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爱国精神
icon
Search documents
习言道|这条路和这群人,习近平记在心上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8-26 05:06
中新网8月25日电题:这条路和这群人,习近平记在心上 从云南昆明出发,翻越横断山脉的崇山峻岭,横跨澜沧江、怒江的急流深谷,穿过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一路往缅甸行去,一条全长1146公里的险峻公路 在天地间蜿蜒开来。 据不完全统计,1939年至1942年的3年间,滇缅公路一共抢运了约50万吨军需物资。1000多名南侨机工牺牲于敌机轰炸、车祸及伤病等,平均每公里就有 一位南侨机工长眠。 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80多年前,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毁家纾难、支援抗战,通过国际声援、捐款捐物、物资运输、医疗援助等多种方式 融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南侨机工的壮举,就是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血脉相连的深刻见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谈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阐述全民族抗战的重要历史意义。 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他在当地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到了发生在滇缅公路上的一段故事。 时光回到80多年前,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和行动。 彼时,中国沿海重要港口基本都被攻陷,国际军援运输濒临断绝,前线军火供应紧张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陈翰章:铁骨铸英魂的“书生战将”
Xin Hua She· 2025-08-25 07:45
新华社长春8月24日电 题:陈翰章:铁骨铸英魂的"书生战将" 新华社记者金津秀 这是陈翰章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出伏后的东北暑气渐散,吉林敦化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的笑声飘远。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 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似在凝望这群奔跑嬉戏的少年。 从校园走向战场,以笔为戈亦以枪为刃,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寇浴血鏖战,直至以身殉国——他是东北抗 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陈翰章1913年出生于吉林敦化。1930年12月,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从当地一所中学毕业。在毕业典礼 上,他立下誓言:"为了祖国,我一定投笔从戎,用我手中的枪和我的鲜血以至生命,赶走强盗,消灭敌 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铁蹄践踏东北大地。次年,曾立志从事教育事业的陈翰章毅然告别讲台,加 入中国国民救国军,不久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抗日游击战争。 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陈翰章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历任东北抗联第二军第五师师长、第一路军第 三方面军指挥等职,率部在东南满地区与日伪军展开激战。他指挥部队突袭镜泊湖北湖头水电站工地,摧毁 日军重要设施,迫使工程停工;寒葱岭伏击战中,他率部设伏,歼灭日军并缴获大批武器。从1936年8月至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陈翰章:铁骨铸英魂的“书生战将”
Xin Hua She· 2025-08-24 12:03
1940年冬,东北抗联陷入极端困难境地。12月8日,陈翰章与十几名战士被日军重兵包围。他沉着指挥 突围,激战中多处负伤,仍坚持战斗至最后一刻。面对日寇以高官厚禄劝降,他怒斥道:"我死也不当 亡国奴!"最终,年仅27岁的陈翰章壮烈牺牲,残暴的敌人割下了他的头颅。 英雄虽逝,精神不朽。1948年,党组织派人找到了他的遗首,安放在东北烈士纪念馆,1955年又安葬于 哈尔滨烈士陵园。2013年,在陈翰章诞辰百年之际,其遗首回归故里,身首合葬于敦化市陈翰章烈士陵 园。苍松翠柏间,镌刻着"陈翰章将军永垂不朽"字样的主碑立于陵园中央;2.7米高的雕像挺拔矗立, 象征他短暂而光荣的27年人生。 出伏后的东北暑气渐散,吉林敦化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的笑声飘远。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 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似在凝望这群奔跑嬉戏的少年。 从校园走向战场,以笔为戈亦以枪为刃,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寇浴血鏖战,直至以身殉国——他是东北抗 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陈翰章1913年出生于吉林敦化。1930年12月,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从当地一所中学毕业。在毕业典礼 上,他立下誓言:"为了祖国,我一定投笔从戎,用我手中的枪和我的鲜血以至生命 ...
又见丨这群华侨儿女,用生命诠释“中国”的分量!
