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担保
icon
Search documents
融资担保“桂林经验”:创新产品矩阵赋能小微企业,资金池破局下沉县域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翁榕涛 桂林报道 "不需要抵押物,担保费率又低,放款速度也比较快,在找了几次银行贷款无果后,融资担保真正解决 了我的资金困难。"桂林市一家小微企业的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跟随普惠金融调研团来到桂林,从人口繁密的城区到风景秀丽的山区,从田 间地头到工厂车间,调研了粮食生产、畜牧及水产养殖、文旅消费以及电子产品等众多企业,既看到了 众多小微企业的发展成果和现实困境,也目睹了普惠金融的活水如何滋润实体企业,与产业同呼吸,和 地方经济共成长。 "啤酒贷"、"酒店保"、"创业担"、"富农保"等一系列金融产品,是桂林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下 称"桂林小微担保")公司为了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慢的难题,打破常规枷锁后推出的特色创 新担保产品。 看到养殖的牛羊在市场上销售火热,刘桂生想扩大养殖规模,但苦于没有本金,去找当地银行被告知没 有抵押物无法贷款,辗转之下找到桂林小微担保公司。 刘桂生表示,"非常感谢担保公司对农业发展的大力扶持,我们顺利拿到了总额90万元三年期的信用贷 款,担保利率仅有0.5%,贷款利率也比较低,接下来我们公司还想延长产业链,做牛羊 ...
青岛融资担保集团积极参与产融对接会议
Sou Hu Cai Jing· 2025-05-01 13:07
4月28日, 青岛融资担保集团受邀参与青岛市金融赋能新型工业化产融对接会议, 与 "政银企"三方代表共商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注入强劲动能。 活动现场,链万企平台联合集团正式推出首批产业链金融创新产品"链青保"。该产品依托平台大数据优势,深度挖掘企业经营数据,从企业初创期的资金周 转,到成长期的产能扩张,再到成熟期的市场开拓,全流程、全周期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为产业链协同发展筑牢金融支撑。作为青岛市融资担保领域的重要 力量,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会上重点推介了"青担+"系列创新金融产品,这些产品紧密贴合制造业企业在科技研发、票据融资、 产业链协同等不同环节的资金需求,致力于为中小微企业、"三农"主体、科创企业等提供有力支持。自2025年5月1日起,集团将对批量业务中科技型中小企 业和"三农"主体担保年化费率统一降至0.5%。这一政策调整预计每年可为相关企业减少数干万元融资成本,以真金白银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担保动能"。 此外,青岛市金融赋能新型工业化服务联盟正式成立,汇聚了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各类金融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旨在搭建 起"政银担"协同创 ...
“从毛细血管到创新动脉”:安徽兴泰担保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Xin Lang Cai Jing· 2025-04-29 11:38
转自:推广 近日,合肥市科技局向安徽兴泰担保发来表扬信,高度肯定其协同创新推出的"科技星火贷""科技团队 贷"等政府引导型科技金融产品,有效破解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近年来,从普惠金融的 "毛细血管" 到科创赋能的 "创新动脉",从债券市场的 "信用桥梁" 到保函业务的 "隐形盾牌",安徽兴泰担保构建起"普惠+科技+债券+保函"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成为民营企业成长路 上的坚实后盾。 普惠担保:精准滴灌小微企业的"金融血脉" 合肥市肥西县的一家食品机械生产企业,多年来深耕食品机械自主研发,是拥有近百项发明与实用新型 专利证书的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凭借稳定的质量成为盼盼、达利园等国内知名食品企业的长期供 应商,其产品更是远销印度、南美。2024年底,当企业负责人握着来自英国的3000万元订单合同 时,"心情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欧洲市场的大门悄然开启,忧的是3000万元订单背后的原材料垫资 压力犹如巨石压肩。 就在企业资金链即将吃紧的关键节点,安徽兴泰担保的客户经理带着"专利贷" 方案走进了厂区。"我们 看中的不仅是这些专利证书,更是你们深耕行业的匠心。" 客户经理的话让企业负责人吃下了"定 ...
湖北部署推进六大举措 强化创新策源体系化支撑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4-28 18:54
强化科技金融支撑方面,湖北推出"科担快贷""科担人才贷""专精特新担"等科担系列产品和服务模式。 截至2025年3月底,全省科技担保在保业务17266笔,在保余额525.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7.7%、 57.9%。(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冯艳飞表示,将加快支点创新策源攻关突破,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重大任务凝练机制,打 造"国家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国家量子联合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联合基金"基金群,构建颠覆性 技术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 当前,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各项建设任务取得积极进展,"一城一廊"主阵地已基本成型、重大创新平 台加快落地、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能级大幅提升。据介绍,该省将继续推动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转变。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壮大新能源与智能 网联汽车产业,推进生命健康、北斗等产业快速发展,塑造高端装备制造发展新优势,前瞻布局人形机 器人、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在重点产业领域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 中新网武汉4月28日电 (记者梁婷)记者28日从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湖北从力量建 设、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