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碳管理平台

Search documents
在低碳路上做高效文章 盐城滨海:聚焦绿色低碳探索高质量发展
Zhong Guo Fa Zhan Wang· 2025-06-30 07:58
数智赋能碳管理 零碳理念融全程 碳管理赋能则是滨海零碳产业发展的"智慧密码"。滨海港零碳产业园打造的智慧能碳管理平台,建立精准的碳排放数据核算与监测系统,推动企业与绿电市 场深度接轨。与国内外认证机构合作开展绿电溯源认证工作,为企业加装物联装置助力节能优化决策,使得滨海的绿电比例超过95%。这一系列举措,将零 碳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共进。在数字技术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的当下,滨海的碳管理实践,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的理念在产业发展中落地生根。 中国发展网讯 从海上风电母港的崛起,到LNG冷能的循环利用,再到零碳产业园的智慧管理。在"双碳"目标引领的时代浪潮下,盐城滨海以创新实践为 笔,在绿色发展的画卷上书写出浓墨重彩的篇章,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驭风踏浪向绿行 能源变革谱新篇 滨海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在能源结构调整上展现出非凡的战略眼光。海上风电母港的强势崛起,不仅是对海洋资源的深度挖掘,更是对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 有力践行。集聚众多产业链项目,打造集研发、制造、运维于一体的完整生态圈,让滨海在新能源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全球最大的风电试验平台、6×100万 千瓦清 ...
SNEC PV+ 2025 | 双良零碳智慧 链动共生价值
财富FORTUNE· 2025-06-12 13:03
6月11日,SNEC PV+ 2025国际光伏储能两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来自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 的3,600余家企业参展,国际展商比例占到30%,是中国、亚洲、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化、专业 化、规模化的光伏盛会。 本届展会,双良以"零碳智慧共生"理念,携零碳园区整体解决方案亮相。一方面,双良依托在光伏、氢 能、储能、电能利用等领域的制造实力,形成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打造零碳园区内部共生;另一方面, 通过产业链融合,双良链动外部资源,为客户提供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打通外 部共生;同时融合数字化技术,让园区管理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正值"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清洁能源发展将迎来新跨越,以"双碳"目标为引领的新发 展格局加速构建。零碳园区作为工业碳中和的路径之一,将从试点示范走向规模化推广,成为产业绿色 升级的关键载体。碳排放标准与绿电交易市场的完善,也将让零碳园区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双良零碳园区整体解决方案中,在发电端,双良定制"光-氢-储"系统,屋顶光伏发电,直供生产办公; 以绿电制绿氢,既能够做工业原料、绿色燃料,也可以为电动/氢能物流车加 ...
SNEC PV+ 2025|双良零碳智慧 链动共生价值
Zhong Guo Neng Yuan Wang· 2025-06-12 03:13
6月11日,SNEC PV+ 2025国际光伏储能两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来自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余家企业参展,国际展商比例占30%,是中 国、亚洲、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光伏盛会。 本届展会,双良以"零碳智慧共生"理念,携零碳园区整体解决方案亮相。一方面,双良依托在光伏、氢能、储能、电能利用等领域的制造实力,形成系统解 决方案能力,打造零碳园区内部共生;另一方面,通过产业链融合,双良链动外部资源,为客户提供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打通外部 共生;同时融合数字化技术,让园区管理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正值"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清洁能源发展将迎来新跨越,以"双碳"目标为引领的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零碳园区作为工业碳中和的路径之 一,将从试点示范走向规模化推广,成为产业绿色升级的关键载体。碳排放标准与绿电交易市场的完善,也将让零碳园区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双良零碳园区整体解决方案中,在发电端,双良定制"光-氢-储"系统,屋顶光伏发电,直供生产办公;以绿电制绿氢,既可做工业原料、绿色燃料,也可为 电动/氢能物流车加能;搭配大型液 ...
