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

Search documents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远历史意义
Ren Min Wang· 2025-05-05 00:39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我们党推进"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这一重要思想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 义文化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有力引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展开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 突破性进展,为新征程上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 为指导,对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 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持续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具有重要 意义。 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作出原创性贡献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对问题的敏锐关注与自觉回应,是理论生成与创新发展的起点,是思想保持生 机活力的奥妙所在。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新时代文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一系列富有 原创性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科学严整的理论体系,以丰富而深刻的创造性之答给予 重大时代之问、文化之问以有力回应,为推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这一思想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内涵丰富的新概念新范畴,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术语体系。概念是思想 的外化表征,是理论革新最耀眼的标志。恩格斯深刻指出,"一 ...
探寻少林寺碑碣的申忆密码
He Nan Ri Bao· 2025-05-04 23:15
在龙门石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太极拳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前不久,《少林寺碑 碣(566—1990)》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至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名录"均闪耀着"河南 元素"。 此次入选的少林寺碑碣始于北齐天统二年(公元566年),终于1990年,形成了全球罕见的"无断代"石 刻文献序列。碑碣文字包括汉文、蒙文、梵文、八思巴文等多种语言,还刻有日本、印度、蒙古等外国 僧侣的题记。无论是数量还是保存完整程度都十分罕见,更是全景式地反映了少林寺宗教文化、对外交 流的发展过程。 "少林寺碑碣犹如'石化'的书、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贴地的音符,具有无可比拟的历史、文化和艺术 价值,对展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人类记忆的连续性具有重要意义。"曾德亚说。 为什么入选记忆名录 或许有人会疑惑,《少林寺碑碣(566—1990)》不是文物吗?何以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 "文物和档案都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少林寺碑碣具有文物和档案双重属性。"中国嵩山少林寺档案馆 馆长杨红瑞介绍。 少林寺碑碣为什么能入选?近日,在国家档案局组织召开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 录》总结座谈会上, ...
时代专论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时代要求和理论突破
Zhong Yang Ji Wei Guo Jia Jian Wei Wang Zhan· 2025-05-01 00:20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时代要求和理论突破 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文化思想学 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文的第二部分,深入论述了"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时代要求和理论突 破,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不断充实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条 件,同时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涵养民族精神力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物质基础"搭台",精神文化"唱戏",对于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互促互进,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刻的思考: 从提出"人文经济学"的重大命题,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进一步强调"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再到在 贵州、云南等地考察时指出"文旅融合促进了经济发展,文旅产业要走一条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冀 望文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深厚的根基和持久的助推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创新同实践 创新深刻互动的产物,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全面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 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方针原则、最终目标,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 兴伟业提供科学指引。 人无精神则不立 ...
赓续中华文脉推动创新发展
Jing Ji Ri Bao· 2025-04-30 00:52
原标题:赓续中华文脉推动创新发展 亘古亘今、深厚博大的中华文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为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 供丰厚滋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相结合,在赓续历史文脉基础上构筑中华文化的新高峰,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担负新时代文 化使命、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要求。 中华文脉蕴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基因。我们推进和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究竟 有何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特"在哪里?思考和解答这些问题有多重角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 是文化和文明的视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的历史视野,深刻揭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的文化基因和文明底色,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强调"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 于'两个结合'"。"两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也是对中华文明发 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这一重大论断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昭示了在新的起点上赓续 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深远意义。 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将赓续中华文脉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整体谋划、统筹 ...
共赴春天的阅读盛宴
Ren Min Ri Bao· 2025-04-24 22:27
| 上饶区 , 在黄金地 (1-1) 路中 , , 相手青年 , , (图 区 建 车 (1) | | --- | | 11 | | 2 2 4 |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25日 第 20 版) 谷雨时节,大地书香。4月23日,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评选的2024年度"中国好书"如期公布,42部佳作脱 颖而出。本版约请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撰文介绍,也择取部分作品,邀请学者进行评介,与读者共赴一 场春天的雅集,于阅读中开阔视野,涤荡身心,蓄积能量。 ——编 者 在品读中涵养精神境界 ——浅谈2024年度"中国好书" 郭义强 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在中宣部指导下,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评选出42种2024年度"中国好书"。 这些原创精品图书严格按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标准评选产生,契合读者阅读趣味、传递主流思想 价值,具有较高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涵盖主题出版、人文社科、文学艺术、科普生活、少儿等类别,每一 种都独具特色、亮点纷呈。 2种"年度荣誉图书"均为2024年出版的重点学习读物。《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 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全面 ...
第一观察|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总书记作出五方面部署
Xin Hua She· 2025-04-16 14:57
加快建设文化强国 书记作出五方面部署 550期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网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此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 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 这"三个事关",把文化强国建设放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审视考量,赋予文化强国建设更重要的 职责使命。 如何加快建设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五方面部署。 第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 路。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文章中强调:"这条道路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 坚定道不变、志不改的信心和决心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主动识变 应变求变。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日新月异。我国网民规模超11亿 人,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网络空间可谓时代发展变化最显著的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在重要文章中,总书记 再次强调"必须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原则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