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

Search documents
致敬青春少年的理想信念
Ren Min Ri Bao· 2025-07-09 22:32
原著《红色的起点》有46万字,作者叶永烈从1988年就开始收集材料,经过10多年的努力才完成这部纪 实作品。20多年后,主创团队将其搬上话剧舞台,参考了大量珍贵史料,综合运用话剧、诗歌、影像等 多种表现形式,生动展现了1919年到1921年发生在上海的革命历史,还原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那段激 情燃烧的岁月。 剧作选择了几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作为整部作品的节奏点,以"大事记"的方式进行呈现。"北李南陈"骡车 上探讨建党,陈望道柴房中翻译《共产党宣言》……这些故事像一棵大树伸向四面八方的枝丫,如果按 照传统方式在同一个舞台上表现,需要调动大量资源,表现效果未必如愿,《红色的起点》巧妙通过第 一人称讲述,像一条项链将历史的珍珠连缀到一起。为了让剧目更贴近年轻人,话剧在舞美和音乐设计 上都加入了当代艺术元素。舞台视觉巧用几何切割效果,通过简约的线条和色彩凝练出历史空间,台上 除了十几把黑色椅子,几乎没有其他道具和布景。围绕舞台的10块多媒体屏幕,以投影形式呈现历史场 景,如同徐徐展开的画卷。 多媒体影像的巧妙运用让舞台时空得以延展,也丰富了整部剧的叙事方式。在表现五四运动时,屏幕上 播出相关纪录片中的真实片段:旗帜、人群 ...
找到属于青年自己的爱国表达
Zhong Guo Qing Nian Bao· 2025-07-09 02:42
话剧《觉醒的青春》剧照。 长春理工大学供图 这是一场让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的大赛。 日前,在长春理工大学的大学生活动中心,来自各学院的15部原创话剧接连登场。在现场观看的大学生 不时响起掌声、欢呼声,有人还悄悄抹起眼泪。 这个名为"戏剧之星"的大赛,已经在长春理工大学连续举办了18届。此次大赛的主题聚焦"剧忆烽火岁 月,共筑和平华章"。一批批大学生在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中,被革命精神和家国情怀浸润,他们了解 剧中人物、演绎剧中人物、传承先辈精神。 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大二学生燕子非是一名话剧爱好者。他喜欢看话剧,更喜欢演话剧。这 次他参演了学院参赛剧目《觉醒的青春》,扮演青年时期的陈独秀。 1919年,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以北大学生为先锋的青年学生们满 腔热血奋起抗争。话剧《觉醒的青春》让燕子非和他的戏剧小伙伴们重新回到了那段动荡的年月。 得知能饰演陈独秀,燕子非"激动了很久"。为了能充分理解角色,燕子非找到很多讲述这段历史的纪录 片和话剧,跟随影像中的画面,尝试进入到当时的情境中,体会爱国学生们的感受。 "大家很珍惜这样的机会,不想只是去完成任务,而是想把人物演活演好。 ...
【榆林】在革命旧址中触摸历史的温度
Shan Xi Ri Bao· 2025-07-08 23:52
暑期,"塞上明珠"榆林红色旅游热度持续走高。近年来,榆林积极推动红色旅游发展,持续挖掘红 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榆林旅游品牌。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榆林红色景区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35%,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红色之旅",在黄土高原的沟峁之间感悟信仰的力量。 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芒 7月,米脂县杨家沟村绿意盎然。隐匿于山梁沟峁间的杨家沟村,见证过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 史。如今,杨家沟革命旧址得到了妥善保护,并逐步发展成为集教育与旅游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文化热 门"打卡地"。 近年来,杨家沟革命旧址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生动讲述红色故事,大力发展红色旅 游,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一批又一批游客慕名而来,追寻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 "红色是杨家沟最为鲜亮的底色。"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副馆长刘翠霞说,"为充分挖掘杨家沟红色文 化的潜力,我们采用'红色+'文化旅游综合发展模式,依托杨家沟革命旧址、杨家沟村中国历史文化名 村以及岳家岔村中国传统村落等资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窑洞文化与民俗文化,并将各个景点串联起 来,拓展成片,形成大杨家沟景域的概念。" 来自西安的游客王鹏携家人到杨家沟游玩。王鹏说:"来杨家沟旅游,我们领略了榆 ...
