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毒品犯罪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中缅双方联手打击,缅北白家犯罪集团被提起公诉
Huan Qiu Shi Bao· 2025-07-11 22:49
【环球时报驻缅甸特约记者 陈纹洁】经过中缅双方执法合作和一系列打击行动,缅北果敢"四大家 族"犯罪集团遭毁灭性打击,白家犯罪集团专案已被侦破。微信公众号"深圳市人民检察院"11日发布消 息表示,已对白家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白所成、白应苍及其他重点涉案人员等21人提起公诉。 白家集团在果敢地区根基深厚。2015年以来,该犯罪集团为攫取非法利益,利用其家族在果敢政治、军 事、经济等领域的影响力,开发建设苍胜科技园、百胜大厦等41个大型赌诈园区。 白家集团与果敢地区的权力斗争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2010年缅甸大选结束后,白所成成为果敢自治区 主席。白所成及其家族则长期在果敢地区经营电信诈骗产业,形成了以白所成为首的庞大犯罪网络。 2017年后,果敢老街地区的毒品生产和销售活动增多,还出现了其他非法业务,特别是赌博集团。新冠 疫情后,这些赌博集团转变为在线赌博形式继续运营。 多国联手打击电诈的行动继续进行。缅甸官媒《环球新光报》7月8日报道说,缅甸、中国和泰国三方工 作人员近日在妙瓦底地区举行了一次协调会议,讨论电信欺诈的预防系统,并协商进一步合作,将参与 电信欺诈的人遣返回国。缅甸国防军总司令办公室10日发布声明说,2 ...
吉林:2024年全省法院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305件
Ren Min Wang· 2025-07-06 01:31
据了解,在审理毒品犯罪案件中,吉林法院严格落实"三项规程",充分保障被告人各项诉讼权利, 确保诉讼证据质证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诉讼意见发表在法庭,坚持程序公正推动庭审实质 化。同时以"小案件"透视"大问题",深度剖析案件审理背后的共性问题,广泛总结提炼毒品案件审判经 验,将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打造成精品案例,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裁判引领作用。 来源:人民法院报 近日,记者从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获悉,2024年吉林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始终保持对毒品犯 罪"零容忍"态度,依法从严惩处各类毒品犯罪,全省法院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305件,依法惩处毒品 犯罪分子478人,同时积极参与综合治理,为全面推进禁毒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2024年以来,吉林法院突出打击重点,依法严惩源头性毒品犯罪,严惩具有严重情节以及主观恶性 深、人身危险性大的毒品犯罪分子,依法严惩职业毒贩、累犯、毒品再犯,对于依法应当判处重刑或死 刑的,坚决判处重刑或死刑。注重加大对毒品犯罪的经济制裁力度,依法追缴被告人的违法所得及其收 益,确保彻底摧毁毒品犯罪的经济基础。 针对当前麻精药品、新精神活性物质及未列管成瘾性物质替代滥用快速发展的毒品犯 ...
2023年以来海口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涉毒犯罪嫌疑人353人
Hai Nan Ri Bao· 2025-06-27 02:00
海南日报海口6月26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海宁)6月26日,海口市人民检察院召开"高质效办 理重大疑难复杂毒品案件"新闻发布会,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以来海口市检察机关 共批准逮捕涉毒犯罪嫌疑人353人,提起公诉376人。 据了解,海口市检察院聚焦实质化提前介入,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如办理彭某某等 6人走私、贩卖、运输毒品案,检察机关引导侦查机关做好财产性强制措施,并以财产调查为抓手,从 毒资入手双向延伸侦查,弥补证据链缺陷,有效排除疑点。 同时,聚焦检察一体化办案,上下联动强化毒品办理质效。办理农某某等人贩卖、运输毒品犯罪案 时,在省检察院的有力指导下,通过串并案审查做到分案不分家,证据信息共享,审查同步推进,有效 打破了案件证据的"孤岛"困境,查明农某某遗漏的贩卖7000余克海洛因的重大毒品犯罪事实。 聚焦侦查活动监督,追诉漏罪漏犯依法履行法律监督。办理的夏某某等11人贩卖毒品案,通过综合 运用证据锁定重大毒品漏犯的主要犯罪事实,前后历时3年多成功追诉夏某某等4名重大毒品漏犯。 海口市检察院还聚焦毒品一案双查,全链条打击摧毁毒品犯罪经济基础。办理的吴某某洗钱案,通 过自 ...
新闻1+1丨新型毒品犯罪,如何打?怎么治?
