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

Search documents
我歌唱每一条河
He Nan Ri Bao· 2025-10-03 23:38
图① 货轮在沙颍河上行驶。 何延成 摄 图② 洛河穿越洛阳城而过。 曾宪平 摄 图③ 淇河鹭影。 管俊卿 摄 图④ 花丛掩映下的湛河。 牛智广 摄 核心提示 河流是孕育文明的摇篮。河南作为全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流域里的每一条 河流,都奔涌着时代的使命。黄河汤汤,绘就"幸福河"崭新画卷;沙颍河千帆竞发,内陆省份由此通江达 海;伊洛河静静流淌,滋养华夏文明根脉;淇河清波荡漾,成为生态保护的鲜活注脚;湛河穿城而过,以持 续治理润泽城市生活……它们是奔流不息的文明血脉,亦是联通世界的经济动脉。让我们聚焦河南的河,看 古老中原大地上这一幅幅流动的风景,如何诉说着新时代的动人故事。 黄河 大河奔流幸福长 10月1日清晨,如酥的秋雨为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披上一层薄纱。步道上,三五市民照旧前来晨练,享受着 母亲河畔独有的宁静与开阔。 "每天沿着母亲河散步、慢跑,看看开阔的水面、飞翔的水鸟,一天都神清气爽。"市民李建业停下脚步,指 着不远处几只翩跹的白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寻常晨练场景的背后,是黄河沿线生态持续改善、人水关系日趋和谐的缩影。 历史上,黄河曾"体弱多病","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 ...
中国西北公益诉讼擦亮生态底色
Xin Hua She· 2025-10-03 08:06
从额敏县向南行约900公里,抵达水资源紧缺的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农田里,机井悄然运转, 井电双控设备上的数字实时变更。而在几年前,这里的地下水位一度大幅下降。 同时,检察机关依托"益心为公"志愿者平台,引导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天鹅保护工作,带动退休职工、教 师、农牧民群众等18人组成"额敏县也迷里天鹅巡护志愿服务队",形成"司法保护+全民守护"的生态保 护新格局。 如今,额敏河畔天鹅湖已成为当地生态的新名片——越冬天鹅数量从零星几只增至170余只,滨河公园 建起的"生物多样性检察公益诉讼保护基地"还成为普法教育的重要阵地。 "附近的居民在春节期间为保护天鹅不受惊吓,春节期间会主动减少鞭炮燃放,群众自觉守护的意识明 显增强。"额敏县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检察长李柳坤说。 图为2018年6月17日拍摄的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海航草原的一处夏牧场。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新疆塔城加快修复库鲁斯台草原生态,图为2017年7月20日,喀浪古尔水库在为流经库鲁斯台草原的额 敏河下泄生态基流。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秋来洒金,新疆塔城地区额敏河波光潋滟。每年盛秋以后,生活在西伯利亚等地的天鹅会陆续来这里栖 息 ...
广州南沙湿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候鸟天堂”
Xin Hua Wang· 2025-10-03 03:24
漫步广州南沙湿地,红树成林连荫,千亩滩涂绵延,鸟类自在栖居——树、水、鸟相映成趣,勾勒 出一幅诗意盎然的生态画卷。 南沙湿地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入海口西岸,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的重要支点,每年 吸引近10万只候鸟栖息过冬,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候鸟天堂"。近年来,这里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为候鸟打造越冬停歇、觅食繁衍的"中转驿站"。 作为广州市面积最大的滨海红树林湿地,南沙湿地根据鸟类习性进行了内部功能分区。"饭堂区"有 上千亩低水位滩涂,候鸟季水深维持在10公分左右,便于鸟类从容觅食;"筑巢区"内的红树林枝叶茂 密,平均高度超过20米,可有效防范天敌侵扰,为鸟类提供安全的栖息环境;"游玩区"则种植了秋茄、 木榄、水黄皮、海芒果、桐花树等生长速度较慢的矮树林,成为鸟类嬉戏游玩的天然乐园。 据介绍,南沙湿地以构建"科学监测——数据应用——协同发展"闭环体系为目标,联合高校与科研 机构定期开展湿地植被、鸟类动态、环境质量等专项生态监测项目。广州市人民政府数据显示,截至今 年上半年,南沙湿地累计监测到鸟类185种,包括白尾海雕、黑脸琵鹭、东方白鹳、黑鹳、白琵鹭、褐 翅鸦鹃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24年 ...
