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华文化传承
icon
Search documents
“第二期美国华裔青少年巴蜀文化品悟之旅”在成都启动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09 06:36
中新网成都7月8日电(记者岳依桐)由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四川海外联谊会共同主办的"第二期美国华 裔青少年巴蜀文化品悟之旅"8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启动,来自美国的200余名华裔青少年和华校教师参 加。 据介绍,本次活动是贯彻"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 促进中美青少年友好交往、增进中美两国交流互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川省委常委、四川海外联谊会会长普布顿珠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海外华裔青少年有着与中华民族亲 近的血脉、有接受中华文化传承的基础,希望大家常回这里看看,找寻祖辈口中童年的记忆,把这里的 一草一木、一山一河讲给家里的亲人和身边的朋友,在促进东西方交融中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这次我们从美国飞越大半个地球来到四川,不只是为了看看美景,更多是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认识 自己文化的根。"美国华夏中文学校老师裴黎霞作为教师代表发言道:"或许他们小时候听父母讲过中国 的故事,现在他们可以亲自站在故事发生的土地上体验、感受这里的一切。" 据了解,本次活动为期10天,美国华裔青少年们将赴成都、德阳、自贡、乐山、眉山等地,围绕非遗技 艺、古蜀文明、川菜、川灯、武术、扎染、中医药 ...
六个聊斋故事一次看爽!这部动画把《聂小倩》《画皮》全拍绝了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历经4年精心打磨,追光动画出品的电影《聊斋:兰若寺》将于7月12日揭开神秘面纱。 影片串联起6个跨越不同时代的故事,无论故事剧情、角色塑造、美术风格、视听感受均全面突破,表 达人与妖、真与假、爱与恨的复杂情感,生动展现了中华文化传承千年的精神内核与艺术魅力。 兰若寺是所有故事的发生地 "新文化"系列第一部作品《长安三万里》大获成功后,热情的网友给追光动画列出了一张囊括历朝历代 好题材的片单,把未来20年的项目都规划好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在其中。主创团队在查找资料 时发现,《聊斋志异》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在画面上极具开发空间,于是,这部中国最有名的志怪 小说集成为"新文化"系列第二部的题材原型。 原著本身就是短故事集,为了原汁原味呈现蒲松龄笔下的奇幻世界,主创决定采用故事集的形式,6个 故事、6种视觉风格,让观众能真切感受"聊斋世界"的独特魅力。 在故事选择上,团队首先挑选了大家熟知的《聂小倩》《画皮》和《崂山道士》。 《聂小倩》的故事框架基本遵循原著,但背景设定在了乱世,以凸显时代对角色的压力,也让主角间的 情感更极致。夜叉等邪恶元素是乱世的化身,而小倩和宁采臣的爱情则象征他们与 ...
“国宝故事可歌可泣,中华文化日月光华”
Nan Jing Ri Bao· 2025-07-07 02:29
一束追光刺破黑暗,太和鼎的纹路在斑驳光影中浮动,80多年前故宫文物南迁的一段难忘往事在 舞台缓缓呈现。 7月5日晚,由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策划,江苏大剧院出品,南京市话剧团联合制作、演出的 原创话剧《朝天宫下》在江苏大剧院戏剧厅迎来2025年复排后的首场演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话剧 《朝天宫下》在此重要时刻上演。 "文化之根永在,中国必将复兴"的台词铿锵有力,在全场回响。舞台下,观众数次报以掌声,热泪 盈眶。 "'九一八'烽烟骤起,北平岌岌可危;紫禁城风声鹤唳,故宫文物何去何从?"在故宫人的倡导和组 织下,1.3万余箱国宝级文物,从北京到南京,从故宫到朝天宫。 笼罩在战争阴云下的南京城、风云涌动的明伦堂、暗淡的朝天宫地下库房,觊觎中华文物的侵略 者,手无寸铁的文物守护人…… 话剧《朝天宫下》截取了故宫文物南迁往事的重要一环: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城,南京沦 陷,存放在南京朝天宫库房的部分故宫文物危在旦夕!危急关头,以祝同礼为首的故宫人不惜以生命守 护文明之火。 舞台上,翠玉白菜、东坡肉石、西周颂壶、宋代黑釉盏,无数文物映射古今,串 ...
