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保护

Search documents
LABUBU降温,3D打印板块“熄火”,专家:3D打印对潮玩行业著作权保护提出新挑战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23 06:09
每经记者|黄海 每经编辑|文多 月中补货数百万只后,"顶流"LABUBU热度稍减。 6月21日,香港旺角沿街的潮玩店内,大号LABUBU依旧吸引行人驻足,但在"二级市场"上,LABUBU 的价格已较一周前的高点出现大幅回撤。 以近期风头正盛的"前方高能"系列LABUBU为例,据潮玩交易软件"千岛"App显示,6月16日,该系列 相关产品的销售均价一度高至2507.04元,但仅一天后,均价就大幅下滑至1881.05元,单日跌幅近 25%。截至目前,均价已经下探至867.02元,较最高时跌幅超65%。 此前曾因"3D打印LABUBU"被市场关注的个股也从6月17日开始回调:海正生材(SH688203)在4个交 易日内股价下滑近16%,金橙子(SH688291)在6月20日下滑近10%。 近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北京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会副会长刘文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 访时表示,3D打印技术对潮玩行业等领域的著作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潮玩行业的权利人而 言,由于玩具通常是实体物,因此可以考虑为产品添加防伪标识,维持消费市场的信心。"刘文杰说。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兰素英 摄 4月下旬,抢了一夜都没抢 ...
北京首起利用AI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宣判
Zhong Guo Qing Nian Bao· 2025-06-18 02:34
"这些盗图商家认为如果被发现,赔点钱就完事了。"张薇在网络平台上的发帖,引发许多创作者的共 鸣,有人表示自己也有相似经历,"他们这和偷有什么区别?" 6月13日,北京首例利用AI生成模型侵犯著作权的刑事保护案件宣判。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指控罗 某某、姚某某等4人利用AI软件篡改网络原创作品,制成拼图销售3000余件、牟利27万余元。通州区人 民法院以侵犯著作权罪判处多名被告人有期徒刑1年6个月至缓刑,并处罚金,涉案的福州市某电子商务 有限公司被判处罚金10万元。 "我画的画被人盗用了,还在网上售卖。"2024年5月27日,张薇向警方报案。 办案检察官介绍,本案受案之初遇到许多困难,"AI生成模型属于前沿科技,尚未有刑事判例可以作为 参考,高技术、新手段的犯罪方式是本案显著特点"。由于涉案拼图在网络平台销量较大,她意识到, 其背后或许还有更多被侵权的创作者。 检方提前介入该案,引导警方侦查取证。最终,56张光盘与3个移动硬盘装载的电子数据被送到检察官 手中——其中的数据量如果打印成文字,体量相当于数百万本网络小说。 检方对扣押物证鉴定结果、第三方电商平台投诉记录等电子数据进行深挖梳理,发现除张薇的作品外, 还 ...
唐珺 林佳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保护路径分析
3 6 Ke· 2025-06-18 00:07
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保护问题,以平衡各方利益,推动著作权制度目标 的实现,助力文化创意产业与智能科技的深度融合。 【摘要】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其创作成果给著作权法带来了新的挑战,引发了司法实践 中的争议。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保护问题,以平衡各方利益,推动著作权制度目标 的实现,助力文化创意产业与智能科技的深度融合。文章从六个维度展开论述,首先对智能系统及其产 出的内容进行定义,分析生成过程和内容特征,并探讨"独创性"与"智力成果"两个作品构成要素。而后 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并总结当前学者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保护的不同观点。接着从著作权法的目 的、历史贡献和独创性标准出发,论证保护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必要性。同时,结合我国司法案例和著 作权法规定,审视设计者、投资者、使用者等归属说的不足,提出"视为作者"原则。最后,分析目前人 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保护的法律困境,并提出了提高创造性标准、明确侵权判断准则与责任主体、设 立邻接权等保护路径的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创造性;权利归属;保护路径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 ...
