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

Search documents
变“一旁看”为“一起干”(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Ren Min Ri Bao· 2025-07-07 22:28
走进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土门村新屋自然村,红瓦黄墙的农房错落有致,绿树红花相映成趣。"家乡美 得快让人认不出来了!"村民张洁玲感慨。这番变化背后,离不开一支名为"互助工作队"的志愿力量。 去年3月以来,为落实广东省委关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部署要求,云浮市坚持党建引 领,探索在全市自然村组建互助工作队。它是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由自然村党小组发起,汇聚专业 合作社成员、党员骨干、热心群众等各方力量,义务投身村务治理。目前,全市已组建起7882支这样的 队伍。 为确保这支队伍能干事、干成事,云浮市精准赋能,出台工作指引,明确带头开展互助帮扶服务、参与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乡村绿化美化等9项职责。 在罗定市附城街道,互助工作队化身政策宣讲员,将征地拆迁政策宣传到户,推动46个村民小组在短短 75天即完成深南高铁相关地段征地;云安区高村镇石牛村50名互助工作队队员主动扛起防火责任,加密 巡查、严控火源,实现清明期间林区"零事故"……2024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工投劳整治乱堆乱放25.58 万处,清理生活垃圾1.87万吨,疏通沟渠2445.04公里,美化绿化道路7234条。 然而,互助工作队刚成立时,群众参与热 ...
减少开支、避免浪费,贵州剑河县创办村级“合约食堂”做法值得借鉴
Zhong Guo Huan Jing Bao· 2025-07-04 03:09
首先,减轻了村民负担。有了"合约食堂",场地和桌椅碗筷等一应俱全,而且宴请标准相对固定,村民 不再操心宴席奢俭引发的面子问题,既减少了开支,也丢掉了思想包袱,人变得轻松了,这种解脱是村 民们感受最深的。 其次,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磨合一段时间后,桌餐的分量大致有了谱,就能减少对食材的浪费, 还能避免以前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造成的白色污染。 最后,实现了"转民风"与"兴产业"的有机结合。农村地区的人情往来使很多人不堪重负,而这种具有第 三方委托性质的"合约食堂"对无正当理由的设宴具有一定的遏制作用,有助于扭转民风。同时,有条件 的"合约食堂"可以采取承包等经营方式,在优先满足村民需要的前提下,配套旅游等产业的发展,这也 使得"合约食堂"具有了长久生命力。 乡村红白喜事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虽然各地习俗迥异,但都应在节俭操办、减轻污染等方面下足功夫。 剑河县的"合约食堂"提供了一个思路,但这种共享模式并不是万能的,离不开一定的民俗、产业等基 础。各地务必结合本地的风土人情等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方案与路径,既要逐步规范,符合减轻负担、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又要平衡好与民俗的关系,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贵州省黔 ...
吴桂英:毫不松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不断提升有效衔接的质量和成色
Chang Sha Wan Bao· 2025-07-02 02:02
7月1日,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出 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 精神,按照国家、全省有关会议要求,毫不松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力有效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决 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全力以赴打好过渡期收官战,为推动长沙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 保障。 吴桂英强调,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以开展"五个一"行动为抓手,不断提升有效衔接的质量和成色。 要动真碰硬抓实问题整改,实事求是建立"三张清单",统筹联动、举一反三,做到逐项整改、一体整改、长效整 改;精准精细做好监测帮扶,常态化推进网格监测、信息预警、精准帮扶、风险防范和动态管理,确保帮扶政策 能享尽享、应享尽享、不漏一户一人;"两业"联动增强内生动力,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健全联农带农机制, 拓展就业帮扶渠道,让脱贫人口端稳就业"饭碗";持之以恒强化改革赋能,加快推进三医联动、六医协同集成改 革,深化教育共同体建设,数据赋能保障惠农补贴及时足额精准直达;系统施策绘就幸福底色,持续开展农村人 居环境整治 ...
中金研究院2025年二季度宏观研讨会 “以人为本的乡村振兴” 成功举办
中金点睛· 2025-06-25 00:12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金研究院 ,作者CGI 中金研究院 . 中金研究院 (CICC Global Institute,缩写 CGI)作为中金公司一级部门,定位为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型智库,服务于中国公共政策研究与决策,参与国际 政策讨论和交流,并为中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发展建言献策。 2025 年 6 ⽉ 21 ⽇,中⾦研究院 2025 年⼆季度宏观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以 "以⼈为本的乡村振兴" 为主题, 汇聚国务院 发展研究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发展研究基⾦会、 北京⼤学、武汉⼤学、 浙江⼤学、 上海交通⼤学、西南财经⼤学、澳⼤利亚国⽴ ⼤学 等机构的权威专家、学者以及乡镇基层⼯作者、返乡创业者和公益组织代表 ,深⼊探讨⼈⼝结构变迁、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乡村治理 创新等核⼼议题。本次研讨会通过理论探讨与实践案例的结合,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多维思考。 中⾦公司⾸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中⾦研究院院⻓彭⽂⽣主持会议并致辞,他强调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2020年成 ⽴以来,中⾦研究院⾼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联合多所⾼校开展调研,发布多篇研究报告。今后,中⾦研究院将持续深化相 ...
