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等教育发展
icon
Search documents
深圳,正在摆脱“大学洼地”标签
Jing Ji Guan Cha Wang· 2025-07-11 10:29
又到一年放榜季。当"先选城市再选学校"渐成共识时,曾被戏称"大学洼地"的深圳,正悄悄挤进考生志愿表的首栏。 三次热潮 辜晓进把深圳建大学的热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波早在特区成立之初就已启动。 20世纪80年代,正值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百业待兴,急需大量专业人才。为满足需求,深大于1983年开始筹办。当时, 深圳市财政收入每年仅为1亿多元,但深圳市政府仍计划拨款5000万元建设深大。深大的建立,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也是一个经典案例:从提议创办到 正式开课,只用了半年多时间——充分体现了深圳速度。 深大带来的惊喜不仅是速度。建校伊始,它就采用了与内地高校不同的理念,几项开创性做法至今仍被称道。比如,借鉴了一些国外名校的做法,校园最初 不设围墙,让高校与社会保持紧密联系,这一做法持续了十多年。后来,由于深大周边出现了不少城中村,为保护校园教学环境才筑起围墙。 此外,深大还开创了"学生自治"的模式:金融专业的学生自建学生银行,进行财务管理和金融操作。学生可以通过学生银行,在校园内的各个饭堂、商店进 行资金周转,形成校内小循环金融系统。 "毕业生满足基本条件,可由学校联系孵化企业或合作企业 ...
全球大学排名出炉!清北未入前10,大湾区高校“抱团”崛起
第一财经· 2025-06-19 15:51
2025.06. 19 本文字数:3192,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何涛 本周,全球三大高校排行榜中的两个先后发布最新榜单,中国高校整体表现突出。其中,粤港澳大湾 区高校群上升势头尤其明显,顶层设计中的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雏形初显。 扩容提质高等教育,是大湾区加快提升科技创新竞争力和布局现代产业的现实需要。从扩容提质的过 程和案例来看,体现出粤港澳三地互相合作、抱团发展的鲜明特点。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 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 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大学排名捷报频传 6月19日,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机构QS Quacquarelli Symonds(QS)也发布了2026QS世界大学排 名。本次排名共收录了来自10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所大学。其中,中国内地有32所大学排名较 去年进步,北京大学(14位)、清华大学(17位)、复旦大学(30位)位居全球TOP30。 广东高校中,中山大学从去年的全球第331名升至今年的第276名、中国 ...
近150万人!本专科在校生“第一城”是这个城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5:48
作 者丨陈洁 实习生黎雨佳 编 辑丨王峰 2 0 2 4年各个城市的高等教育数据陆续公布。 2 1 世 纪 经 济 研 究 院 认 为 , 从 未 来 一 段 时 间 来 看 , 我 国 本 专 科 在 校 生 人 数 仍 将 保 持 高 位,选择城市成为高考学子获得就业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2 0 2 5年高考将至,高考学 子可以综合考虑兴趣、专业、行业认可度、就业资源、录取概率等多个因素,既可以 选择经济强、实习机会多、视野开拓的大城市,也可以选择分数低于沿海同层次学校 的中西部强校。 "高校大市"变迁 我国"高校大市"经历了变与不变。 根据各地发布的2 0 2 4年统计公报,2 7个万亿GDP城市中,2 5个城市公布了当年的高等教育相 关数据,其中 5个城市的普通(职业)本专科(除特殊标注之外,下同)在校生数量突破11 0 万人,分别是广州、郑州、武汉、成都、重庆 。 从增速上看,除一个城市负增长、一个城市两年公布的口径不一致之外,其余 2 3个城市实现 本专科在校生数量"普涨" 。 这一普涨符合全国的趋势。2 0 2 4年,我国本专科招生1 0 6 8 . 9万人,在校生3 8 9 1 . 3万人,毕业 ...
「教」量|“高校大市”变迁史:广州稳坐“第一城”,总量拐点何时至?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陈洁 实习研究员黎雨佳 2024年各个城市的高等教育数据陆续公布。 根据各地发布的2024年统计公报,27个万亿GDP城市中,25个城市公布了当年的高等教育相关数据,其中5个城市的普通(职 业)本专科(除特殊标注之外,下同)在校生数量突破110万人,分别是广州、郑州、武汉、成都、重庆。 从增速上看,除一个城市负增长、一个城市两年公布的口径不一致之外,其余23个城市实现本专科在校生数量"普涨"。 这一普涨符合全国的趋势。2024年,我国本专科招生1068.9万人,在校生3891.3万人,毕业生1059.4万人。其中,在校生数量较 2023年的3775万人增长3.08%。与之相对应的是,不少地方仍然在积极新建大学并招生,比如福耀科技大学于2025年启动首次招 生,并于5月21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2025年本科生招生手册,将在福建、河南、广西、湖南、江西五省份招生。 5月22日,据新华社报道,教育部拟同意设置32所"新大学",包括安徽第二医学院、天津警察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大学等。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从未来一段时间来看,我国本专科在校生人数仍将保持高位,选择城市成为高考学子获得就业优势 ...
中国最缺大学的省,疯狂建大专
3 6 Ke· 2025-05-08 02:02
在中国,恐怕没有哪个省份,比河南更执着于"大学"二字。 这片中原大地,承载着近亿人口,每年近百万学子步入高考考场 [1][2]。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始终与庞大人口基数不成正比的高校资源。苦读多年,却难 以跨过大学门槛,成为不少河南学子必须接受的现实。 这些年,为了扩张高校规模,摆脱长期高教洼地的尴尬局面,河南确实下了不少功夫。但从结果来看,这场补救,未必如大多数人所愿。 努力的河南,在大专上发力 只不过对比起其他省份,河南的高校结构显得尤为"偏科"。 作为全国唯一专科数破百的省份,河南的高校中有近三分之二是大专院校,比江苏、广东高出了约十个百分点。能在大专占比上压过河南的,只剩下高校 总量本就有限的新疆和内蒙古。 如果只凭印象来猜"哪个省高校最多",不少人或许会说广东,或是江苏。 但从最新数据来看,坐上"高校总数全国第一"这把交椅的,其实是被反复贴上"高考最难"标签的河南。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 2024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河南高校总数已达 174 所,以微弱"优势"超越江苏的 172 所 [3]。 河南,是如何成为全国高校数量第一省的? 从 2015 年到 2024 年,河南以平均每年新增 5 所的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