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粮食仓储
icon
Search documents
“坐”电梯、“穿”新衣、“住”楼房 “大国粮仓”里藏着多少“科技密码”
Yang Shi Wang· 2025-07-02 00:11
收购的粮食如何保存?我们到河南、湖南等地的中储粮仓看看如何用"黑科技"守护粮食安全。 在河南新郑中储粮新港直属库,10个高度超过30米的"高个子"浅圆仓分列两排,一个浅圆仓就装有9800 吨小麦,但占地面积却是传统平房仓的1/4。虽然储粮量大,一人却可以"足不出户"管理3到4个浅圆 仓,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线上实时查看粮食状态。 在浅圆仓配套的工作塔,粮食通过进粮口后,如同乘坐电梯,由提升机送到4楼圆筒筛进行初步清理, 再被分送到2、3楼振动筛进一步清理除杂。工作人员介绍,整个工作塔设计产能是200吨/小时,三到四 天就可以完1万吨的仓房入库。入库快,出库同样高效。利用粮食自流惯性,通过仓壁设置的出粮口, 每小时可出库200吨粮食。 气膜仓:粮仓有了"新外衣" 同样利用粮食自流惯性的粮仓,还有这个正在建设中的9000吨级气膜粮仓。在湖南长沙望城区,5个刚 刚充气成型的"白胖子"气膜仓挺立在绿树之间,它们设计装粮高度26.6米,内径24米。 小麦适宜在密闭、干燥、25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中储存,否则易滋生霉菌、虫害。气膜仓最外面是气膜 层,里面有起支撑作用的钢筋混凝土层和起保温隔热作用的聚氨酯层,这三层一体化成 ...
储藏新技术让储粮害虫无所遁形
Xin Hua Ri Bao· 2025-07-01 21:53
为解决储粮害虫实时精准监测和早期预警难题,团队创新性开发了基于二氧化碳信号的储粮害虫实时监 测预警系统;为实现多种极高抗性储粮害虫100%杀灭,团队从多层面系统解析储粮害虫磷化氢抗性机 理,开发了基于新型储粮害虫熏蒸剂甲酸乙酯和工业化射频杀虫绿色防控技术,研发了储粮害虫基因靶 向药剂,为储粮害虫磷化氢替代提供了解决方案;为给储粮害虫防控技术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团队 建立了首个储粮害虫防控技术应用评价方法,牵头制定2项相关国家标准。 "该技术成果系统解决了储粮害虫防控的监测技术落后、防治技术单一和缺乏效果评价三大瓶颈问 题。"唐培安告诉记者,目前成果已推广应用于200多个粮食储备库及生产企业,累计守护1300万吨粮食 储藏。未来有望在全国粮食仓储企业中进一步推广,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耕好"无形粮田"。 本报讯(记者杨频萍)近日,在2025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面向社 会发布了粮食流通领域10项科技创新成果,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唐培安教授牵头研发 的"储粮害虫智慧监测与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成功入选。该成果首次构建了基于储粮害虫特征挥发物的嗅 觉检测系统,首次将基因干扰技术应 ...
“绿色储粮”新方向 大国粮仓焕发“智能体”数字生命力
当前,全国夏收夏种已进入收尾阶段,夏粮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夏粮收购已经全面展开。收购后的夏粮一部分会进行储存,还有一部分则会进入 物流运输和加工环节。 在粤港澳大湾区,位于珠江口的广东东莞麻涌镇,是我国粮油物流加工第一镇。在那里,依托科技赋能的"超级粮食枢纽"和"超级工厂",大国粮仓正焕 发出前所未有的数字生命力。 中粮科工智能烘储项目负责人 王斌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28个1.5万吨的大直径筒仓,每个仓1.5万吨,能满足大概12万人一年的粮食供应。 这种超级粮仓"大胃王",只是东莞深赤湾港粮食枢纽的一部分,是谁在源源不断地为它"投喂"?答案就藏在这片繁忙的码头——借助"穿越机"的独特视 角,我们找到了答案。 东莞深赤湾港粮食专用码头项目负责人 兰晓东:这两座散粮专用码头就是干"喂料"这个体力活儿的,我们单泊位最大卸船进舱效率能够达到4000吨每 小时,两个泊位同时作业,平均30个小时之内就能完成两艘7万吨级散粮船的卸船作业。 0:00 / 2:13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我现在来到了位于广东东莞麻涌镇的粮食枢纽,整个枢纽占地面积是350多亩,相当于33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总和。如果用双脚 去丈量整个粮库,要 ...