Yang Shi Wang· 2025-06-26 22:29
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发布10件毒品犯罪典型案例,有7起涉及新型毒品,其中3起来自医院开出的药品。 新型毒品伪装性、迷惑性强,滥用群体低龄化、犯罪主体年轻化,如何打?怎么治? "一升一降"的结构性变化 说明什么? 国家禁毒办发布《2024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这个报告里呈现了"一升一降": 这说明什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禁毒教研室主任张黎介绍:首先,说明我国毒品滥用问题治理成效非常显 著。从2018年开始,我国的毒品滥用人数也就是现有吸毒人员的数量连续下降,7年间下降了约70%。 同时,由于主要流行毒品的供应和需求受到很大遏制,一部分人转而寻求麻精药品替代,这就引发了麻 精药品滥用问题。 此外,一些青少年在他人或网络亚文化影响下,也会沾染麻精药品,成为这部分毒品滥用人员上升的一 个主要原因。 滥用麻精药品是吸毒 "滥用"如何定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禁毒教研室主任 张黎:这些新型毒品大多通过网络渠道收买,这与网络中 一些涉毒类有害信息充斥有关系。公安禁毒部门应利用新型犯罪治理的大数据侦查、人工智能、网络监 控,去发现问题、追根溯源、锁定证实这些犯罪。这些新型毒品的滥用群体也有一定代表性,所以也可 以 ...
最高检发布检察机关惩治毒品犯罪典型案例
Ren Min Wang· 2025-06-26 00:42
Core Viewpoint - The Supreme People's Procuratorate has highlighted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new drug-related crimes, particularly the abuse of medical narcotics, while traditional drug crimes are on the decline [1][2]. Group 1: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Cases - The typical cases released cover various new types of drug crimes, with a notable rise in cases involving the abuse of medical narcotics due to mismanagement by some medical professionals [1]. - New drug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diverse types and low production costs, with criminals increasingly using non-contact methods such as "internet + logistics + electronic payment" for transactions, making them more concealed and harmful [1]. Group 2: Legal Enforcement and Supervision - The prosecution has adopted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combat drug-related crimes, emphasizing the "dual investigation" mechanism to simultaneously address drug crimes and money laundering [2]. - The prosecution has improved its effectiveness by correcting errors in sentencing and ensuring that all related crimes are pursued through integrated legal supervision across various departments [2]. Group 3: Comprehensive Governance of Drug Issues - The prosecution has enhanced collaboration with law enforcement and judicial agencies to create a cooperative mechanism for handling drug cases, promoting consensus on drug control [3]. -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o. 7 Procuratorial Recommendation" aims to ensure strict compliance with regulations in logistics and delivery services, while also expanding drug prevention publicity efforts [3].
去年全省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596件
Xin Hua Ri Bao· 2025-06-25 21:46
涉毒人员年轻化趋势尤为突出。通报显示,青少年因辨别自控能力弱、好奇心重,易被毒品犯罪分子利 用,成为新型毒品侵袭的主要群体。部分在校学生通过社交平台接触"上头电子烟""依托咪酯吸入剂"等 新型毒品,甚至参与贩卖,相关案件中未成年人涉案比例较往年有所上升。毒品衍生犯罪的社会危害持 续加剧。通报还显示,滥用毒品不仅导致吸毒者出现躁狂、幻觉等精神病症,诱发故意伤害、肇事肇祸 等严重暴力犯罪,更有犯罪分子将依托咪酯等麻精药品用于实施性侵、抢劫等犯罪活动,严重威胁公众 生命财产安全。 本报讯(记者顾敏)"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省高级人民法院6月25日通报,2024年全省法院一审新收 毒品犯罪案件640件,审结596件,判处被告人973人。 通报显示,当前江苏毒品犯罪已形成传统、合成、新型毒品"三代并存"格局,以海洛因为代表的传统毒 品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等合成毒品案件数量及占比呈双下降趋势,但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麻 精药品)等新型毒品案件占比已超50%。这类犯罪中,依托咪酯、"上头电子烟"等新型毒品常被伪装 成"止咳水""邮票贴纸"等形式,通过网络渠道向社会蔓延,犯罪手段隐蔽性显著增强。 全省法院始终 ...
青岛毒品犯罪案件十年来年均降32%
Qi Lu Wan Bao· 2025-06-25 21:09
在第38个国际禁毒日即将到来之际,6月25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青岛法院毒品 犯罪案件审判白皮书(2015—2025年)》。近十年,青岛每年毒品犯罪案件数量从2015年的2148件降为2024 年的51件,年均降幅32%。农村地区出现毒品蔓延的状况,且近年来呈增长趋势。 2015年6月至2025年5月,青岛毒品犯罪案件数量及占全部刑事案件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十年,青岛两 级法院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6903件8263人。近十年,青岛每年毒品案件数量从2015年的2148件降为 2024年的51件,年均降幅32%;毒品案件占全部刑事案件比例从2015年的25.36%降为2024年的0.73%。特 别是2020年以来,随着禁毒治理措施积极推进,传统毒品犯罪链条被有效切断,毒品犯罪案件数量大幅下 降。 李自强青岛报道 通讯员时满鑫朱本腾 毒品类型由传统毒品向多品类新型毒品演化。新型毒品层出不穷,伪装性、迷惑性强,有的新型毒品以电 子烟油、糖果、爆米花、奶茶饮料等形态出现,对青少年极具诱惑性,社会危害不容忽视。 利用网络贩毒活动突出。毒品犯罪分子利用网络通联工具商谈交易,通过线上支付平台支付毒资 ...
