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费融资

Search documents
这种“新存款”七年翻番?需要排队等额度?背后隐藏多重风险!
第一财经· 2025-08-25 14:58
2025.08. 25 本文字数:3621,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王方然 在深圳从事外贸业务的陈林(化名),今年6月通过某香港保险中介了解到一款"七年翻番"的"新存 款"方案。他以12万港元自有资金,加上银行提供的48万港元贷款,共计60万港元,投保了一份香港 储蓄险。同时搭配一款年化6.75%的派息基金,收益用于偿还每季度的贷款利息。中介宣称,7年后 退保可返还约120万港元,每年单利超10%。 然而,仅过去2个多月,随着港元利率波动,陈林的贷款成本较之前上涨超过10%,而基金派息却未 能达到预期水平。更令他担忧的是,原本承诺的"稳健收益"完全依赖于非保证分红,保险公司最新披 露的分红实现率并不高,最终收益可能大幅低于预期。 陈林的经历是当前香港保费融资市场高热现象的一个缩影。在市场利率下行的背景下,这类被包装 成"新存款"或"高阶理财"的香港保险融资方案正通过社交平台迅速推广,以年化超10%的收益为卖点 吸引投资者。据记者调查了解,其本质是通过银行贷款购买保单,再利用保单承诺收益与贷款利率之 间的"息差"获利。 神秘"新存款" 在市场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一种号称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新存 ...
年化收益率超8%?网红“新存款”调查:谁在动你的钱包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8-21 11:52
"2025新存款年化8.5%,央企背书安全感拉满!" "22万撬动百万资产,银行帮你付保费!" 近期,社交平台上一批打着"新存款"旗号的短视频悄然走红,视频下方,表达"心动想入"的评论有数百 条。然而,南都湾财社记者调查发现,这看似稳赚不赔的"财富神话",实则是包装后的"保费融资"旧模 式。这类产品从话术诱导到渠道操盘,暗藏多重风险隐患。 "高收益话术"收割流量 "年化8.5%的港险融资保单,月入7000不是梦!"在某社交平台,一位自称深耕财富领域多年的"储蓄规 划师"的博主对着镜头讲解"新存款"玩法,视频下方的评论区里,"发暗号求联系方式"的留言多达数百 条。 记者了解发现,这类被包装成"新存款"的宣传,普遍采用"高收益+低门槛+强背书"的话术模板。为吸引 眼球,部分短视频中甚至出现"保底收益""稳赚不赔"等绝对化表述。 以上述"储蓄规划师"为例,她在视频中,将"新存款"的玩法解读为:"就好像有人买了一套500万的房 子,需要三成首付,剩余七成去银行贷款,然后赚取房子升值的钱,新存款也是这个玩法,把保单质押 给银行,用银行贷款来交剩余的保费,自己只用出20%~30%的保费就能赚取保单升值的钱了,而且到 期退 ...
全网疯传的高收益“新存款”,竟是让你贷款买保险?
Sou Hu Cai Jing· 2025-08-20 12:49
深夜刷手机的王先生,被一则视频牢牢"钉"在了屏幕前:"年化8.5%,月入7000+轻轻松松!"视频里博 主激情洋溢,描绘着一种"新存款"的神话。 简单来说,就是投保人向银行借钱买保险,然后用保险的收益去偿还银行的贷款。 保费融资的操作中涉及三个主要参与者,即投保人、银行和保险公司。投保人在签署保单后自行支付小 部分保费,然后拿着保险公司出具的保单利益去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会根据投保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审 核,审核通过后,银行会将投保人申请的保费直接转给保险公司,而保单则会被抵押给银行。 投保人做保费融资的目的往往是通过杠杆放大产品收益。根据市场上的利率来看,保险公司承诺的保单 收益往往会高于银行的贷款利率,通过保费融资,投保人就能赚取保单收益和贷款利率的息差。同时, 由于投保人是通过贷款支付一部分保费的,投保人原计划要交的保费就会空出来,再次进行投资。此 外,当前做保费融资的主要是港险,其保费和收益还跟美元汇率存在一定关系,汇率差也会给投保人的 收益带来一定的影响。 最近,社交平台上,"新存款""高收益保单"视频或图文屡见不鲜。它们时而被包装成"新型存单",时而 又强调保险属性,但核心话术惊人一致:高收益、低门槛、 ...
宣称年化收益率超10% “用银行的钱给自己打工”!全网疯传的高收益“新存款” 竟是让你贷款买保险?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8-19 15:05
深夜刷手机的王先生,被一则视频牢牢"钉"在了屏幕前:"年化8.5%,月入7000+轻轻松松!"视频里博 主激情洋溢,描绘着一种"新存款"的神话。 最近,社交平台上,"新存款""高收益保单"视频或图文屡见不鲜。它们时而被包装成"新型存单",时而 又强调保险属性,但核心话术惊人一致:高收益、低门槛、银行/大保司背书。评论区里,心动者、咨 询者、求购者比比皆是。高收益的诱惑力可见一斑。 什么样的"神奇产品"能被打上"新存款""保险"的标签?普通人能买吗?有啥风险?保通社深入调查 销售力推:宣称年化收益率超10% "预期年化12%,额度稀缺、收益高,大保司的融资保单又来了" "融资保单,只首付20%,第6年单利12%。" "22万元撬动100万元资产,用银行的钱给自己打工的金融魔法" 在社交平台上,此类视频与图文并不罕见。超10%的年化收益率点燃了大众的好奇心,在这些内容的评 论区,不少人留言,有的咨询该金融产品投资途径,也有的询问高收益产品是否有风险。 这究竟是一款什么产品? 以某保险公司的演示案例为例,总保费500万港元的保单,采取5年缴,一次性预缴,优惠后保费是 442.99万港元,投保人自付112.2万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