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小院
icon
Search documents
这届985毕业生直播带货一把好手!50余款产品热销全网供不应求
量子位· 2025-07-11 04:00
白交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了不得! 这届学生毕业季卖上货了—— 结果热销全网,50余款「毕业成果」累计吸引全网3000万观众围观和拼购。 是酱婶的,这不正好毕业季,中国农业大学办了场 特殊的毕业典礼 。 来自全国各地的毕业生,带着他们的「成果」回到母校—— 什么国产树上熟榴莲、什么玉露香梨汁,还有妮娜皇后葡萄、富硒黑小麦粉、低升糖指数鲜食玉米、羊驼绒 等等。 然后就在拼多多上直播带货起来,结果收获不小,很快就供不应求了。 已举办16年的「科技小院」 原来啊,这些学生都来自于一个叫做「科技小院」的项目。 这个项目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首创。2009年,首个科技小院在河北曲周建立,旨在为小农户提供 「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科技服务。 16年间,科技小院的整体规模已经扩展到了1800多个,覆盖全国各地。 因此科技小院的学生,他们的课堂不在教室,而是分散在各地的乡村。他们的课题,也是实实在在地在田间 地头,解决农产品种植问题。 比如像 国产榴莲 的生产问题。 我们知道,作为全球最大的榴莲进口国和消费国,受限于气候等原因,我国大部分榴莲进口自泰国、马来西 亚等海外产区。也是近几 ...
麦收第一线丨麦田里的科技接力赛
Qi Lu Wan Bao· 2025-06-15 08:34
6月11日清晨,齐河县焦庙镇赵官屯村的麦田里麦浪翻滚。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陈玥君裤脚高高卷起, 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收割机后面,不时弯腰抓起一把刚割完的麦秸捻开细看。 近日,在山东的麦田里,收割机正在收割小麦。 麦收的轰鸣声中,陈玥君的思绪已经飞向了几个月后的秋天。"咱这季麦子收了,紧跟着种玉米。"他对李 叔解释科技小院试验田的夏播计划,"老法子种玉米,一亩地四千五六百株算到头了。我们打算在试验田 里试试密植,种到六千甚至七千株。配上水肥一体化技术,管子直接通到苗根儿上,探探咱这地力的'天花 板'到底多高。" 这计划让李叔直咂嘴:"种那么密?能行?别光蹿秆子不长棒子。"科技小院的师生们心里有数,密植田和 传统田挨着种,长势和收成对比,将成为最有力的说服证据。 麦田边,传感器静静矗立,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温湿度,捕捉病虫害的蛛丝马迹。 "麦收一结束,数据分析就得跟上。我们正与北京一家公司合作,想把这些数据变成'AI田医生'。等玉米出 苗,农户拍张问题照片,'AI田医生'就能给出管理建议,避免乱用药、用错药。"陈玥君他们正一点点"喂 养"这个未来的农业"智慧大脑"。 "李叔,您看这茬口,机器走得又快又干净!"他对着地 ...
海南已建成136家科技小院
Hai Nan Ri Bao· 2025-05-30 00:47
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海南已建成136家科技小院 比如,昌江鲜食大豆科技小院采用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试验田亩产达1860斤,较传统种植方式增产560 斤,增幅高达43%;东方农村电商科技小院培育本土电商主播30余人,成功打造"东方味美"等区域公共品牌, 实现农产品溢价15%以上;临高菠萝科技小院推动"临高凤梨"进入百果园、盒马鲜生等高端市场,售价反超进 口产品。 同时,借助科技小院这一平台,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从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乐 东火龙果科技小院师生带着仪器走进田间,对全省68个果园"把脉问诊",研发出"测土施肥"一体化方案,使 亩产提升10%,每亩肥料成本反降15%。 据统计,目前海南科技小院入驻导师团队人数超220人,入驻研究生超250人,入驻研究生每年有120天以 上活跃在农业科学传播一线。科技小院多名研究生毕业后选择成为乡镇农技员、企业技术骨干。 省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支持科技小院建设,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围绕南繁种业、深远海 养殖、热带水果等重点产业,打造多个科技小院集群,创新"小院+"融合模式,拓宽科技小院人才培养覆盖 面、科技创新领域和服务功能,更好服务海 ...