海南发布爱鸟护鸟倡议书
Hai Nan Ri Bao· 2025-10-03 01:08
海南省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的关键节点和全球218个特有鸟区之一,保护鸟类是筑牢 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根基、守护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倡议书倡议,群众要不破坏鸟类等 野生动物自然栖息地,不干扰其正常觅食、繁殖、休憩等活动,严禁侵占、损毁湿地、森林等关键生态 空间。不非法猎捕、交易、运输、利用鸟类等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坚决摒弃食用鸟类、斗鸟等陋习。与 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持安全距离,不随意投喂,避免引发其行为异化、健康风险或人身安全隐患。 秋冬季将进入候鸟南迁高峰期 海南发布爱鸟护鸟倡议书 倡议书倡议,群众不非法饲养鸟类等野生动物作为宠物,不随意放生、丢弃鸟类等野生动物。积极 学习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多渠道宣传保护理念,主动带动家人、朋友树立生态保 护意识。发现鸟类等野生动物受伤、异常或死亡情况,第一时间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报告,不擅自处 置,配合专业人员做好救助等工作。发现非法猎捕、交易、运输、寄递、食用鸟类等野生动物及其制 品,或销售禁猎工具等违法行为,及时向当地林业、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举报,主动提供线索,协助 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海南日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慧)进入秋冬 ...
人鹮情缘(大地风华)
Ren Min Ri Bao· 2025-10-01 22:11
Core Viewpoint - The dance drama "The Crested Ibis" symbolizes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reflecting on the journey of the endangered bird speci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2][3]. Group 1: Historical Context - The crested ibis, once on the brink of extinction, was rediscovered in 1981 in Shaanxi, China, with only seven wild individuals remaining [2]. - The dance drama's narrative is inspired by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rested ibis, particularly focusing on its extinction in Japan and the hope for its revival in China [2]. Group 2: Ecological Awareness -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of the crested ibis in Yangxian is attributed to the growing ecological protection awareness in China, where injured ibises receive care at protection stations [3]. - The dance drama emphasi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portraying themes of beauty, destruction, and rebirth through dance and psychological narratives [3]. Group 3: Artistic Evolution - The dance drama "The Crested Ibis" has evolved over the years, with its first performance in Japan 11 years ago and a recent 10th-anniversary tour starting from Yangxian [4]. - The creator has expanded their artistic focus to include themes of ecological harmon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it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ulminating in a trilogy of works [4].
法治如何为绿水青山筑牢坚实保护屏障?各地的生动实践交出“亮眼答卷”→
Yang Shi Wang· 2025-10-01 07:38
央视网消息:10月1日是国庆中秋假期的第一天,我们带您一起寻山问水,遍览祖国风光,看法治如何为绿水青山筑牢坚实的保护屏障。 从海南岛的热带雨林到祖国北疆的大兴安岭,山水之间尽是大美中国的壮丽风景。 早上6点,一声长鸣划破清晨的天空,音色高亢婉转,这是海南长臂猿发出的声音,是它们宣誓领地、与家庭成员联络感情的信号。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曹明德称:"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 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具有全球价值、国家象征。" 2021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并启动"智慧雨林"项目,工作人员搭建了28条"绳索廊道"帮助海南长臂猿跨越深沟滑坡。布设 了数百台红外线热感应触发相机,让海南长臂猿等珍稀物种的24小时自动监测和实时数据传输成为可能。此外,工作人员还种下了30多万株长 臂猿最爱吃的果树——为它们建起天然的果蔬餐厅。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里,曾经仅有不到10只存活的海南长臂猿现在已经增加到了40多只。 如何让这种细致入微的保护长久延续?法治的力量正在为绿水青山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海南 ...
大山上的护鸟人
Xin Hua She· 2025-09-29 10:12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successful conservation efforts in Jiangxi Province, particularly in Suichuan County, where local residents are actively involved in bird protection and eco-tourism, demonstrating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 preservation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1][2]. Group 1: Bird Conservation Efforts - The Suichuan Bird Ringing Station has tagged over 40,000 migratory birds, utilizing satellite tracking to monitor six species of herons migrating between Southeast Asia and northern China [2]. - Local villagers have shifted from relying on manual patrols to actively reporting injured birds, 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of bird protection efforts [2]. - The area has recorded 591 bird species, including 147 national protected species, with over 200 migratory species monitored annually, indicating a successful recovery of endangered bird populations [2]. Group 2: Community Involvement and Economic Impact - Local resident Zeng Zhaofu, a bird protector, has dedicated his life to bird conservation, earning over 10,000 yuan annually while fostering a sense of security for his family [1]. - Another resident, Qiu Shixiong, transformed his home into a guesthouse, generating an annual income of 80,000 to 90,000 yuan, reflecting the growth of eco-tourism in the area [1]. - The presence of over 10 guesthouses in Xiaxia Village, attracting thousands of tourists each year, illustrates the economic benefits derived from bird conservation initiatives [1].
