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ENTEK(000931)
icon
Search documents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推进区域人才互认 赋能“一带一路”建设
北京商报· 2025-03-30 12:49
多维度推动人才区域互认机制 共建"一带一路",要进一步完善人才相关制度,真诚吸引人才、成就人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 兼国际合作部部长罗晖表示,在2021年3月,中国科协倡导来自中国工程界、教育界、科技界的82家单 位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工程师联合体,致力于推动工程师国际互认,加强工程能力建设,推动提升工程教 育水平,促进工程师职业发展。 科技创新人才对于"一带一路"发展至关重要。3月30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一带一路'暨 金砖国家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上,第九届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 术创新大赛(以下简称"金砖大赛")、2025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金砖职赛")正式启动。 同时,金砖国家技术平台正式发布。未来,金砖国家技术合作将迈向更高水平,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 更多科技解决方案。 多元平台同步启动 在全球互联互通的合作浪潮中,"一带一路"倡议连接着共建国家发展的期待,人才为发展筑牢根基、增 添动力。论坛上,多个新平台发布、启动,促进金砖国家间的技术与创新合作。 金砖大赛、金砖职赛举办启动仪式。其中,金砖大赛自2017年发起,已成功举办八届,累计4 ...
中关村探“新”:未来,这些活儿机器人都能干
新华社· 2025-03-30 12:41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记者阳娜、魏梦佳)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内,人形机器人"夸父"每天都很 忙,它承担着迎宾工作,为公众解答疑问、提供讲解和指引服务等,碰到有人问路也能自如为其带路。 连日来,类似场景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随处可见,"机器人店员"递上现磨咖啡,"机器人书法家"挥 毫泼墨,机器人进行群舞表演……近百台人形机器人携手"上岗",活跃在迎宾、交流、主持、表演等场 景,向与会嘉宾提供服务。年会现场如同一个大型的机器人工作现场。 3月28日,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人形机器人"夸父"在自如行走。新华社记者 阳娜 摄 "没走几步就能遇上一个机器人。"这不是科幻片,而是今年论坛年会现场的真实写照。新技术、新产品 不仅集中亮相,还开始赋能千行百业,未来还有望走入寻常百姓家,给人们未来生活巨大的变化。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常设展内设置了人形机器人展区,集中展示人形机器人新技术、新 产品。灵心巧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钢琴机器人和吹笛子机器人配备了一双智能的仿人类五指灵 巧手,可以模拟人的姿态,通过仿生手臂和手指的协调配合,灵活自如地演奏乐器;宇树人形机器人身 高约1.3米,体重约35公斤,拥有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大模型技术如何赋能千行百业
北京商报· 2025-03-30 12:10
3月29日下午,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行业大模型应用与发展论坛"在京举办。论坛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特定行业的发展与应用开展交流。本场汇聚政府、 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国内外专家,共同探讨行业大模型技术的发展趋势、应用案例、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推动大模型技术赋能千百行业。 行业大模型应该如何发展?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要从通专辩证关系看行业大模型发展的必要性,通用与专用大模型不是 相互替代而是相辅相成、交替演进的过程;要从行业应用要求看行业模型发展的独特性,优秀行业模型应成为行业标准,予以政策激励;要从行业发展趋势 看行业模型发展的开放性,行业模型需要突破行业界限,开放跨行业市场,并体现绿色化要求;要从商业模式看行业模型发展的重要性,加快与实体经济深 度融合。 AI大模型如何与通信融合?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平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高速发展,通信与人工智能将共融共生。他指 出,当今通信体制难以逾越理论极限,与人工智能的设计范式难以匹配,无法灵活适配复杂场景变化的需求。语义通信是通信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关键,是未 来通信的"拐点技术",ComAI可以进一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战略升维、生态共建,2027年北京将成为全球具身智能产业高地
北京商报· 2025-03-30 11:56
