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

Search documents
坚定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
Ren Min Ri Bao· 2025-05-21 21:59
5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凝聚 力量,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奋勇争先、开拓进取。大家表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 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 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 治理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要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 平对外开放"。 "我们正加紧构建世界级物流枢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河 南郑州航空港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田海涛信心倍增,"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 性,为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贡献力量。"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新能源汽车轴承等新赛道上加力奔跑。"习近平总 书记勉励我们大力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该集团技术工程师杨福云表示,"我们要发 扬主人翁精神,奋发有为、多作贡献,拿出更多'拳头产 ...
新增三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领跑全球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5-21 02:0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请输入关键字 |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首页 | 机构 | 公开 | 政务服务 | 专题 | 数据 | 新闻 | 互动 | |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农业农村服務 | | | | | | | | | 中国新增三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 | | | | | | | 白 打印本页 | 日期:2025-05-20 17:46 |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 作者: | | | | | | 本周讯 5月19日. 从联合国粮农组织获悉。米自我国的甘肃秦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潮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德白茶文化系统三 | 琐选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舰衣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截至目前,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25页,数量继续 | | | | | | | | 保持世界首位。 | | | | | ...
真假汴绣,扫描二维码验明正身
Ren Min Wang· 2025-05-21 01:10
"这绣品上的'汴绣地理标志'编号能在官网查到吗?" "您扫这个二维码,就能看到我们的授权使用公示。" ………… 近日,2025河南开封非遗市集上,绣娘们站在摊位前,熟练地向游客展示规范使用地理标志的汴绣 手帕、屏风。在仔细比对绣品吊牌上的防伪标识后,游客王女士放心地将一套汴绣摆件收入购物 袋:"现在买汴绣不用担心买到'李鬼'了。" 汴绣是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之一,也是地理标志产品,2008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近年来汴绣市场乱象丛生,伪造、违规使用地理标志等问题频发,不仅阻碍 了汴绣产业的健康发展,更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理标志的保护传承造成严重威胁。 2024年4月,开封市龙亭区检察院"云上知检"微信小程序收到汴绣商户反映的线索,称汴绣产业存 在地理标志使用混乱等问题。经初步调查依法立案后,办案检察官通过走访汴绣商户、咨询知识产权领 域专业人员、调取地理标志核准使用台账等方式,深入开展调查取证工作。 检察官经调查发现,部分未获得地理标志使用权的商户为谋取利益,公然使用伪造的标志;而部分 已获得使用权的商户,却仍在使用已停用的地理标志。"这些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汴绣的品牌 ...
从历史深处走向更远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洛阳龙门石窟考察回访记
He Nan Ri Bao· 2025-05-21 00:06
"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习近平 伊河潺潺,夏绿葳蕤,万物蓬勃生长。巍峨壮观的龙门石窟,是珍藏文明、传承文化的殿堂,也是镌刻在崖 壁上的文明瑰宝,历经千年岁月风霜,依然风华绝代、气象万千。 5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洛阳考察,他来到龙门石窟了解当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文旅产 业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文物保护工作者倍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更好担负起新 的文化使命,尽最大能力做好石窟文物保护、修复、传承、利用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作出 贡献。 中华文明的瑰宝 龙门翠黛眉相对,伊水黄金线一条。 站在龙门石窟景区龙门大桥,放眼望去,伊河两岸的香山和龙门山尽收眼底。 2345个窟龛、近11万尊佛像、2800多块碑刻题记、近80座佛塔,南北绵延一公里,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千年 画卷。 作为总书记一行的讲解员,龙门石窟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馆员余杰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见到总书记 后,感到很亲切,也无比激动。"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察看石窟整体布局风貌和代表性窟龛、造像。 洛阳龙门石窟 ...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石刻瑰宝一脉传承话古今(文化中国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Ren Min Ri Bao· 2025-05-20 21:44
风从河面吹来,闷热的洞窟里有了丝丝凉意。古阳洞内,脚手架上,马朝龙和同事正在进行石窟测绘、 病害监测。 洞内一尊造像局部出现了潮湿,长出了苔藓。"这里有渗漏点。渗漏会带来岩体开裂、微生物滋生,影 响石质文物的安全,不能大意。"马朝龙说。 马朝龙是龙门石窟研究院研究馆员。最近,他正带着同事排查隐患、绘制病害图,为后续考古报告编写 和保护工作提供资料。 河南洛阳城南,两山对峙,伊河中流。沿西山拾级而上,只见崖壁窟龛密布、造像大小各异,龙门石窟 到了。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繁荣于唐代,断续营造400余年。2345个窟龛、近11万尊造 像、2800多块碑刻题记、近80座佛塔……历经1500多个春秋的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 的石刻宝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2000年11月,龙门石窟被列入《世界 遗产名录》。 古迹保护 从"救急症"到"防未病"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最早的洞窟。洞窟内,一尊尊造像栩栩如生,题记众多。 时隔50年,龙门石窟再启"修复模式",这次有了新技术。 2021年,奉先寺被脚手架与防护网包裹,披上了"手术衣"。比起半个世纪前,监测手段、勘测技术、灌 ...
做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践行者
Xin Hua Wang· 2025-05-20 16:15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 题:做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 时的重要讲话激励干部群众奋勇争先谱新篇 新华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 神为遵循,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鼓足干劲,自觉做推动高质 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践行者,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坚持创新引领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机器轰鸣中,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忙碌作业。9大类型、3万余种产 品在这里制造,应用于航空航天、工程机械、风力发电等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说,现代制造业离不开科技赋能,要大力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的发展 路子。这坚定了我们做好制造业、挺起民族轴承工业脊梁的决心。"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 话,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新莹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王新莹表示,企业将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积极拥抱数字化智能化浪潮,提升核心竞争力,让轴承这 一机械设备的核心基础零部件更好服务于各产业,实现从传统制造向先进制造的跃升。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科技创新是推动高 ...
