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速无人驾驶
icon
Search documents
低速无人驾驶时代加速到来
2025年以来,无人物流车价格下探、频获资本青睐,作为自动驾驶市场中前景广阔、有机会率先规模化 落地的应用场景,引起了广泛关注。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秘书长李进科表示,在政策、资本、市场利好下,低速无人驾驶产业正迈向高质 量发展的新阶段,产业生态逐步呈现出多元化、技术协同深化、场景商业化加速等显著特征。对于正在 加速拓展市场的头部企业而言,针对细分场景的"破局"与"攻坚"变得尤为重要。 ● 本报记者 王婧涵 价格持续下探 2025年以来,无人物流车价格持续下探。 5月,九识智能发布E系列平台及首款战略车型E6,载重能力达500kg,产品以不到2万元的定价上市, 引发市场强烈反响。 随后,新石器无人车发布优惠促销海报,装载容积6m3、载重1000kg、续航里程200km的X无人物流车 型,首付888元起。 6月18日,菜鸟推出新款平价无人车菜鸟GT-Lite并同步启动预售,该款车型定价2.18万元,叠加限时优 惠的售价为1.68万元。 多款"白菜价"的无人物流车让市场意识到,属于低速无人驾驶行业的时代正加速到来。 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低速无人驾驶行业销售规模已达123亿元,同比 ...
三旺通信20250625
2025-06-26 14:09
三旺通信 20250625 摘要 公司战略性储备关键芯片,并通过投资工业芯片公司实现供应链自主可 控,显著降低了对 Marvell 和博通等国外供应商的依赖,保障了芯片供 应的稳定性。 电力和新能源领域市场空间广阔,但新能源订单毛利率低于传统电力和 煤矿领域,价格竞争激烈。截至 2025 年 5 月底,公司在手订单总额约 为 1 亿多元,回款情况良好。 公司在智能网联和低速无人驾驶领域,采用单车智能结合网联赋能模式, 覆盖车联路口、无人驾驶公交车及低速无人车场景,提升交通效率和出 行体验。 2024 年中国低速无人驾驶行业销售规模达 123 亿元,同比增长 45%, 预计 2025 年将接近 200 亿元,但市场热度在去年下半年有所降温。 投资南京旋远电子旨在进行优势行业延伸战略布局,该公司是国内领先 的毫米波雷达供应商,拥有全系列前端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可满足多种 场景的全天候感知需求。 公司积极进行海外本地化布局,设立波兰子公司覆盖欧洲市场,筹备越 南子公司面向东南亚,并加大海外市场营销力度,提升国际竞争力。 全国产化交换机主要面向电网板块,技术指标部分可超越进口产品,满 足国内外电网自动化需求,并为新能源 ...
顺丰再度出手,无人车公司「白犀牛」完成2亿元B轮融资|36氪独家
3 6 Ke· 2025-05-08 01:34
编辑|李勤 36氪独家获悉,低速无人驾驶公司白犀牛近日完成了2亿元B轮融资,本轮由顺丰领投,鑫源汽车与老 股东线性资本跟投。据悉,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新的低速无人车产品开发,以及现有产品的市场推广。 白犀牛成立于 2019 年 4 月,由前百度自动驾驶团队成员朱磊和夏添共同创立,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全栈 式无人配送解决方案,并提供无人车常态化运营的自动驾驶公司。今年3月,白犀牛官宣原东风商用车 公司总经理黄刚加盟白犀牛,出任总裁一职。 低速无人驾驶,是自动驾驶行业中最早开启商业化的细分赛道。白犀牛CEO朱磊观察到,前几年,低速 无人车创业公司所涉足的商业场景较为分散,涵盖了校园配送、无人零售、社区团购等多个不同方向。 直至 2024 年初,该行业的商业模式逐渐变得清晰明朗。"主要的落地场景已经集中收敛到了物流行业, 特别是快递网点到驿站这一段路程。" 朱磊向 36 氪记者表示,在这一特定领域,物流订单对应的无人 配送车往返里程大致在 10-30 公里之间不等。 据朱磊介绍,目前行业里 80%-90% 的无人配送都集中在这一场景,而且在未来1-2年内,这一场景依然 是无人配送车能够实现大规模落地的主要方向。 在这一赛道 ...
两会丨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加快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普及 推动低速无人驾驶试运营
证券时报· 2025-03-06 02:08
加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普及 2025年春晚舞台上,人形机器人凭借惊艳的表现迅速走红,引发全球广泛关注与热议。作为人工智能和机 器人技术的集大成者,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技术的融合领域,也是我国发展新质 生产力、培育未来产业的重要抓手。 今年全国两会上,具身智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何小鹏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 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具身智能非常有前瞻性。 2025年全国两会拉开帷幕,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聚焦人形机 器人、低速无人驾驶、智能驾驶保险、低空经济领域提交了四份建议。 何小鹏称,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很像十几年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早期发展阶段,所以国家的政 策、法规在前期的规划、引导非常关键。 "相信中国的具身智能在五年到十五年之间会出现像新能源汽车一样巨大的产业,不仅在中国领先,而且 会在全球领先。"何小鹏认为,在此过程中,应借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早期的市场培育和推广经验,通 过市场推广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加速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培育和需求潜力的释放。 据此,何小鹏建议,可针对当前智能化程度高、AI能力强且具有较高端价值的L3级别人形机器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