“黑科技”升级粮食“住”进好房子 今年粮食收购储存有新亮点
Core Insights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advancements in grain storage technology in Henan province,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efficient grain collection and preservation methods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in China [2][9][24]. Group 1: Grain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 Henan province accounts for one-fourth of the national summer grain production, consistently exceeding 750 billion jin (approximately 375 million tons) annually [2]. - Due to weather conditions, wheat procurement in Henan has started about 10 days earlier than usual, with 548.1 million tons of new wheat purchased as of June 24 [4]. - The use of a WeChat mini-program for grain sales h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time required for farmers to sell their grain [2]. Group 2: Storage Technology Innovations - Modern grain storage facilities in Henan, such as the new circular silos, can hold 9,800 tons of wheat while occupying only one-fourth the area of traditional flat warehouses [9]. - Automated control systems allow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of grain conditions, enhancing management efficiency [9]. - The design capacity of the grain storage system is 200 tons per hour, allowing for rapid entry and exit of grain [11]. Group 3: Advanced Storage Solutions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gas membrane grain warehouses in Hunan, which are designed to maintain optimal storage conditions and prevent spoilage due to high humidity [15][17]. - The gas membrane warehouses have a height of 26.6 meters and a diameter of 24 meters, providing a significant storage capacity while ensuring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15]. - The use of nitrogen gas technology in these warehouses enhances their airtightness, prolonging the freshness of stored grain [19]. Group 4: Historical Context of Grain Storage - The article contrasts modern storage methods with historical grain storage practices, such as the ancient Li Yang granaries, which were capable of storing over 30 million jin (approximately 15,000 tons) of grain [26]. - The evolution from traditional storage methods to modern automated systems reflects advancements in technology and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food security [24][30]. Group 5: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orage Structures - The article compares cylindrical silos and building-style warehouses, noting that cylindrical structures distribute internal pressure evenly, while building-style warehouses offer easier maintenance and lower construction costs [37]. - The choice of storage structure is influenced by factors such as safety, investment costs, and operational efficiency [39].
“坐”电梯、“穿”新衣、“住”楼房 “大国粮仓”里藏着多少“科技密码”↓
Yang Shi Wang· 2025-06-26 07:44
央视网消息:收购的粮食如何保存?我们到河南、湖南等地的中储粮仓看看如何用"黑科技"守护粮食安全。 在河南新郑中储粮新港直属库,10个高度超过30米的"高个子"浅圆仓分列两排,一个浅圆仓就装有9800吨小麦,但占地面积却是传统平房 仓的1/4。虽然储粮量大,一人却可以"足不出户"管理3到4个浅圆仓,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线上实时查看粮食状态。 浅圆仓:粮食归仓"坐"电梯 "住"进鹤壁浚县一座楼房仓内的小麦,也正"享受"着低温。楼房仓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墙体厚实,隔热性好。这座三层楼房仓总仓容 2.8万吨,每层两仓,形似"居民楼",便于灵活调配不同粮食品种。楼房仓配备输送清理装卸系统和智能集控系统,通过卸粮坑、清理筛、斗 提机、气垫机等设备,高效完成粮食从运输车到仓内指定位置的转运。 粮仓变迁:从"黎阳仓"到"智能仓" 在浅圆仓配套的工作塔,粮食通过进粮口后,如同乘坐电梯,由提升机送到4楼圆筒筛进行初步清理,再被分送到2、3楼振动筛进一步清 理除杂。工作人员介绍,整个工作塔设计产能是200吨/小时,三到四天就可以完1万吨的仓房入库。入库快,出库同样高效。利用粮食自流惯 性,通过仓壁设置的出粮口,每小时可出库20 ...
郭元强到新洲区调研: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Chang Jiang Ri Bao· 2025-06-23 14:53
6月23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郭元强到新洲区调研重点工作推进情况。他强调,要深 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更好统 筹当前和长远,坚定信心、干字当头、久久为功,全力以赴稳增长、壮产业、促发展,积极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国家粮食现代物流(武汉)基地位于新洲区双柳街,基地聚焦粮食、冷链两大产业板 块,配套港口码头、铁路专用线等设施,着力打造中西部粮食物流核心枢纽。郭元强来到这 里,实地察看基地建设进展,听取相关情况汇报。他强调,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实施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扎实推进项目建设,高水平提供粮食仓储、物流等服务,在中部地区粮 食流通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更加注重园区运营,大力引进加工、物流等企业,推动产业集群 集聚发展。 编辑:代婧怡 位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广东金马华中区域总部项目定位为大型游乐设施的研发、 生产与运营服务商,项目总体工程已完工,预计下半年正式运营。郭元强现场察看项目建设 进展,了解企业诉求。他希望企业扛牢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立足武汉推 动企业发展壮大。要瞄准游乐设施制造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利 ...
武汉最大储备粮库开仓纳粮
Chang Jiang Ri Bao· 2025-06-21 00:36
6月20日,武汉港口型粮食物流核心枢纽建设重点项目——武汉市政府储备粮库(经开)项目正式竣工投产,开仓纳粮。 运粮车正在仓前车间卸粮。长江日报记者陈永权 摄 一站式服务中心粮食检验样品。长江日报记者陈永权 摄 据悉,目前,我市在建的储备粮库还有两处,分别是总库容15万吨的武汉市政府储备粮库(江北)项目和市政府储备粮库(长江新 区)项目。建成投运后,全市储备粮库总库容近100万吨,可满足武汉市民约3个月口粮的需求量。 编辑:王冲 该项目主要用于储备武汉市政府储备粮,占地面积225亩,总投资5.88亿元,新建高大平房仓10栋、成品粮仓2栋,总库容22万吨,是 武汉单体容量最大的储备粮库。项目建成投产有效缓解了全市粮食仓储压力,进一步提升了粮食应急保障能力。 湖北农发粮食仓储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项目集成应用了绿色智能储粮新技术,搭载的智慧粮库综合管理平台集成智能出入库、粮情 监测、环流熏蒸等八大系统,是我市首个"数字粮仓"和"智慧粮仓"。运用氮气气调绿色储粮、光伏能源利用等前沿技术,实现粮食储藏损 耗率低于1%的行业领先标准。 据悉,该储备粮库集仓储、加工、质检、物流于一体,2栋成品粮低温库可实现精准温控保鲜,日处 ...
