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BA

Search documents
立足山地特色开辟发展新路
Jing Ji Ri Bao· 2025-06-18 20:18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转化是区域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命题。如何打破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二元对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模式,是 中西部生态资源富集地区的共同课题。贵州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把生 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生态价值转化、数字技术赋能、清洁能源开发、乡村生态富民为四大抓手, 探索出一条具有山地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 创新生态价值转化机制,筑牢"两山"转化制度根基。贵州通过系统化构建核算、交易、产业和补偿四大 环节,有效拓宽了"两山"转化路径。通过出台全省GEP核算方案,推进生态产品价值"一把尺"核算,为 生态资源提供可量化的数据基础;设立省级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推出林业碳汇交易和"单株碳汇"等市场 化工具,推动生态资源进入流通领域;打造"山地特色农业+生态工业+文旅融合"的特色产业体系,将 生态优势直接嵌入价值创造过程;完善跨省流域横向补偿机制,探索"修复—开发"权益挂钩模式,通过 绿色金融和林权赎买等政策工具反哺生态保护。 深化生态惠民利益联结,拓展乡村全面振兴绿色路径。创新"生态+体育+文旅"融合业态,通过"村 BA ...
品牌+服务 流量变“留量”
Jing Ji Ri Bao· 2025-06-12 22:04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看"村超"、品美食、赏美景……今年端午假期,贵州榕江县接待游客19.19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 入1.79亿元。近年来,贵州在以"村超""村BA"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文体活动带动下,涌现出一批网红旅游 目的地,文化旅游产业展现出强劲复苏态势。 首先,要强化品牌培育,凸显独特性,提升影响力。各地要深入挖掘资源禀赋,充分利用自然、民俗、 历史文化等资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走差异化发展路子,大胆推陈出新,打造出更多独具 特色的旅游产品。同时,持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进行有创意、有辨识度、有代入感的包装,打造更 多"爆点",提高旅游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激发游客出游意愿。 其次,要在用心服务上下功夫,提升吸引力。积极聆听游客心声,有求必应,根据游客需求,完善旅游 服务设施,推出更多接地气的服务,满足多样化需要,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体验。培育更多消费场景, 完善多元业态,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最后,必须守住安全底线。建立健全科学、系统、严密且有效的旅游安全责任制,做好形势研判,扎实 开展各类旅游设施隐患排查和维护保养,完善应急预案,做实做细做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各项工 作 ...
“比赛第一”的“苏超”爆火:有为政府可以激活有效需求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04 14:46
为何同样是赛事,结果却大相径庭?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赛事是否满足了民众的真实需求。以"苏超"为 例,2021年江苏苏宁队解散后,江苏高水平足球赛事长期空缺,市场存在供给缺口;"比赛第一,友谊 第十四"的口号精准抓住了竞技体育的核心,契合了球迷对激烈竞争和精彩赛事的朴素需求;"散装江 苏"的地域特色,进一步加剧了比赛的竞争性,形成了独特的吸引力。 一项由江苏省体育局与江苏省13个设区市政府联合主办、各市体育局及省足协等承办的省级业余足球赛 事——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被人们调侃为"苏超"。谁也没想到,这项地方性的业余赛事,竟办出了远 超全国性职业赛事的效果。"苏超"开赛不久,其影响力便迅速突破江苏,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关注,成为 互联网上的热门话题。门票瞬间售罄、场外人流如春运般拥挤、单场上座超万人……这些以往只在顶级 赛事中才有的热闹场景,在"苏超"却成了常态。 "苏超"的成功出圈,堪称将地域劣势转化为流量爆点的典范。"散装江苏"长期以来都是民间热议的话 题,但这并非江苏值得炫耀的优势。与其回避这一戏谑说法,不如借助其强大的传播力,全方位展现江 苏的丰富面貌。江苏不同城市间的巨大差异,彰显了地域的多样性;经济发展水平 ...
“五一”假期“村”字号频“出圈”彰显文旅融合新生态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05 08:10
"五一"假期"村"字号频"出圈"彰显文旅融合新生态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指出,乡村文旅资源具有典型性、在地性、自然性、原生性和活态 性。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构建具有审美意象的乡村艺术现场。各种"村IP"的打造,正是 乡村审美场景的营造,让乡村留得住"乡魂",让人们记得住"乡愁",让游客体味到"乡情",为人们提供 了现代乡愁体验。 "本地有诗,远方才会有来客",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打造特色"村IP"首先要坚持地域特色。 在此基础上,好的乡村旅游要让游客既能看到过去的文化遗产,更能看到生生不息的未来。 正如《中国文化报》所评论的:"村"字号所显现的凝聚人心、聚合人才、带动就业的功能,比一般的投 入和产出更具长远价值。(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5月5日电 (记者 应妮)"五一"假期,"村"字号频频"出圈",彰显中国乡村旅游深化多元的业态 融合,展现主客共享的乡村精彩生活。 贵州省榕江"村超"、台江"村BA"、三都"村马"、凯里"村T"等活动持续火爆:"村超"激战正酣,除了紧 张激烈的20强角逐、非遗美食足球友谊赛,三宝侗寨村集等各类活动也是精彩纷呈,为游客们带来了丰 富多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