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传统智慧融合现代技术守护候鸟迁飞路
Xin Hua Wang· 2025-09-29 00:30
新华社香港9月28日电(禹丽贞、许朗轩)在香港米埔内后海湾国际重要湿地的滩涂上,每年秋冬时 节,一群身着"白袍"、黑嘴似琵琶的生灵总会如期而至,它们就是濒危鸟类黑脸琵鹭。其全球种群数量 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数百只,到如今突破7000只,这一跨越背后离不开米埔自然保护区团队数十年的坚 守。 对黑脸琵鹭来说,米埔自然保护与后海湾另一侧的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同构成它们的 重要越冬地之一。 "与深圳方面的合作是区域生态保护的关键一环。"文贤继强调。目前,港深两地已建立定期交流机制, 分享珍稀鸟类数量、迁徙规律等数据,联合开展监测,共同制定保护策略。"我们把基围改造吸引水鸟 的经验分享给深圳方面,深圳方面则将自动化水闸的技术方案传授给我们。"他说,港深两地共同守护 着湿地的生态平衡。 近日,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米埔自然保护区及迁飞路线保育项目总监文贤继接受新华社专访,介绍 了米埔的发展历程、创新实践及粤港澳大湾区在生态协同保护方面的共同努力。 黑脸琵鹭的种群恢复堪称生态保护典范。文贤继介绍,通过设立专属栖息地、开展卫星追踪、沿线协同 保护等措施,黑脸琵鹭等濒危鸟类的迁飞路线得到了有效保护。 1983年, ...
“垃圾至少有10层楼高”!天坑溶洞垃圾堆成山,几条管道污水直排洞内,臭气熏天!当地最新通报→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9-28 15:02
每经编辑|陈柯名 9月27日,贵州毕节黔西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情况通报: 2025年9月27日,网友"渔猎齐哥"在抖音发布视频,反映黔西市红林乡溶洞垃圾堆积问题。黔西市委市政府迅速开展核实处置工作。 经初步核查,该溶洞位于黔西市红林乡金林村三组,反映问题属实。目前,正从四个方面解决问题:一是有关市领导组织环保、水务、农业农村、综合执 法等部门赶赴现场调查处理;二是制定垃圾清运方案,将于9月28日起对垃圾开始全面清运、规范处理;三是将对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摸排,迅速查清污染 源头,全力消除问题隐患;四是对全市其他区域同步开展排查整治。 感谢网民朋友对我市生态保护工作的关心。对于大家提出的批评意见,我们将认真釆纳,并欢迎对后续整改工作进行监督。 上述视频称,天坑溶洞内大量垃圾堆积成山,污水直排溶洞内,给溶洞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威胁。 "至少有十层楼高,从上面下来,全是垃圾。"9月27日,网友"渔猎齐哥"发布爆料视频称,位于贵州毕节黔西市红林乡一个天坑溶洞内,大量垃圾堆积成 山,其中不仅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甚至还有一些药品包装瓶等等有害垃圾。 "渔猎齐哥"在视频中提到,除了垃圾堆积,天坑周边还有几条排污管道,源源 ...
国庆中秋游武汉,遇见的不只是风景
Xin Jing Bao· 2025-09-27 23:36
眼下,国庆中秋假期临近,湖北武汉再受瞩目。 相关OTA平台显示,这个假期,武汉是国内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在线预订人次同比增长35.5%。 武汉,这座"百湖之市"何以受青睐。 坚定不移转型,锲而不舍闯关,在转型闯关的关键时期,武汉抓住了机会,走对了路子,没有"失速"。 武汉产业转型背后,是产业向新开拓,是业态以新布局,与此同时,也是传统产业在向"新"破局。"坚 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习近平总书记 2024年在湖北考察时的 谆谆嘱托,恰是武汉产业转型的生动实践。 这种"新旧并举"的路径激活着武汉的绿色生产力。近3年,武汉一家科技公司的科研团队突破了"北斗 +AI"领域十余项"卡脖子"技术,北斗星地协同增强定位技术等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应用于南水北 调、雅万高铁等国内外重大工程;在光谷,人形机器人生产线带动产业链协同升级;在车谷,工业机器 人与技术人员协同作业,平均每118秒下线一辆新能源整车。 金秋的武汉,文旅活动精彩纷呈。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核心城市,拥有千万级人口规模与两万亿经济体 量,文旅产业发展禀赋得天独厚。 面对即将到来的假期,武汉将安排花车巡游、炫酷无人机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