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隐形加班
icon
Search documents
用人单位频繁在下班后线上开会、培训,劳动者诉至法院成功获赔
Xin Jing Bao· 2025-07-07 13:51
新京报记者获悉,近日,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审理了一起因用人单位频繁在下班后安排线上会议、培训 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劳动者王某表示,上班期间在用人单位的指挥管理下提供劳动;下班后,微信、 钉钉等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本应休息放松的时间仍被工作占据。为此王某 将公司诉至法院,最终获得延时、休息日及法定节假日加班费共计1.9万元。 劳动者非工作时间精力被占用,公司应酌情支付加班费 法院介绍,本案系因用人单位频繁在非工作时间安排劳动者参加线上工作会议、培训引发的劳动争议案 件。劳动者主张加班费,应当由本人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 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与传统加班不同,利用即时通讯工具的"隐形加班"往往存在碎片化、难以客观量化等特点,劳动者在相 应时间段内往往亦可以自行安排其他活动或休息。比如本案中,王某虽然被安排在下班后参加会议或培 训,但有部分会议入会时间大幅晚于会议开始时间;公司则主张参会通常只需要员工登录,不需要发 言,甚至不需要聆听。如简单以会议开始、结束时间作为加班时长计算,对用人单位则显失公平。如果 不定性为 ...
利用AI推动线上劳动计薪取酬法治化
Ren Min Wang· 2025-06-15 00:43
深夜10点,刚把孩子哄睡,手机屏幕亮起——领导在微信群布置工作,要求"明早交"。这不是虚构 的场景,而是数字时代千千万万职场人的真实困境。 要根治"隐形加班",需构筑三位一体的防护网:通过立法、司法解释等细化线上劳动认定标准,推 动"提供实质劳动即享补偿"成为共识;劳动监察部门应对"加班审批制"被滥用现象开展专项治理。 在立法环节,可引入"断联权",明确赋予劳动者拒绝非紧急工作联络的法律盾牌。此外,应强化数 字技术应用,实现微信、钉钉等工具与企业管理平台、信息处理软件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AI等技术 手段对海量碎片化沟通进行智能识别与分析,精准剥离私人对话与工作指令,自动累计线上实质劳动时 长并实时计入考勤与薪资核算系统,形成电子工时台账。 劳动监察部门应建设统一的"线上劳动监测平台",接入经劳动者授权的匿名化工作数据流,运用大 数据模型动态筛查企业隐形加班高发风险点,实现由被动受理投诉向主动智能预警的转变。 董某案判决书中那句"线上加班需要以特定的工作内容作为支撑",恰似一柄解剖数字时代劳动异化 的手术刀。当北京三中院将相关典型案例公之于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司法对个体权利的救济,更是对 劳动尊严的庄严重申。 ...
强制加班、隐形加班时有发生,劳动者应如何维权?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15 16:15
南都讯记者刘嫚发自北京 5月13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涉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类案件审理情况新闻发布 会。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薛强介绍,当前强制加班及隐形加班现象时有发生。部分用人单 位将"加班"视为一种企业文化,用以激励劳动者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放弃休假的方式为企业创造价值。此外,随 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劳动者的办公地点、办公方式逐渐数字化、多样化,随之产生的加班形式也逐渐增多,加 班逐渐隐形,休息时间碎片化。 涉休息休假劳动争议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北京三中院共受理并审结二审劳动争议案件11440件,其中涉及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的 案件共4942件,占全部劳动争议案件的比例约为43.2%。其中2022年审结1266件,2023年审结1694件,2024年审 结1982件,涉休息休假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涉及休息休假案件占劳动争议案件比重超过四成。 时待命,劳动者休息休假期间亦不免受到用人单位的"打扰",身心无法放松,难以获得真正的休息。部分用人单 位给劳动者安排不合理工作量,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完成,或者将工作时长作为评价劳动者的重要因素,导致劳 ...
