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Search documents
“理化嗨剧场”“魔术一条街”……理化所公众科学日来了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5-18 14:12
"快看!哪吒来了……" 5月17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所2025年公众科学日活动如期举办。理化所广场变成了"科学游园会场",一 场科学与趣味的碰撞在这里上演。聚集的"小哪吒"们,热情洋溢地前来参加"遇见哪吒 探秘理化"科学 游园活动。 广场变身"理化嗨剧场",道路变身"魔术一条街",理化所公众科学日活动延续了"高端科技资源科普 化"的特色,通过沉浸式互动实验、前沿科技成果展示及科学家面对面交流,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科学 盛宴,吸引了超5000名公众参与,展现了"科研与科普双向奔赴"。 立足前沿成果,践行科技资源科普化 来源:光明网 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所,理化所公众科学日活动最大的特色就是众多的科学实验,涵盖了光 化学、低温技术、仿生材料、激光技术等多个学科。今年,理化所设计了30余个互动科学实验。 活动现场,"理化嗨剧场"成为了公众瞩目的焦点,滚动表演的大型科学实验秀全天上演。胡忠军研究员 等表演的《哪吒来了!解锁电影里的超能力》,设计了一系列实验,用科学解读哪吒神话里的"超能 力"。"炫动化学"、"魔法金属变形记:探秘液态金属的'七十二变'"、"芯片上的实验室"、"航天器的隔 热服——气凝胶"……一系列 ...
(寻味中华丨非遗)汝瓷:一抹天青醉古今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18 05:37
中新社河南汝州5月18日电 题:汝瓷:一抹天青醉古今 中新社记者 李贵刚 关于汝瓷的来源,有一个美好的传说,与北宋皇帝宋徽宗的梦有关。 相传,宋徽宗曾梦到雨过天晴后天空出现天青色,梦醒便下令烧制天青色瓷器。最终,汝州(今河南省 汝州市)工匠完成了皇帝的愿望。 宋徽宗的梦无从考证,但汝州工匠烧制的瓷器——汝窑瓷器流芳至今。河南省汝州市汝瓷协会名誉会长 范随州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汝瓷开创了中国瓷器史上的鼎盛时代。" 2025年2月,河南宝丰汝窑博物馆馆藏文物"北宋汝窑天青釉莲花式瓷碗"。 王宇 摄 范随州介绍,汝瓷是宋代宫廷御用瓷,其烧制工艺在中国陶瓷史上地位显著,可谓"天下名瓷,汝窑为 魁",汝窑也因此位列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定窑)之首。著名画家李苦禅曾言,"天 下博物馆,无汝(瓷)者,难称尽善尽美也"。 一踏入"中国汝瓷文化之乡"汝州市,一尊巨型天蓝釉荷叶口瓶雕塑映入眼帘,它被称为汝州"市标瓶"。 其蓝本为元代天蓝釉荷叶口瓶。 2025年2月,河南宝丰,刚出窑的天青釉瓷盏托。王宇 摄 "窑工七十二,方可成器"。范随州指着他写满详细数据的"汝瓷笔记"说道,"每一件精美的汝瓷作品诞 生, ...
首届全国眼健康科普宣教研讨会在甬召开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18 01:12
当天的研讨会上启动了《全国眼健康科普宣讲指南》编写工作。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团委 书记黄象好、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角膜与眼表疾病中心科研副主任李锦阳作为该书的主编,展 开了创作畅想。他们表示,该书将兼具"标准化工具书"和"社会动员方案"双重功能,推动眼健康科普宣 讲从"专家主导"转向"全民参与",填补目前市场上缺少系统性、标准化眼健康科普宣讲操作手册的空 白。 近日,首届全国眼健康科普宣教研讨会在宁波召开。本次会议由宁波市眼科医院主办,全国眼科、 教育、出版、公益、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近视防控等眼健康科普宣讲议题展开深入 研讨。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关注眼健康科普教育,深化协同创新宣讲"。研讨会旨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搭建跨行业、跨地域的交流研讨平台。 宁波市眼科医院党委书记翁红飞表示,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内容,眼健康科普对于国家公共卫 生战略和公众健康管理意义重大。 宁波市眼科医院作为宁波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常设办公室,以高度的社会 责任感,通过与学校深度合作,发挥医院资源优势,聚焦提升全民近视防控意识,制订校园近视防控方 案,建立学生视力档案,开展科学用眼 ...
