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落地
icon
Search documents
第六次中韩(沈阳)初创企业对接交流会再结硕果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20 13:06
自2024年9月首届活动举办以来,中韩初创企业对接交流会累计邀请54家韩国"专精特新"企业来沈阳推 介,覆盖医疗器械、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有17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8个项 目签署协议,1个项目成功落地,成果丰硕。 中新网沈阳7月20日电 (李晛)由沈阳市贸促会、韩国驻沈阳总领事馆、中韩国际经贸产业园共同主办的 第六次"中韩(沈阳)初创企业对接交流会"近日在沈阳举办。 本次交流会吸引了来自韩国医学及药品研发、医疗器械、制造业、生物科技、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 的8家优质初创企业,阵容强大、领域多元。交流会通过路演展示、一对一洽谈等形式,助力沈阳本地 企业与韩国初创企业精准对接。活动现场,韩国KG-BIO公司与沈阳安娜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签署项目合 资合作协议,标志着产业园在推动中韩项目落地方面再结硕果。 沈阳市贸促会、韩国驻沈阳总领事馆、中韩国际经贸产业园始终致力于打造"科技孵化+金融支撑+产业 落地"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本次交流会不仅促成了企业间的技术合作,还推动了韩国仁川市政府拟在沈 阳设立商品体验馆的计划,这将是韩国在沈阳的首家城市商品体验馆。 据悉,作为东北亚国际化合作的重要平台,中韩国 ...
牵手65%央企,深入千行百业
Sou Hu Cai Jing· 2025-06-06 15:41
今天,很荣幸地分享一个好消息—— 百度智能云已牵手65%的央企,共同推进大模型产业落地。得益于全栈的AI能力,百度联合众多央国企伙伴,针对各类不同业务场景,打造了一大批可 推广、可复制的标杆案例。 6月6日,2025智能经济论坛在京举行,旨在聚焦AI技术在实体产业中的前沿实践与落地成果,全面展现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的创新图景。 活动上,百度沈抖宣布,已有65%的央企选择与百度智能云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索AI创新。 同时,百度智能云重磅发布千帆慧金金融大模型,并推出了覆盖能源、交通、医疗、汽车、环境等领域的精选行业场景智能体家族。 01 从"能用"到"好用" "行业场景智能体家族"上线千帆平台 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作为业界领先的企业级"智能体工厂",提供了覆盖Agent 开发、管理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工具链,帮助企业快速构建属于自己 的智能体生态。在电力、交通、医疗、环境等高价值场景中,智能体的应用正不断突破技术瓶颈,进入快速落地阶段。 ◎ 在智能出行领域,百度还推出"座舱大模型智能体",为车企打造面向家庭用户的智能交互体验。深蓝汽车已基于该智能体推出"深蓝精灵"产品,为0-15 岁儿童打造集绘本故事生成、英语 ...
共筑创新“芯”生态,上海EDA/IP沙龙擘画产业发展新图景
转自:新华财经 作为集成电路产业链上游核心环节,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和半导体IP(知识产权)的发展进程一直备受关注。5月12日,"2025半导体IP产业研讨会"在 上海市虹口区世界会客厅举行,上海EDA/IP沙龙活动(五月场)同期举办。沙龙活动聚焦一系列产业发展重点、热点与难点,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专家代 表齐聚一堂,共商生态构建、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的创新路径。 培育产业生态,激发协同效应 国产EDA/IP技术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建立产业生态,包括技术生态、合作伙伴和人员生态,上海EDA/IP创新中心总经理刘国军表示,"每月举办的 EDA/IP沙龙正是实现多方交流的平台,通过上海EDA/IP创新中心能够驱动国产EDA/IP的创业、整合、推广、应用,进而打造整个产业生态,使国产核心技 术不断进入批量生产,不断迭代,形成自己的竞争力。" 图为上海EDA/IP创新中心总经理刘国军发言 数据显示,作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上海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整、技术水平最高、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具备良好的发展生态 优势。尤其在上游的芯片设计领域,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业产值达到1400亿元,连续多年蝉联集成 ...
一个机器人要跑马拉松,需要做些什么?
后浪研究所· 2025-04-19 10:30
机器人跑马拉松,一场集体「整活儿」。 撰文| 杨小彤 编辑| 巴芮 封面来源| 官方 虽然因大风被推迟了一周,但这场全球首次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热度不减 。 4月19日早上7:30,正式开赛前,起点和路途中就已经聚集了很多专门来看机器人的观众。再往前一个月,社交媒体上就有人记录机器人的训练过程,猜测 谁会夺冠。 据赛前的官方消息,这场比赛共有 21个来自不同公司和高校的参赛队伍 ,队名 五花八门, 有 正经的以公司 名 命名的 "灵宝机器人队""轩辕机器人队", 也有不正经到让人印象深刻的"湛泸冲锋龙卷风队"和"巴音布鲁克永远的王", 有一种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组队叫"你说的都队"的既视感。 这些机器人身型各异,最高的是天工 Ultra和逐日行者,身高 都是 180cm,最矮的则是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研发的"0306小巨人",只有75cm, 重 10kg。最重 的是轩辕机器人,172cm的个子,体重高达88kg,光是手臂负载就有20kg ,这对跑马拉松来说,可不是个优势。 0306小巨人 它们的优势也各有千秋。 行者二号是史上首个行走距离突破百公里的足式机器人,续航 长 达 6小时以上。松延动力的 "小顽童" 奔 ...
机器人跑马拉松,累到“断腿”的是工程师
创业邦· 2025-04-19 10:24
以下文章来源于腾讯科技 ,作者小燕 腾讯科技 . 腾讯新闻旗下腾讯科技官方账号,在这里读懂科技! 来 源丨腾讯科技(ID:qqtech) 作者丨小燕 编辑丨郑可君 嘉宾丨联想控股副总裁 于浩、钛虎机器人产品生态负责人 谌威、机器人领域资深产品经理,机器人赛事策 划者 Nixon 图源丨midjourney 机器人在跑马拉松,后面跟着一群工程师。 4月19日,在北京亦庄举办的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20多台人形机器人"缓慢前进",几十位 工程师在后方一路陪跑,他们忙着调算法、换电池、抗干扰。 这场马拉松比赛,不仅是为了比速度,更是对人形机器人基础能力的验证——验证它们是否具备长时 间、连续、自主的运动能力。 为什么要让机器人跑马拉松?因为实验室的完美条件无法模拟现实路况的复杂与不可控。唯有在连续20 公里的真实环境中,关节结构、能耗效率、散热能力和运动算法才会被全面暴露,而这正是"人形机器人 产业能否落地"的第一道门槛。 在此时点,我们邀请了三位长期关注并深度参与机器人产业实践的嘉宾,共同拆解这场"跑出来的能力测 试"背后真正的技术焦点与产业价值。 人形机器人 为什么需要一场马拉松? Nixon : 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