放假回微信算不算加班?法院判了
猿大侠· 2025-05-07 04:41
以下文章来源于不会笑青年 ,作者不会笑青年 不会笑青年 . 你中了几招? 周末晚上9点多,领导突然微信轰炸: "小张,客户说方案数据有问题,赶紧把第3部分的图表改改,10点前发我!" 小张回了句 "我在老家没电脑"。 领导立马甩来一句: "手机热点连一下,WPS也能改,客户是大单子啊!" 好家伙,道德绑架+工作压力,逼得人没法说不。 劳动节假期第二天,小王正在三亚看海,领导电话打来: "供应商送了20箱物料,行政部放假没人,你住得近先去公司收下货吧?就半小时!" ; 小王无奈说" 我在三亚" ; 全网唯二的程序员主题漫画公众号。 这场景,哪个打工人没经历过? 这些事儿,乍看是"举手之劳",但细想全是套路。 问题是,干完了,工资条上啥也没有! 隐形加班 为啥叫"隐形加班"? 因为它不像996那样明目张胆,而是披着"灵活办公"的外衣,悄无声息偷走你的休息时间。 数字化办公普及后,微信、钉钉成了领导的"加班神器"。 下班后改个文件、周末写个汇报、节假日回个客户需求,这些活儿都不在公司,却实实在在是劳 动。 关键是是,公司往往并不认账。 领导轻描淡写: "那你联系快递把钥匙放物业,让保安搬进去。" 这操作,硬是把假期 ...
放假回微信算不算加班?法院判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2 04:42
休息时间用微信回复工作算加班吗? 据极目新闻报道,2 0 2 1年,李女士入职某公司,双方签订了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工作期间, 李女士经常在休息时间,如周末、下班后、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等,收到公司高层领导发 来的微信消息,包括回复工作指令、修改方案等,李女士按照要求完成了相应的工作。 2 0 2 3年下半年,因公司业务调整,李女士与公司就离职一事进行协商。 李女士要求公司支付 休息日的加班工资,共计1 2万元,双方对此未能达成一致。 2 0 2 4年4月,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法院立案受理了公司与李女士劳动争议纠纷一案。 来 源 | 中国青年报、极目新闻(记者:孙婷婷)、中青评论等 最 终 , 经 核 算 , 法 院 判 决 公 司 向 李 女 士 支 付 2 0 2 1 年 至 2 0 2 3 年 加 班 费 9 万 元 。 该 公 司 不 服 判 决,提起上诉。日前,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 承办法官表示,对于劳动者隐性加班问题,不能仅因劳动者未在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工作未经 用人单位审批而否定加班,应虚化工作场所概念,综合考虑劳动者是否提供实质工作内容认 定加班情况。 法官提醒,随着数字化办公普及,"隐形加班"现象 ...
放假回微信不算加班?法院判了!
券商中国· 2025-05-01 04:55
承办法官表示,对于此类劳动者隐性加班问题,不能仅因劳动者未在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工作未经用人单 位审批而否定加班, 应虚化工作场所概念,综合考虑劳动者是否提供实质工作内容认定加班情况。 如 果劳动者在非工作时间使用微信等社交软件工作超出一般简单沟通的范畴,劳动者付出实质性劳动内 容,或者使用社交软件工作具有周期性和固定性,明显占用了劳动者休息时间,应当认定为加班。 法官提醒,随着数字化办公普及,"隐形加班"现象频发。 劳动者应注意留存加班证据(如聊天记录、 任务交付记录等),用人单位也应规范用工管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来源 : 极目新闻 休息时间用微信回复工作算加班吗? 2021年,李女士入职某公司,双方签订了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工作期间,李女士经常在休息时间,如 周末、下班后、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等, 收到公司高层领导发来的微信消息,包括回复工作指令、 修改方案等,李女士按照要求完成了相应的工作。 2023年下半年,因公司业务调整,李女士与公司就 离职一事进行协商。李女士要求公司支付休息日的加班工资,共计12万元,双方对此未能达成一致。 2024年4月,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法院立案受理了公司与李女士劳动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