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养生

Search documents
处暑节气 一粥一菜加一茶
Bei Jing Qing Nian Bao· 2025-08-26 01:12
处暑为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有终止之意,标志着暑热正式退场,秋凉渐显。处暑药食养生原则: 甘润健脾贴秋膘,酸敛润肺防秋燥。推荐一菜一粥一茶,助您欢乐处暑。 茯苓红豆莲子山药粥 秋季多燥,对于痰湿较重的人来说,是祛湿的好时候。茯苓、红豆、莲子、山药等食材洗净,加水 大火煮开,小火慢炖成粥。可健脾和胃燥湿,为秋季祛湿之佳品。处暑时节需甘润健脾,可常饮此粥。 清蒸绿茶鲫鱼 鲫鱼剖开腹部去除内脏,冲洗干净。塞入茶叶,加料酒、葱、姜去腥,放入蒸锅蒸熟即可。 鲫鱼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肠经,可健脾利湿、利尿消肿;绿茶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食除 烦。两者合用,可用清热利湿,生津止渴。尤宜于脾虚湿困之消化不良,便溏水肿者。处暑时节,天气 转凉,胃口渐开,贴秋膘尤需注意滋腻碍胃,可尝此菜,清淡醒脾,以助消化。 沙参麦冬玉竹茶 沙参、麦冬、玉竹各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3-5杯。 北沙参性微寒味微苦甘,入肺胃经,可清肺养阴、益胃生津、补肺阴清肺热,补胃阴清胃热,生津 止渴;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热养阴止渴;玉竹性微寒味甘,入肺胃经,可养阴润燥、清热生津 止渴。诸药合用,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秋燥伤肺,胃阴不足,不思饮食, ...
今日处暑丨暑气散 秋意浓
Yang Shi Xin Wen· 2025-08-23 01:23
三伏已尽 新秋来临 8月23日4时33分 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十四个节气 处暑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即为"出暑" 表示炎热即将过去 暑气就要结束 新闻 2007 the state e state t a n ing the pro se r a 65 a 200 t 11:47 the st the state of the t and the the the state the 3 t the state of the 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央视 新闻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99 古人称鹰为义禽,秋气肃杀,鹰感其气而开始大量捕猎鸟 类,食前必先陈列祭祀之。 央视 新闻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时值处暑,气温开始走低。早晚会凉爽起来,再加上时不 时来上一两场雨,正是"一场秋雨一场凉" O 典机 X 处暑时节也是农作物收获的时刻。 出野里可见 "谷到处暑 "家家场中打稻忙"的秋收景象。 黄" 处暑之后也是净业收获的时期,沿海地区 行多种形式 的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 央视 新闻 in July 处暑时节,各地有食用鸭肉的传统习俗。鸭 ...
处暑:润肺解暑,且慢进补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8-22 03:35
8月23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张宸介绍,处暑标志着暑气渐消,天气开始转向凉爽,呈现出典型的"秋老虎"特征:白天依 然炎热,早晚则明显清凉,空气也日渐干燥。今年适逢农历闰六月,使得暑热天气有所延长,高温叠加 湿气形成"暑湿交困"的局面,此时更需注重身体的调养与防护。 "饮食调理方面,应以滋阴润燥、健脾和胃为主,同时兼顾清热解暑。"张宸表示,为缓解秋燥引起的咽 干等不适,可适当食用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梨等滋阴润肺之物,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糖分摄入。 山药、芡实、薏米、莲藕有助于健运脾胃,消化功能较弱者宜煮至软烂食用。绿豆、苦瓜、黄瓜、鸭肉 等则能清热解暑,高尿酸人群食用鸭肉需适量。此时应减少辣椒、生姜、花椒等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避免过度贪凉,并控制高盐高脂食物。此外,处暑后进补不宜过早,建议等到白露节气前后,待暑热完 全消退、脾胃功能恢复后,再开始适度进补,具体进补时机还需结合个人体质和当地气候特点灵活调 整。 张宸建议,运动建议选择轻松平缓、适度出汗的方式,时间宜在清晨或傍晚凉爽时段。晨晚散步能促进 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太极拳、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