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

Search documents
又见丨一家12人 11条枪 一棵枣树上的抗战史
Yang Shi Xin Wen Ke Hu Duan· 2025-07-12 07:20
这张老照片,很有意思。1944年春天照的,它有一个名字,《一树的八路军》。您瞅瞅,除了左下角这 小女孩,其余11人,全是八路军,他们是谁?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树下最右边的这位男子,叫王正南,那会儿是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八分区七团参谋长。他的人生轨迹就像 抗战洪流的缩影:黄埔军校第十二期毕业,后来干到国民党部队营长,但在1939年他毅然脱离国民党部 队,回到家乡山东肥城拉起一支抗日游击队,进而加入八路军,又加入中国共产党。 照片已经黄了旧了破损了,可咱们今天再看它,照片里透出来的热乎劲儿还在往外冒。那不是别的,是 这一家子,在那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年月里,拿自己的身体当柴火,给脚下的这片土地点起来的一点亮 儿。 所以啊,这不只是一棵枣树,它更是一棵"家国树",它就这么杵着,像是要告诉我们:家是国的魂,国 是家的根;而他们,是枝头不肯凋零的春。观看视频》》 监制丨郑秀国 制片人丨王珏 总台观察员丨曹梓 编导丨姚文帅 剪辑丨陈浩 编辑丨王佳敬 黄韵嘉 摄像丨 生放 王蜂 总台记者丨朱世松 康骏驰 [ 责编:杨煜 ] 其余的各位是他的叔父,他的四位亲兄弟,两位堂弟,还有两位表弟。好家伙,一大家子!都是跟着王 正南,前后 ...
学有所悟丨书写无愧于青春的答卷
Zhong Yang Ji Wei Guo Jia Jian Wei Wang Zhan· 2025-07-10 00:19
以创新实干笃行,在攻坚克难中突破自我。时代浪潮奔涌向前,创新实干是青年担当的必备素质,也是 勇立潮头的坚实支撑。面对全球竞争的挑战,唯有以创新破局、以实干开路,才能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在航天领域,神舟载人航天和嫦娥探月团队平均年龄为33岁,他们夜以继日扎根实验室,时刻不停监测 数据,以科技创新成果实现"嫦娥"落月、"神舟"问天,推动中国航天跻身世界前列。在乡村振兴一线, 基层青年干部深入调研,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思维,创新打造农产品直播带货、乡村文旅融合等产业模 式。他们逐户动员村民,耐心传授技术经验,用沾满泥土的裤脚和布满老茧的双手,为乡村发展注入生 机活力。新时代青年以创新为帆、实干为桨,在攻克"卡脖子"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不断奋 进,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以开放包容致远,在文明互鉴中拓展格局。在全球化浪潮下,开放包容是青年走向世界的通行证,是在 文明互鉴中拓展格局的前提。年轻博主用短视频向世界展示传统榫卯技艺的精妙,以生动语言讲述书 法、武术、刺绣等传统文化的内涵,让中华文明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青年留学生们跨越山海,走进异 国课堂,不仅汲取西方文明,而且积极分享东方智慧,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在国 ...
国家力量 血脉亲情——香港各界高度评价海军山东舰编队访问香港
Xin Hua She· 2025-07-05 13:04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香港会员总会执行会长、香港重庆总会主席马浩文说,在甲板招待会上, 他留意到在场嘉宾们好奇、赞叹与自豪交织的目光。这一幕让他感到,国家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硬 实力的提升上,更体现在民众对国家的强烈认同感与归属感之中。当民众切实感受到国家的强大 与温暖,便会发自内心地支持国家前行,凝聚起共筑未来的磅礴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母舰山东舰,导弹驱逐舰延安舰、湛江舰及导弹护卫舰运城舰组成的航 母编队于3日上午抵达香港特别行政区,开启为期5天的访问活动。这是山东舰首次赴港,也是继 辽宁舰后中国海军航空母舰第二次访港。巨舰破浪而来、气势磅礴,"航母热"燃爆香江。香港各 界人士表示,此次访问不仅是一场展现国家军事现代化成就的视觉盛宴,更凝聚了香港与内地的 血脉亲情。 国家力量振奋人心 舰艇编队抵达当日,成百上千香港市民在岸边驻足围观,不少人直呼"热血沸腾""感动到想流 泪"。香港媒体争相播发消息,《大公报》《文汇报》《香港商报》《南华早报》等报纸在4日头 版上均大篇幅展示编队到访的相关报道。 "我们国家有这样的实力,我感到非常自豪!"首日受邀参加甲板招待会的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 长陈国基受访时难掩激动, ...
