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ENTEK(000931)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中关村U30十周年成果发布 累计创造就业岗位数万个
中国新闻网· 2025-03-30 09:29
中新网北京3月30日电(记者 徐婧)30日,中关村U30十周年成果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北京杰出青年科 技人才发展论坛发布。活动上,2025年度青年科技创业者招募同步启动。 论坛上发布了2024年度优胜者榜单。据统计,30位年度优胜者平均年龄31岁,最小的24岁。硕士及以上 学历21人,其中博士占11人。企业层面,优胜者企业集中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等未来产 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数字经济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乡村振兴产业。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 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通过资源整合、政策引导和活动协同,共同推 动青年创新创业生态的发展。 中关村U30青年科技创业者招募启动。主办方供图 活动现场为年度优胜者颁发证书,同步启动2025年度中关村U30招募选拔工作。据了解,新一期中关村 U30将继续聚焦高精尖产业结构,重点面向35岁以下青年创新创业者,聚焦未来产业、数字经济等七大 领域,选拔具备创新能力的"破壁者"。 2025年度 优胜者将获得北京全域地铁及公交广告资源支持、头部机构定制化创业培训, ...
中关村医疗器械成果转化平台已储备200余个项目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3-30 09:16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3月30日上午,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举行成果发布会——高端医疗器械专场。 记者了解到,中关村医疗器械成果转化平台已储备200余个项目,对接服务协和医院、阜外医院、安贞 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打造"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全链条孵化体系。 医疗创新的生命力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要让这些创新成果从医院走向产业,需要跨越从概念到产品的验 证鸿沟。2024年4月,中关村医疗器械成果转化平台应运而生,深度链接科技创新源头,设立项目归集 中心、概念验证中心、项目孵化中心、项目转移中心,组建专家委员会,为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创新项目 提供一站式模块化"保姆式"服务,让科学家、医生更加专注于研发和学术。 中关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建涛表示,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创新成果在进行转化的过程中,常常面 临产品研发周期长、审评审批速度较慢、吸引耐心资本难度大、品牌推广渠道窄等难题。中关村医疗器 械成果转化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研发支持、审评审批、融资、销售等多种针对性服务。 除了位于大兴的旗舰园区,中关村医疗器械园还在京津冀地区以轻资产方式运营了多个园区,总运营载 体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接下来,将逐步向长三 ...
毕马威中国发布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前沿趋势报告
中证网· 2025-03-30 08:09
《报告》认为,在全球科技创新浪潮奔涌、技术变革与产业重构交织的当下,科技创新已不仅是发展问 题,更是生存问题。对于中国而言,加速布局十大领域是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重要路 径。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倪铭娅)毕马威中国日前发布《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前沿趋势报告》。《报 告》基于对50余家科技企业及20余位专家的调研,集中分析了人工智能、具身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 药、医疗器械、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领域十大领域的发展现状、核心趋势 及典型案例,系统梳理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的核心逻辑,为全球创新生态提供战略指引。 毕马威中国客户及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表示,通过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十大前沿 赛道的深度调研,可以看到,这些赛道企业展现出技术突破的勇气与产业革新的魄力,既是对"四个面 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战略方向的生动 实践,更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实支撑。 毕马威中国通信、媒体及科技行业主管合伙人陈俭德表示,AI大模型、具身智能、量子计算等未来产 业新赛道企业得到众多投资机构高度关注。此外,生物医药、 ...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洪波:脑机接口助力瘫痪群体“心想事成”|聚焦中关村论坛
华夏时报· 2025-03-30 08:08
据洪波介绍,该系统采用与欧美主流方案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为解决传统脑机接口存在的免疫损伤、电极脱落 等问题,洪波团队将电极植入患者颅骨下硬膜外,避免对神经细胞的直接破坏,同时通过无线供电与通讯技术实 现终生稳定使用。植入设备仅硬币大小,内含329个精密零件,在国家药监局的指导下,历经40多项安全检测及千 余天安全验证。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燕 北京报道 一名脊髓损伤的患者,想要实现自主抓握,进食,到底有多难? 在近日召开的2025中关村论坛"科技助残平行论坛"上,来自清华大学的洪波教授在公开演讲中分享了其团队历时 十年研发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技术(BCI)的突破性进展。 通过植入式设备解读大脑信号,洪波团队已成功帮助三位因脊髓损伤导致高位截瘫的患者恢复部分运动功能,为 全球数百万残障人士带来了希望,相关成果已被《自然》杂志列为2025年全球八大值得关注科学事件之一。 突破性技术实现三大革新 第二名颈部损伤的患者则通过脑机接口实现思维操控轮椅,在事故发生后首次实现自由出行。第三名患者术后不 仅恢复手部部分抓握能力,肌力显著提升,随着时间推移目前可独立完成木球举升。 中国现 ...