全国首个人参科技小院集群在吉林启动建设
Ke Ji Ri Bao· 2025-05-23 02:20
作为人参科研核心阵地,吉林农业大学汇聚了丰富的科技资源,为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发 展注入动力。该校人参研究团队与吉林抚松人参科技小院等多个科技小院形成了紧密合作,并积极携手 辽宁、黑龙江等产区科研团队及高校院所,共建共享人参科研平台与示范基地,在人参基因测序、功能 基因挖掘、新型制品研发等前沿领域协同创新,成果丰硕。同时,研究团队与云南、贵州等新兴中药材 产区交流合作,拓展人参产业发展新思路与新业态,并提升产业的全国影响力。 原标题:全国首个人参科技小院集群在吉林启动建设 各科技小院聚焦人参全产业链难题,加强协同攻关,推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例如,作为全国首个 国家级人参加工领域的科技小院,吉林集安人参科技小院创新人参食品加工的关键技术,提高稀有皂苷 含量,提升人参产品质量。该科技小院还开发了系列生理活性强、食用方便、口感风味易于接受的人参 深加工产品,申请了7项企业标准,获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中国农技协人参科技小院集群落地后,将依托现有优势科技小院协同发力,聚焦人参产业瓶颈与前 沿需求,集中优势科研资源深度攻关,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依托科技小院实战环境推动"育训用"相结 合,打造产业急需多层次人才梯队 ...
在北京西瓜大棚拍短视频,巴西农村发展部长记录中国经验
Xin Jing Bao· 2025-05-15 05:42
正在中国访问的巴西农村发展与家庭农业部部长保罗·特谢拉,日前考察了中国农业大学及位于北京顺 义和昌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保罗·特谢拉表示,中国抗击饥饿与贫困的经验值得巴西借鉴,同时,中国帮助小农户实现现代化的做 法和经验,也为巴西500万小农户提供了借鉴。在昌平一座西瓜种植大棚中考察时,他还拍摄了短视 频,表示将会用短视频的方式,把中国小农现代化的经验,介绍给巴西的农民。 中国科技小院走进巴西乡村 5月12日,特谢拉一行访问中国农业大学,围绕"中国-巴西农业机械合作:投资政策和本土化生产"的主 题,与中国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展开讨论。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钟登华介绍,近年来,双方在家庭农业机械化合作、中巴科技小院建设、教育科 技合作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中国农业大学将进一步探索在农业机械、畜牧学等领域新增合作办学, 拓展教育合作维度,推动与巴西半干旱研究所共建家庭农业机械化人工智能化联合实验室的联合研究, 提升协同创新水平。 据悉,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联合多家中国农机企业,与巴西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农民组织 及国际组织,共同在巴西建设了两家科技小院,打造了基于科技小院,与联合实验室、联合研发与技术 ...
全国157家培养单位已设立科技小院1800余个
Ke Ji Ri Bao· 2025-05-11 01:10
"农民地里的问题没有专业区分,从种到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需要师生们设计多目标协同、多 学科交叉、多界面互作、多主体融合的系统解决方案。我们每个小院都要设计一个'2+X'的试验模式, 其中的'2'是学生在农民田地里设置的优化改进方案和农民的传统生产方案,'X'是对某一个特定生产问 题进行专项攻关,以实现'精准破题'。另外我们还要调研30个农户,跟踪监测50个地块,组织一个最少 百亩的示范方,让学生们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中锤炼本领,这就是'从生产中 来、到生产中去'的实战性科技创新。"科技小院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表示。 科技小院在"2+X"的试验模式基础上,已发展出"3+X""4+X"的多元试验模式。 "如驻扎在曲周县的4名研究生,在自己流转的千亩土地上,与农民一起开展小麦—玉米绿色种植试验与 示范,取得了中低产盐碱地千亩示范方'绿色吨半粮'的历史性突破,增产40%以上,增效40%,减排 46%,节水30%,每亩地平均增收795元。"张福锁说。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科技小院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平台,更是'三农'工作的主战场。"5月8日, 在2025年全国科技小院大会上,教育 ...
