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退出
icon
Search documents
A股港股IPO双升温:VC/PE迎退出新局
3 6 Ke· 2025-06-27 01:48
创投行业正迎来久违的振奋时刻。 沉寂许久的IPO市场,在近日密集释放政策积极信号。 上周,证监会刚刚发文明确"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前天,六部门联合发文"支 持生产、渠道、终端等消费产业链上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通过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等方式融资"。 过去几年, 受IPO审核趋严影响,退出持续承压,尤其是医疗和消费赛道更为低迷,而现下,市场及监 管层面持续释放出利好动能。 时隔两年,创投行业终于等来了退出曙光。 A股回暖 近年来,中国股权投资市场面临的压力日益加剧,尤其是在IPO政策阶段性收紧的背景下,一级市场的 退出机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清科数据显,2024年共发生3,696笔退出案例,同比下降6.3%,其中被投企业IPO案例数为1,333笔, 占比36.1%。 退出层面的压力也直接传导至募资端,据FOFWEEKLY发布的《LP全景报告》指出,2024年,受IPO收 紧及宏观经济层面影响,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募资端LP出资节奏进一步放缓,全年机构LP出资私募股权 基金总认缴规模约 1.48万亿,连续4年下滑,较去年同比下跌19.57%。 行业深度调整引发的结构性出清,使众多GP面临募 ...
复星医药20250625
2025-06-26 14:09
复星医药的主营业务板块有哪些?各板块的收入情况如何? 复星医药共有三大主营业务板块,分别为制药板块、器械诊断板块和医疗服务 板块。2024 年的营业收入总额为 410 亿元,其中制药板块占比超过 70%,约 为 289 亿元;器械诊断收入占比约为 10%,即 43 亿元;医疗健康服务占比近 19%,约 76 亿元。 复星医药在创新药品方面有哪些亮点? 复星医药 20250625 摘要 复星医药 2024 年总收入约 403 亿元,创新药收入近 80 亿元,占比持 续提升。其中,汉斯状和汉曲优是核心品种,分别实现超过 13 亿元和 28 亿元的收入,预计未来几年创新药收入增速保持在 20%水平。 公司战略聚焦创新药和高值器械,通过退出非核心资产回笼资金约 30 亿元人民币,用于加码创新资产,如增持翰林医药至 63%股权,优化资 产结构,实现深度聚焦与创新转型。 器械诊断板块收入 43 亿元,明星产品包括 Assystem 的长效肉毒素达 西斐(已获批适应证)和直观复兴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2024 年装机 量 58 台),同时推进进口设备国产替代。 医疗服务板块收入约 76 亿元,虽受大环境影响仍处于亏损状态,但 ...
A股港股IPO双升温:VC/PE迎退出新局
FOFWEEKLY· 2025-06-26 09:59
本期导读: IPO市场回暖,A股与港股双轮驱动,创投行业迎来退出新曙光。 作者丨FOFWEEKLY 本期推荐阅读5分钟 创投行业正迎来久违的振奋时刻。 沉寂许久的IPO市场,在近日密集释放政策积极信号。 上周,证监会刚刚发文明确"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前天,六部门联合发 文"支持生产、渠道、终端等消费产业链上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通过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等方 式融资"。 过去几年, 受IPO审核趋严影响,退出持续承压,尤其是医疗和消费赛道更为低迷,而现下,市场 及监管层面持续释放出利好动能。 时隔两年,创投行业终于等来了退出曙光。 A股回暖 近年来,中国股权投资市场面临的压力日益加剧,尤其是在IPO政策阶段性收紧的背景下,一级市 场的退出机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与此同时,过往备受压力的医疗和消费赛道也迎来了新契机。 6月24日晚间,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发布审议会议公告,将于7月1日审议科创板IPO企业武汉禾 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禾元生物")的发行上市申请。 这是6月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陆家嘴论坛宣布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且重启未盈利企业适 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以来, ...
5月,IPO及上市后减持退出大幅提升
Sou Hu Cai Jing· 2025-06-26 09:19
核心摘要 IPO端:2025年5月全板块共上市公司18家,A股有6家公司上市,港股有10家公司上市,美股有2家公司上市,从IPO总数来看,2025年5月同比上升5家, 环比减少1家。 IPO减持:2025年5月投资机构参与的减持事件共145起,共涉及85家上市公司。投资机构参与减持交易的减持股数环比上升70.64%,减持金额环比上浮 28.92%。 老股转让:2025年5月投资机构参与的老股转让事件共134起,老股转让事件数量较2025年4月下降14.71%,较去年同期下跌19.44%。 回购交易:2025年5月投资机构参与的回购事件为104起,共涉及103家公司,从事件数据来看,环比下降约27%,同比下降约4%。2025年5月投资机构的 回购交易数量占比同环比均有提升。 派格生物医药IPO 投资机构最高回报超26倍 根据执中ZERONE统计,2025年5月全板块共有18家公司上市,其中,A股有6家公司上市,港股有10家公司上市,美股有2家公司上市。从IPO总数来看, 2025年5月较2024年5月同比上升5家,较2025年4月减少1家。 数据来源:执中ZERONE 数据统计范围:2024.05.01—202 ...
“脱口秀”创投大佬为何被法院冻结2亿财产?
