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属有机框架
icon
Search documents
别整天喊科学没突破了,今年诺奖全是高手
Hu Xiu· 2025-10-09 23:44
就在刚过去的这个国庆中秋8天长假,远在地球另一边的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的委员们,显然没赶上好时候。 他们在我们的十一假期里,陆陆续续投票公布了2025年的诺贝尔奖。 目前,除了诺贝尔和平奖之外,其他奖项都已经全部公布。 不过有意思的是,今年在互联网上关于奖项本身反而没太多声音。 更多的人关注的,都是像今年日本一举拿下诺奖双黄蛋、谷歌又赢麻了之类的新闻。 因为这是小日子过得还不错的邻居,在25年里拿下的第22个诺奖,而就在世纪初,日本曾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奖的计划,现在看起来距离目标完成似乎只 是提前多少年的问题。 而另一边的谷歌,在短短两年内,已经有5名科学家拿下了3个诺贝尔奖,人类历史上,超过这个数字的企业似乎只有宗门老祖贝尔实验室和IBM了。 又被劈柴哥装到了 所以大家就七嘴八舌聊着他俩。 其实,这些外界的言语讨论,本质上和诺奖并没有关系,而且大部分诺奖更多反映的是,过去技术突破的积累,并不一定就是当下科技实力、科研能力的 真实体现。 所以,江江觉得吧,与其把口水仗流在这些风言风语上,还不如听咱给大家唠唠到底这些诺奖本身有啥故事。 咱们先看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玛丽·布伦科、弗雷德·拉 ...
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三名科学家因何获奖?
Xin Hua Wang· 2025-10-09 08:42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诺贝尔化学委员会评委邹晓冬当天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金属有机框架在许多领域都有重大应用价值,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应对 气候变暖方面,碳捕获技术的重要一步就是把二氧化碳从其他气体中分离出来。目前,分离步骤的成本约占整个碳捕获成本的70%左右,如果用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来吸附和分离二氧化碳,有望大幅降低成本。 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 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三名获奖者将平分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7万美元)的奖金。 这是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拍摄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瑞典皇家科学院8日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北川进、理查德·罗布森和奥马尔·M·亚吉三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框架开发方面 所作出的贡献。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汉斯·埃勒格伦当天在皇家科学院会议厅公布了获奖者名单及 ...
唠科|为化学创造“新空间”的金属有机框架——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解读
Xin Hua She· 2025-10-09 07:57
66 这项成果是化学领域的重要 发现,获奖者首次实现了金 属离子与有机分子的有序结 合,成功设计出具有较大孔 洞的晶体结构,为合成具有 可控空间的化合物提供了新 方法。今天的研究者正利用 这一技术,为人类面临的资 源、能源与环境挑战寻找解 决方案。 5 P 三位获奖者用他们的发现, Flexible MOF Gas Figure 4. In 1998, Kitagawa proposed that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could be made flexible. There are now numerous flexible MOFs which can change shape, for example when they are filled or emptied of various substances. 图片来源:瑞典皇家科学院 ©,插画 / 约翰·亚尔内斯塔德 奥马尔 · M · 亚吉 则创造出高度稳定的金属有机框架,并证明 可以通过理性设计对其进行调控,使其具备 新的理想性能。 MOF Carbon Zinc Cavity Oxygen Figure 5, In ...
