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剧

Search documents
赣鄱潮涌青年志
Ren Min Wang· 2025-06-20 07:10
南昌大学的师生们合唱《致吾辈》,在激昂的歌声中,让大家感受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人民网记者 时雨摄 6月19日晚,"青春华章·'赣'劲十足"网络大思政课主题活动在南昌大学举行,这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在光影交错 间徐徐铺展,串联起赣鄱大地的红色基因、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时代脉络。 "从一个玻璃杯、玻璃棒开始建设自己的实验室……"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 验室主任谢明勇深情讲述的话语,犹如一把钥匙,解锁了他所带领的团队筚路蓝缕的科研征程。 "科学研究不是冰冷的公式和枯燥的实验,而是时代浪潮中无数科研人员的热血担当。"谢明勇院士的话语掷地有 声,道出了科研工作者矢志报国的初心。在这堂超越课本的思政课上,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张张年轻的面孔, 凝聚成新时代青年奋斗的群像。 舞台之上,历史与现实交织碰撞。"华质彬。到!华钦梁。到!华钦材。到!"年轻表演者铿锵有力的应答,瞬间 将全场带回到91年前的烽火岁月。 彼时,瑞金华屋17名男青年,怀着对故土的眷恋,毅然投身长征,每人在后山种下一棵松苗。如今,青松挺立如 丰碑,而他们年轻的身影永远定格在了长征路上。 当"瑞金10800位男儿"、"兴国1203 ...
第九届江西艺术节开幕 梨园名家同台飙戏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9 01:50
此外,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涂玲慧、陈俐、杨俊"三朵梅花"同台竞艳,联袂邬成香、李维德、吴岚等实 力派名角倾情献艺。朱莹莹、朱英杰、徐帅文、吴婷、孙赫辰等梨园新蕊,老中青少四代同台,倾情演 绎《还魂记·游园惊梦》《二度梅·潼台别》《八仙飘海·牡丹对药》《春江月》《方卿戏姑·道情》《茶童 哥·朝奉出赣》《小华偏偏爱大华》《萧何月下追韩信》等赣剧、采茶戏、京剧经典名段。 据了解,作为本届艺术节重头戏的"玉茗花优秀剧目展演"将在南昌压轴登场,精选30部新创、改编剧目 (大戏小戏各15部)及10部复排传统剧目,涵盖赣剧、弋阳腔、采茶戏、旴河戏、婺源徽剧等江西多个戏 曲剧种及话剧、歌舞剧、音乐剧、儿童剧、木偶剧等多种戏剧类型,充分展示江西近三年来戏剧创作和 人才培养取得的丰硕成果,体现古典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完美融合,并通过这些剧目的上演彰显赣鄱 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记者 李韵涵) 活动期间,将呈现30部新创或改编剧目、10部经典复排传统剧目、数部外省受邀参演剧目,以及三大主 题美术展览和一系列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活动,涵盖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等众多艺术门 类,堪称一场规模空前的艺术嘉年华。 当晚,首届江 ...
重新认识地方戏的灵魂(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Ren Min Ri Bao· 2025-06-11 08:18
我自己在多年的演出与创作中,尤其深刻地感受到,方言和唱腔是地方戏的灵魂,不能草率"移步又换 形",以创新之名丢了灵魂。 以闽剧为例,它以福州话为方言基础,福州话中保留了不少上古汉语的遗存并且至今保留着中古汉 语"平上去入分阴阳"的"八音"调值,这种方言调值在剧种念白韵律和声腔成形过程中产生了重要作用。 同样的,广东话的"九声六调"让粤剧念白相比4个声调的普通话听起来更有旋律性和抑扬顿挫之感;莆 仙方言用7个传统声调、15个声母和40多个韵母将上古汉语的遗存之音体现在莆仙戏中,更显这一古老 剧种的古朴厚重。 除了独特发音之外,各地方言还有自己丰富多彩的词汇体系。福州话形容"很糟糕"用"平八"二字,给 人"效果很差""四分五裂"之感;巴蜀方言中"巴适"也比普通话"舒服"所传达出来的体验感更强;吴语 用"芥杀格"形容"很厉害",更加生动形象。另外,很多方言还存在"文白异读"现象。充分发挥这个特 点,能够给不同行当的人物塑造出迥异的"语言形象"——白话连珠、幽默风趣的丑角儿,文读铿锵、谈 吐稳重的官生,文白混读、俏丽活泼的花旦…… 由此,地方戏才能乘着灵动的方言翅膀,操着摇曳多姿的口音和充满民间智慧的俗语,舞台上的人 ...
南方最高水平戏曲会演来了
Chang Jiang Ri Bao· 2025-05-09 02:04
5月8日上午,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媒体见面会在湖北戏曲艺术中心举行,会 上宣布会演定于5月15日至6月26日在武汉举办,分为优秀保留剧目展演和优秀青年演员折子 戏专场两大板块,涵盖17台优秀保留剧目和12个(2台)优秀折子戏。 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是我国南方地区戏曲艺术最高水平交流、展示平台。自2017年 在武汉首次举办以来,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三届,为加强南方地区戏曲院团交流、展示南方地 区戏曲艺术发展成就、助力传统戏曲传承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次会演参演的17台优秀保留剧目,是各院团的保留戏、看家戏,题材广泛、类型多 元。如京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楚剧《大别山人》、汉剧《宇宙锋》、黄梅戏《红楼 梦》、沪剧《罗汉钱》、赣剧《荆钗记》、云南花灯《孔雀公主》、川剧《变脸》等,部分 剧目最早可追溯到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时首演,且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 程"奖、文旅部文华奖等重要奖项。 戏曲的未来在青年,优秀青年演员折子戏专场云集了12位来自专业院团的优秀青年演 员,将演绎京剧《八大锤》、越剧《北地王・哭祖庙》、荆州花鼓戏《妻审》、川剧《跪 门》、黔剧《搬窑》等经典折子戏。 以戏带人,以人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