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千禾酱油
icon
Search documents
千禾味业:2014年至今产品抽检合格率100%,包装、标签计划年内焕新
Xin Lang Ke Ji· 2025-07-04 03:59
数据显示,千禾味业上市以来研发投入超4亿元,拥有112项相关专利,传统工艺结合现代技术,实现了 古法新酿,从原料到生产全程无添加、可追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抽检结果公布系统查询 显示,2014年至今,千禾味业酱油、醋、料酒、蚝油等产品均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合格率为 100%。今年3月23日四川省眉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千禾味业共计23批次产品进行抽检,结果显示符合 企业标示的酿造酱油国家标准(GB/T 18186),未检出防腐剂、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 2025年6月5日,国务院食安办等六部门关于印发《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推动食品添加 剂"减量减品种",推行"极简配方"理念,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优化食品配方,减少配方中添加剂 种类及用量。千禾味业通过技术创新,采用更加天然、安全的原料及加工工艺,破解对添加剂的依赖。 千禾酱油产品配料简单,仅用水、非转基因黄豆、小麦、食用盐等天然原料,生产过程中严禁添加任何 化学物质。酱香味不是勾兑产生,配料只有水、黄豆、小麦、盐这四种,靠时间的积累与菌种自然散发 风味。数据显示,千禾味业在抖音、京东、天猫等线上平台5月销量环比增长约35%,沃尔 ...
莫玩商标“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
Jing Ji Ri Bao· 2025-06-10 22:08
商标作为连接企业与消费者的信任纽带,其规范使用关乎市场秩序的根基。方便面可以"多半"袋面,但 商业伦理与法律底线容不得半分模糊。面对商标使用领域的种种乱象,不能仅满足于个案整改,还需从 制度层面打补丁。 白象"多半"袋面的争议,以企业道歉并承诺尽快调整使用"多半"商标的产品包装暂告一段落。用"多 半"来代指比原有产品分量多一半的产品,倒也没有玩虚的,消费者就没有再计较。凭借过去攒下的口 碑、及时透明的回应以及实实在在的产品,白象这次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这两年,"供港"牛奶不供港,"壹号土猪"未必土,还有那些"0蔗糖"饮料、"树上熟"水果……擦边商标 现象一个接一个被曝光,在实际经营中有扩大趋势。只要爆料必上热搜,这反映出消费者对此高度关 注。 商标法规定,申请注册和使用商标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带有欺骗性,让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 点或者产地产生误认。上述"组合式使用"显然已违背了商标规范使用的基本原则,实际上改变了商标注 册形态,形成了误导性使用。 实践中,还有些企业能成功注册"xx土猪""xx土鸡"商标,这些商标于是成了企业的护身符。不过, 把"土鸡""土猪"这类法律没有禁止、但大众约定俗成的品质标识纳 ...
“零添加”新规引导调味品健康规范 千禾味业5月销量环比大幅回升
今年3月,有关"千禾0"商标与酱油"零添加"的话题引发全网讨论,各方争论将中国酱油市场的消费升级 与食品安全推向了更为广泛的公众视野。 对于新规的出台,千禾味业相关负责人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千禾0"商标设立的初衷是为区 分公司零添加产品和非零添加产品,便于消费者识别选购,"千禾0"商标产品仅用食品原料,绝不添加 食品添加剂。千禾味业将尽快落实《新规》要求,对产品标签标识进行规范,取消部分产品上标注 的"零添加"字样。 有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规》对预包装食品标签标识的进一步规范,填补了行业规范空 白,促进了生产者规范标识,将有效杜绝此前市场"零添加"乱象,便于消费者选择。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5月份,千禾味业销量实现稳步回升,这就直接反映了市场消费者对健康认知和需 求发展趋势。 伴随舆论发酵和"零添加"新规的出台,市场更加理性看待调味品的消费升级,以酱油为代表的调味品市 场又表现如何?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从千禾味业(603027)了解到,电商平台早在5月就已启动618促销,家庭消费者提 前囤货,调味品作为高频消费品,线上渠道动销加速。5月以来,千禾味业在抖音、京东、天猫等线上 平台表现稳步回 ...
关心:白象“多半”的心机,早晚酿成危机
Sou Hu Cai Jing· 2025-06-05 06:51
虽然食品是"商标刺客"的重灾区,但奇葩的商标并不限于食品。一些电子产品品牌将"120W"注册为商标,消费者以为充电器功率为120瓦,实际功率可能远 低于此。有一款洗发水就叫"去屑三分钟奇迹",心机未免太深。这还不算那些与知名品牌高度相似的精心设计陷阱,比如有"小天才"就涌现出"小天才特 ×"、"小天才酷×";有"胖东来"就来了"胖都来"。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关心】 白象方便面在商标上玩文字游戏的做法,最近成了众矢之的,"多半"竟然是商标,让网友感叹:买的时候以为是"多半袋"面,买回来才发现是"多半"袋面。 这样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千禾味业的一款酱油,不是零添加,却挂了"千禾0"的牌子;元气森林的乳茶产品,在"0蔗糖"和"0糖"这两个概念上不加区分; 朴诚乳业为了"高端无添加酸奶"的理念,干脆把"其他没了"注册为商标,导致与配料表自相矛盾;一些挂面品牌将"手擀"注册为商标,消费者以为是手工制 作的传统挂面,实则为机器生产;饮料品牌"六个核桃"让人以为产品含有六个核桃的营养成分;至于"农家"、"山林"、"鲜土"这些商标,由于缺乏土鸡蛋标 准,则成了许多工业化笼养鸡蛋的品牌。 商家更要明白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