环保领域如何降低公众理解门槛?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回应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17 14:58
5月17日,第四届中国新闻发言人论坛在京举行。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出席 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裴晓菲表示,生态环境部始终立足"坚持唱响主旋律、及时回应热点、转变话语体系"三大核心方向,通 过创新传播方式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舆论引导效能。 "生态环境部坚持重大主题发布不缺位、例行发布不断线。"裴晓菲介绍,生态环境部已建立了"敞开大 门办发布"机制,每月发布会前主动征集媒体关注热点。 "我们新增微信公众号举报渠道,构建'举报-分办-处理-回复'闭环管理制度,鼓励公众举报企业违法排 污行为,共同参与社会监督。"裴晓菲表示,2017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已回应了公众关心的"雾霾治理""环 保影响经济""一刀切"等近百个舆论热点问题。 推进专业术语科普化表达,要"翻译成老百姓听得懂的话" 针对生态环保工作的专业特性,裴晓菲强调要"翻译成老百姓听得懂的话"。 裴晓菲解释道,生态环保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涉及很多物理、化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像我们 工作中常讲的COD、VOCs、碳足迹等,虽然与公众生活有一定关联,但概念却不好理解。 他以臭氧治理为例,"用'在天为佛,在地为魔'的民间俗语,既讲清了平流层臭氧层 ...
蒲慕明院士:未来数十年会用AI的人取代不会用AI的人
Di Yi Cai Jing· 2025-05-17 13:14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考虑教育的内容和模式的变革。"蒲慕明说,传统的教育包括"传道""授业""解惑"。比如"传道"是指加强社 会伦理教育和群体生活规范训练,建立诚信、公德、责任感,这是教育的重点。"解惑"是指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老师要从教 授知识到传授自我学习求知的能力,教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求知、如何解答问题。在中小学和高校的课程体系中,"AI应该成为 同语文、数学一样的基础必修课"。 至于AI时代的科普教育,他认为目标和内涵也不相同。科普既有针对一般中小学生和没有科学基础的成年人的,也有另一种必须 加强的科普,即针对有科学基础、多学科的科研人员的类型,这种科普工作适应学科交叉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但这类科普还比较 缺乏。他还称,AI时代科学信息是泛滥而非缺少,科普最主要的任务不仅仅是提供材料和信息,而是要从专家的角度帮助公众获 得较准确的信息。 在蒲慕明看来,人工智能时代科学教育和科普的重要目标是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和科学公民。科学公民指的是具有相当科学素养, 以科学态度从事各行各业的公民。"一般人对科学的理解,可以看出这个社会的现代化的水平。"现代社会需要科学公民积极参与 探索一些问题的解决途径,科学公民在未 ...
内蒙古启动支持科普能力提升建设项目
Zhong Guo Chan Ye Jing Ji Xin Xi Wang· 2025-05-16 22:49
聚焦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科普资源开发利用、科普人才培养、科普基地能力建设,自治区科技厅将多措 并举、齐抓共管、凝聚合力,积极开展科学普及和科普项目实施与管理,提升基层科普服务的覆盖面和 实效性,让科学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记者白莲) 2025年支持科普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围绕区域特色科普活动、重点领域科普活动、科普作品创作活动, 每个项目支持5万—15万元,每年支持20—30个项目。重点支持已认定的自治区级科普示范基地、科普 教育基地和科技小院、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以及旗县科技事业单位,发挥科技资源、科普场馆和人才优 势,面向社会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科普示范品牌活动, 开展科普培训、展览展示、科普沙龙、农技推广、科技志愿服务示范活动等主题科普活动。 此次项目的启动,是在自治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的大背景下推进的。自治区党委科技委办 公室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来,40个成员单位共同致力于科普工作,初步构建 共同参与、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大科普工作格局,健全促进新时代科普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在此 基础上,《关于落实〈关于进一步提升科技 ...
国内外奇石亮相“石头城” 南京矿博会再度开展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16 05:50
中新网江苏新闻5月15日电(张林艳)15日,2025中国南京(国际)矿物宝石化石博览会(简称"南京矿博会") 开幕,聚集了一批国内外奇石异宝,向公众打开矿物宝库的大门。自2023年首次亮相以来,南京矿博会 每年举办一届,以"石"为媒,在素有"石头城"美誉的南京,搭建起连接科学与文化、东方与西方的桥 梁。 宋叶 摄 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在大会开幕式上表示,希望以矿物宝石化石为主题的南京矿博会能够在长江 之畔的南京生根发芽,让长江文明与地质奇观在此交融,长三角的经济活力与学术底蕴在此汇聚。"未 来五天,这场汇聚全球智慧、融合多元文化的矿物盛会,会为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为科普教育开辟新 路径,为文明互鉴搭建新舞台。" 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索文斌表示,南京矿博会这样的专业科普型展会,不仅是一场奇石异宝的视 觉盛宴,更是让高校矿物科学走出深闺、为更多民众了解的平台。 2025南京矿博会开幕。 "镇馆之宝"——紫晶"宝 船"。宋叶 摄 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庄传伟介绍,本次展览通过数字技术唤醒"石 头的记忆",跨越时空展现石头背后的故事。"观众可通过云端平台、AI技术等多维度互动,探索 ...