扎根乡村,做乡亲们的贴心人(青年观察·乡村和青年双向奔赴③)
Ren Min Ri Bao· 2025-06-21 21:47
图①:贵州黔西市甘棠镇。 周训超摄(人民视觉) 图②:吴智超(中)和村民在查看西瓜长势。 本报记者 周 欢摄 图③:李小刚(左)帮学生试穿安全反光服装。 本报记者 赵帅杰摄 图④:姚凯元(左)开展生态环保宣传。 钱烨英摄 图⑤:湖南新田县中山街道米田寺村。 刘贵雄摄(人民视觉) 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青年人是重要的生力军。新时代青年带着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理念到 乡村,他们在参与乡村治理中担当作为,在服务群众中增长才干,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近日, 记者走近在一线岗位参与乡村治理的年轻人,听他们讲述在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收获成长的故事。 走村入户,服务村民"零距离" "小刚书记,你怎么来啦?"5月下旬,甘肃陇西县迎来一场及时雨。通安驿镇东峪村村民崔峰前脚刚回 到家,就碰见赶来询问土壤墒情的李小刚。 2023年5月,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李小刚响应号召,来到东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群山 环抱的东峪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 "推进乡村治理,咱年轻人也能出份力!"1994年出生的李小刚打小在农村长大,刚驻村时自认为熟悉环 境、语言相通,驻村工作准能干好。没成想,东峪村的情况跟他想象的不一样,这里常住 ...
持续推进数字赋能乡村治理协同发展
Xin Hua Ri Bao· 2025-06-04 23:06
以制度创新弥合技术与治理的适配张力 □ 陈雪儿 在江苏省华新镇杨家庄村,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正为乡村治理注入新动能。该村通过整合党建、治理、 服务三大功能模块,构建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从火灾预警到独居老人关怀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2025 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陈雨佳建议打造全国统一的乡村数字化治理平台。实践表明,数字技术 不仅是工具革新,更是乡村治理从"经验范式"向"技术范式"跃升的核心驱动力,既遵循技术与社会良性 互动的理论逻辑,也顺应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需求。 以技术嵌入重构乡村治理的底层逻辑 传统乡村治理模式在推进过程中,长期面临着信息共享不充分、治理主体协同不足、服务资源整合有待 加强等现实挑战,数字技术的介入,本质上是通过"数据流动"重塑治理关系的逻辑,使得乡村的治理更 加系统化、全面化和精准化。在浙江德清,归集58个部门、282类数据,叠加18个图层而构建的"数字乡 村一张图",不仅实现了土地、人口、产业的动态可视化,更打破了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推动治理决策 从"经验直觉"转向"算法驱动"。杨家庄村的综合性数字孪生智慧管理平台正是通过系统整合生态环境、 产业布局、土地资源及基础设施等多维数据, ...
聚焦“两持续”“四着力”“两强化” 陕西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Zhong Guo Chan Ye Jing Ji Xin Xi Wang· 2025-05-11 22:22
"四着力"即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要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三产融 合、强化产业联农带农,培壮县域富民产业,让广大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着力推进乡村建设, 要以优化县域城乡规划布局为前提、以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为重点、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为保障,点线面结合、软硬件齐抓,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完备度和人居环境 舒适度;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要既注重正向引导,又抓好问题整治,既强化综合施策,又注重为基 层减负,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安宁;着力加强要素保障,要围绕资金、人才等核 心资源进行安排部署,引导更多资源要素投向"三农"领域,加快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进程中的各类政策保障,汇聚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合力。 "《实施意见》共8部分33条,总体框架可概括为'两持续''四着力''两强化'。"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 村厅厅长孙矿玲说。 "两持续"即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意见》从大 面积单产提升、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等9方面作出部署,全面夯实耕地 保 ...
在乡村劲吹文明善治新风——基层治理启示之一
He Nan Ri Bao· 2025-04-26 23:29
在武陟县大虹桥乡东刘村,"旺哥说事"调解团队的工作人员,以苦口婆心做工作著称。 "旺哥"叫田小旺,常年在基层工作,因为人正直、办事公道、说话在理,在群众中很有威信。不管是家 庭矛盾还是邻里纠纷,村民都愿意找他评理。 这样的调解团队,在河南农村并不鲜见。乡土中国,历来有"无讼"的价值追求,对"和合"之道的期许, 在中原文化中尤为浓重。近年来,针对乡村社会治理的新特点、新问题、新矛盾,河南创造性地践行新 时代"枫桥经验",给纠纷"清热解毒",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努力实现民富与民安齐头并进、和谐发展。 成立"五老乡贤"理事会,借助老同志们的威望和经验,处理复杂的邻里纠纷,解开矛盾的千千结;推 行"板凳法庭",法官与干部群众围坐农家院,边喝茶边捋是非曲直;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充分征 求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找问题、想办法、解矛盾、达共识……化解矛盾纠纷,得知 民情、解民忧、暖民心。 矛盾调解不是和稀泥,关键要解心结。有的接亲现场,女方家属临时要求加彩礼,在网上引发舆情;有 的村里矛盾多,村民经常因小事上访……乡村治理中的这些顽疾,如同田垄间倔强的杂草,考验着人们 的智慧与耐心。 就拿彩礼来说。近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