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预算改革

Search documents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分蛋糕”转向“要效益”
Xin Hua Ri Bao· 2025-05-18 20:17
□ 杨松 制度化护航,健全科学管理机制。该局制定转移支付统筹办法、非税收入管理系列政策,推动教育科技 人才等专项资金"跨部门、跨领域"统筹使用。建立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机制,对新增重大支出实行"一事 一议"审批,确保财政运行安全可持续。修订城建重点工程资金管理办法,推动PPP项目支出责任优 化,构建"立项—建设—转固"全周期监管体系。 智能化赋能,构建高效管理格局。该局建设预算管理辅助平台,实现跨部门数据实时共享,运用人工智 能技术开展绩效目标设定、支出标准优化等场景应用。在办公平台设立改革专栏,通过"红橙黄绿"四色 指标体系实时跟踪任务进展,加快推进AI技术应用。 另外,为确保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徐州市财政局专门成立由局主要领导挂帅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构 建"三级联动、全员参与"工作机制。实行责任落实清单化,明确20项任务牵头处室和责任人;打破处室 分工界限,组建跨部门联合专班;并将改革任务纳入年度考核,增设"改革攻坚""AI应用"专项评价,考 核结果与评优评先直接挂钩。 4大抓手齐发力,20项行动促变革。该局本次改革构建"1+2+N"总体框架(即1个中心、2个主要支撑点、 N个编审举措),围绕"精细化、标准化、 ...
统筹增收和节支,管好政府“钱袋子”
Sou Hu Cai Jing· 2025-04-27 23:16
统筹推进,财政收支管理提质增效。今年以来,该局充分利用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积极争取超长期特 别国债资金3.92亿元,支持"两重""两新"政策加快落地,有效释放投资和消费需求,不断激发内需引擎 动能,为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一季度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5.73亿元,其中民生支出占 比超过80%,重点领域支出保障力度持续增强,财政支出总体呈现"稳基础、优结构、强保障"态势。 精准施策,推动收入量质齐升。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该局实施"周调度、旬研判、月通报"工作机 制,强化区域统筹,实施"一区一策"精准调度,邳州市、云龙区等8个板块保持稳定增长,其中邳州以 8.4%增幅领跑徐州全市;针对个别收入下滑板块,开展税源动态监测,充分发挥税费协同共治作用, 推动涉税信息实时共享,通过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深挖增收潜力。聚焦税源培育,积极落实国家减税降 费政策,利用好各类产业引导基金,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大力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和税收增长点。其中增 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分别增长12%、7.1%,实体经济发展动能持续释放。 靶向发力,筑牢民生保障底线。该局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预算安排中的优先顺序,认真落实民生支出 ...
张瑜:久战不输就是赢——十句话极简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一瑜中的· 2025-03-05 16:08
文 :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首席宏观分析师 张瑜(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 联系人: 陆银波(15210860866)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基调:强调"动态调整" 我们对比 2024 年和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两个地方的表述。一是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二是政策取向。今年的困难和 挑战部分对外部环境的描述篇幅大幅增加,字数上去年为 40 个字,今年为 149 个字。较为关注外部环境对我国贸 易、科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市场预期的冲击。这样的环境之外,相应的政策取向部分更加强调相机抉 择。"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政策,把握政策取向,讲求时机力度。" 动态调整包括哪些? 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来看,至少包括货币政策的"适时降准降息"、资本市场领域的"加强战略性 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投资领域的"强化项目储备和要素保障"。房地产领域的"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等。 从往年经验来看,或同样可能包括财政政策的加码 。例如 2023 年的增发国债, 2024 年的"增加 6 万亿元地方政府债 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2024 年的"一次性安排中央单位上缴专项收益"等。 | | 2024 年 ...
为什么是这些目标?为什么是这些改革?|两会时间
和讯· 2025-03-05 06:29
宏观政策导向方面,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济政 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 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 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 , 在 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更多资金资源 '投资于人 '、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 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认为,两会将2025年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是综合考虑国内 外形势与各方面因素的结果,体现出以经济发展为先的总思路。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财政政策的基调延续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的提法,较去年《政府工作报告》财政政策基调更加积极,体现在力度更大、节奏更快、 方式更多、结构更优、与市场的沟通更顺、政策间的协同性更高,将发展置于更高的位置。同时,强 调要深化财税制度改革,推动零基预算改革,推动消费税改革,规范税收优惠,加强对高质量发展的 财税支持;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稳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文/高歌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