多孔MOFs破局之路:金属有机框架获诺奖加持,产业化进程与中国机遇
材料汇· 2025-10-08 15:51
Core Viewpoint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awarded to pioneers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highlights the significant potential of these materials in various applications, marking a transition from laboratory research to industrialization, particularly in China, which is rapidly advancing in this field [2][4]. Group 1: Challenges and Breakthroughs in MOFs Industrialization -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MOFs faces three core challenges: cost and scalability, stability and lifespan, and shaping and processing [6][7]. - For cost and scalability, breakthroughs include green synthesis methods that significantly reduce production cost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tinuous flow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to ensure consistent quality [7][8]. - To address stability and lifespan, advancements in molecular design and composite reinforcement have been made, enhancing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MOFs under industrial conditions [9]. - The challenge of shaping and processing is being tackled by developing techniques to convert MOFs from powder to usable components, such as membranes and granules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10]. Group 2: Overview of Chinese MOFs Industry - A competitive landscape of Chinese companies is emerging, with a complete industrial ecosystem covering upstream, midstream, and downstream sectors [13]. - Key players in the adsorption and separation sector include Jiangsu Jiutian High-Tech Co., which leads in MOF separation membranes, and Shandong Namede New Materials, a top supplier of scaled MOF materials [14]. - In the energy and environment sector, companies like Yueyang Xingchang Petrochemical are exploring MOF applications in solid-state batteries, while Sinopec and Baowu Steel are testing MOFs for carbon capture [15]. - The biomedical and frontier applications sector is represented by Shanghai Boxiu New Materials, focusing on drug delivery systems, and Beijing Huake Furu Technology, developing MOF-based biosensors [16]. Group 3: Future Outlook for China's MOFs Industry - The recognition from the Nobel Prize is expected to catalyze further investment and policy support for the MOFs industry in China [18]. - China possesses the largest research teams, a complete chemical industry chain, a significant domestic market, and proven industrialization capabilities, positioning it for a potential boom in the MOFs sector by 2028-2030 [19]. - The anticipated growth will not only lead to increased production capacity but also to innovations in applications, establishing China as a leader in the global MOFs market [19].
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证券时报· 2025-10-08 15:00
日本京都大学的北川进 (Susumu Kitagawa)生于1951年,专注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 用开发。 瑞典皇家科学院当地时间10月8日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北川进 (Susumu Kitagawa)、 理查德·罗布森(Richard Robson)和奥马尔·M·亚吉 (Omar M. Yaghi),以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框 架领域的发展"。 理查德·罗布森(Richard Robson)就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生于1937年,为金属有机框架的理论基 础做出重要贡献。 奥马尔·M·亚吉 (Omar M. Yaghi)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在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方法和实 际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来源:央视新闻 责编:叶舒筠 校对: 李凌锋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 究相关 行 为主体 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 潜望系列深度报道丨 股事会专栏 丨 投资小红书 丨 e公司调查 丨 时报会客厅 丨 十大明星私募访谈 丨 "我们是恋 ...
刚刚,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券商中国· 2025-10-08 13:35
Core Viewpoint - The 2025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has been awarded to Susumu Kitagawa, Richard Robson, and Omar M. Yaghi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1] Group 1: Awardees Background - Susumu Kitagawa, born in 1951, is affiliated with Kyoto University and focuses on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aterials [3] - Richard Robson, born in 1937, works at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and has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6] - Omar M. Yaghi is a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known for major breakthroughs in the synthesis method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9] Group 2: Nobel Prize History - As of October 2024,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has been awarded 116 times to 197 recipients, with 63 awards given to individuals, 25 shared by two, and 28 shared by three [12] - Notable statistics include 8 years where the award was not given, 9 years of delayed awards, and the recognition of 8 female laureates [12] - The youngest laureate was Jean Frédéric Joliot-Curie, who won at age 35 in 1935, while the oldest was John Goodenough, awarded at age 97 for his work on lithium batteries [12] Group 3: Recent Nobel Prize Winners - In 2024, half of the prize was awarded to David Baker, with the other half shared by Demis Hassabis and John Jumper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protein design and structure prediction [13] - The 2023 prize was awarded to Mogi Bawendi, Louis Brus, and Alexei Ekimov for their discovery and synthesis of quantum dots [14] - In 2022, the award went to Carolyn Bertozzi, Morten Meldal, and Carolyn Bertozzi for their work in click chemistry and bioorthogonal chemistry [15]
30年前被评审嫌弃“无用”的材料,为何能赢得诺贝尔化学奖?