应对气候变化新标出台,企业面临核算、减碳、适应三重挑战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6-11 10:0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 李德尚玉 北京报道 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日益严峻,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近日联合发布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建设方 案》(下称《方案》),从基础能力支撑、减缓气候变化和适应气候变化三大维度构建国家层面的标准 体系框架。重点规划了温室气体核算、市场机制设计、适应行动规范等领域工作,为气候治理提供了清 晰的路线图。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此次《方案》具有系统性与全面性,但落地实施仍需 突破数据质量、制度协同与执行细则等瓶颈。对于企业而言,这一方案的实施意味着需要更加注重碳排 放管理,积极参与市场交易,同时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以应对未来的气候风险。 核算是企业数据管理的基石 本次《方案》将温室气体核算、核查、监测列为"基础能力支撑"的核心支柱,为整个标准体系奠定了坚 实的数据基础。 中国大唐集团绿色低碳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史伟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企业而言,核算无 疑是核心环节。当前,国内温室气体核算标准已相对完善,发布了数十项国家标准,涵盖组织层面核算 通则及具体行业核算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制定温室气体核算相关标准时,充分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 ...
【财经分析】破解“三缺”困局推动能源行业“绿色转身”——云南电力“突围”实践调查
Xin Hua Cai Jing· 2025-04-29 06:44
新华财经昆明4月29日电(记者张新新卫韦华肖艳)电力行业作为我国能源转型的核心枢纽与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在能源电力供需格局持续演变的新形势下,其高质量发展正面临着诸多挑战。 云南,作为我国"西电东送"的主力军,其电力形势不仅是自身经济发展的命脉,更牵动着南方区域如广 东、广西等地的能源供应。近年来,面对供电趋紧的新态势,云南秉持资源经济与能源产业"一盘棋"的 战略布局,加速推进能源全产业链建设,为云南绿色能源强省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此背景下,煤炭绿色开采和使用,对能源电力保供意义重大。在云南红河电厂的控制室里,一组数据 颠覆了人们对煤电的认知:700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供电煤耗仅265克/千瓦时,比传统机组降 低15%;年减排二氧化碳50万吨,相当于种植270万棵树。这台2025年3月投产的"国之重器",通过二次 再热系统将蒸汽温度提升至620℃,让每一克煤释放出极致能量。 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不止于发电端。走进先锋煤业矿区,黑色煤矸石堆旁是9500平方米的苗圃基地,华 山松、龙柏等12万株苗木构筑起"地下采煤、地上造林"的生态屏障。通过"边开发、边保护、边治理、 边绿化"的"四边"模式,矿 ...
超600MWh!10大储能项目上新
行家说储能· 2025-04-25 10:34
插播 :TOP10花落谁家?2024-2025用户侧储能项目TOP10榜单征集进行时,点击 上方二维码 进行申报 近期,又有10大储能项目更新,总规模超600MWh,应用场景包括工商业储能、光储充、独立储能电站等, 涉及精控能源、远东储能、欣旺达、 广州储能集团、西门子中国、领湃科技;三晖能源、三峡能源、粤能投以及国粤(韶关)电力等。 ■ 精控能源: 衡水首个工商业储能项目落地 近期, 精控能源河北衡水 7MW/15 M Wh 工商业储能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投运,成为衡水首个工商业储能示范项目。 传统工业园区接入储能系统, 通过构建"储能+分布式能源"体系,可降低 15%-30% 年度电费支出,同步提升 绿电渗透率至40%以上以应对碳配 额约束 ;储能系统快速响应能力可保障精密制造产线供电连续性,更可替代电网扩容并参与调频辅助服务创造增量收益。 针对工业厂区电网适配性低、空间限制、设备分布零散的特点,精控能源创新设计" 不规则分布式光储一体化系统 "。 方案集成定制化储能系统与 智能能量管理系统(EMS),通过多点并网拓扑和动态簇群控制技术,实现多场景能源的高效汇流与灵活调度。 系统支持多电压等级接入,适配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