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技术

Search documents
威海多措并举提升农业用水效率与抗灾减灾能力
Qi Lu Wan Bao Wang· 2025-07-01 04:08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蓄水。2019年以来,全市建设各类水源工程和灌溉设施1949座,其中塘 (坝)591座、农用井617座、泵站619座、蓄水池122座,有效收集地表水,为农业生产水源储备打好基 础。 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高效节水。依托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8.1万亩,年节水 量约500万立方米。在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上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 高水资源利用率,全市累计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45万亩。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大田作物节水30% 以上,经济作物节水50%以上。 推进沟渠修复整治,畅通排水。制定了农田沟渠修复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全面完成了农田沟渠体系分 布、农田积水受淹情况等的摸底调查,计划用三年时间疏浚农田沟渠43.25公里,打通排水"最后一公 里",实现水源工程与灌溉体系的互联互通,推动现代水网向田间地头延伸,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连宁燕 威海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低山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68%,耕地以中低产田为主,面临水资源短缺、地 块破碎、保水保肥能力差等挑战。水网是农田的"血脉",农田是水网的"服务终端",6月30日上午,在 威 ...
听科技特派员讲下乡故事
Ren Min Ri Bao· 2025-06-26 22:00
图①: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王岗镇墩台李村,麦收过后,市级科技特派员 张焰(右一)在指导村民管理椒田。 张晓甫摄 图②: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仁厚村,省级科技特派员黄献光查看"福瑞鲤2 号"鱼苗情况。 包 巍摄 图③: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自治区"三区"人才中国科学院科技特派 团团长余成群(左)带着技术人员一起查看饲草长势。 田 原摄 图④: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麻蓬村"养生香锤"共富工坊,市级科技 特派员陈力全(左)与村民一起学习制作"麻蓬武侠香锤"。 吴怡婧摄 河南漯河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站长张焰—— "让实用技术下到田里" 本报记者 张文豪 "老介,辣椒长得不错。过两天该'摘心打顶'了。" "好嘞,俺这就准备!今年麦子能丰收,多亏您及时让俺浇水、喷药。"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王岗镇墩台李村,市级科技特派员张焰又来到村民介中山家地头。老介这130亩地 里,嫩绿的椒叶从收割后的麦地里探出,白色花苞星星点点,喜人得很。 在临颍县,麦椒套种面积44万亩,仅王岗镇就有9万亩。麦田里套种辣椒,小麦能为辣椒幼苗遮阴,收 割后秸秆覆盖田间,还能保墒抑草。 麦椒套种虽然"一举两得",但掌握两种作物的习性并不容易。"村民种小麦 ...
河南:夏播基本结束,秋粮面积稳定在7600万亩以上
news flash· 2025-06-20 23:38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6月20日,我省累计夏播面积8821万亩,占预计面积的98%。除部分晚 播大豆、生育期短的杂粮和倒茬蔬菜还在陆续播种外,全省夏播基本结束。今年,受天气因素影响,我 省小麦收获期较往年提前3至5天,为秋粮早播赢得了时间。全省夏播工作从5月28日大面积展开,至目 前基本完成,与常年进度总体相当。加上春播粮食,今年我省秋粮种植面积继续稳定在7600万亩以上, 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筑牢基础。在夏播作业中,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成为亮眼"主角"。今年,全省投入 播种机械85万台,其中单粒精密播种机械8.7万台、新增1.9万台,加装北斗辅助驾驶系统拖拉机4.03万 台、新增5000台以上。单粒精量播种、玉米合理密植、滴灌微喷等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有效 提升了播种质量与效率。(河南日报) ...
麦收第一线丨麦田里的科技接力赛
Qi Lu Wan Bao· 2025-06-15 08:34
6月11日清晨,齐河县焦庙镇赵官屯村的麦田里麦浪翻滚。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陈玥君裤脚高高卷起, 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收割机后面,不时弯腰抓起一把刚割完的麦秸捻开细看。 近日,在山东的麦田里,收割机正在收割小麦。 麦收的轰鸣声中,陈玥君的思绪已经飞向了几个月后的秋天。"咱这季麦子收了,紧跟着种玉米。"他对李 叔解释科技小院试验田的夏播计划,"老法子种玉米,一亩地四千五六百株算到头了。我们打算在试验田 里试试密植,种到六千甚至七千株。配上水肥一体化技术,管子直接通到苗根儿上,探探咱这地力的'天花 板'到底多高。" 这计划让李叔直咂嘴:"种那么密?能行?别光蹿秆子不长棒子。"科技小院的师生们心里有数,密植田和 传统田挨着种,长势和收成对比,将成为最有力的说服证据。 麦田边,传感器静静矗立,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温湿度,捕捉病虫害的蛛丝马迹。 "麦收一结束,数据分析就得跟上。我们正与北京一家公司合作,想把这些数据变成'AI田医生'。等玉米出 苗,农户拍张问题照片,'AI田医生'就能给出管理建议,避免乱用药、用错药。"陈玥君他们正一点点"喂 养"这个未来的农业"智慧大脑"。 "李叔,您看这茬口,机器走得又快又干净!"他对着地 ...