《受到召唤·敦煌》“超高清第二现场”国际传播版在京首映
Xin Jing Bao· 2025-07-08 06:30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近日,中国国家话剧院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超高清第二现场"国际传播版,在2025 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举办期间成功首映。来自法国、瑞士、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 组织代表,及近900名海内外观众共同见证中国"超高清第二现场"迈出了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剧照。 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是国家话剧院2024年推出的原创作品,由香港资深音乐人金培达作曲,中国国家话剧 院院长田沁鑫编剧、导演,中国国家话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张艺兴主演,讲述了两代"敦煌守护人"跨越百年守护敦 煌文化的故事。演出突破舞台艺术和技术边界,采用"AI+2D动画+3D+即时影像+真人表演"的多媒介融合形式, 打破传统镜框式舞台表演,全球首创音乐话剧在万人场馆演出,观众反响热烈,创造出开票即售罄的佳绩,成功 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到青年群体中。 当晚首映的"超高清第二现场"国际传播版,是基于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现场演出制作的超高清影像,以流 畅沉浸的高动态范围、广色域内容呈现,让现场观众沉浸式体验《受到召唤·敦煌》璀璨瑰丽的舞台艺术世界,让 敦煌从历史深处走来,向世界舞台 ...
演出市场异彩纷呈 谱写文化强国新篇章
Sou Hu Cai Jing· 2025-07-08 03:22
电影院里座无虚席、演出市场人满为患、演唱会门票供不应求、户外音乐节人头攒动……文化消费成为当前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拉动经济 增长的重要引擎。 来自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收入达到796.29亿元,同比增长7.61%。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5年1月28日至2月4 日,2025年春节档总票房达95.10亿元,创造5年来的新高,刷新了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的纪录。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支菲娜向前来采访的《经 济》杂志记者表示,2021年春节档的票房为78亿元,2022年为60.35亿元,2023年为67.58亿元,2024年为80.16亿元。她认为,2025年的"开门 红",显示出中国电影市场的强大韧性和消费潜力。 随着居民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和改善,包括演出在内的文化消费正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拉动着内需,释放出强劲活力,成为拉动国民经济 增长的重要力量。而在北京,在环京地区,不同的演出形式也在异彩纷呈,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着力量。 希肯:新三板挂牌演出企业精品剧目多 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希肯打造了话剧《上甘岭》。安庭告诉记者,这部大戏至今已演出了近百场,它集成了IP元素、科技元素、内容 ...
青年演员说
Ren Min Ri Bao· 2025-07-07 22:28
不负时代 不负青春 孟庆旸(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一级演员) 德艺双馨的前辈在九旬高龄入党的事迹,让我对"文艺工作者"与"党员"双重身份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体 悟。 游本昌老师堪称艺术生命力的传奇,那被赞誉为"教科书式"的演绎,是他在用生命践行"活到老,学到 老"的信条。这让我联想到自己在舞剧《只此青绿》里的创作经历:一个看似简单的"青绿腰",背后是 成百上千次的重复与精进;一个眼神的流转,需要无数次的情感揣摩与内心沉淀,最终才能将角色融入 其中。 艺术为人民,不是一句口号。一次,我们赴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慰问演出,乘坐火车时,遇到一名90 后巡道战士,他每天要在戈壁滩行走20公里,日复一日坚守岗位,坚持了整整8年。当被问及如何坚持 下来时,他只回答了4个字,"为了祖国"。当时,我们自发地进行了一场只为他一人的演出。那一刻, 我更加明白,舞蹈演员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 作为年轻党员、青年文艺工作者,我们将始终怀揣对艺术的敬畏、对信仰的忠诚,勤奋创作,不负时 代,不负青春。 饱含热忱 打磨技艺 阿云嘎(音乐剧演员、北京歌剧舞剧院音乐剧团团长) 我常在追光与谢幕间叩问内心:舞台创作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个体情感的表 ...
“国宝故事可歌可泣,中华文化日月光华”
Nan Jing Ri Bao· 2025-07-07 02:29
Core Viewpoint - The original play "Under the Chaotian Palace" reflects on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reloc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during 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emphasiz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ultural heritage and national identity [1][3][5]. Group 1: Historical Context - The play is se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80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in the Second Sino-Japanese War and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Palace Museum,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events in Chinese history [1][3]. - It narrates the critical moment in December 1937 when Japanese forces invaded Nanjing, endangering the cultural relics stored in the Chaotian Palace [2][3]. Group 2: Cultural Significance - The narrative emphasizes the role of cultural guardians, such as Zhu Tongli, who risked their lives to protect national treasures during times of crisis, symbolizing the enduring spirit of Chinese culture [2][4]. - The play intertwines the stories of various characters, showcasing their dedication to preserving cultural heritage and national identity amidst adversity [4][5]. Group 3: Audience Reception - Since its premiere in July 2020, the play has received multiple awards and positive feedback for its engaging storytelling and historical accuracy, resonating well with audiences [5][6]. - Audience members expressed a newfound appreciation for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haotian Palace and the events depicted in the play, indicating its impact on public awareness of local history [5][6].