洞庭湖畔生态新地标 洞庭湖博物馆即将焕新开馆
Yang Shi Xin Wen· 2025-05-15 08:41
Core Insights - The Dongting Lake Museum is undergoing a significant upgrade with a total investment exceeding 180 million yuan, entering the final debugging phase before its opening [3][9] - The museum, covering an area of 50,800 square meters, integrates functions of collection, research, exhibition, education, and tourism, aiming to become a new landmark for cultural tourism in Hunan [3]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 The renovation project focuses on enhancing the natural exhibition hall, performance projects, and th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planning hall, with a multifunctional positioning of "exhibit, performance, research, and banquet" [3][8] - The museum aims to activate dormant resources by leveraging the Fourth Hunan Tourism Development Conference [3] Exhibition Features - The natural exhibition hall adopts a "display + immersive interaction" model, featuring three main sections: "Dongting Under Heaven," "Distant Mountains Consuming the Yangtze," and "Natural Paradise," each showcasing different aspects of Dongting Lake's geological and ecological history [5][6] - The core exhibition area "Natural Paradise" utilizes advanced projection technology and surround sound systems to create an immersive experience, simulating the wetland environment [8] Interactive Experience - The museum includes a VR experience area equipped with two devices, allowing visitors to observe real-time footage of wildlife in the Dongting Lake protected areas [8] - Over 20 multimedia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s are planned to enhance visitor engagement, combining exhibits with digital technology to create interactive games related to rare animals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8] Educational Initiatives - Following its official opening, the museum will launch a 5D immersive ecological theater performance titled "Dongting Fantasy," aimed at deepen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8] - Th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planning hall will feature five thematic exhibition areas, showcasing the cultural history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achievements of the Dongting Lake region [8]
呦呦鹿鸣 | “大地文心”征文展登
Zhong Guo Huan Jing Bao· 2025-05-15 04:19
"15年前,这块土地没有名字,现在叫野鹿荡。从此,世界上有了一个叫野鹿荡的地方。"这是野鹿荡入口处的一段话。 野鹿荡,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名字,更是一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国",是现实版的"绿野仙踪"。 (一) 野鹿荡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是"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世界自然遗产地内的一片滨海湿地。2009 年,在成为自然遗产地的前10年,这片滩涂湿地就被规划为保护地,命名为"野鹿荡",成为野生麋鹿的生活家园。 认识野鹿荡,可以从解析"野鹿荡"三个字开始。荡,有两层意思,一者表示积水长草的洼地;二者表示广大平坦的样子, 实际上野鹿荡就是一块200公顷的沿海平原型湿地,沟塘交错,芦苇丛生。鹿,指麋鹿,传说《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坐骑就 是它,俗称"四不像"。这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有8000多头。野,也有两层意思,一是野生麋鹿,这里见到的麋鹿 都是野外放养的,甚至是野外繁殖的;二是原生状态,这里没有过多的开发利用,基本保持着滨海滩涂的原始特征,野味十 足。 孙华金摄 野鹿荡,古老又年轻。说年轻,是因为在荒野中开始建设这片野鹿荡,才不过十几年。说年轻,还因为这片荒野从海洋中 走出来也不到2 ...
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 南京17支队伍获江苏赛区一等奖
Nan Jing Ri Bao· 2025-05-13 03:11
本届大赛江苏赛区自2025年2月正式拉开帷幕,吸引了全省85所高校、240所中学,超5000名青少 年踊跃参与,无论是参赛单位数量还是个人数量,均创下历史新高。赛事重点围绕智慧、安全、环保三 大主题,关注前沿科学技术、公共安全等领域的科研应用和普及,设置创意作品、科普系列两个项目, 包含人机协作、科技改变生活、未来太空车三项命题,全方位考察青年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 手实践能力。 5月11日,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江苏赛区颁奖仪式在南京市金陵中学(江心 洲校区)举办。经过激烈角逐,大赛最终决出43项一等奖,其中来自南京的17支参赛队伍脱颖而出。 优秀获奖团队将被选拔代表江苏,征战全国总决赛。 "去年止步于市赛,今年终于拿下全省第一!"谈及参赛经历,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二学生张昕妍 兴奋地挥了挥拳头。她和搭档陆心蕊参加的未来太空车项目,要求自主组装设备并操控其翻越重重障 碍,精准完成往返挑战。"返程是今年新增加的。我们用一根皮筋扣住开关,就巧妙地实现电机反向驱 动了。"回想起今年参加市赛夺冠时紧张到双腿颤抖,张昕妍坦言,对物理的热爱和去年的遗憾,支撑 着她参赛的意志,"这次经历更坚定了我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