“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重读抗战家书)
Ren Min Ri Bao· 2025-07-04 21:56
徐光耀家书(局部)。 徐光耀供图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准备把我珍藏了80多年的给父亲的一封 信,捐献给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这封信,纸已发黄,字迹稚拙,内容简略,可能还有错别字,但 它既饱含了我作为人子的孝道亲情,更有我作为一位战士保家卫国的决心: 父亲: 您的来信和我姐姐的信一块接到了,使我很兴奋,简直是高兴的(得)不得了。 听说您现在想开了,吃喝都增加了不少,这是非常好的,这样减去了您的烦愁和忧愁,使身体健康,也 使我免去了惦记。 我的姐姐参加区里工作,更是让我兴奋的事,这就好像我俩站在一条线上打日本一样,您有这样两个儿 女,应该是很甘心了,您是多么光荣啊! 您放心,我一定按照您的教育去做,一定好好的(地)学习与工作,一定和每个同志都和气亲爱,绝不 辜负您老人家的期望。 每看到这封信,我总会被拉回那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 我是1938年夏天参加的八路军,那年我13岁。参加八路军几天后,我们部队从大清河北转移到了大清河 南,后来部队离家越来越远。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尽管战事紧张,但邮政局还在,因此刚参军时还写 信给家里报平安。日本侵略者占领我的家乡河北雄县后,我们党的 ...
观升旗进展馆 香港青年北京触摸家国记忆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04 02:18
升旗仪式上,国旗护卫队整齐划一、刚劲有力的步伐令林梓彤深受震撼:"充满力量和美感,展现出军 人的威严与专业。"在和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国旗护卫队的交流中,她感受到护卫队员的另一面,"虽然 他们在升旗仪式上神情严肃、不苟言笑,但在指导我们的步操时特别亲和。" 中新网北京7月3日电 (黄欣欣)3日凌晨的天安门广场,香港"海关青年领袖团步操及护旗专队"成员林梓 彤身着熨烫平整的制服,满怀期待地迎接升旗仪式。当日,包括她在内的50名参加"Customs YES 家国 源流 首都北京行"活动的香港青少年,在此观看升旗仪式,并与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国旗护卫队深入交 流。 7月3日,50名参加"Customs YES 家国源流 首都北京行"活动的香港青少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齐声唱 国歌、观看升旗仪式。 主办方供图 由香港海关于2021年推出的"香港海关青年发展计划"("Customs YES"),旨在通过多元活动培育青少年 的潜能与家国情怀。香港海关副关长(管制及执法)胡伟军介绍,近年来,"香港海关青年发展计划"每年 暑假都会组织"一百青年看祖国"活动,让青年亲身体验国家发展成就。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胡伟 军强调此次北京行 ...
经典话剧《四世同堂》阔别13年后再度亮相香港
Xin Hua Wang· 2025-07-03 23:07
20世纪40年代,作家老舍以自己的出生地小羊圈胡同为独特视角,写出了表现抗战时期北平沦陷区普通 民众生活的《四世同堂》。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导演田沁鑫采用"新现实主义"手法,把老舍笔下的小 羊圈胡同复原到舞台上,立体化还原当时的社会风貌。该话剧于2012年首次来港演出,受到香港观众热 烈追捧。 新华社香港7月3日电(黄茜恬)中国国家话剧院话剧《四世同堂》3日在香港文化中心上演。此次演出 是"国风国韵飘香江"品牌重磅力作。阔别13年后,《四世同堂》再度来港演出受到热捧,公演场次几近 售罄。 演出前,饰演胖菊子的陶虹告诉记者,希望《四世同堂》这部作品能让香港观众在感受老北京生活气息 与文化底蕴的同时,看到不同时代下人们对家国情怀的坚守与传承。 "虽地域不同,但剧中人物在困境中坚守的家国情怀,深深触动了我。这不仅是一部话剧,更让我看到 了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非常值得回味。"香港市民刘女士在观看演出后说。 据悉,国家话剧院还将于4日和5日为香港观众带来两场《四世同堂》公演。 当日下午,约600位香港师生受邀来到剧场,参加《四世同堂》普及中华文化艺术专场活动。跟随田沁 鑫的导赏,师生们观看了《四世同堂》的两个演出片 ...
55对扎根新疆伉俪齐聚中石大 共赴集体婚礼唱响边疆情缘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7-01 10:13
带着宝宝的一对儿新人。 "天山缘起 疆爱永恒"情牵中石大集体婚礼6月28日在克拉玛依校区红山湖体育馆举行。55 对扎根新疆的 伉俪齐聚中石大,他们中既有投身西部能源开发的 "80 后" 开拓者,也有跨越山海支教的"银发教师"。 这场融合了校城情缘与家国情怀的集体婚礼,既是新时代人才响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号召的生动 实践,也成为展示新疆吸引人才、凝聚发展合力的鲜活缩影。 上午11点58分,轻盈的《青春舞曲》步调响起,55对新人穿着统一的礼服执手走上红毯,有序进入会 场。新人一经露面,就收获了全场的掌声和祝福。 新人们依次入场站定,主持人一一介绍,每介绍完一个,掌声就会在全场响起。新人们在花树下站定挥 手,摆出一个个有爱的姿势,有些新人也把自己的宝贝带到现场,让长在天山脚下的孩子共同见证爸爸 妈妈的爱情。 新人们相对而立,深情注视着自己的爱人并为彼此戴上了戒指。在全场宾客的祝福掌声中,新人们以双 环相扣的校徽元素戒指为信物,将个人理想与校城情缘、家国情怀紧紧相连,让这场镌刻着边疆印记的 集体婚礼成为青春与信仰交织的见证。 随后,三对有代表性的伉俪走上舞台接受校区赠送的定制书法作品。他们来自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 ...