去年以来,检察机关针对毒品案件纠正遗漏同案犯1900余人
Xin Jing Bao· 2025-06-25 08:29
2024年1月至2025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对重大毒品犯罪案件提前介入3300余件;监督立案1600余件;纠 正漏捕1000余人,其中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250余人;纠正遗漏起诉罪行1200余人, 纠正遗漏同案犯1900余人,其中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200余人;书面纠正侦查活动违 法4500余件。其中,湖北检察机关办理的赵某某贩卖毒品案,通过细致审查全案证据,查证被遗漏的赵 某某贩卖毒品犯罪事实42起,并引导侦查机关查获遗漏的上下游贩卖、运输毒品的犯罪分子8人。 各地检察机关还综合运用抗诉、纠正意见等监督方式,及时纠正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明显不当、审判程序 严重违法等问题。2024年1月至2025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对毒品案件提出二审和再审抗诉450余件,已 改判230余件,对110余人加重了刑罚。同时,通过书面纠正审判活动违法450余件。其中,湖南检察机 关办理的黄某某贩卖毒品案,对一审判决遗漏贩卖冰毒123克的事实错误,导致量刑畸轻,依法提出抗 诉,二审法院依法将黄某某的有期徒刑刑期由一年六个月改判为十五年。 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6月25日,最高检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以 ...
传统毒品犯罪数量下降 精准打击新型毒品犯罪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 在"6.26"国际禁毒日即将到来之际,6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以"高质效办 好毒品案件 加强禁毒综合治理"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苗生明介绍,近年来,检察机关批捕起诉毒品犯罪案件总体呈现持续下降 态势,我国禁毒工作成效显著。2024年1月至2025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毒品犯罪5.3万余人,同比下降 14%;起诉毒品犯罪6.5万余人,同比基本持平。 同时,从检察机关办案情况来看,当前毒品犯罪境内和境外、传统和新型、网上和网下相互交织,境外毒品渗 透加剧、新型毒品案件多发、毒品犯罪网络化更趋明显,外防毒品输入、内防滥用反弹的压力仍然较大。 苗生明介绍,检察机关始终保持惩治毒品犯罪高压态势,着眼于新情况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禁毒工作。 比如,福建检察机关立足沿海区位特点,惩防并举推动海上跨境毒品犯罪打击与综合治理。2021年以来,全省 共办理海上跨境毒品犯罪案件15件130人,涉案毒品达10.5吨。 检察机关持续加大对涉毒洗钱犯罪的惩治力度。2024年1月至2025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涉毒洗钱犯罪700 余人,起诉1300余人,同比上升 ...
男子利用口令红包收取漂洗毒资被判刑 最高检发布典型案例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25 06:34
南都讯记者刘嫚发自北京一男子在贩卖毒品时,交替使用境内外社交平台传递信息、利用他人支付账户,利用口 令红包等新型支付方式收取和漂洗毒资,被依法追究毒品犯罪和洗钱犯罪的刑事责任。6月25日,最高检发布"高 质效办好毒品案件加强禁毒综合治理"典型案例,上述案例入选。 典型案例显示,被告人叶某宾,男,2005年出生,无业。2023年12月,被告人叶某宾通过某境外社交平台向北京 市海淀区的鲍某某出售10粒国家管制类精神药品三唑仑。叶某宾要求鲍某某以某第三方支付工具口令红包的形式 支付毒资并通过境外社交平台发送口令红包码。后叶某宾将该口令红包码发送给位于境外的施某,由施某领取口 令红包后重新生成一个新的口令红包并将口令发送给叶某宾,最终叶某宾通过领取新的口令红包实现毒资的收 取。后叶某宾通过其上家将三唑仑从境外邮寄给鲍某某,鲍某某取件时被公安机关当场查获。 2024年9月27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以叶某宾犯走私、贩卖毒品罪、洗钱罪,依法提起公诉。2024年10月28 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以走私、贩卖毒品罪、洗钱罪,依法数罪并罚判处叶某宾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 罚金二万元。叶某宾未提出上诉,该判决已生效。 据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