粮食住进“好房子”
Jing Ji Ri Bao· 2025-06-15 22:02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要加快建设安全粮库、绿色粮库、智慧粮库、廉洁粮库、美丽 粮库,让粮食住进"好房子",提高粮库建设与管理现代化水平,确保储粮安全,提高库存粮油品质,更 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粮库仓型更加多样 在中储粮长沙直属库,一组高高大大、白白胖胖的新型粮仓格外引人注目。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有限 公司工作人员刘松鹭说,这是正在建设中的首批5座9000吨级气膜仓,单仓高33米、直径24米,可储粮 约9000吨。这批气膜仓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现代化粮仓迈入新阶段。气膜仓具备保温性、气密性、防水 性优良等特征。保温层与结构层一次成型,气密性是气调仓6倍以上;PVDF防水层全覆盖,外层反光 防辐射效果是传统仓3倍左右,显著提升了保温隔热性能,能更好保障粮食储存安全。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裕,让粮食住进"好房子",确保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对保障国家 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规划建设司副司长唐成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加大粮食 仓储设施建设力度,加快绿色储粮技术推广应用,持续提升科学储粮水平和粮食品质保障能力。全国 1200多家粮食仓储企业积极参与实施高标准粮仓建设、老旧仓 ...
新粮“入住”绿色智慧粮仓 15分钟完成一车小麦入库
Zhen Jiang Ri Bao· 2025-06-14 23:18
绿色赋能,科技储粮。该粮仓是全省首个主要依靠清洁能源运行的绿色粮仓,由丹阳南部2座总装 机12兆瓦的光伏电站供电。"年底还将建设929千瓦仓顶光伏,最终实现全绿电运行。"丹阳 市供电公司营销部负责人朱秋轶表示,电力系统正全方位赋能"绿色储粮",从烘干、加 工到智能化仓储管理,清洁能源不仅有效降低能耗成本,其稳定供电更保障了粮食品 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把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要求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 能力。"市发改委粮食和物资监督检查处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市正加大力度推进现代化粮仓建设,同时 加强智慧粮库系统建设,预计今年全市可新增仓容45.46万吨。这将为保障粮食颗粒归仓、守护粮食安 全提供坚实基础,也有助于稳定粮食市场,促进农民增收。(记者 朱婕 通讯员 吴启超 蒋欣容) 当前正值夏粮收购关键期。作为苏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产粮大县,丹阳年均粮食产量约50万吨。随 着仓容15.46万吨的苏南储备粮仓储项目一期建成投用,10座绿色生态化高标准圆柱形粮仓成为守护粮 食安全的"硬核载体"。 "种粮户等待时间从过去的6小时大幅压缩至15分钟左右,核心支撑是数字化系统和稳定电力。"项 目负责人严勇介 ...
坚决打赢“三夏”攻坚战丨休眠模式+勿扰模式 绿色优储让粮食“冻龄”保鲜
He Nan Ri Bao· 2025-06-13 00:07
收好粮更要储好粮。粮仓是粮食从田间到餐桌必不可少的一环,储存条件更是决定了粮食保存的时长和 品质。现代粮库是如何利用科技手段管好粮食,确保粮食安全储存且"常储常新"? 6月9日,记者来到汝南县一五一三河南省粮食储备库,探秘藏粮的小妙招和黑科技。 走进粮食储备库,12个高大平房仓库整齐排开,择一粮仓,顺着阶梯拾级而上,一个高6.95米、重8000 吨的粮堆映入眼帘。粮堆表面平整金黄,扑面而来的凉爽气息混合着小麦的天然清香,虽已在此"休 眠"一年多,但小麦品质依然如初。 在柴武看来,近1000平方米的仓库,正是依托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才使粮库管理效能更加精准有力。 "以前的粮仓低矮闷热,夏天降温全靠夜间自然通风,而且要监测粮食的温度只能使用杆式温度计,耗 时耗力,数据也不够精准。"柴武说,如今依托智能化技术,每一处粮仓都铺设有测温电缆,均匀分布 着100多个温度传感器,通过对粮仓和粮堆内的湿度、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数据同步显示到线上平 台,减轻仓管员工作量的同时,也为粮食的"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近年来,随着我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深入推进,科技赋能仓储升级,制冷控温、内环流控 温、气调储粮、害虫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