中关村论坛黑科技点亮智慧医疗:脑机接口、基因治疗帮助残疾人看得见听得清|聚焦中关村论坛
华夏时报· 2025-03-30 08:02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3月27日至31日,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举办。《华夏时报》记者走进论坛常设展区,仿佛闯入未来的科技 魔法秀,1万平方米的展厅内,350多家科技企业携490件黑科技产品集结亮相。 本报记者现场看到,每个区域、每个场景都科技味十足。曾经遥不可及的高端科技,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 活。从多形态人形机器人到生物医药基因编程,从医疗手术革命到工业智能跃迁,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展览正在上 演。 科技改变生活的同时,也帮助障碍人士获取信息,将他们重新拉入社会生活中,努力践行着"一个都不能掉队"的 目标。展会上的"科技+医疗"产品"各显神通",如利用基因治疗技术,帮助近乎全盲的视障人士重见光明;通过脑 机接口技术,脑卒中、截瘫等疾病患者可以重新开口说话、站立行走。 上述工作人员进一步介绍,"当患者想说话,想出去走时,携带的体外机通过给体内机供电和信号传输控制外部设 备,实现语言、运动和精细动作的表达。比如接受植入的渐冻症患者,带上脑机接口产品后可以说出来'今天天气 真好','我想喝水'等简单的句子进行表达和交流。此外,该脑机产品还实现了 ...
摄记丨同事竟是机器人?中关村论坛这体验太超前了!
北京商报· 2025-03-30 07:49
全文共920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具身智能这个新词汇第一次出现,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 现场,一个个植入"聪明基因"的具身机器人展现在公众面前,人类与机器人的全方位的互动成为今年论 坛的最大亮点。这不仅是人工智能的飞跃式的发展,也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人类手臂、具身机器人手臂与智能仿生手同框,仿佛形成了人类智慧与具身智能的闭环交流。 众多媒体聚焦被戴上工作证的机器人,具身机器人"真正开启"工作模式 。 帮助工作人员到货架上取商品。 参展嘉宾与机器人同场踢球。 在展区中心,逼真的人形具身机器人吸引了外国嘉宾的眼球。她们正在与它进行语言、动作以及表情的 交流。 具身机器人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背景板前打招呼。 与会嘉宾与机器人进行沟通。人类做出动作,机器人可通过传感器感知到的信息并做出反应。 机器狗在收到指令后,在人群前表演"倒立绝技。 加速进化T1机器人与夸父人形机器人在握手,并相互问好。 在论坛现场,一个具身机器人在展示俯卧撑。 工作人员在为外国同行讲述具身智能大脑产品的特点。 2025中国具身智能大会上,人类手臂、具身机器人手臂与智能仿生手同框,仿佛 ...
中关村论坛年会热议未来产业 全球智库共商创新合作
中国新闻网· 2025-03-30 07:23
世界未来研究联合会主席埃里克·F·奥弗兰德指出,科技创新的速度愈发迅猛,技术变革的浪潮正以前 所未有的力度席卷全球。他呼吁携手合作构建一个技术领先、社会公平、环境友好、文化繁荣的美好未 来。 英国驻华大使馆创新事务公使衔参赞墨泰(Matthew Moody)说,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获得最好的、 最完整的研究证据和分析,进而为解决全球挑战提供最佳方案。他希望借助此次论坛,博采众长,共同 应对全球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论坛现场举行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以下简称"智库联盟")签约仪式,智库联盟迎来新成员。目前, 智库联盟已发展成为拥有来自16个国家95家联盟理事单位的民间多边交流合作平台,致力于推动跨国 界、跨领域的深度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与国际组织等机构实现互利共赢。 论坛还发布了中国国内首部国际科技合作蓝皮书——《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报告(2024)》。该书清晰 界定了国际科技合作的内涵与形式,通过翔实的数据和丰富的案例,系统梳理了北京国际科技合作的发 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并提出了北京国际科技合作未来发展的关键锚点、行动路径和政策建议。 中新网北京3月30日电 (苏婧欣 赵婧姝)2025中关 ...
