的事。 大爷大妈们都愿意放下身段,跪下来尝试。看着他们从最初的犹豫、不敢下手,到动作逐渐规范、眼神变得 坚定,你会真切感受到'救命术'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6月5日,郑州绿城广场,华灯初上。一个特殊的"摊位"前人头攒动,成为广场上最亮的星。头发花白的李大 爷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双膝跪地,屏息凝神,手掌交叠,对着模拟人一遍遍练习心肺复苏按压。"多学点,关 键时候能救命!"他神情专注,汗水顺着额角滑落。几米之外,氤氲着草药清香的体验区排起 ...
在肛肠科当医生,我看遍年轻人的“难言之隐”
Hu Xiu· 2025-06-10 12:01
痔疮,作为一种常见但难以启齿的疾病,是许多人的难言之隐。 于是,他给自己取名为"糗事小菊花",开始在网上更新文章与视频,科普肛肠疾病相关知识,也记录自己的工作见 闻,语言风趣幽默,广受欢迎。 近日,小菊的新书《来,下一位》出版。借此机会,我们和他聊了聊痔疮的预防和治疗,以及肛肠科医生不为人知 的有趣日常。 以下根据小菊的讲述整理。 一、人人都有痔疮 我们肛肠科有一句俗语:"十人九痔,十女十痔。" 医学上有一个观点,认为痔疮是人类直立行走的代价。当我们用四肢爬行时,全身血液循环是水平流动的,改为直 立行走后,"菊部地区"的血管承受了更多来自上方的压力,血液循环很容易受阻,继而松弛、扩张,时间长了,肛 门附近就会形成柔软的静脉团,也就是我们说的痔疮。 现代人痔疮发病率高,和手机脱不了干系。我在门诊遇到很多小朋友,他们喜欢在上厕所的时候用手机玩游戏,打 一局要蹲几十分钟。还有很多上班族,有"带薪拉屎"的习惯,经常在上厕所的时候刷短视频,借机放松一会儿。我 们建议的排便时间是不超过五分钟,排便时间过长,肛门压力大,久而久之痔疮就容易变得严重。 除了排便习惯,饮食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对于许多现代人来说,肉是每餐必备的,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