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

Search documents
崇尚英雄 学习英雄 争做英雄 陈吉宁龚正朱忠明分别走访看望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并为他们佩戴纪念章
Jie Fang Ri Bao· 2025-08-27 01:53
记者 张骏 吴頔 龚正慰问了96岁的老战士杜兴良。杜兴良14岁加入八路军,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 援朝战争,经历了100多场战斗,作为前线军医挽救了许多战士的生命。龚正为老战士戴上"中国人民抗 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与老人并肩而坐,传看一张张老照片和一枚枚纪念章,感谢他为民族独 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作出的贡献。龚正说,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要进一步传承红色基 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更好展现"光荣之城"的气节、勇气和担当。市领导关切询问老人生活情况,叮 嘱相关部门更加用心用情做好服务,第一时间响应老战士、老同志困难诉求,为他们安享幸福生活创造 良好条件,更好地把党中央的关心关怀传递到每一位老战士、老同志身上。 朱忠明登门慰问了98岁高龄的抗战老战士王展,为他颁发佩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 章。自1945年参加新四军,王展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转战南北、保家卫国。朱忠 明与王展促膝交流,聆听老人讲述浴血奋战的革命经历,一同追忆抗战年代峥嵘岁月。市领导说,我们 要牢记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引导党员干部和青年一代弘扬光荣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奋力谱写新时代 人民城 ...
陈吉宁龚正看望慰问抗战老战士、老同志,为他们佩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Di Yi Cai Jing· 2025-08-26 12:08
在新征程上牢记嘱托、为国担当、勇为尖兵,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今天(8月26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市委副书记朱忠明分别走 访看望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老同志代表,为他们佩戴上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向大家致以 崇高敬意和亲切慰问。 龚正慰问了96岁的老战士杜兴良。杜兴良14岁加入八路军,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经历了100多场战斗,作为前线军医挽救了 许多战士的生命。龚正为老战士戴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与老人并肩而坐,传看一张张老照片和一枚枚纪念章,感谢他为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作出的贡献。龚正说,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要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更好展现"光荣之城"的气节、 勇气和担当。市领导关切询问老人生活情况,叮嘱相关部门更加用心用情做好服务,第一时间响应老战士、老同志困难诉求,为他们安享幸福生活创造良 好条件,更好地把党中央的关心关怀传递到每一位老战士、老同志身上。 朱忠明登门慰问了98岁高 ...
全国多地掀起红色旅游新热潮 红色文化生命力持久绽放时代光芒
Yang Shi Wang· 2025-08-26 07:57
央视网消息:最近,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 推介名单。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我国已登记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有3.6万余处,可移动革命文物有100多万件/套。多地博物馆、纪念馆围绕 抗战主题推出各具特色的陈列展览。 上海抗战研究会副会长马军称:"民意振奋,军队士气显著提高,日军想3个月消灭中国的这个神话是实现不了的。从军事角度,从民族自 信角度,淞沪抗战有重大历史意义。" 多地博物馆纪念馆推出看展主题陈列展览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多地掀起红色旅游新热潮。这个暑期,全国多个革命纪念馆、抗战遗址 等红色景点迎来了大批参观者。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姚子青带领500余名官兵面对日军30余艘军舰,掩护陆军向上海宝山发起的猛攻寸毫未让。最后全营官 兵仅剩20多人与日军白刃巷战,壮烈牺牲。姚子青的毕业证书表达着他"军人当以死报国"的初心。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这个场景还原了淞沪会 战最后一战"八百壮士"孤军坚守四天四夜,保卫四行仓库的动人故事。 在河南濮阳,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陈列着我军军 ...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Xin Hua Wang· 2025-08-26 06:28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先进文化,是高校思政教育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塑造大学生精神品格的重要资源。高校应切实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充分挖掘 和运用红色文化资源,使其在思政教育中发挥培根铸魂的关键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着力培 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 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红色文化不仅承载着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更蕴含着深刻的 精神内涵,是激励国人发奋图强、为国争光的不竭源泉。尽管革命战争年代的环境更艰苦、生存更艰 难、战斗更残酷,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淬炼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 内化为他们的精神印记。高校思政教育要让这份内化的精神标识持续焕发生机并代代相传,保持红色文 化的生命力,让广大师生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对教育者而言,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能够进一步明确自身在 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所有历史事件、革命英雄、革命文物,都具有超越时空的深刻影响力和说 服力,都可作为红色主题教育的案例,帮助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对受教育者 ...
