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治沙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三北”工程区 攻坚进行时(美丽中国)
Ren Min Ri Bao· 2025-06-05 22:02
鄂托克旗2024年和2014年植被覆盖遥感图对比。 彰武县2024年和2014年植被覆盖遥感图对比。 于田县2024年和2014年植被覆盖遥感图对比。 数据来源 国家林草局 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 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总书记强调,努力 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取 得更大成就。 在"三北"工程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 漠边缘阻击战三大标志性战役持续深入推进,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年,鄂托克旗还应用了容器苗、种植杯、种子绳等治沙"神器",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林草锁边带的稳 定性。 辽宁阜新市彰武县—— ——编 者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 新技术提升治沙效率 本报记者 董丝雨 帘状沙障制备机快速运转,将稻草、沙柳编织成一块块"帘子";自走式沙障机轰鸣而过, ...
大漠深处绿意渐涌——“三北”工程攻坚战成效综述
Xin Hua She· 2025-06-05 11:56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 题:大漠深处绿意渐涌——"三北"工程攻坚战成效综述 新华社记者黄垚 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的万里风沙带上,人与沙较量千百年。 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三北"工程,在只争朝夕的奋斗下,重点治理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 退"的历史性转变。2023年6月召开的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提 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 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副司长章升东介绍,两年来"三北"工程实施项目369个,完成各类建 设任务超1亿亩,三大标志性战役取得实质性进展。如今,塔克拉玛干沙漠戴上了"绿围脖"、科尔沁沙 地正重现草原风光、黄河"几字弯"逐渐展现"金沙蓝海绿洲"的美丽画卷。 大力培育选用耐干旱、耐瘠薄、抗风沙的树种草种,全面推广29种治沙机械和滴灌节水技术……一项项 新技术新成果,助力三北大地持续固沙增绿。 新模式促生态与经济协同共赢 位于内蒙古磴口县的160万千瓦光储+生态治理项目区,一排排蓝色光伏板整齐排列成望不到边际的"蓝 海"。光伏板下,梭梭、沙 ...
四道 “防线”阻黄沙
Nei Meng Gu Ri Bao· 2025-06-05 04:52
转自:草原云 "沙上房顶住不成,十年种地九年空,家家户户往外逃,黄沙漫漫无影踪。刮得沙山没了顶,刮得沟壑 填了个平,刮得碾盘翻烧饼,刮得碌碡耍流星。"这首流传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民歌,是群众对库 布其黄沙肆虐的形象描述。 蒙西基地 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资料图) 库布其沙漠东西直线长400公里,南北平均宽40公里,如一条黄龙蜿蜒横卧在鄂尔多斯高原脊线北部、 黄河南岸,与九曲黄河并行。历史上,库布其沙漠以每年10米的速度持续北侵,极端年份向黄河输沙量 高达1.6亿吨,严重危及黄河安澜。 仲夏时节,一场喜雨过后,记者乘车顺着沿黄公路由准格尔旗向杭锦旗一路西行。放眼望去,一行行高 大的树木在风中摇曳生姿,绵延的网格沙障延伸到天际,成片的沙柳和柠条等固沙植物高低错落、吐出 油绿的新芽。眼前这条将沙漠与黄河隔开的"绿色长城",就是库布其沙漠北缘锁边林带。 在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敖特更花带着治沙工人团队正用"微创气流植树法"和"螺旋钻孔植树法"栽种沙 柳。"以前人工挖坑种树,一天种不了几棵,现在用这新技术,效率提高十倍。"敖特更花擦着汗笑着 说。 达拉特旗 沿黄公路左侧是库布其沙漠北缘锁边林带,右前方是光伏治 ...
内蒙古“三北”工程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果
聚焦解决"钱从哪来"问题,内蒙古建立了"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配套为辅、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 入机制,成立防沙治沙基金会,已累计接收社会捐资达9150万元。为动员广大农牧民投身到防沙治沙中 来,内蒙古在"三北"工程建设中率先推广"以工代赈",组织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务工,由治沙"看客"变 为治沙"主角"。2024年全区累计发动6.3万名农牧民投工投劳,发放劳务报酬8.5亿元,人均增收1.3万元 以上。 科技治沙、机械治沙是内蒙古精准高效治沙的"法宝"。内蒙古积极推广滴灌、微灌、容器苗等高效节水 治沙技术,实施15个防沙治沙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项目揭榜挂帅攻关,破解防沙治沙技术瓶颈;全面 推广应用灌木平茬机、智能沙障铺设机械、无人机飞播等先进适用新技术、新装备,推动防沙治沙 由"人海战术"加快向机械化作业、智慧化治理转变。 内蒙古横跨"三北",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是我国治理荒漠化 的主战场、防御沙尘暴的主防线。"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两个半"在内蒙古,沙化土地综合 治理60%的任务量也在内蒙古。两年来,内蒙古以当主攻、打头阵的实际行动自觉扛起打好"三北"工程 攻坚 ...