智能农机“唱主角” 希望的田野描绘好“丰”景
Yang Shi Wang· 2025-05-18 10:47
央视网消息: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地处风沙半干旱地区,保墒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难题。近年来,当地和科研院所合作,大力推广玉米秸秆 覆盖还田条耕作业,使玉米产量得到显著提升。现在,总台记者苑竞玮就在通榆县兴隆山镇一家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玉米示范田里,让他 带我们看看迭代升级的保护性耕作是什么样的,它又是怎样提升粮食产量的? 在吉林省通榆县兴隆山镇的一处玉米示范田,当地抢抓晴好天气,进行最后100亩玉米的播种作业。现场几台条耕机马力全开,穿梭在广 袤的田野间。紧随条耕机之后的播种机,依托搭载的北斗导航系统精准定位播种。不到十分钟,十亩玉米田便完成从耕作到播种的全流程作 业。据合作社的负责人介绍,3000亩的玉米田大约2周左右就可以完成播种。 这片玉米示范田采用的是秸秆还田条带耕作,什么是条带耕作?简单来说,就是把秸秆进行归行,一条形成秸秆覆盖带,另一条进行深松 浅耕形成没有秸秆的这样条带,在没有秸秆的条带上进行播种,这种方式就叫条带耕作。秸秆覆盖如同天然"保水罩",既能减少水分蒸发,又 能在降雨时储存水源,为种子萌发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有效抵御大风对表土的侵蚀。这也是保护性耕作的迭代升级。 通过几张图片来了解升级前的保护 ...
精耕细作,黑土层厚度逐年增加
Ren Min Ri Bao· 2025-05-06 22:12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沉寂了一冬的黑土地上,隆隆机声打破宁静,种箱里一粒粒玉米种子等距播撒, 一根根滴灌管也浅埋进土层。 "春耕时农机跑一趟,种子和滴灌管就全埋好了。"农机手韩立光驾着熟悉的气吸式播种机穿梭在田垄 间。 几年前,听说流转土地可以按产量结算费用,他把土地流转给大遐畜牧场,自己也到畜牧场工作,学习 驾驶大型农机。 畜牧场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把肥料溶解在水中,通过滴灌管适时适量灌溉和施肥,种地"老把式"韩 立光有些犯嘀咕:"水是水,肥是肥,过去咱种地都'一炮轰',一次性把底肥给够。" 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基础上,探索还在深入。"水肥一体化+密植"技术增产增效,智能化田间管理控制 室精准控制水肥配比……谈起新变化,刘启雷如数家珍。 高低不平的土地被整合成连片的良田,黑土地里埋上管道,韩立光驾驶着播种机在这片既熟悉又有些陌 生的土地上开始耕种。当年秋收,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地块,平均亩产从过去的1200斤提高到1600 斤,增产幅度超过30%。 玉米增产,老韩服气了:"比自个儿种地强多了!现在,种地成了精细活。"增产又增收的韩立光,逢人 就夸新技术。 水肥一体化增产的秘诀是啥? "在于时机准、效率高、管理 ...
从“靠天等苗”到“科技育苗” 希望的田野书写“智慧春耕”新故事
Yang Shi Wang· 2025-04-27 03:37
在寿阳县景尚乡的一片高标准农田里,大型农机具正在进行犁地、旋地作业,为春播做好准备。与过去不同的是,今年这些农机具都增加 了一个智能芯片。寿阳县共有智慧化平台管控面积近3万亩,比去年大幅增加。通过云数据指挥平台,智慧管控5000亩玉米大田只需要四个 人,就能把水肥、病虫害防治、生长监测全流程管理好。 记者从寿阳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当地玉米种植面积为80多万亩,目前已播种过半,预计5月中下旬全部完成。 央视网消息:春来农事忙。在山西晋中寿阳县,玉米播种工作全面展开,今年当地扩大了智慧管控覆盖面积,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 农户的成本。 宁夏:科技助力玉米种植 600万亩玉米进度过半 宁夏各地现在也进入玉米种植高峰期,依托北斗导航系统与智能农机开展高效作业,同步推进节水滴灌技术铺设,在提升种植质量的同 时,确保玉米种植工作按时完成。 在吴忠市盐池县一处万亩种养一体化示范基地内,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拖拉机正在作业,工作人员只需要在拖拉机掉头、补充物料等必要 环节稍作辅助,就能一次完成播种和铺设滴灌带两项任务。 今年,吴忠市盐池县共种植玉米28万亩,其中20万亩采用节水滴灌。为了保证玉米种植收益最大化,该基地采用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