大麦“当然有戏”自制话剧东京首演,中国原创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Ren Min Wang· 2025-07-05 01:10
当一碗包罗百味的"沙拉",跨越山海叩醒异国的味蕾;当一场关于爱与自由的诘问,借由潮汐传来 清晰的回响。7月2日-3日,由大麦Mailive出品、大麦"当然有戏"自制的话剧《杂拌、折罗或沙拉》纪念 版在日本东京江户川综合文化中心上演,超2000位观众齐聚现场,共同见证中国原创力量亮相国际戏剧 舞台。 话剧《杂拌、折罗或沙拉》纪念版由张慧编剧并执导,由马卓君、张懿曼、蒋奇明、伍蓝莹(按出 场顺序)联袂出演,为2024年大麦"当然有戏"在厂牌首部自制话剧《杂拌、折罗或沙拉》首演三周年之 际推出的特别纪念版本。通过三个气质迥异的故事,作品书写出三重不同况味,并由此串联起人们对于 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和生命思考。大麦数据显示,2024年10月-2025年2月,纪念版曾在中国5城的16场 巡演场场售罄,共吸引了超1.7万观众观演。 出色的市场表现和用户口碑也让东京率先向剧目敞开了怀抱。为吸引更多日本观众走进剧场,此次 东京公演不仅在内容上融入了一些日本元素,在呈现上也特别增配了日文字幕,并在第三个故事的多媒 体设计中嵌入日文。 除《杂拌、折罗或沙拉》外,大麦"当然有戏"与《魔幻时刻》、《六个说谎的大学生》等日本知名 IP也 ...
经典话剧《四世同堂》阔别13年后再度亮相香港
Xin Hua Wang· 2025-07-03 23:07
20世纪40年代,作家老舍以自己的出生地小羊圈胡同为独特视角,写出了表现抗战时期北平沦陷区普通 民众生活的《四世同堂》。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导演田沁鑫采用"新现实主义"手法,把老舍笔下的小 羊圈胡同复原到舞台上,立体化还原当时的社会风貌。该话剧于2012年首次来港演出,受到香港观众热 烈追捧。 新华社香港7月3日电(黄茜恬)中国国家话剧院话剧《四世同堂》3日在香港文化中心上演。此次演出 是"国风国韵飘香江"品牌重磅力作。阔别13年后,《四世同堂》再度来港演出受到热捧,公演场次几近 售罄。 演出前,饰演胖菊子的陶虹告诉记者,希望《四世同堂》这部作品能让香港观众在感受老北京生活气息 与文化底蕴的同时,看到不同时代下人们对家国情怀的坚守与传承。 "虽地域不同,但剧中人物在困境中坚守的家国情怀,深深触动了我。这不仅是一部话剧,更让我看到 了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非常值得回味。"香港市民刘女士在观看演出后说。 据悉,国家话剧院还将于4日和5日为香港观众带来两场《四世同堂》公演。 当日下午,约600位香港师生受邀来到剧场,参加《四世同堂》普及中华文化艺术专场活动。跟随田沁 鑫的导赏,师生们观看了《四世同堂》的两个演出片 ...
隔不断的乡愁与眷念(新作速评)
Ren Min Ri Bao· 2025-07-03 22:08
Core Viewpoint - The play "Crossing the Sea" explores the deep emotional and historical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highlighting themes of longing, sacrifice, and the impact of separation on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4]. Group 1: Historical Context - The narrative is set in 1949, when the strait was closed, focusing on the character Wu Tiangui, who risks his life to help a Taiwanese friend return home, leading to tragic consequences [1]. - Wu Tiangui's life in Taiwan is marked by unfulfilled love and a commitment to helping the family of Lin Awei, who remains on the mainland [1]. Group 2: Emotional Dynamics - The play delves into the emotional turmoil experienced by the characters due to their separation and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s that develop over 30 years [1][3]. - The climax features a poignant moment where Alian hesitates before serving food to Lin Awei, symbolizing the weight of their shared history and emotional entanglements [3]. Group 3: Artistic Presentation - The stage design features a massive dam that creates a dynamic performance space, enhancing the emotional intensity of the narrative [2]. - The use of lighting and props, such as the traditional Mazu worship ceremony, effectively conveys the cultural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strait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