Hu Xiu· 2025-10-08 13:08
当地时间10月8日11时45分,2025 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授予北川进(Susumu Kitagawa)、理查德·罗布森(Richard Robson)和奥马尔·亚吉(Omar Yaghi),以表彰"他们对金属-有机框架的发展"。 三位获奖者创造了一种具有巨大空间的分子结构,使气体和其他化学物质能够在其中流动。这些结构被称为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 称 MOF),可用于从沙漠空气中提取水分、捕获二氧化碳、储存有毒气体,或催化化学反应。 三位获奖者发展出一种全新的分子结构架构形式。在他们的设计中,金属离子充当"角石",由长链有机(以碳为基础的)分子相互连接。金属离子与有机 分子共同组装成具有大量空腔的晶体结构。这种多孔材料被称为金属有机框架(MOF)。通过改变 MOF 所采用的构筑单元,化学家可以定向设计出能够 捕获和储存特定物质的材料。MOF 还可以驱动化学反应或导电。 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主席 海纳·林克(Heiner Linke) 表示:"金属有机框架具有巨大的潜力,为定制化的新功能材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在三 位得主的奠基性发现之后,化学家们已经构筑出 ...
三名科学家因金属有机框架研究获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
Xin Hua She· 2025-10-08 13:07
"金属有机框架具有巨大的潜力,为实现具有新功能的定制化材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诺贝尔化学 委员会主席海纳·林克说。 据介绍,在三名获奖者的突破性发现之后,化学家们构建了数以万计不同种类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其 中一些材料可能有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很多重大挑战。 诺贝尔化学委员会评委邹晓冬当天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金属有机框架在许多领域都有重大应用价 值,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应对气候变暖方面,碳捕获技术的重要一步就是把二氧化碳从其他 气体中分离出来。目前,分离步骤的成本约占整个碳捕获成本的70%左右,如果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来 吸附和分离二氧化碳,有望大幅降低成本。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8日电(记者朱昊晨 郭爽)瑞典皇家科学院8日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 予北川进、理查德·罗布森和奥马尔·M·亚吉三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框架开发方面所作出的 贡献。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汉斯·埃勒格伦当天在皇家科学院会议厅公布了获奖者名单及主要成就。今年 的化学奖得主创造了具有较大空腔的分子结构,气体和其他化学物质可以在空腔中流动,被称为金属有 机框架。这类材料可用于从沙漠空气中收集水分、捕获二氧化碳 ...
刚刚,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原标题:刚刚,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瑞典皇家科学院当地时间10月8日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北川进 (Susumu Kitagawa)、理 查德·罗布森(Richard Robson)和奥马尔·M·亚吉 (Omar M. Yaghi),以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框架领 域的发展"。 北川进 (Susumu Kitagawa) 理查德·罗布森(Richard Robson) 奥马尔·M·亚吉 (Omar M. Yaghi) 截至2024年10月,诺贝尔化学奖已经颁发116次,有197位获得者,其中63次由1人获得,25次由2人分 享,28次由3人共享。其中有8年因故停发;有9年延迟一年颁发;2位两次获奖;8位女性获奖;一对夫 妻获奖;一对母女获奖。 最年长的诺贝尔化学奖是美国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时年97岁。他被誉为"锂电池之父",他的研究彻 底改变了手机、电脑以及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2023年6月,古迪纳夫去世,享年100岁。 近三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情况: 2024年一半授予大卫·贝克,另一半共同授予德米斯·哈萨比斯和约翰·江珀,以分别表彰他们在蛋白质设 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的贡献。 20 ...
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中国能源报· 2025-10-08 10:09
三位科学家共享202 5年诺贝尔化学奖 。 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格鲁斯本。1 962年获得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学位,现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 评委会认为,获奖者开发了一种新型分子结构。他们创造的结构——金属有机框架——包含大空腔,分子可以在其中流入和流出。研究 人员用它们从沙漠空气中收集水,从水中提取污染物,捕获二氧化碳并储存氢气。 北川进,19 51年出生于日本京都。1 979年获得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现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 瑞典皇家科学院8日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北川进、理查德·罗布森和奥马尔·M·亚吉,以表彰其"在金属有机骨架领域的贡 献"。 奥马尔·M·亚吉,19 65年出生于约旦安曼。199 0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博士,现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 ne n e rgy) 编辑丨闫志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