再现东北人民誓死抗战的壮阔历史
Liao Ning Ri Bao· 2025-08-26 01:04
作为国内首部以杂技剧形式深度呈现东北人民誓死抗战历史的作品,《先声》实现了传统杂技技艺 与现代艺术表达的创造性融合和创新性发展。 8月23日至24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 电视局联合出品,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创排的杂技剧《先声》,在国家大剧院震撼上演。 《先声》的突破,首先在于打破了传统杂技"重技轻叙"的局限,构建起"技艺为骨、叙事为魂"的艺 术体系。剧中汇集了软钢丝、舞狮、爬杆、车技等30余项高难度杂技节目,更创新编排了"摩托飞 车""集体网吊"等定制化表演,让每一项技艺都成为叙事的语言。 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中唯一的杂技 剧,这部融合高难度杂技与沉浸式叙事的作品,以独特艺术视角再现东北人民誓死抗战的壮烈史诗,让 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震撼人心的力量。 高超技艺承载厚重历史。演员们以身体为笔,用"飞杠"象征浴血冲锋,"爬杆"演绎不屈抗争,"网 吊"诉说家园破碎与信仰升腾,将战火硝烟与民族气节具象为极具张力的视听语言。 此次演出是《先声》历经打磨后的第三次进京展演,也是沈阳杂技演艺集团作品首次登上国家大剧 院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陈翰章:铁骨铸英魂的“书生战将”
Xin Hua She· 2025-08-25 07:45
新华社长春8月24日电 题:陈翰章:铁骨铸英魂的"书生战将" 新华社记者金津秀 这是陈翰章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出伏后的东北暑气渐散,吉林敦化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的笑声飘远。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 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似在凝望这群奔跑嬉戏的少年。 从校园走向战场,以笔为戈亦以枪为刃,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寇浴血鏖战,直至以身殉国——他是东北抗 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陈翰章1913年出生于吉林敦化。1930年12月,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从当地一所中学毕业。在毕业典礼 上,他立下誓言:"为了祖国,我一定投笔从戎,用我手中的枪和我的鲜血以至生命,赶走强盗,消灭敌 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铁蹄践踏东北大地。次年,曾立志从事教育事业的陈翰章毅然告别讲台,加 入中国国民救国军,不久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抗日游击战争。 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陈翰章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历任东北抗联第二军第五师师长、第一路军第 三方面军指挥等职,率部在东南满地区与日伪军展开激战。他指挥部队突袭镜泊湖北湖头水电站工地,摧毁 日军重要设施,迫使工程停工;寒葱岭伏击战中,他率部设伏,歼灭日军并缴获大批武器。从1936年8月至 ...
烽火中的抒情:一首歌与一个时代的信念
Jiang Nan Shi Bao· 2025-08-25 02:15
《石臼渔歌》 孙海云 词 凃克 曲 文章提到,《石臼渔歌》诞生的1943年,是苏南敌后抗战最为艰难的时期。日军疯狂推行"清乡",大肆 烧杀抢掠;与此同时,国民党顽固派也趁机围攻,试图消灭新四军的主力部队。在这样四面楚歌的环境 中,无数战士浴血奋战、英勇牺牲,老百姓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可以说,那是最黑暗的时刻。但也正 是在这种背景下,文艺创作显得尤为重要。它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真正的雪中送炭,是人们心灵上的火 种。写下这首歌词的,正是后来成为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的父亲——新四军战 士孙海云先生。 文章写到:1943年,溧水地区是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当时,日军正密谋大规模"清乡",试 图摧毁根据地;国民党顽固派也在暗中策动武装袭扰,使得苏南抗战陷入极为险恶的境地。就在这样紧 张的氛围中,《石臼渔歌》诞生了。 据孙海云在《石臼湖畔的歌声》一文中回忆:当年,他随新四军第一师巡视团十几位同志渡江南下,抵 达溧水新桥区。三月的一天,他们途经石臼湖边,望着水天一色、渔帆点点的景象,想到仍在水深火热 中的百姓,孙海云心中感慨万千,便随手捡起一块贝壳,在沙滩上写下了歌词。歌词诞生后,新四军文 艺战士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盐湖映初心 热土谱新篇