中关村论坛年会|抢占科技前沿,“AI+新材料”成热点
环球网· 2025-03-30 06:53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林迪】近年来,以深度学习、大模型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为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引擎。将 AI 领域的智能算力、领域高质量数据集、智能算法与新材料的研发过程深度融合,已成为全球科技发展的新焦点。通过 AI 赋能材料设计、实验、性能预测 与模拟、工艺优化乃至材料实验和生产的智能装备,有望实现新材料研发的效率革命和性能飞跃。在此背景下,推动 AI 技术与新材料产业的深度融合,已 成为新材料领域科技创新的必然趋势。 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体 在今年的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一场以"AI 赋能大型企业数智化创新"为主题的分论坛格外引人注目。记者在现场观察到,中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中化信息")携手吉林大学、北京枫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枫清科技"),在会议期间正式宣告"人工智能赋能新材料联合实验室"的成立。 据悉,三方代表郑重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人工智能赋能新材料联合实验室"正式启动。这一合作模式,体现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理念,将各自的优势 资源有效整合,形成创新合力。 高端制造应用领域驱动下,中国中化大力发展氟、硅等材料,持续发挥综合优势,聚焦电子信息、 ...
瑞士巴塞尔大学医学与科学学院教授博顿·罗斯卡:利用光遗传学技术恢复视力,让失明者重见光明|聚焦中关村论坛
华夏时报· 2025-03-30 04:56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3月29日,由中国残联主办、北京市残联承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助残平行论坛在北京举行。本 次论坛主题为"科技有爱,共创美好世界",是中关村论坛今年首次设立的残疾人领域平行论坛。 论坛上,瑞士巴塞尔大学医学与科学学院教授博顿·罗斯卡(Botond Roska)作了主旨演讲。他是健康和 疾病中视网膜回路结构和功能研究领域的全球知名专家,自2018年以来担任巴塞尔分子与临床眼科研究 所创始主任,领导研究小组专注于视力和恢复视力疗法的发展。2024年,他获得了沃尔夫医学奖,而沃 尔夫奖也是公认的"诺奖风向标"奖项之一。 在论坛发言中,博顿·罗斯卡介绍了利用光遗传技术重新激活失明患者视网膜中存活的神经元,恢复视 障患者部分视力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他表示,视力障碍不分国界,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中国 重视加强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非常值得赞赏。 基因技术替代感光细胞 从视觉成像的原理看,视觉图像首先会进入人类的视网膜,然后进入眼睛、大脑,直至大脑的后部视觉 皮层,最终形成了视觉活动。视网膜由几种类型的细胞组成,包括启动导致视觉级联事件的 ...
中关村U30榜单出炉!十年吸引6000余名青创人才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3-30 04:32
自2015年发起以来,中关村U30累计吸引全球6000余名青年科技创业者参与。这个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 业的平台选拔出279位优胜者。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74%,约三分之一是博士学历。 这些青年创业者投身的项目广泛覆盖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 略方向。这些项目累计已创造就业岗位数万个。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3月30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北京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发展论坛上,2024年度中关村U30榜单出炉, 2025年度青年科技创业者招募同步启动。 2024年度中关村U30优胜者的平均年龄仅31岁。他们创立的企业中,已有24家完成一轮以上融资。 2025年度招募工作重点面向35岁以下青年创新创业者,聚焦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等七 大领域。未来,中关村U30将继续扮演"创新孵化器"角色,解决创业者实际诉求,为青年科技人才搭建 梦想舞台。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10年来,中关村U30孵化企业累计完成再融资超200亿元,培育出2家上市企业、8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 其中,23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