3 6 Ke· 2025-06-26 08:25
即便在创投圈身处寒冷与死寂的当下,也从不缺乏大佬的故事。最近,一份北京法院民事裁定书显示,梅花创投吴世春所掌控的超2亿元的资产遭到查 封、扣押或冻结。 裁定书显示:申请人某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某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某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向中国 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申请财产保全,请求查封、扣押或冻结被申请人吴某价值212618707.99元的财产。担保人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提供保证担保。 对此,吴世春在24日通过朋友圈进行回应:这只是一个正常的诉前保全,由于基调网络在C轮融资后未能重新登陆资本市场,投资者退出受阻,可能因此 触发了投资协议中的回购条款,导致投资方发起仲裁,要求听云公司履行股权回购责任。同时,他也强调目前并未进入执行阶段,其个人财产不会受牵 连,仅以其持有的听云公司股权价值为限。 最会说脱口秀的"投资界快狼" 作为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的投资风格以"快,准,稳"著称,十年接触过五六万个项目。在梅花创投刚起步的时候,吴世春投的多是熟人,因此决 策迅速,最快的只要20分钟,打印协议立马签字,前后可能也就一杯咖啡的功夫。之后也开始投资陌生 ...
知名机构,发声!
Zhong Guo Ji Jin Bao· 2025-06-26 07:55
(原标题:知名机构,发声!) 并购退出方式正在蓄势 在此次研讨会上,安永华北区战略与交易咨询主管合伙人朱盎以最新市场数据,阐述了近年中国股权投 资市场退出的分布特征,包括方式、行业、地区等方面。 近年来,受资本市场IPO监管的影响,IPO估值下降以及投资机构对流动性需求的增加,投资机构也在 寻求更多元化的退出路径。在对比了美国股权投资市场中并购退出的现状及相关成因后,朱盎表示,中 国控制权并购市场趋于活跃,并购退出方式正在蓄势,但整合过程将是长期的。 【导读】香港公司治理公会、安永、奋迅·贝克麦坚时等详解港股基金退出与并购秘籍 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 2024年1月至今,香港恒生指数最高涨幅达65.43%。在此背景下,作为重要的资本运作平台,在基金投 资退出与企业并购领域,港股市场的作用愈发凸显。 6月24日,"港股市场的进与退:基金投资退出路径与并购实务"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安永大楼成功举办,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基金报、安永(中国)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奋迅·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及思 治企业咨询联合主办。 围绕港股市场基金退出策略与并购实务,香港公司治理公会、安永、奋迅·贝克麦坚时等机构与会者进 行了深度探讨。 ...
知名机构,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6-26 07:03
【导读】香港公司治理公会、安永、奋迅 · 贝克麦坚 时等 详解港股基金退出与并购秘籍 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 香港公司治理公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高伟在开幕致辞中表示,香港不仅是中国企业的 IPO 市场,也正在成为中国企业资产重组、收购兼并,以及基金退出的最为重要的国际市场,公 会愿意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助力更多的内地企业有效利用香港的市场化机制实现高质量发 展。 并购退出方式正在蓄势 在此次研讨会上,安永华北区战略与交易咨询主管合伙人朱盎以最新市场数据,阐述了近年 中国股权投资市场退出的分布特征,包括方式、行业、地区等方面。 2024 年 1 月至今,香港恒生指数最高涨幅达 65.43% 。在此背景下,作为重要的资本运作 平台,在基金投资退出与企业并购领域,港股市场的作用愈发凸显。 6 月 24 日, " 港股市场的进与退:基金投资退出路径与并购实务 " 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安永 大楼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基金报、安永(中国)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奋迅 · 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及思治企业咨询联合主办。 围绕港股市场基金退出策略与并购实务,香港公司治理公会、安永、奋迅 · 贝克麦坚时等机 构与会者进行了深度探讨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逐步退出充裕的储备将需要数年时间。
news flash· 2025-06-25 14:24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逐步退出充裕的储备将需要数年时间。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逐步退出充裕的储备将需要数年时间。
news flash· 2025-06-25 14:23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逐步退出充裕的储备将需要数年时间。 ...
不安的买药人:当原研药逐渐退出中国
3 6 Ke· 2025-06-24 04:07
过去三年,默沙东、礼来、葛兰素史克等跨国药企陆续撤出数十种原研药在中国的注册。退市原因各异:有的是因医保谈判失败、有的是因仿制药竞争、 有的是主动瘦身、成本压力难以为继。截至2024年,中国已有161种进口药未再注册,其中不乏"唯铭赞"这样的孤儿药,也有"百忧解""择思达"这类广泛 使用的精神类、儿童类用药。去年12月第十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中,原研药企全部放弃竞标或仅象征性报价,最终无一中标,这意味着医院未来可能无法 开出原研进口药。 对药企而言,这些是基于商业逻辑的"正常退出";而对患者来说,却是无法选择的断供。医院的药架上,越来越多的原研药被仿制药取代,价格更低, 但"疗效是否等同"却仍让不少人心中打鼓。尤其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群体、罕见病患者,或者已经习惯某种原研药的老用户而言,"换药"意味着焦 虑,更意味着风险。 尽管我国90%以上制药企业为仿制药企业,17万药品批文中95%以上为仿制药,且国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等措施持续提升仿制药质量,但"三分钱的药敢不 敢吃"的争议与仿制药不时"爆雷"的现实,仍让一些人对仿制药疗效缺乏信心。于是,一些人开始想方设法获取原研药。有人开始自费出国,只为再拿到 熟悉的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