可没想到,她报名时就被拒绝了,因为不招女性。李月美没有放弃,她想起之前读过的花木兰的故事, 决定女扮男装。她回家穿上弟弟的衣服,换了一个报名点,以李月眉的名字再次报名。因为个子高,长 得壮,性格也泼辣,竟没人发觉她是个姑娘。 在滇缅公路上,李月美开着车运物资,总想快点再快点,因为她运的是打鬼子的武器,是救伤员的药 品。但是滇缅公路上是真苦啊,坡多、弯多、泥泞多、疟疾多,时不时还有日军轰炸。终于有一天,李 月美在过一个急转弯时不慎翻车,身负重伤。 有一群华侨儿女,放弃优渥的生活、放弃稳定的工作,甚至女扮男装奔赴抗日前线,只因祖国有难,他 们被称为"南侨机工"。 他们用生命为祖国疏通了这条"生死运输线", 用行动作出回答:"我是中国人!" 她叫李月美,马来西亚华侨,父亲是位富商。李月美从小生活优渥,还学会了开汽车。 1938年,中国沿海港口相继被日军占领,交通线断了,外面的物资运不进来,日本妄图把中国变成孤 岛。幸好滇缅公路紧急建成通车,但那个时候,国内缺司机、缺修理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岁的 李月美毅然决然响应号召,报名"机工团"打算回国参与滇缅公路的物资运输。 像李月美一样,当时有3200多名南洋华侨青 ...
九旬“小鬼”交通员林珍:从经历烽火童年到传承爱国薪火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8-12 05:52
中新社香港8月12日电 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 戴梦岚 "小鬼"交通员林珍的抗战记忆,是从那首《松花江上》开始的。那年她不过4岁,家住香港启德机场附 近的她常跟着姐姐林展到宋皇台参加抗日活动,听有志青年唱抗战歌曲。 而今,林珍年届九十,白发如霜。她领着中新社记者爬上香港沙田观音山,指向高楼林立的九龙 城,"我们家就住在打鼓岭道41号。"1941年12月8日清晨,她正是在自家阳台上,第一次看见日军飞机 轰炸启德机场,轰鸣声令人心惊;难民抱着孩子蜷在路边;板车拉着席子卷盖的尸体经过……人生忧 患,自此开始。 7月31日,原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老游击战士联谊会会长林珍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图为林珍在香港 沙田观音山远眺九龙城。中新社记者李志华 摄 1941年底香港沦陷后,姐姐林展从事地下工作,混入日军公寓做洗衣女工。一天,几个日本军人押着双 手被反绑的林展破门而入,叫嚣她偷了军票,要抄家。"其实是他们想侮辱姐姐不成,就来找麻烦。"年 幼的林珍躲在母亲身后,眼睁睁看着日本军人在家中翻箱倒柜,把姐姐打得全身青肿。"突然听姐姐 喊:'弟弟妹妹,我要是被杀,你们一定要为我报仇'"这一幕,林珍一生难忘。 国恨与家仇刻进心里,8岁那 ...
(抗战胜利80周年)访台湾雾峰林家宅园 感受“百年世家”家国情怀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8-06 12:37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patriotic spirit of the Wufeng Lin Family in Taiwan, showcasing their contributions to resisting Japanese colonial rule and preserving Chinese culture over generations [1][2]. Group 1: Historical Background - The Wufeng Lin Family, originally from Fujian, China, settled in Taiwan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and became a prominent local family [2]. - The family home, Wufeng Lin Family Mansion, is named after Lin Wencha, a fifth-generation descendant who was honored by the Qing government [2]. - Lin Wencha's descendants played significant roles in resisting foreign rule, with Lin Chaodong and Lin Zumi being notable figures in the anti-Japanese movement [2]. Group 2: Family Legacy and Values - The family embodies the values of loyalty, filial piety, and righteousness, which have influenced generations [5]. - The family's commitment to patriotism is evident in their actions against Japanese colonialism, spanning both armed and cultural resistance [5][6]. - Lin Guanghui, a descendan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passing down the family's legacy and stories to prevent historical amnesia [7]. Group 3: Commemoration and Activities - In 2007, Lin Guanghui founded the Taiwan Anti-Japanese Martyrs' Relatives Association, which includes members from various anti-Japanese families [7]. - The association organizes events to commemorate historical events and promote awareness of Taiwan's anti-Japanese efforts [7]. - This year marks significant anniversaries related to Taiwan's history, underscoring the importance of remembering and cherishing peace [7].
“逃责非丈夫”
Ren Min Ri Bao· 2025-08-02 08:11
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中,观众可以见到叶铭汉的从军纪念戒指、1945年在蓝姆伽训练处汽车学 校的毕业证、1945年在陆军辎重兵暂编汽车第一团四营十连的驾驶布标,这些国家一级文物见证了一段 荡气回肠的历史。 叶铭汉的驾驶布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图 叶企孙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1937年,北平沦陷,清华大学奉命南迁。清华大学在天津设立了 临时办事处,由叶企孙领导,负责帮助清华师生员工南下和照管清华在天津的资产。当时吕正操率领的 八路军正在开辟冀中根据地,急缺军事技术人才。吕正操托辅仁大学化学系教师、地下党员张珍征求抗 日知识分子到根据地从事技术工作。张珍找到了叶企孙的得意门生熊大缜,叶企孙原想留下熊大缜协助 教学工作,但是被熊大缜的爱国热情感动,同意他前往冀中。叶企孙联络、动员、举荐了许多技术人才 奔赴冀中根据地,开展军工研制工作。他还筹借了大量资金、物资,秘密转送到冀中根据地。叶企孙到 西南联合大学后,一度和冀中抗日根据地仍保持着联系,想办法为冀中筹集资金,购买制造军事装备的 物资等。 叶企孙、叶铭汉叔 ...