省民博以互动体验吸引市民游客逛展观展 让文物“开口说话” 让历史“触手可及”
Hai Nan Ri Bao· 2025-05-19 01:21
当天的活动以游园会开场,以趣味互动与知识传播为主线,打造"可玩、可学、可感"的博物馆体验场 景。在"3D文物模型拼接"区,观众化身"文物拼接师",通过观察碎片纹路、分析结构,亲手复原文物模型; 在知识问答区,身着黎族传统服饰的工作人员化身"历史引路人",以问答形式向观众普及海南少数民族文 化、文物保护法规及馆藏故事;集章打卡环节串联全场,观众通过完成文物拼图、知识挑战、打卡墙合影等 任务,集齐印章兑换精美礼品,收获感满满。 活动还特邀黎族纺染织绣、制陶、编织及苗族蜡染刺绣等四个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现场展演,市 民游客在专业讲解员带领下,穿梭于黎族织锦文物之间,通过多媒体影像与实物陈列,沉浸式体验海南少数 民族的迁徙史诗与生活哲学,近距离感受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当天上午,该馆举办《跨越时空的对话:馆藏文物与非遗技艺的"双向奔赴"》讲座,结合海南文物保护 实例,深入浅出地阐释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现场听众直言"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化必修课"。 五月十八日,民众在省民博观看黎锦编织现场展示。省民博供图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突破传统观展模式,通过游戏互动、参观讲解、现场展 演、主题讲座等形式,让文物 ...
修复尼泊尔九层神庙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5-18 22:02
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修复现场。 修复面临多重挑战 加德满都谷地是尼泊尔首个世界文化遗产,杜巴广场九层神庙及附属建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木构披 檐,木雕花窗,斜撑与檐柱上图案精美……九层神庙建筑群作为典型的纽瓦丽建筑,体现着高水平的尼 泊尔传统工艺,极具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但发生在2015年4月的一场8.1级地震让加德满都谷地绝大多数历史悠久、雕刻精美的神庙、宫殿、民居 等文化遗产遭到破坏。 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第一时间投入尼泊尔震后救援工作。中国援助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 修复项目是中国政府援助尼泊尔震后重建一揽子中长期项目之一,也是中国在尼泊尔开展的首个震后文 物保护修复项目。项目受中国商务部委托,在中国国家文物局的技术指导下,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 担整体修复任务。 修复后的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 元代时,尼泊尔著名工艺家阿尼哥率工匠来华,主持修建了北京妙应寺白塔等宏伟建筑。 近年来,中国"文物医生"前往尼泊尔,和当地文物保护工作者共同努力,让因地震遭到破坏的尼泊尔加 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重焕生机。 今年,恰逢中国和尼泊尔建交70周年。如今,九层神庙再次巍然耸立、恢复往日辉煌,不仅 ...
记者手记丨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历经战火淬炼的文明守护
Xin Hua Wang· 2025-05-18 05:42
为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将古老遗产呈现于世界舞台,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在2006年至2021年间将231件 (套)国家珍宝——包括巴克特里亚时期的金器——送往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展出,其中就包括 中国。"我们计划恢复阿富汗文物的国际巡展,尤其是在中国,希望向中国观众更好地展示我们的古代 文明。"穆希布扎达说。 阿富汗临时政府多次重申保护国家文化遗产的承诺,严令禁止持有或走私历史文物,防范文物失窃与遏 制非法交易。据阿临时政府信息与文化部的数据,自2021年8月临时政府上台以来,已有超过5000件文 物被转移至国家博物馆,另有2000多件藏品得以修复。 当记者在下午闭馆前走出博物馆大门,回头望向这座历史超百年的国家博物馆,不禁感慨恰恰是阿富汗 充满辉煌与苦难的历史,让这座灰白双层建筑有了穿越时空的厚重——这里为外人熟知的可能是挫败一 次次列强入侵的"帝国坟场",但其实这里更应该是提醒世人战争与和平的"文明花园"。 在40多年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约70%的藏品已被掠夺、毁坏或走私出境,不过仍有 数万件珍贵文物,见证着阿富汗与多种文明的历史关联,承载着这一地区在政治、宗教和艺术领域千百 年的历史脉络,努 ...
《富春山居图》:跨越时空的命运传奇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5-17 02:19
(原标题:《富春山居图》:跨越时空的命运传奇) 如今,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有机会通过数字化技术将 "剩山图" 和 "无用师卷" 合璧,让人们能够完整地欣 赏到这幅传世之作的魅力。《富春山居图》的命运传奇,也将激励着我们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 化遗产,让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绘画史上,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幅画承载着 岁月的沧桑,经历了无数的波折,其坎坷命运令人动容。 然而,《富春山居图》的命运却充满了坎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幅画几经转手,历经了无数人的收藏 与品鉴。到了明朝末年,它落入了收藏家吴洪裕的手中。吴洪裕对这幅画爱不释手,视若珍宝。在他生 命垂危之际,竟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 —— 下令将《富春山居图》焚烧殉葬。当火焰燃起,这幅 承载着千年文化的画卷即将毁于一旦时,幸好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从火中抢救出 了这幅画。但可惜的是,画已经被烧成两段。 前段较小,被称为 "剩山图",它虽然残缺,但依然保留了原作的神韵。如今,"剩山图" 静静地躺在浙 江省博物馆中,向世人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与磨难。后段画幅较长,名为 "无用师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