Bei Jing Ri Bao Ke Hu Duan· 2025-08-25 02:04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花马池畔,白茫茫的盐田里,赤着脚的战士与老乡们,或肩挑,或车推,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宁夏 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园内的老照片,定格了"三五九旅打盐忙"的历史场景,也铭刻下这座以盐命名的城 市,在抗日战争年代作为经济生命线的特殊贡献。 盐池县,地处陕、甘、宁、内蒙古四省份交界地带。抗战时期,盐池产"三宝"——食盐、皮毛和甘草, 是陕甘宁边区重要的经济支柱和财政来源,为保卫边区、支援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支援前线: 一担池盐显担当 "天是我们的天,地是我们的地……生产支前线,参加打盐队……" 歌声响起,打破了盐湖的静谧,湖畔鸟群腾空而起。湖边不远处100多孔简易窑洞静静伫立。这里是八 路军三五九旅开展盐业大生产的遗址,位于盐池县城东10余公里。 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园内,红色情景讲解剧《盐耙耙 命根根》中的这句台词,吼出了当年军民的心 声。 "《盐耙耙 命根根》根据三五九旅四支队在盐池夜以继日打盐的故事改编,再现边区军民团结一心、支 援前线的历史。"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园园长张雨潇介绍,"我们用青少年的视角来演绎,就是为了让红 色文化更具感染力,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今年上半年,就有接近10万人 ...
盐湖映初心 热土谱新篇(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Ren Min Wang· 2025-08-24 22:17
盐池县,地处陕、甘、宁、内蒙古四省份交界地带。抗战时期,盐池产"三宝"——食盐、皮毛和甘草, 是陕甘宁边区重要的经济支柱和财政来源,为保卫边区、支援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报记者 程 龙 张 文 花马池畔,白茫茫的盐田里,赤着脚的战士与老乡们,或肩挑,或车推,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宁夏 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园内的老照片,定格了"三五九旅打盐忙"的历史场景,也铭刻下这座以盐命名的城 市,在抗日战争年代作为经济生命线的特殊贡献。 支援前线: 一担池盐显担当 "天是我们的天,地是我们的地……生产支前线,参加打盐队……" 歌声响起,打破了盐湖的静谧,湖畔鸟群腾空而起。湖边不远处100多孔简易窑洞静静伫立。这里是八 路军三五九旅开展盐业大生产的遗址,位于盐池县城东10余公里。 "当年,八路军战士在这里打盐,创作了这首《打盐歌》。为不打扰群众,他们就近挖建简易的土窑洞 住宿。"宁夏吴忠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胡建东止住歌声,那段波澜壮阔的大生产运动,在他的 讲述中徐徐展开。 1936年6月,红军解放盐池县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处在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中。出路在哪里? 盐池县,因盐得名、因盐而兴,有2000多年的产盐史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陈翰章:铁骨铸英魂的“书生战将”
Xin Hua She· 2025-08-24 12:03
1940年冬,东北抗联陷入极端困难境地。12月8日,陈翰章与十几名战士被日军重兵包围。他沉着指挥 突围,激战中多处负伤,仍坚持战斗至最后一刻。面对日寇以高官厚禄劝降,他怒斥道:"我死也不当 亡国奴!"最终,年仅27岁的陈翰章壮烈牺牲,残暴的敌人割下了他的头颅。 英雄虽逝,精神不朽。1948年,党组织派人找到了他的遗首,安放在东北烈士纪念馆,1955年又安葬于 哈尔滨烈士陵园。2013年,在陈翰章诞辰百年之际,其遗首回归故里,身首合葬于敦化市陈翰章烈士陵 园。苍松翠柏间,镌刻着"陈翰章将军永垂不朽"字样的主碑立于陵园中央;2.7米高的雕像挺拔矗立, 象征他短暂而光荣的27年人生。 出伏后的东北暑气渐散,吉林敦化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的笑声飘远。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 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似在凝望这群奔跑嬉戏的少年。 从校园走向战场,以笔为戈亦以枪为刃,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寇浴血鏖战,直至以身殉国——他是东北抗 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陈翰章1913年出生于吉林敦化。1930年12月,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从当地一所中学毕业。在毕业典礼 上,他立下誓言:"为了祖国,我一定投笔从戎,用我手中的枪和我的鲜血以至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