“逃责非丈夫”(以物鉴史)
Ren Min Ri Bao· 2025-08-01 22:00
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中,观众可以见到叶铭汉的从军纪念戒指、1945年在蓝姆伽训练处汽车学 校的毕业证、1945年在陆军辎重兵暂编汽车第一团四营十连的驾驶布标,这些国家一级文物见证了一段 荡气回肠的历史。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02日 07 版) 叶铭汉的驾驶布标。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图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叶铭汉是叶企孙的侄子,自幼对叔父崇敬有加。1944年9月,他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土木系。第一学期结 束后,叶铭汉报国心切,寒假时便提交了入伍申请。1945年初,他在学校加入了青年军,学校专门设计 制作了一枚戒指,戒指表面刻有红色"联大"字样,颁发给每位从军学子,以作纪念。2月3日,叶铭汉和 战友们乘坐运输机,从昆明经"驼峰航线"到印度汀江,开启了受训、服役生活。在汀江,叶铭汉被编入 陆军辎重兵暂编汽车第一团四营十连,任下士驾驶兵。经过艰苦的训练,叶铭汉通过了考试,获得了毕 业证书。证书是一张中英文正反两面印刷的硬质卡片,颁发日期是1945年3月26日。5月初,叶铭汉随部 队从蓝伽乘坐火车 ...
《游击队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Ren Min Ri Bao· 2025-07-24 00:02
原创歌剧《贺绿汀》剧照。 以上图片均为上海音乐学院提供 看不清目标不打。这一切触发了贺绿汀的灵感,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不仅要靠正规战,也要靠运动 战、游击战。回到驻地,他在老乡的土炕上伏案疾书。小军鼓节奏模拟的行军步伐,进行曲风格暗含的 张力,恰似"在那密密的树林里"潜行的惊险与智慧。"三不打"原则成为歌词"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 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真实注脚,"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成为歌曲中最具生命力的呐喊, 《游击队歌》的初稿就此诞生。 1938年1月上旬,在八路军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游击队歌》首演,贺绿汀亲自指挥。没有钢琴、没 有乐队,欧阳山尊就吹着口哨当伴奏,歌声让大家深受感染。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这首脍炙人口 的《游击队歌》是抗战经典歌曲,是一首我每每唱起总会心潮澎湃的作品。它由人民音乐家、中国专业 音乐奠基人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音乐学院首任院长贺绿汀创作。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一起重温这首抗战经典作品,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感受拳拳爱 国之心、殷殷报国之志。 这首作品创作于1 ...
爱国将领滕久寿:甘将热血洒淞沪(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日英雄)
Ren Min Ri Bao· 2025-07-10 22:52
在贵州省三都县烈士陵园的山顶上,苍翠松柏间,一座纪念雕像巍然矗立,目视远方。他是为保卫中华 民族而牺牲的爱国将领滕久寿。1932年,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在淞沪抗战中,他在牺牲前的最后一刻 发出指令:"我辈军人,负有保国卫民之责,速还炮杀敌,后退者枪毙!" 在激战中,敌人的弹片击中了他的左臂,鲜血染红了衣裳。随身护兵请他暂时退避,但滕久寿坚决地 说:"我辈军人,负有保国卫民之责,速还炮杀敌,后退者枪毙!"话音未落,他的右腋又中敌弹,右手 被炸断。接着,胸腹又被弹片穿透,顿时血流如注。最终壮烈殉国,时年33岁。战火中,属下将他的遗 体用棉絮包裹好,就地掩埋。3月中旬,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上海当时的永安公墓。 滕久寿为国捐躯后,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写下"血洒淞沪"条幅以慰英灵,并为之治丧。宋庆龄也发表演 说,赞扬十九路军和滕久寿奋勇抗敌的爱国精神。上海的多家报纸都争先报道了滕久寿的英勇事迹。 1984年6月2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滕久寿为革命烈士。同年7月6日,民政部为滕久寿正式颁发了革 命烈士证明书。2014年,滕久寿被民政部列入全国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滕久寿,1899年出生,贵州省都江县(今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