摄影记者:张笑嫣 商业化落地前期的关键阶段 在人工智能技术持续突破的浪潮中,具身智能正从单点突破迈向产业协同,开启生态化发展新阶段。3 月30日,2025中国具身智能大会(CEAI2025)在京开幕,与会专家围绕具身智能的前沿科学问题、应 用场景、发展前景等展开热议。对于这片广阔蓝海,业内专家普遍看好。 作为引领全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北京对于具身智能同样给予了高度重视与政策倾斜。据 大会介绍,北京市将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具身智能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增长极为主线,将创新驱 动、平台支撑、场景牵引、生态优化作为发展具身智能的突破点。到2027年,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场景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生态持续优化。与此同时,具身智能产业园已搭建, 北京具身智能协同创新矩阵正式激活。 北京打造全球具身智能产业高地 在今年全国"两会"中,"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亦彰显了其巨大的 发展机会及重要地位。"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 产业。"这标志着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入新阶段,具身智能已成为我国培育未来产业的重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年薪高至200万,具身智能“一才难求”
北京商报· 2025-03-30 11:51
当你还在惊叹科幻电影中机器人与人类协同工作的场景时,具身智能正悄然将这一想象变为现实。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具身智能成为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不管是智慧安防还是物流配送,农业搭棚抑或搬运服务,甚至于养老陪护、科研教育等领 域,均有具身智能的触达。 从想象走进现实,具身智能崭露头角,尽管仍处早期,但业内普遍认为,给具身智能几年的成长时间,它将在更多领域和开放性场景爆发巨大潜力。 从某国企正在招聘的高级智能操作系统架构师岗位信息来看,其月薪在8万—12万元,负责装备智能操作系统理论及技术创新研究、组织装备智能操作系统 研发等,要求学历在硕士以上,年龄不超过35岁,并有知名高校副教授或以上职称,或者在操作系统相关企业担任高级技术岗位。 "别看高薪,但真正匹配的人才也难寻,很多岗位我们招聘了很久,收到的简历不少,但真正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寥寥无几。"前述具身智能公司HR无奈地 表示。 高薪背后,对人才的要求确实不低。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另一家正在招聘AI人工智能高管的公司正在孵化集团AI项目,要求该岗位负责AI人工智能技术 应用规划工作,并负责AI人工智能团队建设工作,月薪在10万—12万元,但在岗位要求上,需要 ...
新华全媒+|“黑科技”正撕掉“未来标签”——来自中关村论坛年会上的创新力扫描
新华社· 2025-03-30 11:44
"AI正从工具转变为创新引擎。"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黄民烈说,具身智能、大模型与机器人结 合推动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应用,成为产业发力活跃方向,另外AI深入参与科学研究,在新材料 研发、医学研究等方向探索未知领域。 在论坛年会展区,嘉宾们被特殊的"服务员"吸引——银河通用研发的机器人正流畅地制作咖啡、配送商 品,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完成精准抓取。 论坛年会上,瑞莱智慧展示了新研发的金融领域AI欺诈防护产品,能够识别深度伪造的"AI换脸"诈骗并 实现毫秒级拦截,为金融安全筑起智能防线。 这些场景背后,是AI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 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创新不断突破、基础设施逐步完善,AI突破传统互联网边界,切入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 场景,成为制造业、汽车、机器人等实体经济领域的重要变量,赋能千行百业。 当前,新能源汽车加速向AI终端转型,智能驾驶推动车路协同生态成熟;具身智能运动控制、专用芯 片等关键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商业化推广有序展开;AI科研范式革新,以智能计算替代传统人力物力 的密集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AI将助千亿级商用无人机市场再“起飞”
北京商报· 2025-03-30 11:38
五年内复合增长率达19.5%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与科技革命深度融合,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走向现实,成为驱动区域经济转型与产业 升级的重要力量。基于此,无人机物流、空中交通管理、低空智慧城市等创新场景的涌现,不仅重构传 统产业格局,更为城市治理、应急救援、商业服务等领域开辟无限可能。3月30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 年会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成果发布会·低空技术产业专场大会上,亿欧智库发布的《2025中国低空 经济商业洞察报告——商业无人机应用篇》(以下简称《报告》)预测,到2029年,中国商用无人机市 场规模将达3000亿元。 此外,李双表示,无人机正逐渐进入原子化阶段,深入渗透到工作场景的各方面,在此背景下,灵活的 无人机操作外包平台以及工作人员的无人机赋能也显得尤为迫切。"在该过程中,无人机操作证照成为 证明其能力最直接、最权威的方式,其不仅是操作者技术水平的体现,更是保障飞行安全、规范行业秩 序的重要依据,是无人机行业从业者入行必备的敲门砖。"她说。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 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北京归国留学人员蓝皮书》首发 60%归国人员从事新兴产业