从“沙阻路”到“路通沙止” 杭锦旗“以路治沙”模式亮眼
Nei Meng Gu Ri Bao· 2025-05-28 13:08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comprehensive land reclamation project along the S215 road in the Kubuqi Desert, focusing on 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and biological measures, with significant investment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4][7][10]. Group 1: Project Overview - The project covers a total area of 56.7472 million acres of desertified land along a 60-kilometer stretch of the S215 road, with a total investment of approximately 478 million yuan [4]. - The main construction work is progressing smoothly and is nearing completion [4]. Group 2: Methodology and Goals - The reclamation employs a combination of flat strip, vertical grid, and grass grid sand barriers to address both mobile and semi-fixed sandy areas [4]. - The project aims to reduce the area and severity of desertification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Kubuqi Desert, while also establishing an ecological barrier for the Yellow River [7]. Group 3: Historical Context and Economic Impact - The S215 road, which connects various towns and industrial zones, has been pivotal in transforming the region by integrating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and tourism, contributing to a composite economic corridor [9]. - The road network, comprising S215, S316, and G242, spans 930 kilometers and has facilitated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approximately 6 million acres, turning the "sea of death" into a network of oases [9]. Group 4: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Synergy - The project exemplifies a new model for global desertification prevention, balancing ecological protection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10]. - The ongoing efforts aim to strengthen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barrier in northern China, contributing to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10].
通讯:鄂尔多斯“锁”千万亩黄沙的背后逻辑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26 09:08
中新网鄂尔多斯5月26日电 题:鄂尔多斯"锁"千万亩黄沙的背后逻辑 与之遥相辉映的,是库布其沙漠边缘绵延420公里即将贯通的绿色锁边林带。 在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治沙工人敖特更花带着团队正用"微创气流植树法"和"螺旋钻孔植树法"栽种沙 柳。"以前人工挖坑种树,一天种不了几棵,现在用这新技术,效率提高十倍。"敖特更花擦着汗笑着 说。 1981年,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的农牧民们用肩扛手挖的方式,在库布其沙漠北缘种下30万株沙柳,开启 了锁边林建设的先河。如今,这条锁边林带与库布其沙漠绿化带、淤地坝、光伏治沙带共同构成"四道 防线",成功将肆虐的黄沙逼退数十公里,阻止沙漠北侵黄河,守护住了"母亲河"的生态安全。 破解跨域治沙难题 作者 李爱平 聂慧荣 李振蒙 小满刚过,中新网记者随鄂尔多斯市三北工程推进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闫伟的脚步,从库布其沙漠北缘锁 边林,到"光伏长城"新能源大基地;从毛乌素上风口阻隔带,到内蒙古与陕西、宁夏联防联治作业区, 解密鄂尔多斯"锁"千万亩黄沙的背后逻辑。 守护母亲河生态安全 在黄河南岸、库布其沙漠北缘,达拉特旗"沙戈荒"中北部新能源大基地内,一排排蓝色光伏板在阳光下 熠熠生辉,光伏板间的沙地 ...
内蒙古达拉特旗: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进行时
Ren Min Wang· 2025-05-20 15:30
在达拉特旗巴音色古楞嘎查,巴蒲线穿沙而过(无人机照片,5月20日摄)。 近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的巴蒲线实现全线贯通。这条崭新的柏油公路横亘在库布其沙漠腹地,道路两边,工人们有序推进治 沙工程作业,切割沙柳条、栽植立式网格沙障,工程机械推平沙丘,以备光伏装机。 近年来,达拉特旗积极开展以路治沙创新治理模式,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三北"工程、光伏治沙、乡村振兴等一体化统筹推进,同时紧抓 黄河"十大孔兑"综合治理,筑牢绿化带、淤地坝、光伏治沙带、锁边林"四道防线",坚决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5月20日,在达拉特旗巴音色古楞嘎查治沙现场,工程机械在施工(无人机照片)。 近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的巴蒲线实现全线贯通。这条崭新的柏油公路横亘在库布其沙漠腹地,道路两边,工人们有序推进治 沙工程作业,切割沙柳条、栽植立式网格沙障,工程机械推平沙丘,以备光伏装机。 近年来,达拉特旗积极开展以路治沙创新治理模式,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三北"工程、光伏治沙、乡村振兴等一体化统筹推进,同时紧抓 黄河"十大孔兑"综合治理,筑牢绿化带、淤地坝、光伏治沙带、锁边林"四道防线",坚决打赢黄河 ...