科技小院:硕士读三年,两年在种田
Xin Hua Wang· 2025-05-05 08:34
新华社昆明5月5日电 题:科技小院:硕士读三年,两年在种田 新华社记者彭奕凯 5月初,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遮镇曼恩村,数百亩试验田如棋盘般整齐。一群年轻人正卷着裤腿在泥泞的田埂上穿行,时而俯身 查看稻苗长势。在太阳底下,他们的衣服被汗水浸湿。在稻田旁的机耕路上,几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正在调试着大型无人机。不远处,由傣家吊 脚楼改造的实验室内,手持叶绿素检测仪的研究人员正在忙碌。这些身影,正是扎根在此的云南大学多年生稻科技小院师生。 2月27日,云南大学农学院教师黄光福在试验田里给学生授课(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彭奕凯 摄) 与传统水稻需要年年播种不同,多年生稻一次播种可连续收割3年至4年。从播种后的第二年起,农民就无需购种、育秧、犁田插秧,只需日常田 间管理,就能实现"割韭菜式"收稻。 云南大学农学院院长胡凤益解释,这种模式在保证亩产量达到1000公斤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了对土壤的扰动,有利于生态修复,实现粮食安全 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科技小院的科研目标不仅是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在田间地头真正落地。"黄光福说,团队通过科技小院模式,将科研 方向与农户需求紧密结合,当地农民 ...
中国之声一线调研丨数商兴农科技小院织密全国科技小院协作网 优质农产品如何在田野“种得好”、在电商“卖得俏”?
Yang Guang Wang· 2025-04-29 02:20
央广网北京4月29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韩雪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诞生,此后,这一集农业科 研、科技服务与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创新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2024年、2025年科技小院连续两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截至目前,全国已经建成1800多个 科技小院,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然而,长期以来,各科技小院间的互通共享尚显不足。与产业、市场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规模化应用难,也是当前科技小院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之 一,农业全产业链急需一套系统性、数字化的解决方案。 近日,由高校、政府和电商平台联合建设的"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在云南大理古生村正式揭牌,这是全国首个聚焦"数字商业+新农人培养"的科技小院。 中国之声一线调研本期关注:数商兴农科技小院织密全国科技小院协作网,优质农产品如何在田野"种得好"、在电商"卖得俏"? 侯凯笛介绍:"以前传统模式之下,采购之后一般要经过代办、经销商等五六个环节,消费者价格和生产价格之间差得太多。现在科技小院的师生在田 间地头指导农民种植出来的这些产品,没有经过中间商,采购之后直接接到平台,生产成本降低,流通成本也降低了,相对来说消费者就 ...
支持科技小院扎根农村助农惠农
Jing Ji Ri Bao· 2025-04-19 22:08
继2024年首次提出推广科技小院模式后,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科技小院扎根农村助农惠 农。科技小院是扎根于农业生产一线,集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 师生驻地研究,将科研、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以科技创新带动乡村创业,把高质量论文写在乡村大地 上,以科技成果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阶段,需要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的乡村振兴人才。从1.0版参与式 科技创新服务模式,到2.0版全产业链赋能模式,再到3.0版多功能集成助推乡村振兴模式,目前科技小 院正迈向通过集群引领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创新的4.0版。为更好发挥科技小院的机制优势, 培育更多农业实用人才,需增强顶层设计引领,加强源头规范治理,从创建前期辅导、运行内部管理、 推进信息公开等方面逐步规范,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提升质量效益。聚焦当地产业"卡脖子"难题,开 展农业科技核心技术攻关,注重将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导入地方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现代 化。科技小院输出已有成功范例,未来要在农业国际合作方面有更大作为,在输出科技小院"中国标 准"和"中国方案"中提升我国农业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