“月薪5万被裁员”?网上突然冒出很多!这种情况记得举报……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30 03: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月薪5万被裁员""十年的青春换来裁员大礼包"……近日,社交平台上出现的一些自称被"互联网大 厂"裁员的账号引发关注。 这些账号发布的短视频、图文内容均以"个人照片+工卡+银行入账短信截图"拼接图作为封面,声称自 己在某"互联网大厂"工作N年却被裁员。 然而,在"诉苦"内容之后,记者发现,这些账号发布的文案,大都会以"为了不留遗憾,想带几个徒 弟""想把技术传下去"等话术结尾,来引导网友学习编程课程。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这些并不是发布者的真实经历,而是起号卖课的套路。其晒出的照片系盗用他人照 片或者利用AI生图而成,且并未打出任何"AI生成"标识。一通"诉苦"实质目的是向网友推销编程课程。 部分被盗图的博主已主动发帖提醒网友切勿上当,也有网友质疑相关图片存在涂抹感过浓、物体比例不 合理等瑕疵,可能系AI生成。 上午8:10 关注 一大早被喜提裁员! ? 51万?! 一大早我朋友给我发消息问是不是我, 当时看到屏幕提醒,我以为是在路上偶遇了 结果打开微信,被盗用小红书肖像 还追被裁员,赔偿金额居然有51万!!! 514070.00元 一分钱没拿到,喜提裁员! (51万,就值得被裁?) 是我看错 ...
陪伴式直播容不得“拿来主义”
Guang Zhou Ri Bao· 2025-05-08 21:40
未经许可在网络直播中演唱、播放、朗诵他人作品;在直播间开展"陪你看(影视剧、体育赛事 等)""为你读(小说、散文等)"活动……日前,北京互联网法院通报涉网络直播著作权案件审理情 况。通报显示,涉网络直播著作权案件中,新型侵权模式出现,复合型侵权占比高。(5月8日《工人日 报》) 陪伴式直播的出现,无疑是网络新业态下的一种创新。它打破了传统直播模式,讲解生动、内容解压, 有利于缓解用户的焦虑和孤独情绪。然而此类直播看着一派热闹,却也暗藏侵权隐患。在一些热门直播 间中,未经版权方授权的音乐、视频、文学素材俯拾皆是。部分陪伴式直播博主变身"搬运工",打 着"二次创作"的旗号行"拿来主义"之实,触碰法律红线,损害权利方正当权益,对版权保护危害尤甚。 北京互联网法院通报的一起案例,就很能说明问题。原告甲公司享有某网络热门电视剧的独家信息网络 传播权及维权权利,被告乙公司在其经营的网站上设置了"陪你看"专区并提供回放服务。法院经审理后 认为,直播平台为主播"陪看"行为提供影视作品回放服务,构成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判令被告乙 公司赔偿原告甲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8万元。 上述案例也给主播和平台提了个醒:直播间不是法 ...
“搬运”短视频赚钱 当心侵犯著作权
Yang Shi Wang· 2025-04-29 17:39
央视网消息:您是否体验过"一键换脸"穿上古风汉服的乐趣?如今随着AI技术的普及,一键换脸等技术越来越常见。上海一家网络科技公 司开发了小程序,推出"一键换脸古风汉服"项目,但他们却因此收到了法院的传票。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某网络视频平台,打开上海这家公司开发的小程序,选择一段古装女子短视频,按照提示上传一张人物照片后,观看30秒钟的广告,就 会得到一段换了脸的古风汉服视频。偶然间,摄影师陈某在网上刷到了这款能够"一键换脸古风汉服"的小程序。但让她意外的是,该小程序提 供的短视频素材中,有十余条是自己的原创作品。陈某一纸诉状递到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法庭上,陈某的代理律师出示了证据。 原告认为,被告上海易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使用自己拍摄的作品,侵犯了其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要求该公司立即下架侵权 视频、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费用。被告则辩称,他们在将这些视频上架前,已经换了一次脸,与陈某的视频并不是一模一 样,是一种创造。 "AI换脸"局部替换原视频 著作权如何保护? 那么,开发小程序的企业,将摄影师陈某的作品利用AI换脸后上传至网络,供用户再次换脸合成新的视频,这种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呢? 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