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icon
Search documents
校地合作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Xin Hua Ri Bao· 2025-07-03 22:27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南京国家农高区(下称"农高区")作为 长三角唯一的国家级农高区,通过深化校地合作,集聚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资源,推动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与产业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人才政策双驱动 激活发展新动能 打造农业科技新高地 农高区集聚7家高校院所,布局市级以上科研平台55个。南农大建成国家果梅杨梅种质资源圃(属国际最 大),动物医学研发中心将建成华东最大P3实验室。 南林大与创新港共建"碳谷"项目,涵盖智慧生态、林木生物质低碳高效利用等研究中心。携手江南大学 建成江苏省未来食品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南农大成功转化细胞培养肉技术,实现世界首次细胞培养猪脂 肪中试(500L生物反应器)放大生产。 加快成果转化 跑出产业升级加速度 农高区发起成立长三角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联盟,挂牌长三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2024年举办 对接活动6场,发布成果超500项,技术交易额破2亿元。种业创新成效显著:中国科学院植物所蓝莓、 黑莓推广超10万亩,经济效益超20亿元;江苏省农科院南粳系列水稻推广超1亿亩,多品种列国家主 导。本地蓝莓产业通过科技赋能,2024年鲜果产值达1 ...
报告显示:科技支撑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基础已具备
Ke Ji Ri Bao· 2025-06-17 06:00
科技日报北京6月16日电 (记者马爱平)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在京发布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1978—2005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2006—2020年,中国农业全要 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效率提升驱动;'十四五'以来,技术进步取代效率提升重新成为驱动中国农业全要 素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动力。当前中国已具备科技支撑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坚实现实基础,'十五 五'时期,需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创新要素高效流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以持续提升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产业竞争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叶玉江表示。 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农业持续发力,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亩产增加5.1公斤。稻 谷、小麦和玉米均实现增产,大豆产量小幅下降至2065万吨,油菜籽和花生扩种成效明显,大豆进口增 至10503万吨。猪肉去产能到位,猪肉产量小幅下降,降至5706万吨,蛋类、水产品产量再创新高。棉 花和食糖生产及进口增幅明显,水果和蔬菜供给保持稳定。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农业生产将继续向 好,粮食总产量预计 ...
江苏南京:“农业小镇”蝶变“农科新城”
Nan Jing Ri Bao· 2025-05-30 00:23
走进全国首批、长三角唯一的国家级农高区,探究农业"科技密码" "农业小镇"蝶变"农科新城" 值得注意的是,"植物工厂"的屋顶上,一排排波浪形钢结构上是光伏面板,厂内消耗的电来自光伏发电。"在这里,我们推行'农光互补'的概念,用光伏发电 (采用悬空架高设计,模拟出适合植物生长的光照环境)的绿色低碳模式来赋能农、林、牧、渔的种植和培育;已套种葡萄、无花果、生菜等在内的10余个 果蔬品种。"汪路说,这个"植物工厂"每天蔬菜产量可达500斤,年营收约150万元。 据介绍,南京国家农高区以绿色智慧农业为主题,以生物农业为主导产业,协同推进农产品特色加工、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农业科技服务业,努力建设国际 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 从无土栽培到数据采集,从农业光伏到数字信息管理……在南京国家农高区,这样的智慧农业科技应用场景随处可见。目前,南京国家农高区正积极探索生 态价值转化路径,以生态环境导向开发赋能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产学研融合发展EOD项目,打造"生态—农业—科技"产学研增长 链;依托碳达峰目标下绿色城乡建设试点区建设,开展典型绿色低碳技术模式应用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