第六届意大利“中意杯”中文朗诵大赛在米兰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01 02:03
人民网罗马6月30日电 (记者谢亚宏)由意大利中文学校联合总会主办的第六届意大利"中意杯"中文朗诵大 赛近日在米兰成功举行。大赛分设幼儿组、少儿组、少年组和青少组四个组别,活动吸引来自意大利各地的华裔 青少年踊跃参赛。 中国驻米兰总领馆领侨处主任张岱晨、米兰华侨华人工商会会长黄国权、意大利中文学校联合总会会长陈小 微、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傅海峰等嘉宾出席活动。米兰部分侨团负责人到场观摩,为选手加油鼓劲。大赛 由联合总会常务理事、帕多瓦新玉语言学校校长许可主持。 张岱晨表示,"中意杯"已成为意大利华文教育的重要品牌活动,为华裔青少年搭建了展示中文水平、传承中 华文化的平台。近年来,中文歌曲大赛、中华文化大乐园等系列活动持续开展,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对中华文化 的认同感。他鼓励同学们珍惜机会,赛出水平,赛出风采,努力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中意友好的纽带。 中国驻米兰总领事刘侃与一等奖选手合影。 主办方供图 随后,赞助单位代表、维罗纳华侨华人总商会(求索语言学校)校长胡从炼致辞,评委代表总结点评,组委 会为获奖选手颁发奖项并合影留念。 傅海峰认为,朗诵是语言与心灵的对话。孩子们通过诗文表达情感、传递思想,是中华文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丨玉振金声传古今:中和韶乐的天坛回响
Xin Hua Wang· 2025-06-27 20:54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 题:玉振金声传古今:中和韶乐的天坛回响 新华社记者杨淑君、刘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坛公园对中和韶乐进行了抢救性整理和挖掘。2012年,天坛公园神乐署雅乐中心成立,开始对中和韶乐进行系统性研 究、保护和传承。为了让古曲谱"活"起来,今年41岁的天坛公园神乐署雅乐中心演奏员王志杰做了很多努力。 "中和韶乐运用'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的创作手法谱曲,使用宫商、工尺、律吕、减字四种记谱方法。"王志杰告诉记者,"大量的古谱 都存在于古籍当中,我们深入研究寻找规律,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把古谱翻译成现代曲谱,让大家听到古代的声音。" "迎神,乐奏,中和之曲——"随着"唱乐官"一声吟唱,木柷三响,编钟清鸣,舞台上身着古代宫廷服饰的乐师们执起排箫、笙等乐器,庄重平 和的中和韶乐缓缓奏响。 除了翻译曲谱,天坛公园神乐署雅乐中心还对中和韶乐的发展脉络,以及其中的乐律、乐器、舞蹈、服装等相关模块开展了研究。目前,团队 已完成明清时期464首中和韶乐的音频录制,并借助4K技术录制部分曲目演出过程,以数字化形式进行保存。 天坛神乐署凝禧殿内,乾隆御笔"玉振金声"的匾额高悬,高大的梁柱见证着岁月沧桑。 ...
“文化中国·水立方杯”南非赛区唱响中华情,展现华人风采
Huan Qiu Wang· 2025-06-03 03: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当地时间6月1日,2025年"文化中国·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南非约堡赛区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在约翰内 斯堡举行。图为南非侨胞李桦凭借一曲《我爱你中国》获得中年组冠军。中新网记者 孙翔 摄 南非·中国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约堡华星艺术团团长黄晶晶表示,水立方杯大赛自进入南非13年 来,已成为侨胞社会的重要文化活动平台。她欣慰地看到,越来越多热爱中文歌曲的朋友通过这个舞台 找到自信,展示才华,也加深了中南之间的文化纽带。 孙耀亨盛赞选手们的出色表现,并表示将持续推动中南文化交流与民间互动。李新铸则鼓励华裔新生代 努力学习中文,传承中华文化。 中新网约翰内斯堡6月3日电 2025年"文化中国·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南非约翰内斯堡赛区总决赛暨颁 奖典礼近日在约堡举行。十余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用华语歌声展现侨胞风采。 本届大赛设少儿组(5—11岁)、青少年组(12—17岁)、青年组(18—45岁)和中年组(45岁以上)四个组别, 全面覆盖不同年龄段的参赛者。选手们用中文演唱诠释中华文化之美,展现了新时代南非华侨华人及当 地友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当地时间6月1日,2025年"文化中国·水立方杯"中文歌曲 ...
2025“文化中国·水立方杯”英国赛区复赛举行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18 02:55
今年是大赛举办的第15个年头,来自全英各大城市的选手踊跃参与。报名选手中,有不少优秀年轻面孔 加入,中文学校师生积极响应,以音乐传递情感,用中文传承文化,为赛事注入新活力。大赛评委团由 王蓓蓓、庆龙、王晨、方鹂鹂、卢淼、赵诺贝等资深专业人士组成。 中新网伦敦5月18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5月17日,2025"文化中国·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英国赛区复赛 在伦敦皇家海外联盟俱乐部举行。本次大赛由伦敦华埠商会主办,英国浙江联谊会暨商贸会、英国北京 联合会协办。 图为比赛现场。记者 欧阳开宇 摄 伦敦华埠商会主席邓柱廷致欢迎辞。他表示,大赛不仅是海外侨胞展现精神风貌的舞台,更是促进中外 民间交流、承载侨胞与祖国深厚情谊的文化纽带。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参赞刘红梅表示,大赛自创办以来,始终致力于传承中华文化、促进人文交流、凝聚 侨心侨力、服务国家发展。通过比赛,广大旅英侨胞的年轻一代有机会用音乐讲述中国故事,用歌声传 递家国情怀。 本次英国赛区复赛,26名晋级选手展开激烈角逐。最终,青年组杨若翎斩获金奖,晏昭祎、刘君鹏分获 银奖、铜奖;少年组孔令珺摘得金奖,谢佩里、张天天分别获得银奖、铜奖;儿童组姚亮羿获得金奖, 银、 ...