《大侠金庸》:展示武侠小说宗师的家国情怀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6-27 04:49
金庸既是武侠小说家,又是《明报》主笔,两种身份在纪录片中形成交互,武侠世界中的"为国为民"侠 义精神与其现实中推动"一国两制"的实践相辅相成,这种双重叙事强化了人物的立体感。 《大侠金庸》的叙事张力与影像表达精准到位。该片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引领我们走进金庸的 求学与奋斗历程。它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第一集《书剑少年》从金庸的童年讲起,逐步推进至其青少年 时期的求学与探索,第二集《香江孤灯》讲述金庸在香港投身报业及创作武侠小说的历程。第三集《大 侠归来》记录金庸参与香港回归、推动香港与内地文化交流的晚年事迹,整个叙述过程流畅自然,易于 理解,而且其叙述方式富有感染力,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层次分明。 《大侠金庸》成功解码金庸作品的文化符号,为影视作品的全球传播带来启示。这部纪录片的开场镜头 是英国小镇的读书沙龙,不同肤色的读者正在围读《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展现出金庸作品跨越国界的 魅力;再通过资深版权经纪人巴克曼的视角,展开其对上世纪中叶武侠小说连载的浓厚兴趣。从早期被 忽视到《射雕英雄传》英译本热销,西方读者从金庸作品中发现了"中国式英雄叙事"与家国情怀。 这部纪录片让我们重新认识了金庸,看到了他的多重身份 ...
文化的力量(人文茶座)
Ren Min Ri Bao· 2025-06-21 21:47
80年前的8月15日,当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传来,经历了14年艰苦卓绝伟大抗战的中国人民终于胜利 了。在举国同庆、挥洒热泪之时,《大公报》社评《日本投降了》开篇即引用杜甫名篇《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从公元763年杜甫作此诗,到1945年抗战胜利,历史走过了1000多年,其间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困厄, 但每当国土光复、将士凯旋,这首诗就会吟诵于口、回荡于胸。是什么力量推动这首诗穿越历史、历久 弥新?是爱国精神。诗中蕴含的爱国之情始终是中国人不变的信念。 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的人,把个人悲欢与国家荣辱视为一体的人,为国而忧、为国而喜,其 忧深沉,其喜真挚。这种思想情感在漫长历史中早已化作一种文化,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成为我们国家 和民族自立自强的强大精神动力。这是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体现在对崇高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和对伟大人格的砥砺磨练。先贤们对此既提出目 标、指出方向,也给出路径、指点方法。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四项不仅仅 是君子的个人修养,更 ...
您与祖国永远不再分割——追记音乐人陈彼得
Xin Hua Wang· 2025-06-18 00:34
新华社成都6月17日电 题:您与祖国永远不再分割——追记音乐人陈彼得 新华社记者吴光于、鲍菲菲 2025年6月14日,音乐人陈彼得在成都安详辞世,享年82岁。"这位华语乐坛永恒的追梦人,曾以《一条 路》丈量人生,借《青玉案·元夕》叩问岁月长河。"6月17日上午,他的家人在讣告中这样写道。 从少小离家远赴台湾,再到落叶归根,长眠故土,陈彼得用一生写就了一首跨越海峡、连接古今的长 歌。 20世纪70年代,当甜美情歌风靡台湾时,陈彼得以一曲《一条路》开辟别样风景。他把摇滚、民谣等多 元曲风引入华语乐坛,写下《一剪梅》《几度夕阳红》《迟到》《一段情》,成就了一位位歌手。 他书写的旋律中,既有爱情的缱绻,也有家国的厚重。他5岁时随父母赴台,弟弟则留在成都。两岸阻 隔数十年,家,成了他创作中最执着的主题。 1988年,陈彼得终于回到了阔别40年的故乡成都,正如那首《归雁》的歌词——"终于找到了自己出发 的地方"。当他与失散多年的弟弟相拥而泣时,他说:"我这一辈子就是要做中国人,这种认同,是刻在 血液里的。" 20世纪90年代初,他移居大陆,先后定居广州、北京,并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灵感。 他用现代的方式重新演绎了辛弃疾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