一家人种出万亩绿(守望)
Ren Min Ri Bao· 2025-05-19 22:01
王天昌查看苗木生长情况。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腾格里沙漠南缘,一阵北风袭来,沙山上草方格边,麦草微微晃 动。一些格子里,插着几根"枯枝",还没筷子粗,刚比手掌长。 "发芽了!"王银吉冲着妻子金玉秀憨憨地笑,两人趴在沙坡上,围着毛条枝,一手一手把边上的沙层舀 开。挖了大概10厘米,一瞅,芝麻大小的绿芽在沙层里探出了头。 王银吉82岁的父亲王天昌听说草方格里发芽了,说道:"苦没有白受!" 王银吉夫妇铺设草方格。 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宋朝军摄 实际上,"苦"已经受了26年。从1999年开始,王天昌带着妻子和儿子儿媳住进了沙漠,一家人压沙、植 绿、护林……脸庞变黝黑、皮肤变粗糙,但万亩黄沙被草方格紧紧锁住,长出片片绿。 "不能让风沙毁了我们的田地" "不往城里搬,咋赶着往沙漠里跑?"26年前,得知王天昌要往沙漠里搬,有些村民笑他傻。 王天昌原本在红水村七组,20世纪90年代初,在政策支持下,他家搬到耕地较多、收成较好的九组,可 没几年,王天昌发现了问题:风大时,一座沙丘用不了几天,就往前"搬"了好几米;种的大麦、小麦很 快被沙子压住了,饲养的牛羊被风沙吹得惨叫。 "要想收成好,就不能让风沙毁了我们的田地! ...
阿拉善盟构筑“绿色防线”遏制沙漠“握手”
Nei Meng Gu Ri Bao· 2025-05-16 02:00
为有效遏制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蔓延汇合,阿拉善各族干部群众连续40多年在大 漠戈壁植树造林种草,累计防沙治沙近1亿亩。特别是2024年,阿拉善盟以防沙治沙为重点,全面推进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用1年时间完成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 理二期项目两年治理任务,全年完成治沙551.65万亩,已在三大沙漠边缘构筑起一道"绿色防线",形 成"合围"之势。其中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和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形成了两条总长460公里,宽3—20公里 的大型防沙、阻沙"锁边"立体防护林草带,形成了"绿带锁黄龙"的壮丽景观。 今年,阿拉善盟接续实施"六个工程"、扎实开展"六个行动",以"三北"六期工程为引领,统筹山水 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计划建设"三北"六期工程项目11个,总投资37.25亿元,建设任务343.77万亩,涵 盖"河塔"片区和黄河"几字弯"片区。 沙海起伏,机械轰鸣。初夏时节,阿拉善盟巴丹吉林、腾格里两大沙漠交汇处的九棵树治沙区现场 一派繁忙,一辆辆满载着稻草的运草车来往穿梭,将稻草源源不断地运到沙漠中,治沙工人们将稻草铺 设整齐后,手扶式沙障机快速在沙中压固成一圈圈草方格。 ...
新闻分析:为何沙尘天气近期频频“返场”?
Xin Hua She· 2025-05-13 22:00
并且,西北地区前期降水偏少和阶段性增温过程造成土壤失墒干燥、黏性降低,为扬沙、浮尘天气的发生创造了起沙条件。张强介绍,蒙古国南 部的沙尘在途经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时,沿途沙尘得到补充,强度进一步增强。 虽已立夏,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仍多次出现扬沙浮尘天气,局地出现沙尘暴。甘肃省气象局总工程师张强介绍,今年春季以来,西北地区沙 尘天气呈现多发态势,局地沙尘天气较历年同期偏多。 沙尘天气频频"返场",引起公众关注:沙尘天气频发的状况是否正常?出现沙尘天气的原因有哪些?今年沙尘天气呈现哪些特点? 兰州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伏晶介绍,从成因来看,今年春季以来,冷空气活动频繁。甘肃省气象局气象信息专报显示,截至4月中旬,影响甘肃 的寒潮为193站次,为近30年最多。张强介绍,从短期来看,蒙古气旋进入活跃期,冷空气活动有增加趋势,且强度偏强。 伴随冷空气活动,阶段性风速偏大,为沙尘天气创造了动力条件。甘肃省气象局统计,今年春季以来,约12000米高空风速偏大2到8米每秒,约 5000米高空风速偏大1到6米每秒,有利于外源性沙尘输送。并且,地面风速明显偏大,有利于本地起沙。今年春季以来,甘肃地面风速平均值为 2.4米每秒,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