香港青少年行读三晋探寻中华文脉
晋港两地师生在太原晋祠前合影。 香港中学生在山西省博物馆参观。 "云冈石窟回荡的钟鸣、应县木塔清脆的铃声、悬空寺呼啸的山风,都在向我们讲述着中华文明的源远 流长与绚烂多姿。回到香港后,我会把此行的所见所闻分享给更多同学,让大家共同感受三晋大地的人 文之美。"香港培侨书院学生高浩宸说。 近日,香港青少年"华夏博览看今朝"研学活动在山西举办。为期一周时间里,来自香港10余所中学的32 名师生到访太原、大同、忻州和晋中等地,实地探寻云冈石窟、应县木塔、佛光寺、悬空寺等具代表性 的中国古代建筑,并与当地学生结对交流,感受中华文化的传承与魅力。 一眼千年的震撼 在位于忻州市五台县的佛光山半山处,隐于山林之间的佛光寺让到访的香港学生为之震撼。穿越明清时 期的山门,掠过金代的殿宇,拾级而上,雄伟的唐代木构建筑佛光寺东大殿便映入眼帘——硕大的斗 拱、精巧的泥塑、斑驳的碑文,千年光阴与历史文脉交汇于此,让学生们一窥跨越千年的唐风雅韵。 "飞檐斗拱向外延伸,榫卯结构纵横交错,让我不禁感叹唐代工匠的设计之巧。"香港汉华中学学生秦德 盛表示,老师曾在课程中讲过,当年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女士翻山越岭来到这里,并通过研究证实佛光 寺东大殿 ...
这封“家书”陪伴我与祖(籍)国共奋进
陈立人 胡志光 蒋忠华 张 俭(左三) 扫码观看视频 跨海越洋 故园春风里 血脉同乡 异域万里 心随黄河浪涌 日夜牵肠 丹心相照 纵隔千山外 一如身旁 四十载家书传 字字情长 金桥飞架 星辰大海 携手谋复兴 共铸辉煌 缕缕墨迹 阵阵暖意 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长孙 陈立人 人物小传 陈立人,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长孙,1949年生于新加坡,先后担任集友陈嘉庚教育基金荣誉主席、 新加坡儿童基金会理事长等职,201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迎着阵阵海风,绕过长长游廊,看着精致立体的连环石雕,描摹着蔚为大观的博物世界,当我最终登上 层层台阶,来到祖父陈嘉庚的墓前,我的心很难平静。 1986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第一次来到祖父的故乡福建厦门,第一次到访他的墓园——鳌园。儿时, 我见过祖父寄给父亲的鳌园照片。但当我亲身来到鳌园,这带给我的身心震撼,至今难忘。 此后我越来越频繁地回到中国,参与处理一些与纪念祖父相关的事务,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感受东 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国的血脉联系。 早在1961年,我父亲到北京看望祖父时,就将一些新加坡华侨华人相关的老物件带回中国,捐赠给华侨 博物院。1986年,我第一 ...
只希望成为一座桥梁(大家谈人生)
Ren Min Ri Bao· 2025-04-27 22:11
去年,中山大学庆祝百年校庆,我也进入"90后"的高龄了。我这一辈子,从17岁起,就在中大学习、工 作和生活。康乐园翠绿的草坪、苍劲的榕树,见证了我在这里从学到教的人生。 我出生在广州市西关,祖父从商,在广州有一些房产。曾外祖父梁普照曾是赴美留学的幼童。外祖父梁 启英是詹天佑的学生,任粤汉铁路建筑工程师,抗战期间,他曾领导抢修被日机炸毁铁路和机场的工 作。舅父梁赞勋青年时期参加革命,是新中国的航空工程专家。祖父一直要我以舅父为榜样,按理我应 多少有些理工科的遗传基因,但是,我的父亲上世纪30年代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现中山大学)中文 系,这便直接影响我走上学习文科的道路。 抗战期间,我家的房产被日机炸毁,有的亲友被日军杀害,我们到澳门避难,生路无着,流离失所。不 久,任中学语文教师的父亲染上霍乱,缺医少药,两天即告病逝。早在我的幼年时代,心中就埋下了爱 国爱家、渴望祖国强大的思想种子。 父亲去世后,遗下了几个书架的线装书,包括全套《十三经注疏》、《杜诗镜铨》和一些诗集词集,以 及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 书籍。《唐诗三百首》《白香词谱》《成语考》之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