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候鸟迁徙
icon
Search documents
“鸟口普查”上新装备!云南用声纹监测已为232只珍稀鸟类“建档”
Huan Qiu Wang· 2025-10-25 05:53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又到了候鸟迁徙的季节。最近,云南迎来不少来此过冬的候鸟。今年迁徙季,当地候鸟规模、种群分部和保护手段都有什么变化? 这些天,在云南新平县的哀牢山金山丫口,海拔2300米的山林间,鸟鸣声大清早就此起彼伏了。监测站工作人员说,入秋以来,候鸟已经在这里分批次"打 卡",不同时段的迁徙种群各不相同。从今年9月开始到现在,哀牢山金山丫口已经环志的候鸟有1400多只。 每年秋冬季,从西伯利亚、中亚、新疆等区域南迁的候鸟一路南下,途中受东南方向沿海和西北方向青藏高原阻隔,很多候鸟聚集到哀牢山一线,使这里成 为全球7条候鸟迁徙通道之一。金山丫口候鸟环志监测站是典型的夜间迁徙鸟类环志点,每年有不少从事研究夜间迁徙鸟类课题的专家学者,都到金山丫口 的候鸟环志监测站开展科研工作。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讲师 赵雪冰:我们发现,可能鸟对不同波长的光,它的趋光性是不一样的。 在云南巍山鸟道雄关,今年工作人员安装了两套鸟类声纹监测设备,能对途经区域内的1200种鸟类发出的叫声进行收集,并运用大数据分析迁徙候鸟的种类 和名称。鸟类声纹监测设备仅安装几天,就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金雕,以及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 ...
各地湿地成迁徙候鸟“能量补给站” 吃饱了再去南方越冬
Yang Shi Wang· 2025-10-21 16:07
上都河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和停歇点,多样的植被和充足食物,让这片湿地成为候鸟迁徙途中不可或缺 的"能量补给站"。预计,这些候鸟在短暂停歇后,将于11月中上旬,陆续离开正蓝旗飞往南方越冬。 黑龙江抚远:万鸟集结蓄力南下越冬 又到一年候鸟迁徙季,各地都迎来了哪些候鸟?它们下一站去哪儿? 内蒙古:候鸟飞抵正蓝旗 短暂休憩再启程 这几天,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上都河国家湿地公园,白枕鹤、天鹅等六万余只候鸟翩跹而至,为湿地注入了蓬勃生机。 这些远道而来的候鸟,或嬉戏或起舞或觅食,享受着迁徙途中的惬意生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枕鹤约有400余只,它们在浅水滩涂中栖息觅食、清 洗羽毛。湖泊、湿地与多种类的植被、候鸟,交融成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 上都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局长段义利介绍,正蓝旗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通道,而且是全国831处候鸟重要栖息地之一,每年在迁徙区过冬的鸟类有 一级国家重点保护动物8种、二级保护动物26种。 作为东北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秋季都会迎来大批迁徙候鸟。据监测,随着冷空气持续南下,候鸟将陆续启程,飞往 长江流域及以 ...
实拍锡林郭勒盟上空大量鸟类低飞:阴天迁徙候鸟低飞系正常现象
Xin Jing Bao· 2025-10-17 07:53
10月16日,市民反映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城市上空,有大量鸟类低飞。10月17日,锡林郭勒盟气象局工作人员称,未检测到异常天气数 据。记者从锡林郭勒盟林业和草原局获悉,为正常现象,低飞鸟类系迁徙候鸟。 0:00 / 0:32 ...
飞鸟翔集演绎生态美景 大美湿地变身“候鸟天堂”
Yang Shi Wang· 2025-10-12 09:52
央视网消息:在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保护区工作人员在近期监测中发现,上万只冬候鸟已经抵达湖区,主要以大雁、野鸭、白琵鹭及鸻 鹬类候鸟为主。 从9月底到10月初,上万只候鸟就陆续聚集到湿地中心地带,它们时而游弋觅食于碧波之上,时而振翅齐飞掠过水面。 为了迎接这批远道而来的"客人",保护区管理部门与当地政府紧密合作,提前做好了充分准备。他们通过监测和调控水位,为候鸟提供了 适宜的栖息环境,并加大了执法力度,打击各种破坏湿地生态的违法行为,确保候鸟能够安全越冬。 金秋十月是候鸟迁徙的高峰期。这几天,在云南省昆明市的滇池海埂公园,数百只红嘴鸥盘旋飞舞,吸引了许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每 年10月上旬,红嘴鸥的先头部队就会陆续抵达昆明,这也预示着观鸥季的到来。近年来,昆明市出台了相应的观鸥规定,引导游客文明观鸟。 眼下正值猛禽迁徙的重要时期,前两天,在安徽合肥四顶山上空,300多只猛禽过境,它们借助上升气流持续盘旋形成了"鹰柱"现象。一 些观鸟爱好者用镜头记录下了这罕见的现象。 安徽合肥:猛禽集群过境 出现"鹰柱"奇观 据了解,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线路上的重要节点,是白鹤、东方白鹳等众多濒危候鸟的重 ...
内蒙古第一大湖呼伦湖秋季鸟类较去年增长近四成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10-10 08:25
内蒙古第一大湖呼伦湖秋季鸟类较去年增长近四成 中新社呼伦贝尔10月10日电 (记者 张玮)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0日对外公布:根据2025年秋 季鸟类监测数据,保护区内共记录到75311只鸟类,相较2024年秋季增加21442只,同比增长近四成。 10月9日,内蒙古呼伦贝尔,越来越多雁鸭类候鸟在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张东阳摄 编辑:徐世明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据呼伦贝尔市北方寒冷干旱地区内陆湖泊研究院介绍,9月中旬开始,该院派驻专家组在呼伦湖保护区 内的乌兰诺尔核心区、嘎拉达白辛核心区、拴马桩辖区、呼伦沟辖区、贝尔湖等地进行监测。监测结果 发现,保护区内共记录到10目22科41属68种75311只鸟类,相较2024年秋季增加21442只,以国家二级保 护动物鸿雁、白琵鹭、大天鹅等雁鸭类为主。 10月9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大小天鹅在湖中嬉戏。 欧戈 摄 为守护好这条"生命通道",呼伦湖保护区依托动态监测与视频监控等手段,实时开展候鸟种群数量、栖 息状态及疫源疫病动态监测,系统掌握候鸟迁徙规律。(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呼伦湖总面积2339平方公里,湖面海拔545.5米,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
酷玩推荐官·人间好时节:白露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07 07:03
Core Points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arrival of the autumn solar term "Bailu," marking the transition to cooler weather and the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day and night [2] - It highlights the migration of birds during this period, particularly in the Suzhou Taihu region, which is an important wetland for migratory birds along the East Asia-Australasia flyway [2] - The article mentions the implementation of wetland protection laws in China, aimed at preserving habitats for migratory birds and contributing to global biodiversity [2] Summary by Sections - **Seasonal Changes**: The Bailu season signifies the end of summer heat and the onset of cooler temperatures, with increased humidity leading to dew formation [2] - **Bird Migration**: The article notes that during Bailu, migratory birds such as geese and swallows begin their journey southward, seeking warmer climates for winter [2] - **Cultural Practices**: Traditional customs during Bailu include "Bu Lu," which involves consuming foods like longan and tremella to combat autumn dryness, reflecting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2] - **Local Traditions**: In the Suzhou-Zhejiang area, there is a tradition of brewing and serving "Bailu rice wine," which is slightly sweet and warming, aligning with the seasonal change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