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智能

Search documents
未来的本质:人工智能为何无法超越人类智能?
Hu Xiu· 2025-06-27 23:3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观察家 (ID:eeoobserver),作者:张维迎(本文根据作者于2025 年6月10日在"罗汉堂×北大国发院数字经济年会"上的发言整理,已经作者本人审阅、修订。),头图来 自:视觉中国 说实话,我对AI的了解与大多数普通人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成熟的想法。我的一些同事和朋友们已 经开始用AI写文章或作诗了,但我还没有,也许以后会,但现在还没有。 没有必要恐惧和担忧AI 我们都知道,关于AI,大家有很多的憧憬,也有很多的恐惧。据说2023年初推出的ChatGPT就已经通过 图灵测试了,意味着面对机器和人两个对象对同一问题的回答,我们无法分辨哪个是机器,哪个是真 人。图灵测试是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于1950年提出的。我心里就在想:它能不能通过我的测试 呢? 于是我亲自试了一下。我先给它发了一些问题,回答得都挺不错。然后我想进一步测试它和真人是不是 有区别,我就写了一句:"你是个混蛋",看看它的反应。结果它很有礼貌地回复我说:"哈哈,看来我 不小心'得罪'你啦?是哪里做得不够好吗?可以告诉我呀,我一定努力改进。" 所以我就肯定,它没有通过我的测试。它是机器,不是真人,因为它没有 ...
生物智能、机器智能和人类智能:三种智能驱动人类未来丨《两说》
第一财经· 2025-06-26 06:27
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突破性进展。技术层面,通用人工智能 (AGI)、量子计算与脑机接口等领域已无现成经验可循,人类正在踏入一个个科技领域的"无人 区"。产业层面,人工智能在不同场景下与不同技术的结合,正在为人类的未来带来无穷想象。而 技术狂飙下,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应当如何调整?《两说》以"探索AI'无人区'"为题,推出一组 系列对谈,邀请资深嘉宾,就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本期节目,由第一财经主持人张媛对话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系 终身教授、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荣誉院长迈克尔·莱维特。在这位计算生物学家眼中, 地球上存在的三种智能是如何相互影响的?生物智能对人类有怎样的启示?机器智能(人工智能) 带来哪些颠覆性变革?面对生物智能和机器智能,人类智能的独特价值是什么?莱维特教授将从跨 学科的视角分享他的观点和洞察。 0 1 生物智能的深刻启示 迈克尔·莱维特是计算生物学领域的专家,研究横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科学等多个学科,为 当今世界的科研和创新提供了独特视角,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在这位计算生物学家眼中,地球上存 在三 ...
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非人类智能”崛起将重塑全球格局
3 6 Ke· 2025-05-19 11:31
谷歌前CEO兼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最近接受技术专家比拉瓦尔·西杜专访,声称"非人类智能"的到来将彻底改变世界格局,而当前社会对 于人工智能颠覆性潜力的认知依然严重不足。 施密特指出,AI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突破边界,催生出一批能够独立完成复杂任务的自主系统,其能力已远超公众的普遍预期。从 AlphaGo在围棋比赛中的"神之一手",到当下AI在规划、推理和科研中的深度应用,这场技术革命正迅速由"语言生成"迈向"战略决策"。 在访谈中,施密特深入剖析了AI所带来的巨大机遇、面临的深层挑战和系统性风险,并直言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尚未为这一转变做好准 备。他强调,能源与算力的瓶颈、开源模型的潜在滥用、安全边界的模糊不清,都可能成为AI发展的关键障碍。 施密特警告,AI时代的到来并非遥不可及的未来,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每个人——无论是技术人员、企业家、教师 还是政府决策者——都必须主动拥抱这项技术,否则将被时代无情淘汰。 "这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他提醒道,"我们正站在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技术变革门前,必须小心行事,确保不在关键时 刻失误。" 以下为施密特最新专访全文: 01 "非人类智能"的觉醒 ...