北京商报· 2025-03-30 11:38
北京商报讯(记者 翟枫瑞)3月30日,由北京市欧美同学会、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在中关村 国际创新中心举办。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平行论坛之一,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以"新质生产力:从势能到动能"为主题,链接国际顶尖高校和区域科 创资源,在人才、学术、产业、创新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宽国际化招商引才渠道,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蓝皮书》系统梳理北京地区归国人才流动趋势与创新效能图谱,首次系统性披露北京海归人才发展的全景数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处于就业状态 的北京归国留学人员中,有 60%属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网联汽车、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互联网平台未来信息、未来制造等新 质生产力或新兴产业领域;处于创新创业状态的北京归国留学人员中,80%以上属于新质生产力或新兴产业领域,其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引领新 兴产业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归国留学人员已经成为北京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为更好引导海内外留学人员来京创新创业,2024年,北京市欧 美同学会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 ...
中关村论坛|丁洪院士:加强量子领域国际合作,推动人类共同进步
环球网资讯· 2025-03-30 10:21
来源:光明网 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的主题是"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在3月29日举行的2025中关村论坛"量子 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丁洪发出呼吁,应当加强 量子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只有敞开交流,才能让人类共同进步。 在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时,丁洪表示,科学强调合作,量子力学的发展也是通过国际合作来出现的。量 子力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国际合作的典范。百年前,来自德国的爱因斯坦、来自丹麦的玻尔、来自 意大利的费米等著名科学家跨地域的思想碰撞,催生了量子理论的根基。如今,这样的开放协作依然是 推动技术突破的关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丁洪 当前量子领域的国际合作正面临挑战。随着全球科技竞争加剧,量子科技被过度敏感化,导致人才流动 与学术交流受阻。量子领域的研究大部分属于基础科研,即便是在最前沿的技术领域,也仍旧需要国际 合作。"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关村论坛做得非常好。"丁洪说,"我今天看到有国际知名量子物理学家来 参会,大家在一起交流,这会带来启发和帮助,是一个共赢的模式。" 随着量子科技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各方对该领域的投入随之增加。 ...
中关村U30十周年成果发布 累计创造就业岗位数万个
中国新闻网· 2025-03-30 09:29
中新网北京3月30日电(记者 徐婧)30日,中关村U30十周年成果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北京杰出青年科 技人才发展论坛发布。活动上,2025年度青年科技创业者招募同步启动。 论坛上发布了2024年度优胜者榜单。据统计,30位年度优胜者平均年龄31岁,最小的24岁。硕士及以上 学历21人,其中博士占11人。企业层面,优胜者企业集中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等未来产 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数字经济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乡村振兴产业。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 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通过资源整合、政策引导和活动协同,共同推 动青年创新创业生态的发展。 中关村U30青年科技创业者招募启动。主办方供图 活动现场为年度优胜者颁发证书,同步启动2025年度中关村U30招募选拔工作。据了解,新一期中关村 U30将继续聚焦高精尖产业结构,重点面向35岁以下青年创新创业者,聚焦未来产业、数字经济等七大 领域,选拔具备创新能力的"破壁者"。 2025年度 优胜者将获得北京全域地铁及公交广告资源支持、头部机构定制化创业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